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王偉光:開闢21世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新境界

開闢21世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新境界——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精神學習體會

作者:王偉光

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7·26”重要講話, 通篇貫穿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真理。 他站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高度, 科學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 深刻闡述了十八大以來5年黨和國家發展的歷史性變革, 深刻闡述了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深刻闡述了未來一個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政方針和行動綱領, 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觀點、重大判斷、重大舉措,

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 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 不僅是黨的理論的重大創新, 也是21世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大創新。

王偉光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

一、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光輝典範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迄今為止人類理論思維的最高峰, 是中國共產黨人全部思想、路線和行動的哲學和理論指南。 170多年前,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誕生實現了人類思想史上的一場劃時代的變革。 它不僅開創了哲學發展的新紀元, 而且引導世界進步力量極其深刻地改變了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 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 隨著十月革命的炮聲, 馬克思主義傳播到中國, 為中國先進知識份子和人民群眾所接受, 迅速改變了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 改變了數以億計中國人民的歷史命運。 毛澤東同志在1949年撰寫的《唯心歷史觀的破產》中指出, “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後, 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

由此, 古老的中國結束了在黑暗中摸索的歷史, 開闢了一條革命建設改革發展的中國道路, 產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及其哲學思想——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及其哲學思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 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党治國治軍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 這些重要講話集中凝練為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21世紀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 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豐富、創新和發展, 為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偉大奮鬥目標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理論指南。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哲學思想, 不僅為我們樹立了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光輝典範, 而且開闢了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新境界, 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的進一步創新發展, 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從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到“7·26”重要講話, 我認為其中蘊含的哲學思想是:

第一, 凝結了當代中國重大問題科學解決的哲學思考, 開闢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新境界。

馬克思指出:“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 總是取決於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 我們中國正在進入一個變革的時代, 中國大地上正經歷著廣泛而深刻的歷史性變革, 正進行著宏大而獨特的實踐探索, 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已經前進到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正在開展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 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 必將遭遇一些“最宏大和最重要的問題”。 怎樣完成民族和國家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 把偉大祖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是中國共產黨人所面臨的最重大的歷史性課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解決中國的問題只能在中國大地上探尋適合自己的道路和辦法”, 中國的現代化只能基於“中國自己的條件”,走自己的道路,而不能照搬其他的理論或別國經驗。

對於“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面臨新形勢新需求新挑戰,為什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一個什麼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個當代中國最重大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做出了全面的哲學回答,從世界觀方法論的高度解決了當代中國究竟“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什麼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麼樣的奮鬥目標”這一系列帶有根本性的問題,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發展道路上邁出了新的重要一步。

第二,凝結了當今時代發展大趨勢的哲學概括,開闢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時代化的新境界。

恩格斯指出:“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包括我們這個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哲學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它是時代變遷在觀念形態的集中反映。對哲學的考察,需要將其放到時代的大座標中來進行。歷史表明,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大發展的時代。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要跟上時代前進步伐,就不能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社會資訊化、文化多樣化持續推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孕育成長,今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對時代精神進行深刻把握和精確表達。“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

面對這樣一個歷史時代方位,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高度,系統地思考和科學回答了一系列重大課題。諸如,我們從哪裡來、現在在哪裡、將到哪裡去?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什麼樣的理念引領,以什麼樣的思想支撐,以什麼樣的戰略籌畫,以什麼樣的機制保障,才能把復興之路上的中國帶入一個新的境界?才能取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勝利?才能把劇烈變動中的世界引向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讓社會主義之光普照全球。這是對社會發展大趨勢和歷史運動大邏輯的深刻洞察和系統剖析,這是對當今時代精神之精華的準確把握和精確表達,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時代化的道路上邁出了新的重要一步。

第三,凝結了人民大眾實踐探索的哲學認識,開闢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新境界。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特徵在於,它不僅致力於科學“解釋世界”,而且致力於積極“改變世界”。改變世界的前提在於發動改變世界的現實力量,就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馬克思主義哲學從本質上說是以人民為中心,來自人民、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為人民所用,屬於人民的學問。馬克思主義哲學必須拋棄資產階級理論家一貫使用的神秘的哲學面紗,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闡述哲學道理,以人民樂於接受的話語征服群眾。毛澤東同志曾經宣導:“讓哲學從哲學家的課堂上和書本裡解放出來,變為群眾手裡的尖銳武器。”

艾思奇的《大眾哲學》影響了不止一代中國人,其中一個重要經驗在於他充分考慮人民群眾的思維習慣和語言習慣,把深邃的理論轉變為通俗易懂的語言,把抽象的理論邏輯轉變為形象的生活邏輯。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所內涵的哲學思想通過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表達,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講群眾聽得懂的道理,在哲學理論與人民群眾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從而取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習近平總書記經常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語言方式來講述人民群眾最關注的問題,用打比方、講故事的方式來闡述深刻的哲學道理,諸如“打老虎,拍蒼蠅”,“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人心就是力量”,“補精神之‘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將“高大上”的哲學理念轉化為“接地氣”的生活語言,平實中蘊含著大智慧,更有一種透徹、直指人心的力量,一經傳出,立即成為全民能誦的經典語錄。習近平總書記為建構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作出了突出貢獻,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道路上邁出了新的重要一步。

二、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的先鋒模範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始終貫穿了一條紅線,這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一以貫之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即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方法論,它既構成了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哲學依據,又形成了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哲學內容。

第一,實事求是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哲學精髓。

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要義,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精髓要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哲學思想的精髓要義,也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其內涵哲學思想的精髓要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都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身就是實事求是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者和發展者對以往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的“實事”、對他們所處時代的“實事”、對他們所歷經的實踐的“實事”,進行哲學探索和科學研究而“求”出來的“是”。對於中國馬克思主義者而言,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作為地地道道的中國話語概括,它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功典範,是打造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的成功尺規。對於中國共產黨人而言,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從來就不是一個抽象空洞的哲學命題,而是解決現實問題的強大思想武器。在90多年歷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就是用實事求是這把鑰匙,打開了中國歷史發展的一個又一個關鍵點,開啟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一個又一個新境界。其間所經歷的成功和勝利,無不得益於實事求是;所遭遇的挫折和失誤,也無不源於背離了實事求是。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本身就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準確把握客觀實際、科學掌握客觀規律的創新成果。習近平總書記牢牢堅持實事求是這一精髓,深刻把握當今世界發展不斷變化的特徵,正確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牢牢把握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最大國情,並從這一最大的實際出發,科學總結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的歷史性變革,準確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前進到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進而提出解決中國與世界當代問題的科學方案,並付諸實踐。這一過程,既是理論探索的過程,也是實踐的過程,更是不斷開闢21世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新境界的過程。

第二,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哲學立場。

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科學性與價值性的統一,它具有鮮明的黨性原則和階級立場,而且從不掩飾自己的立場與觀點。這使其與一切打著價值中立的旗幟,鼓吹進行“純粹客觀”研究的一切剝削階級的舊哲學從根本上區分開來。馬克思說:“哲學把無產階級當做自己的物質武器,同樣,無產階級也把哲學當做自己的精神武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人民佔據著最高位置。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立場是最為根本的立場。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而言,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根本性、原則性問題。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以人民為中心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立場。世界上從來就沒有純而又純的無立場的哲學,為少數人服務還是為絕大多數人服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先要回答的前提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的哲學實踐和哲學創造為我們確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導向和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為我們樹立了尊重人民主體地位、聚焦人民實踐創造,自覺把理想追求同國家和民族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同服務人民和奉獻社會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崇高的理想信念。確立以人民為中心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立場,為開闢21世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新境界作出了新的貢獻。

第三,辯證思維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哲學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有機統一。它既部署“過河”的方向和任務,又指導如何解決“橋或船”的問題,為我們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鑰匙”。辯證思維,就是承認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善於抓住關鍵、認清矛盾、找准重點、洞察事物發展規律的思想方法。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處處體現著辯證思維的根本方法。比如,在分析國際國內形勢時,強調要堅持“兩點論”,一分為二看問題,既要看到國際國內形勢中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在闡述全面深化改革時,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極其複雜的系統工程,強調膽子要大、步子要穩,“戰略上要勇於進取,戰術上則要穩紮穩打”;強調“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在闡述社會治理時,指出“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濤洶湧也不行”等等。習近平總書記號召我們要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就是要求我們客觀地而不是主觀地、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繫地而不是孤立地觀察事物,在矛盾雙方對立統一的過程中把握住事物的發展規律,克服極端化、片面化,從而達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目的。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提高辯證思維能力,要把辯證思維與戰略思維、歷史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等統一起來,作為一個完整的科學方法論體系予以學習掌握,並運用到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中去。這就為開闢21世紀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新境界提供了方法論支撐。

第四,歷史思維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哲學觀點。

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歷史發展問題的哲學總觀點和總說明,是我們共產黨人在政治上觀察和解決一切社會問題的望遠鏡和顯微鏡,也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哲學根據和理論基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強調提高以唯物史觀為基礎的歷史思維能力,用以解決複雜的社會問題。他指出:“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只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我們才能不斷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準,不斷開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歷史和現實的實踐已經不可辯駁地證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取得的每一個偉大勝利,都離不開唯物史觀的正確指導和成功運用。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自覺運用生產、群眾和社會基本矛盾等唯物史觀基本觀點,思考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準確把握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總趨勢,指出既要看到歷史發展的光明前景,又要看到當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既要看到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總趨勢,又要看到資本主義依然具有自我調節的能力,總體上仍然是資強社弱,要有長期鬥爭的思想準備。習近平總書記運用徹底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堅持歷史思維,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沒有遠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離開現實工作空談遠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要把遠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統一起來,苦幹實幹,扎實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不斷前進。這就為開闢21世紀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新境界提供了精神動力。

三、努力提高習近平總書記宣導的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能力

一種哲學的生命力,不僅取決於其邏輯論證是否嚴密,概念體系是否完備,而且在更為根本的意義上取決於它能否成為一個時代的思想旗幟,能否成為人民群眾的理論指南,能否成為人民群眾的價值取向,能否成為人民群眾的行為方式,一句話即能否為人民所用、滿足實踐所需。

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其他一切舊哲學所無法比擬的得天獨厚的優勢。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根本特徵在於它不僅是科學的理論體系,而且是改變世界的強大武器;不僅具有理論上的科學性,而且具有實踐上的革命性。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作家不僅是卓越的學者,而且是堅強的戰士。他們的哲學智慧不僅體現在對理論問題的思考上,體現在同錯誤思想的鬥爭上,而且特別體現在實踐中對重大現實問題的分析和解決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開創者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是這樣,毛澤東思想的創立者毛澤東同志是這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奠基者鄧小平同志是這樣,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的條件下,與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一樣,繼續書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新篇章也是這樣。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要深刻理解領悟其哲學智慧,切實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其所蘊含的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今天,我們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其中所貫穿的哲學立場、觀點和方法,就要把理論和實踐、科學性和革命性統一起來,真正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首先要解決真懂真信的問題,核心要解決好為什麼人的問題,最終要落實到怎麼用上來。”

真學,就要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上下功夫。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哲學思想既有謀劃全域的宏觀思考,又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指南,閃爍著極其豐富的思想光芒。要主動而不是被動地學習、持之以恆而不是一朝一夕地學習,做到深學深悟、常學常新。要突出問題導向,帶著問題學、跟著時代學、抓著精髓學,力求把握其實質。

真懂,就要在全面準確、融會貫通上下功夫,深刻領會、準確掌握其思想真諦。要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作為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來把握,要全面系統理解其時代背景、實踐基礎、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創新觀點和重大意義,特別要關注其站在新的時代高度,面向新的實踐,不斷開闢21世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新境界的巨大理論勇氣和深邃哲學智慧。

真信,就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革命理想高於天。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價值體系,是無產階級政黨始終保持堅強有力的思想基礎,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始終保持先進性的精神基礎。理想信念的堅定,來自思想理論的堅定。要把信仰挺在前面,把學習成果轉化為不可撼動的理想信念,轉化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真用,就要在知行合一、學以致用上下功夫。使用是學習的根本目的。學哲學用哲學是我們党的優良傳統。在學中用,在用中學,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提升黨性修養、思想境界、道德水準的精神營養,轉化為提高判斷形勢、解決問題、推動工作的能力水準,並切實運用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去,以真理之光照亮奮鬥之路,以信仰之力引領復興征程。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必將給哲學創造、理論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就是在這樣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所產生的科學真理。它凝聚了當今世界的時代精神,代表了當代中國的思想高度,開闢了21世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新境界。今天,我們要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局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就必須認真學習和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所秉持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把開啟未來的鑰匙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斷在推進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理論創新的基礎上推進哲學創新,並通過哲學創新帶動並指導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和理論創新,在時代前進的滾滾洪流中,在人類進步的歷史進程中,書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新篇章。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

中國的現代化只能基於“中國自己的條件”,走自己的道路,而不能照搬其他的理論或別國經驗。

對於“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面臨新形勢新需求新挑戰,為什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一個什麼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個當代中國最重大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做出了全面的哲學回答,從世界觀方法論的高度解決了當代中國究竟“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什麼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麼樣的奮鬥目標”這一系列帶有根本性的問題,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發展道路上邁出了新的重要一步。

第二,凝結了當今時代發展大趨勢的哲學概括,開闢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時代化的新境界。

恩格斯指出:“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包括我們這個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哲學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它是時代變遷在觀念形態的集中反映。對哲學的考察,需要將其放到時代的大座標中來進行。歷史表明,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大發展的時代。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要跟上時代前進步伐,就不能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社會資訊化、文化多樣化持續推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孕育成長,今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對時代精神進行深刻把握和精確表達。“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

面對這樣一個歷史時代方位,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高度,系統地思考和科學回答了一系列重大課題。諸如,我們從哪裡來、現在在哪裡、將到哪裡去?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什麼樣的理念引領,以什麼樣的思想支撐,以什麼樣的戰略籌畫,以什麼樣的機制保障,才能把復興之路上的中國帶入一個新的境界?才能取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勝利?才能把劇烈變動中的世界引向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讓社會主義之光普照全球。這是對社會發展大趨勢和歷史運動大邏輯的深刻洞察和系統剖析,這是對當今時代精神之精華的準確把握和精確表達,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時代化的道路上邁出了新的重要一步。

第三,凝結了人民大眾實踐探索的哲學認識,開闢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新境界。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特徵在於,它不僅致力於科學“解釋世界”,而且致力於積極“改變世界”。改變世界的前提在於發動改變世界的現實力量,就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馬克思主義哲學從本質上說是以人民為中心,來自人民、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為人民所用,屬於人民的學問。馬克思主義哲學必須拋棄資產階級理論家一貫使用的神秘的哲學面紗,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闡述哲學道理,以人民樂於接受的話語征服群眾。毛澤東同志曾經宣導:“讓哲學從哲學家的課堂上和書本裡解放出來,變為群眾手裡的尖銳武器。”

艾思奇的《大眾哲學》影響了不止一代中國人,其中一個重要經驗在於他充分考慮人民群眾的思維習慣和語言習慣,把深邃的理論轉變為通俗易懂的語言,把抽象的理論邏輯轉變為形象的生活邏輯。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所內涵的哲學思想通過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表達,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講群眾聽得懂的道理,在哲學理論與人民群眾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從而取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習近平總書記經常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語言方式來講述人民群眾最關注的問題,用打比方、講故事的方式來闡述深刻的哲學道理,諸如“打老虎,拍蒼蠅”,“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人心就是力量”,“補精神之‘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將“高大上”的哲學理念轉化為“接地氣”的生活語言,平實中蘊含著大智慧,更有一種透徹、直指人心的力量,一經傳出,立即成為全民能誦的經典語錄。習近平總書記為建構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作出了突出貢獻,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道路上邁出了新的重要一步。

二、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的先鋒模範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始終貫穿了一條紅線,這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一以貫之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即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方法論,它既構成了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哲學依據,又形成了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哲學內容。

第一,實事求是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哲學精髓。

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要義,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精髓要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哲學思想的精髓要義,也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其內涵哲學思想的精髓要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都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身就是實事求是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者和發展者對以往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的“實事”、對他們所處時代的“實事”、對他們所歷經的實踐的“實事”,進行哲學探索和科學研究而“求”出來的“是”。對於中國馬克思主義者而言,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作為地地道道的中國話語概括,它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功典範,是打造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的成功尺規。對於中國共產黨人而言,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從來就不是一個抽象空洞的哲學命題,而是解決現實問題的強大思想武器。在90多年歷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就是用實事求是這把鑰匙,打開了中國歷史發展的一個又一個關鍵點,開啟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一個又一個新境界。其間所經歷的成功和勝利,無不得益於實事求是;所遭遇的挫折和失誤,也無不源於背離了實事求是。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本身就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準確把握客觀實際、科學掌握客觀規律的創新成果。習近平總書記牢牢堅持實事求是這一精髓,深刻把握當今世界發展不斷變化的特徵,正確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牢牢把握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最大國情,並從這一最大的實際出發,科學總結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的歷史性變革,準確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前進到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進而提出解決中國與世界當代問題的科學方案,並付諸實踐。這一過程,既是理論探索的過程,也是實踐的過程,更是不斷開闢21世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新境界的過程。

第二,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哲學立場。

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科學性與價值性的統一,它具有鮮明的黨性原則和階級立場,而且從不掩飾自己的立場與觀點。這使其與一切打著價值中立的旗幟,鼓吹進行“純粹客觀”研究的一切剝削階級的舊哲學從根本上區分開來。馬克思說:“哲學把無產階級當做自己的物質武器,同樣,無產階級也把哲學當做自己的精神武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人民佔據著最高位置。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立場是最為根本的立場。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而言,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根本性、原則性問題。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以人民為中心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立場。世界上從來就沒有純而又純的無立場的哲學,為少數人服務還是為絕大多數人服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先要回答的前提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的哲學實踐和哲學創造為我們確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導向和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為我們樹立了尊重人民主體地位、聚焦人民實踐創造,自覺把理想追求同國家和民族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同服務人民和奉獻社會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崇高的理想信念。確立以人民為中心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立場,為開闢21世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新境界作出了新的貢獻。

第三,辯證思維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哲學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有機統一。它既部署“過河”的方向和任務,又指導如何解決“橋或船”的問題,為我們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鑰匙”。辯證思維,就是承認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善於抓住關鍵、認清矛盾、找准重點、洞察事物發展規律的思想方法。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處處體現著辯證思維的根本方法。比如,在分析國際國內形勢時,強調要堅持“兩點論”,一分為二看問題,既要看到國際國內形勢中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在闡述全面深化改革時,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極其複雜的系統工程,強調膽子要大、步子要穩,“戰略上要勇於進取,戰術上則要穩紮穩打”;強調“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在闡述社會治理時,指出“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濤洶湧也不行”等等。習近平總書記號召我們要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就是要求我們客觀地而不是主觀地、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繫地而不是孤立地觀察事物,在矛盾雙方對立統一的過程中把握住事物的發展規律,克服極端化、片面化,從而達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目的。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提高辯證思維能力,要把辯證思維與戰略思維、歷史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等統一起來,作為一個完整的科學方法論體系予以學習掌握,並運用到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中去。這就為開闢21世紀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新境界提供了方法論支撐。

第四,歷史思維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哲學觀點。

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歷史發展問題的哲學總觀點和總說明,是我們共產黨人在政治上觀察和解決一切社會問題的望遠鏡和顯微鏡,也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哲學根據和理論基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強調提高以唯物史觀為基礎的歷史思維能力,用以解決複雜的社會問題。他指出:“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只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我們才能不斷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準,不斷開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歷史和現實的實踐已經不可辯駁地證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取得的每一個偉大勝利,都離不開唯物史觀的正確指導和成功運用。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自覺運用生產、群眾和社會基本矛盾等唯物史觀基本觀點,思考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準確把握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總趨勢,指出既要看到歷史發展的光明前景,又要看到當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既要看到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總趨勢,又要看到資本主義依然具有自我調節的能力,總體上仍然是資強社弱,要有長期鬥爭的思想準備。習近平總書記運用徹底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堅持歷史思維,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沒有遠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離開現實工作空談遠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要把遠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統一起來,苦幹實幹,扎實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不斷前進。這就為開闢21世紀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新境界提供了精神動力。

三、努力提高習近平總書記宣導的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能力

一種哲學的生命力,不僅取決於其邏輯論證是否嚴密,概念體系是否完備,而且在更為根本的意義上取決於它能否成為一個時代的思想旗幟,能否成為人民群眾的理論指南,能否成為人民群眾的價值取向,能否成為人民群眾的行為方式,一句話即能否為人民所用、滿足實踐所需。

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其他一切舊哲學所無法比擬的得天獨厚的優勢。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根本特徵在於它不僅是科學的理論體系,而且是改變世界的強大武器;不僅具有理論上的科學性,而且具有實踐上的革命性。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作家不僅是卓越的學者,而且是堅強的戰士。他們的哲學智慧不僅體現在對理論問題的思考上,體現在同錯誤思想的鬥爭上,而且特別體現在實踐中對重大現實問題的分析和解決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開創者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是這樣,毛澤東思想的創立者毛澤東同志是這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奠基者鄧小平同志是這樣,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的條件下,與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一樣,繼續書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新篇章也是這樣。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要深刻理解領悟其哲學智慧,切實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其所蘊含的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今天,我們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其中所貫穿的哲學立場、觀點和方法,就要把理論和實踐、科學性和革命性統一起來,真正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首先要解決真懂真信的問題,核心要解決好為什麼人的問題,最終要落實到怎麼用上來。”

真學,就要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上下功夫。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哲學思想既有謀劃全域的宏觀思考,又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指南,閃爍著極其豐富的思想光芒。要主動而不是被動地學習、持之以恆而不是一朝一夕地學習,做到深學深悟、常學常新。要突出問題導向,帶著問題學、跟著時代學、抓著精髓學,力求把握其實質。

真懂,就要在全面準確、融會貫通上下功夫,深刻領會、準確掌握其思想真諦。要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作為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來把握,要全面系統理解其時代背景、實踐基礎、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創新觀點和重大意義,特別要關注其站在新的時代高度,面向新的實踐,不斷開闢21世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新境界的巨大理論勇氣和深邃哲學智慧。

真信,就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革命理想高於天。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價值體系,是無產階級政黨始終保持堅強有力的思想基礎,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始終保持先進性的精神基礎。理想信念的堅定,來自思想理論的堅定。要把信仰挺在前面,把學習成果轉化為不可撼動的理想信念,轉化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真用,就要在知行合一、學以致用上下功夫。使用是學習的根本目的。學哲學用哲學是我們党的優良傳統。在學中用,在用中學,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提升黨性修養、思想境界、道德水準的精神營養,轉化為提高判斷形勢、解決問題、推動工作的能力水準,並切實運用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去,以真理之光照亮奮鬥之路,以信仰之力引領復興征程。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必將給哲學創造、理論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就是在這樣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所產生的科學真理。它凝聚了當今世界的時代精神,代表了當代中國的思想高度,開闢了21世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新境界。今天,我們要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局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就必須認真學習和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所秉持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把開啟未來的鑰匙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斷在推進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理論創新的基礎上推進哲學創新,並通過哲學創新帶動並指導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和理論創新,在時代前進的滾滾洪流中,在人類進步的歷史進程中,書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新篇章。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