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七夕來臨,單身不哭 單身人士掀起獨樂經濟

晨報記者 錢鑫

□ 張怡薇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七夕——中國傳統的情人節。 每當此時, 大家除了把目光關注到一對對秀著恩愛的戀人身上外,

還會聚焦於“單身狗”身上。 “虐狗”, 便成了時下情人節繞不過的話題, 這既是單身者對於自我感情狀況的自嘲, 同時也是對當今大批單身者生活方式的直視與探討。

那麼, 這群單身者過著怎樣的生活呢?單人用餐, 海底撈火鍋的店員會將玩偶擺放在客人對面,

象徵與你一起用餐;單人租房, 可以按照自己喜好選擇不同風格, 還有公共區域共單身租房人士交流……隨著單身人士逐漸增加, 單身經濟正悄然興起。

單身人群是最理想的顧客

他們有穩定的收入, 接受過良好的教育, 他們單身的理由可能各不相同, 有些人不願打破當下穩定的生活狀態;有些固守著一套很高的擇偶標準; 還有人覺得結婚費用太高、付出成本太大, 或許將這些錢用來投資自己更劃得來。

他們是自我享樂的代表, 為了享受生活而主動選擇單身。 比起已婚人士, 他們熱衷消費, 淡看儲蓄, 並且自我意識較強, 對單身生活也是感覺良好。 “高學歷、高收入、高壓力;工作忙、有情趣、有期待”這樣的詞語正是這個群體的特徵。

今年初, 西南證券出爐了一份專門針對單身群體的調研報告《眾裡尋他千百度, 那人或在螢幕深處》, 該報告指出, 目前我國單身者接近2億人, 正面臨第4次單身潮:獨居人口從10年前的6%上升到了16%, 35歲以上依然單身的人群比10年前上漲了4倍多,

達到21%。 36%的單身女性表示, 不結婚也很幸福;而高達80%的人表示, 寧願單身也不願倉促結婚。

伴隨著單身潮一起降臨的, 還有越來越熱的單身經濟。 其實, 單身經濟並不是一個新名詞, 所謂單身經濟的概念是來源於經濟學家麥卡錫2001年在世界經濟類權威雜誌《經濟學人》上提出了“單身女子經濟”的概念——他們是廣告業、出版業、娛樂業和媒體業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者和消費者。

因為獨身而且收入不菲, 他們是最理想的顧客。 與其他階層相比, 他們更有花錢的衝動和激情, 只要東西夠時髦、夠奇趣, 他們就會一擲千金。 現在的單身經濟摘掉了女性的帽子, 在衣、食、住、行、社交、養老等各個方面都開始展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 推動了相關產業的迅速發展。

單身潮刺激多領域消費

單身潮在讓更多父母憂心忡忡的同時,卻誤打誤撞地激蕩出了單身經濟的繁榮。以前吃火鍋、看電影、旅行等許多消費活動,必須要結伴才能進行。如果獨自行動,會給大多數人以孤僻、怪異的印象。而如今獨自行動不再被視為一種孤僻的行為,而逐漸被社會主流所接納。獨樂主義造就了一批產業,一人食、一人租、一人旅行、迷你小家電和小戶型公寓等。一種單人的自我享樂模式及其帶來的全新生活方式正式開啟。

在海底撈火鍋店內,店家會為獨自用餐的消費者提供毛絨玩具作陪,認為這樣做可以減少他們的孤獨感。日前有一些網友發文表示,獨自到海底撈用餐時,店員貼心地拿出蠟筆小新、哆啦A夢作陪。

據攜程網發佈的《2016獨自旅行報告》顯示,我國獨自旅行人數占總體旅遊人數的比例,從2014年的8.3%上升到2016年的15%,其中女性占6成,而年齡多分佈在19歲-30歲之間。獨自旅行的理由,多為“一個人旅行更自在”和“希望通過旅行認識新朋友”。

“單身迷你家電,一年售出4千萬台。”“單人份食品,銷量增速200%。”“單人帳篷,一年售出84萬頂。”天貓還給這種消費生活起了個好聽的名字:獨樂主義。

根據2016年阿裡零售平臺資料,單人份商品的市場供應增加5.6倍,消費增加2.2倍。2016年迷你榨汁機的成交總額約1.9億元,迷你洗衣機的成交總額約10億元。30歲-40歲人群中,近40%的人會選擇獨自享受電影。

在單身經濟開發較早的日本,出現了膠囊旅館,還有跟海底撈一樣為單獨食客提供毛絨玩具陪吃的餐廳,無印良品出售有為單身設計的小號廚房用品,包括小型電飯煲、烤箱和水壺等。在韓國,有攝影店為獨身女性提供一個人的婚紗照。日本也出現了單身婚禮服務,讓女性不需要另一半也可以過新娘癮。

一個人做飯經常會做多,既不想下次吃剩菜,又不想浪費。一個人做飯經常陷於瑣碎的麻煩。如今外賣的興起,簡直像福音一般為單身者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外賣公司餓了麼,去年銷售額增加了44%,今年上半年更是增長127%。另一家外賣公司美團最近也在融資中估值180億美元,該公司65%的訂單來自于單身客戶,“中式餐飲準備起來太複雜了,單身族壓根不想浪費時間。”一位外賣公司工作人員說道。

單身經濟喜好輕量消費

有這樣一份清單,在社交網站上火了一陣子,名為“孤獨等級表”,在該榜單中,按照一個人獨自做某件事情而把孤獨指數分為了十個等級:孤獨等級較低的為獨自逛超市、獨自去快餐廳用餐,孤獨等級較高的則為獨自去遊樂園、獨自搬家……

隨著單身風潮持續在全球蔓延,中國也被推向了單身經濟潮流的風口浪尖,單身人士已經成為消費市場不可忽視的一大主力客群。無論是身份上還是心態上的單身,單身族這一客群都推崇方便至上、輕量消費、注重玩樂享受與追求高品質生活的消費方式。

當你覺得這世界對單身者有些“殘忍”的時候,一些主打單身友好的服務應運而生。在廣州有這樣一家餐廳,當你不知道一個人去哪裡吃飯的時候你可以選擇這裡,店內專門有一個人的座位和只供一個人食用的套餐,在這裡,你不會因為周圍的情侶而感到尷尬。

隨著單身貴族群體的擴大,針對單身人士的消費刺激開始大行其道。比如,對於空虛寂寞冷的單身人士,娛樂節目、休閒食品、遊戲成為打發寂寞的工具,體現了他們的消費休閒化;對於期待成功脫單的單身群體,健身、塑形、學習廚藝、音樂、能力培訓可以提高個人魅力,因此相關的教育項目報名火爆。

單身潮刺激多領域消費

單身潮在讓更多父母憂心忡忡的同時,卻誤打誤撞地激蕩出了單身經濟的繁榮。以前吃火鍋、看電影、旅行等許多消費活動,必須要結伴才能進行。如果獨自行動,會給大多數人以孤僻、怪異的印象。而如今獨自行動不再被視為一種孤僻的行為,而逐漸被社會主流所接納。獨樂主義造就了一批產業,一人食、一人租、一人旅行、迷你小家電和小戶型公寓等。一種單人的自我享樂模式及其帶來的全新生活方式正式開啟。

在海底撈火鍋店內,店家會為獨自用餐的消費者提供毛絨玩具作陪,認為這樣做可以減少他們的孤獨感。日前有一些網友發文表示,獨自到海底撈用餐時,店員貼心地拿出蠟筆小新、哆啦A夢作陪。

據攜程網發佈的《2016獨自旅行報告》顯示,我國獨自旅行人數占總體旅遊人數的比例,從2014年的8.3%上升到2016年的15%,其中女性占6成,而年齡多分佈在19歲-30歲之間。獨自旅行的理由,多為“一個人旅行更自在”和“希望通過旅行認識新朋友”。

“單身迷你家電,一年售出4千萬台。”“單人份食品,銷量增速200%。”“單人帳篷,一年售出84萬頂。”天貓還給這種消費生活起了個好聽的名字:獨樂主義。

根據2016年阿裡零售平臺資料,單人份商品的市場供應增加5.6倍,消費增加2.2倍。2016年迷你榨汁機的成交總額約1.9億元,迷你洗衣機的成交總額約10億元。30歲-40歲人群中,近40%的人會選擇獨自享受電影。

在單身經濟開發較早的日本,出現了膠囊旅館,還有跟海底撈一樣為單獨食客提供毛絨玩具陪吃的餐廳,無印良品出售有為單身設計的小號廚房用品,包括小型電飯煲、烤箱和水壺等。在韓國,有攝影店為獨身女性提供一個人的婚紗照。日本也出現了單身婚禮服務,讓女性不需要另一半也可以過新娘癮。

一個人做飯經常會做多,既不想下次吃剩菜,又不想浪費。一個人做飯經常陷於瑣碎的麻煩。如今外賣的興起,簡直像福音一般為單身者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外賣公司餓了麼,去年銷售額增加了44%,今年上半年更是增長127%。另一家外賣公司美團最近也在融資中估值180億美元,該公司65%的訂單來自于單身客戶,“中式餐飲準備起來太複雜了,單身族壓根不想浪費時間。”一位外賣公司工作人員說道。

單身經濟喜好輕量消費

有這樣一份清單,在社交網站上火了一陣子,名為“孤獨等級表”,在該榜單中,按照一個人獨自做某件事情而把孤獨指數分為了十個等級:孤獨等級較低的為獨自逛超市、獨自去快餐廳用餐,孤獨等級較高的則為獨自去遊樂園、獨自搬家……

隨著單身風潮持續在全球蔓延,中國也被推向了單身經濟潮流的風口浪尖,單身人士已經成為消費市場不可忽視的一大主力客群。無論是身份上還是心態上的單身,單身族這一客群都推崇方便至上、輕量消費、注重玩樂享受與追求高品質生活的消費方式。

當你覺得這世界對單身者有些“殘忍”的時候,一些主打單身友好的服務應運而生。在廣州有這樣一家餐廳,當你不知道一個人去哪裡吃飯的時候你可以選擇這裡,店內專門有一個人的座位和只供一個人食用的套餐,在這裡,你不會因為周圍的情侶而感到尷尬。

隨著單身貴族群體的擴大,針對單身人士的消費刺激開始大行其道。比如,對於空虛寂寞冷的單身人士,娛樂節目、休閒食品、遊戲成為打發寂寞的工具,體現了他們的消費休閒化;對於期待成功脫單的單身群體,健身、塑形、學習廚藝、音樂、能力培訓可以提高個人魅力,因此相關的教育項目報名火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