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喂,妖妖靈嗎,我又被黑了,更慘的是……

駭客最近可是大動作不斷, 連咱們溫文爾雅的《解讀網》都敢黑, 害的迷弟迷妹們集體在賭博網站懵逼了一圈。

不過說到底, 無論是巴薩這麼牛掰的公司,

還是微不足道的個人, 涉及網路資訊被偷、被搶、被黑, 真的沒人救得了。

你"藍瘦", 就去哭會, 但網路世界就是這麼難管!

網路安全誰在管?

我們在現實社會受到一點點委屈, 都能迅速找到解決單位。

例如打車被繞路時, 一個12315就能讓司機給你賠禮道歉, 態度還老誠懇;家裡進賊了, 110會立即出動盡可能追剿匪盜。

可換到網路上, 這些靠山都不好使了, 只能寄希望平臺的技術大叔上班時再幫我們解決, 而且說解決可能就是一塊遮羞布, 最多的就是止損, 再撫慰我們受傷的靈魂。

捫心自問, 我們的網路安全到底誰管了?

首先看企業, 我們的網路活動, 都是在各個公司建立的平臺上進行, 資訊也不可避免的交給他們。

雖然這些公司有的規模空前, 有的叫囂絕對安全, 有的還成立了所謂安全糾察機構。

但商人畢竟是商人, 專注力肯定在營利上, 建設網路安全甚至提高監測預防犯罪, 是無稽之談。 這些公司不被黑, 就已經是對用戶的萬幸了。

其次看政府, 從國家層面一直到街道居委會, 筆者實在找不出一個部門能管老百姓上網這檔"閒事"。 可能有人反駁說"工信部", 確實這是最高監管機構, 問題是他們沒有執法權, 怎麼保護我們的安全?

再次看法律, 我國《資訊安全法》直到今年六月才實施, 可我們的網路生活已經持續了十餘年, 可見我們裸奔了多久。

最後看個人, 到2017年6月底我國線民規模已經達到7.51億, 手機上網更占到96.3%。

但是有多少人懂網路安全、懂漏洞,

除了殺毒軟體, 我們基本不會預防。 所以我們不知道駭客怎麼來的, 也不知道資訊是怎麼丟的。

互聯網法庭是“真”的嗎?

當然在互聯網瘋狂革新的時代, 相關的監管部門也孕育而生, 互聯網法庭就是今年的熱點詞彙, 號稱"網上糾紛網上審""隔空判案"。

可網上打官司真的跟購物一樣便捷嗎?

今年8月18日, 杭州互聯網法院正式揭牌斷案, 當日就開庭審理了專利案。

與普通的法院相比, 互聯網法院沒有原被告席, 也沒有書記員, 而是法官面前一塊大螢幕, 原被告都是視訊會議的一員。

優勢在於, 解決區域壁壘, 原被告省去舟車勞頓, 只要網路通暢, 咖啡館都可以成為庭審現場。

但筆者認為, 模式是新的, 能處理的案件卻很有限, 甚至只是調解, 而且線上庭審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作用。

首先打官司要講證據, 法院要甄別真偽, 就必須現場勘定;其次網路糾紛, 有些是人為的, 有些確是漏洞, 那麼責任怎麼界定?再次有多少法官深諳新技術, 如果沒有一個法官組成的"互聯網專家團隊",

對於無經驗可依, 錯綜複雜的糾紛, 又如何判得准呢?

解讀案例:從"順豐PK菜鳥"案, 看誰是輸家?

其實互聯網世界的糾紛早就不是一天兩天, 圈內大佬們也經常拌口舌之爭, 逞互黑之快, 但是鬧來鬧去卻總是粉墨收場, 真正一錘定"刑期"的少之又少。

近的就看今年六月份鬧得沸沸揚揚的"順豐菜鳥撕逼案"。

起因並不複雜, 順豐聯合多家公司建立豐巢快遞櫃是眾所周知, 使用快遞櫃就要提取菜鳥聯盟的資料, 而後者為了要當物流界的話事人, 不僅淘系的訂單要求豐巢回饋, 非淘系的也要資料共用。

所以我們之前都有過這種情況, 自家人寄的快遞, 支付寶上都能顯示該快件的物流資訊。 這不明擺著搶使用者的"個人資訊"嗎?

這麼大的事,結果卻是國家郵政局介入協調,雙方握手言和,沒有一方是敗者。

可我們消費者的隱私就這麼赤裸裸的甩來甩去,今後也不知道是通過何種管道"被提取""被共用",輸的還能是誰呢?

這麼大的事,結果卻是國家郵政局介入協調,雙方握手言和,沒有一方是敗者。

可我們消費者的隱私就這麼赤裸裸的甩來甩去,今後也不知道是通過何種管道"被提取""被共用",輸的還能是誰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