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明:沙縣忠烈王的故事

沙縣城東廣譽坊(今東山村), 有一座白馬尊王廟, 供奉閩王王審知。 相傳古時候廟宇旁曾飛來一尊鐵香爐, 人們感到很好奇, 走近一看香爐上還刻著“東山廟”三字。 坊間百姓認為此靈異之事或許與白馬尊王有關, 特意前來輔佐白馬尊王的, 於是將香爐迎請至廟裡供奉起來。 每逢大旱雨澇或有疫情, 信眾必進廟上香膜拜, 祈求神靈保佑百姓風調雨順, 無病無災, 甚是靈驗。 人們感恩戴德, 卻不知道這神靈到底是哪路神仙。

明朝正統年間, 沙縣疫情大發, 民不聊生。 坊民劉信卿偶遇一個黃衣郎中正在給人治病,

他急忙上前幫忙, 黃衣郎中授以他治病藥方, 劉信卿給有病的人服下後, 果然療效很好。 許多已治好病的人紛紛前來感謝黃衣人的救命之恩, 並詢問起他的居住地和尊姓大名, 黃衣人說:“老家在崇安縣興田, 有兄弟三人。 ”

後來, 劉信卿有事到崇安縣, 順便到興田尋訪黃衣人蹤跡。 他走遍興田所有村落, 但毫無結果, 卻無意中在竹湖山的一座廟宇中看見了三位神像, 靠左側的一位神像酷似黃衣者, 才知道原來授予他藥方的人是神的化身。 劉回家後, 將此事告訴了坊裡鄉親, 裡中父老更加崇拜這位神靈。

還有一個叫楊有厚的人, 乘船經過崇安, 突然遭遇狂風暴雨, 一路上數次遇險, 卻又一次次化險為夷。 船靠岸後, 楊有厚走進岸上的一座廟宇進香,

突然發現神像的面貌, 很像曾在家鄉為人治病的黃衣人。 驚喜之餘, 心想一定是黃衣人一直在暗中保護著自己, 他當即跪地叩拜謝恩。

明朝萬曆年間, 廣譽坊裡中父老決定前往崇安縣興田竹湖, 尋訪有關黃衣人的蹤跡, 迎請神靈香火回來, 以便供奉。 原來在興田竹湖山下的天湖之畔供奉黃衣人的廟宇稱“慈惠廟”, 廟裡供著神靈李氏兄弟三人, 孟曰材, 仲曰檝, 季曰槐, 黃衣人即老二李檝。 唐時, 李氏兄弟屢立戰功, 曾累官至兵馬指揮使。 乾符年間, 黃巢作亂, 賊寇犯境, 兄弟三人率領所部兵將在竹湖山一帶進行阻擊, 並將賊寇一舉擊敗, 在追擊潰逃殘餘賊寇至建陽境內時, 因寡不敵眾, 被賊寇擒獲。

賊寇想勸降李氏兄弟, 為己所用。 面對賊寇, 兄弟三人寧死不屈, 英勇就義。 過了七日, 容色依然不變, 人們感其忠烈, 捐出棺木衣衾將兄弟三人就地掩埋。 宋紹興年間, 一場山洪暴雨將墓地沖毀, 奇怪的是, 棺柩卻溯流上至竹湖山下, 河中砂石隨即將棺柩填埋, 鄉人便在此立廟祭祀, 取名“慈惠廟”。 地方官員上報朝廷, 皇帝賜封李氏兄弟為“忠顯、忠烈、忠翊尊王”。

迎請三位尊王香火的隊伍乘船順建溪而下, 過延平, 進入沙溪水道。 沙溪河礁石棋布, 險灘眾多, 船隻一路顛簸好幾天到達沙縣琅口時, 已是傍晚時分, 大家決定在此歇息一宿再繼續上路。 琅口處在沙溪“十裡平流”之畔, 自古又是商賈雲集之地, 異常熱鬧繁華。 面對如此美麗景色,

三位尊王欲留在此地不想再走了。 迎請香火坊民拗不過三位尊王, 答應只能留下一個, 於是就把老大“忠顯王”供在琅口碼頭旁的廟宇中。 到了沙縣廣譽坊, 將老二“忠烈王”與白馬尊王供在一起。 老三“忠翊王”跟二哥“忠烈王”說:大哥都不跟我們在一起了, 我也自立門戶去吧。 後來坊間百姓將“忠翊王”供在白馬尊王廟附近的呂祖廟裡。

收集整理:王柳兒流傳地區:沙縣城東、琅口一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