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進軍生態農業 三聚環保加快佈局生物質綜合利用項目

8月27日,三聚環保宣佈,公司將依託農作 物秸稈炭化還田-土壤改良技術全面進軍生態農業, 該舉措是公司綠色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時也可為我國發展生態農業、改良土壤、改善大氣環境和二氧化碳減排提供技術可靠、經濟可行的商業解決方案。

瞄準秸稈生物質綜合利用

作為國內行業內重要的清潔能源綜合服務公司,三聚環保業務從此前的石油化工領域,延伸並拓展到生態農業領域, 特別是瞄準了秸稈生物質綜合利用領域。

這得益于公司開發的農作物秸稈炭化還田-土壤改良技術。

三聚環保總裁林科表示,上述技術實現了農作物秸稈的資源化、高值化、規模化利用。

資料顯示, 目前我國農業生產每年產生農作物秸稈逾10億噸,除直接還田、飼料化、能源化、材料化等利用外,還有大量農作物秸稈被無序焚燒或隨意丟棄。 儘管相關部門嚴令禁止焚燒秸稈,但因缺乏有效的資源化、高值化利用手段, 秸稈焚燒屢禁不止, 造成了嚴重的大氣污染,是秋冬霧霾主要成因之一。

林科強調,採用農作物秸稈炭化還田-土壤改良這一技術路線, 既可解決秸稈直接還田難以腐化、影響農業生產的問題,也能有效化解秸稈焚燒帶來的大氣污染問題, 同時以生物質炭 肥形式還田,最大限度實現秸稈中的氮磷鉀、微量元素及生物質有機質迴圈利用, 減少化肥用 量,提升農作物產量和品質,改良土壤環境,增 加農民收入。

2016年6月以來, 三聚環保分別在黑龍江、內蒙古、新疆、江西等14個省區進行了炭基複合肥的示範和應用,種植面積5000多畝,涵蓋作物 18種。 實驗結果表明,農作物增產效果顯著,抗病蟲害能力增強;同時,土壤糰粒結構得到有效改善,土壤中重金屬含量顯著降低。

創建產融結合新商業模式

2014年9月,農作物秸稈炭化還田-土壤改良被國家發改委列入33項關鍵低碳技術目錄, 2017年4月,農業部又將其列為農業部秸稈農用 十大模式之一;2017年8月16日,該技術開發與 應用項目還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農作物科技成果鑒定。 三聚環保副總裁、三聚綠能總經理付興國 表示, 為保障專案順利實施, 公司在專案合作上,圍繞合作夥伴增值,構建以縣為單位的區域化經營模式;在炭基肥銷售上,借助網路行銷平臺,以“互聯網+”的形式構建行銷綜合體系。

他強調,三聚環保為解決秸稈規模化收儲運輸難題, 構建了三種秸稈收集造粒模式,具體包括:在量價穩定地區,自建秸稈收儲、造粒 體系;在區域合資公司50千米半徑內尋求合作 夥伴,市場化採購;聯合涉農機構建立秸稈收儲體系。

同時,三聚環保還創建產融結合新的商業模式,即由政府、企業和金融機構成立聯合產業基金支持秸稈綜合利用專案發展,通過合作社集中土地流轉、農民土地使用權入股等方式歸攏土地,打造秸稈收集、炭化、造肥、糧食種植、特色有機農產品及深加工產業鏈, 實現土地增 產、農民增收、消除污染、改善環境、發展經濟。

據瞭解,目前三聚環保已與48個市縣達成了產業合作協定,有20個專案開工建設,其中5 個專案將於今年建成投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