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為什麼微信上看到“呵呵”“在嗎”都一陣心驚膽顫?

最近在跟朋友茶閑飯後之餘, 聊到了幾個話題, 聊天開場白, 哪些詞語讓人最心驚膽顫?

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呵呵”, “在嗎”, “

”等表情, 有同感的人, 舉雙手贊下吧!

為什麼會這樣?微信本來是使人方便, 讓老朋友更熟, 讓新朋友成為老朋友的一個朋友圈工具, 怎麼就成了, 一聊天, 開場白讓人害怕的社交工具了呢?

朋友分享了一個經歷, 很真實, 也感觸頗多。

朋友叫方圓, 是個男人, 平常社交頻繁,

也喜歡結交朋友, 自從有了微信後, 有了智能手機, 聊天, 玩耍就更甚, 又是小視頻, 又是各種表情包, 很幽默的一個人。

他有個高中同學王平, 之前玩的很不錯, 平常也是微信經常聊天, 突然有一次, 王平說遇到了些麻煩, 希望方圓能夠借點錢, 也不多幾千塊。 方圓也沒覺得什麼, 高中那麼多年, 也那麼熟悉, 借就借吧, 這麼一來二去, 一共借了2W塊。

方圓也不差錢, 但後來結了婚, 而且借給王平的錢也過了1年沒有要了, 方圓覺得該要回來。 這就攤上事了。

方圓找了個不錯的天氣, 約王平出來吃飯, 酒過三巡, 說道借錢這事, 王平倒也很爽快, 第二天就把2W已轉帳方式換給了方圓, 方圓很開心, 覺得這個朋友值得交, 心情大好。

可後來的事兒,

讓他心力交瘁, 身心憔悴。

還錢後沒多久, 王平就開始刻意找方圓聊天, 第一句總是“在嗎”?聊完後, 第二天準時再來一句“在嗎?”, 然後開始借錢。

借的也不多, 借一次兩次沒什麼, 但每個月都來這麼幾回, 讓方圓看到“在嗎”這兩個字, 都還怕, 又來借錢了?

這還不算完。

自此之後, 方圓凡是看到其他朋友發“在嗎”之類的詞, 心裡總是咯噔一下, 然後冒虛汗, 而這些人, 恰巧幾乎都是有事情找他, 沒事不聯繫的朋友。

聊天之時, 方圓說, 因為朋友都在微信圈, 也不能卸微信, 雖然靜音了, 但只要看到“在嗎”這兩個字, 內心總會非常焦慮, 因為說這兩個字的人, 據他說, 都是找他有事情, 要麼公司, 要麼朋友間, 要麼其他各種事情, 都快讓人崩潰了。

想想也是, 如果是熟悉的朋友, 想聊天想說話, 一般開場不會是“在嗎”, 而是事情的經過或事情的結果, 亦或是想去做什麼事情, 比如男生想約女生會說:“XXX, 晚上有時間嗎?《戰狼2》上映, 請你看一場電影去嗎?”, 男生之間約吃飯“晚上XXX飯店, 8點準時到, 到了你就知道啥事, 晚了罰酒!”等等。

也不排除會以“在嗎”開頭, 但往往會讓人產生一種心理壓力, “有事情找我嗎?”“如果是有事情, 我是回還是不回?不回萬一是重要事情呢?”等等。

而在“呵呵”這個詞上, 已經上了《網聊最傷人詞彙排行榜》首位, 幾乎沒有詞彙可以與“呵呵”匹敵, 所謂聊天止於“呵呵”!真是堪比核彈的威力!

聊天中, 我們總結了下, 發現事實也確實如此, 開頭以“在嗎”開頭的人, 往往是找對方需要幫助, 會需要對方做某些事情;結尾以“

”笑臉回復, 往往是無語, 或沒話說了, 或是想結束此次聊天;而以“呵呵”結尾的人, 在現在的聊天中, 大多也是充滿不屑或無語或要終止的意思。

其實微信沒什麼錯, 微信只是個載體, 但現在的人以微信聊天居多, 而這些聊天的人開頭以這些詞開始,自然會讓人們覺得,微信上沒法聊天了,只要一有微信來,總是各種事情接踵而至。

有個段子,其實寫的很精准“女神有三寶:呵呵幹嘛去洗澡;屌絲有三廢,在嗎忙嗎早點睡”,以後開頭,還是不要用在嗎比較好,純屬個人建議。

你覺得,用什麼好呢?

而這些聊天的人開頭以這些詞開始,自然會讓人們覺得,微信上沒法聊天了,只要一有微信來,總是各種事情接踵而至。

有個段子,其實寫的很精准“女神有三寶:呵呵幹嘛去洗澡;屌絲有三廢,在嗎忙嗎早點睡”,以後開頭,還是不要用在嗎比較好,純屬個人建議。

你覺得,用什麼好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