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服務特步等800品牌卻入不敷出 他轉做門店管理SaaS 上線一月簽40家店

◆ 丁曉剛說話的語速頗快。

文| 鉛筆道 記者 邵毛毛

►導語

公司月收入30萬~50萬元, 成本80萬元。 創立“每人計”兩年後, 丁曉剛還在苦苦支撐。

雖然憑藉這個為實體門店提供客流量統計和資料分析服務的專案, 他已積累了800餘個合作品牌, 共服務10000多家線下門店, 但他一直堅信的大資料變現模式似乎並未能跑通, 每月都在虧損。

讓團隊活下去成了丁曉剛唯一的想法。 將資料和門店管理行為相結合, 為客戶提供門店經營工具是他抓住的救命稻草。 去年9月, 丁曉剛在“每人計”基礎上開發“每人店”SaaS, 通過資料分析為客戶提供管理方案及具體執行建議。

目前, “每人店”已推出巡店管理模組, 並成功簽約“吃個湯”品牌服務其40家門店。

注: 丁曉剛承諾文中資料無誤, 為其真實性負責, 鉛筆道已備份錄音速記, 為內容客觀性背書。

“教育市場不容易”

淩晨兩點, 正是熟睡好夢時。

一聲聲急促的鈴聲突然響起,

迷迷糊糊接聽電話的丁曉剛聽著另一端傳來的聲音, “有3家店的資料看不到了, 能找人到現場處理一下嗎?”仿佛早已習慣了這樣的事情, 他立刻起身安排維修人員。

在從事客流量資料分析的近7年間, 他常遇到這樣的事。 特別是為零售門店客戶服務時, 丁曉剛尤為“痛苦”。

原因在於傳統的當地語系化資料獲取系統只適合應用在購物中心、商場等集中的場景中, 一旦複製到零散的實體門店時, 其運營和維修過程繁瑣且成本會迅速上升, “每個門店都要安排人蹲點”。

而物聯網的發展為解決該問題提供了辦法。 丁曉剛在2014年啟動“每人計”專案, 推出基於機器視覺技術的硬體和配套雲端系統。 零售門店只需安裝硬體,

資料收集、分析、系統維護升級等工作均由“每人計”團隊線上遠端提供。

專案之後的進展似乎頗為順利。 經過兩年發展, “每人計”客流統計硬體的準確率達97%, 並先後服務了安踏、特步等800餘個品牌, 共10000多家門店。

◆ 每人計提供資料分析服務。

看似高歌猛進, 實則危機四伏。 一方面, 拓客速度緩慢。 “這是一項新的應用, 客戶對此很謹慎”, 例如好不容易拿下一個有5000家門店的大客戶後, 對方往往只願意拿100家店先嘗試。

另一方面, “每人計”的盈利出現了問題。 當時, 硬體定價為1000元, 只能做到不虧錢。 為了獲客, 丁曉剛也沒打算用硬體賺錢。 他想將眼光放遠一點, 先努力攢起客戶數量, 然後通過收集大資料、製作行業分析報告盈利。

這便要求有較多的BD(業務拓展)和資料分析人員, 為此, 團隊人數一度多達50餘人。 公司的財務狀況亮起了紅燈, 月收入為30萬~50萬元, 但成本則是80萬元。

若不改變便是毀滅。 去年4月, 當這道難題擺在丁曉剛面前時, 他的選項只有一個——轉型。

從客戶處尋轉機

丁曉剛的生存辦法是先開源節流。

將硬體價格提至2000多元後, 丁曉剛又大刀闊斧地將BD和行業資料分析人員削去, 團隊成員減至20人。

接下來, 選擇轉型方向迫在眉睫。 顯然, 這時的他已經不相信資料變現這件事了。 與其繼續走這條沒有任何成功先例的路, 丁曉剛打算去客戶那裡取經。 “看看大家需要什麼服務, 哪些又能帶來現金流。 ”

◆ 團隊的小夥伴們

他想了想,認為這是一個可行的思路。若將現有創新管理服務聚合起來後,“客戶當然願意用一個入口解決問題。” 更重要的是,這些服務已經在推行中,且客戶的接受度高。丁曉剛不用再教育市場,其盈利模式已被確認。

他還有自己的考量。“這些服務並不具有技術壁壘”,關鍵是要對客戶需求有瞭解和把握。而他最不缺的便是客戶資源——800個品牌和10000家門店,在過去的合作中,他積累了大量客戶資料和管理運營方案。

去年9月,丁曉剛計畫將“每人計”升級為雲服務管理平臺“每人店”,在原有的客流量統計分析模組基礎上增加其他功能模組,首先推出的便是巡店管理服務。

資料驅動管理行為

實際上,丁曉剛的選擇有很多,巡店管理、陳列管理等都是客戶提出的要求,但他選擇先做前者。

這是“每人計”時期留下的烙印。彼時,因統計客流量涉及到視頻監控問題,不少客戶給丁曉剛團隊打上了“解決視頻問題”的標籤,而巡店管理恰好基於攝像監控系統。“這算是同屬一個領域,客戶會對我們的新產品有信任感。”

新的管理模組功能並不複雜。“巡店”顧名思義便是巡查店鋪,傳統上來說一般由品牌督導線下定期完成,而現在利用門店攝像頭,巡店也有了新的玩法,例如督導可線上隨時巡查。

可如此一來,“巡店”似乎與視頻監控沒什麼區別了,因此,丁曉剛特別強調其“管理”的工具屬性。

從監控視頻中提取資訊後,他要對其進行清洗分析。挑選哪些資料?進行怎樣的對比分析?這些步驟都有講究。丁曉剛用演算法和電腦程式的方式將多年積累的管理思路固定下來,以此為客戶提供建議。

其實,在“每人計”時期,丁曉剛已在做這樣的事。他把統計到的客流量資料和客戶導入的其他指標(成交率、連帶率、客單價等)交互分析。針對出現的問題(如業績下滑)提供調整意見。“但並未監測客戶的執行和結果回饋。”

如今,擁有客戶營業資料的丁曉剛想更進一步,在給出意見後記錄執行情況,並分析改進結果,然後再次給出意見。這便是“巡店”模組中採用的PDCA迴圈(管理學一種模型,指計畫、執行、檢查、糾正)管理方式。

◆ 每人店的巡店管理模組。

若一家門店連續5周在星期三下午的成交率最低,這時便要提醒督查在該時間段巡店。期間,督導可線上完成該門店考核表,根據對表格記錄和其他經營資料的比較分析,平臺將指出問題所在和整改意見。

為此,丁曉剛給“每人店”設計了100餘個資料分析模型。他這樣解釋“每人店”巡店工具的意義:“以前需要30個督導巡店,現在20個即可完成,且一切資訊資料均被記錄可驗證。”

今年6月“巡店管理”上線時,丁曉剛也正式推出了“每人店”平臺,並將原有的“每人計”客戶陸續遷移。通過向客戶免費開放新模組(今年10月正式收費),並參加零售行業的沙龍、年會等活動,新產品的推廣工作正在展開。

這次,丁曉剛摒棄了地推模式,“這樣可以儘量降低成本,在價格上形成優勢。”在他的規劃中,軟體按年計費,每個門店的單個模組使用費將儘量控制在500~600元。

上個月,他剛和湯品連鎖品牌“吃個湯”簽約,在其40家門店中應用“每人店”。如今,丁曉剛還馬不停蹄地籌備著陳列管理(優化門店陳列方案)、背景音樂管理、熱區(門店各區域的顧客關注度分析)等模組開發,“客戶有什麼需求,就開發哪個功能”。其中,熱區和背景音樂管理模組將在9月左右上線。

他說,今年年底前將上線約15個功能模組,“自己研發或與其他團隊合作”。

/The End/

編輯 付文學 校對 徐茂祝

如需轉載文章請聯繫鉛筆道微信客服號:鉛筆道大芯芯(微信id:qianbidao2017)獲取授權資質,否則我們將依法追究相關責任

◆ 團隊的小夥伴們

他想了想,認為這是一個可行的思路。若將現有創新管理服務聚合起來後,“客戶當然願意用一個入口解決問題。” 更重要的是,這些服務已經在推行中,且客戶的接受度高。丁曉剛不用再教育市場,其盈利模式已被確認。

他還有自己的考量。“這些服務並不具有技術壁壘”,關鍵是要對客戶需求有瞭解和把握。而他最不缺的便是客戶資源——800個品牌和10000家門店,在過去的合作中,他積累了大量客戶資料和管理運營方案。

去年9月,丁曉剛計畫將“每人計”升級為雲服務管理平臺“每人店”,在原有的客流量統計分析模組基礎上增加其他功能模組,首先推出的便是巡店管理服務。

資料驅動管理行為

實際上,丁曉剛的選擇有很多,巡店管理、陳列管理等都是客戶提出的要求,但他選擇先做前者。

這是“每人計”時期留下的烙印。彼時,因統計客流量涉及到視頻監控問題,不少客戶給丁曉剛團隊打上了“解決視頻問題”的標籤,而巡店管理恰好基於攝像監控系統。“這算是同屬一個領域,客戶會對我們的新產品有信任感。”

新的管理模組功能並不複雜。“巡店”顧名思義便是巡查店鋪,傳統上來說一般由品牌督導線下定期完成,而現在利用門店攝像頭,巡店也有了新的玩法,例如督導可線上隨時巡查。

可如此一來,“巡店”似乎與視頻監控沒什麼區別了,因此,丁曉剛特別強調其“管理”的工具屬性。

從監控視頻中提取資訊後,他要對其進行清洗分析。挑選哪些資料?進行怎樣的對比分析?這些步驟都有講究。丁曉剛用演算法和電腦程式的方式將多年積累的管理思路固定下來,以此為客戶提供建議。

其實,在“每人計”時期,丁曉剛已在做這樣的事。他把統計到的客流量資料和客戶導入的其他指標(成交率、連帶率、客單價等)交互分析。針對出現的問題(如業績下滑)提供調整意見。“但並未監測客戶的執行和結果回饋。”

如今,擁有客戶營業資料的丁曉剛想更進一步,在給出意見後記錄執行情況,並分析改進結果,然後再次給出意見。這便是“巡店”模組中採用的PDCA迴圈(管理學一種模型,指計畫、執行、檢查、糾正)管理方式。

◆ 每人店的巡店管理模組。

若一家門店連續5周在星期三下午的成交率最低,這時便要提醒督查在該時間段巡店。期間,督導可線上完成該門店考核表,根據對表格記錄和其他經營資料的比較分析,平臺將指出問題所在和整改意見。

為此,丁曉剛給“每人店”設計了100餘個資料分析模型。他這樣解釋“每人店”巡店工具的意義:“以前需要30個督導巡店,現在20個即可完成,且一切資訊資料均被記錄可驗證。”

今年6月“巡店管理”上線時,丁曉剛也正式推出了“每人店”平臺,並將原有的“每人計”客戶陸續遷移。通過向客戶免費開放新模組(今年10月正式收費),並參加零售行業的沙龍、年會等活動,新產品的推廣工作正在展開。

這次,丁曉剛摒棄了地推模式,“這樣可以儘量降低成本,在價格上形成優勢。”在他的規劃中,軟體按年計費,每個門店的單個模組使用費將儘量控制在500~600元。

上個月,他剛和湯品連鎖品牌“吃個湯”簽約,在其40家門店中應用“每人店”。如今,丁曉剛還馬不停蹄地籌備著陳列管理(優化門店陳列方案)、背景音樂管理、熱區(門店各區域的顧客關注度分析)等模組開發,“客戶有什麼需求,就開發哪個功能”。其中,熱區和背景音樂管理模組將在9月左右上線。

他說,今年年底前將上線約15個功能模組,“自己研發或與其他團隊合作”。

/The End/

編輯 付文學 校對 徐茂祝

如需轉載文章請聯繫鉛筆道微信客服號:鉛筆道大芯芯(微信id:qianbidao2017)獲取授權資質,否則我們將依法追究相關責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