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姜偉新、田嵐:科學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田嵐

科學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薑偉新、田嵐常委的聯合發言

易地扶貧搬遷是生態脆弱地區、資源缺乏地區脫貧的有效方式,

是精准扶貧精准脫貧中攻堅克難的關鍵戰役。 “十三五”以來, 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開局良好, 行動迅速, 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隱憂。

一是在“搬得出”上下的力氣大, 而在“穩得住”“能致富”上辦法不多。 一些地方把主要精力用在建新村、建新房, 而產業發展、就業安排沒有同步推進;一些新村房子很漂亮, 而產業發展沒有著落;有的新房裡只是象徵性地放了一張床, 村民還是回到原來的村寨耕種原來的土地;有些村民因為路途遙遠, 乾脆住老房子裡, 名搬實不搬。

二是政策原因造成整村搬遷難。 易地搬遷是因為“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 是因為生產資料缺乏, 或是基礎設施建設成本太高、對生態環境影響太大。 目前的政策主要是針對建檔立卡戶,

而須同步搬遷的非建檔立卡戶沒有國家政策支持, 只能由省統籌解決, 兩種搬遷戶的支持力度差別大, 整村搬遷難以推進。

三是安置用地緊張和複墾難。 建房和生產用地難落實, 安置地群眾不願讓出土地。 深山或石漠化地區土地複墾難, 一些遷出群眾仍然斷續使用原有耕地, 很難拆除舊房和整理土地。 貧困地區土地增減掛鉤供給有餘, 需求不足, 地方政府無法用土地指標交易提供穩定還貸資金, 債務壓力大。

另外, 一些地方為了爭取政策, 多報指標, 導致搬遷開工率和入住率完不成任務;一些地方安置地選點不合理, 配套不到位, 造成遷出群眾生產生活不方便;一些遷出群眾難以融入新安置地的環境;一些地方把易地扶貧搬遷簡單等同于農村危房改造,

沒有真正明白搬遷是為了脫貧。

針對這些問題, 我們建議:

一、 全面落實“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要求。 把“挪窮窩”和“拔窮根”統籌規劃, 同步實施, 保證遷出群眾不光住上新房, 還有脫貧的產業和就業崗位, 把更多精力和財力用在產業發展和能力培訓上來。 以市場為導向, 著力培育現代農業和特色產業;對搬遷到城鎮、產業園區、旅遊景區的, 要確保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搬遷戶每戶至少一人實現穩定就業, 力爭“就業一人, 脫貧一戶”。

二、 中央財政通過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等方式, 對同步搬遷戶給予適當補助。 在財政補貼資金的管理上, 允許縣區將地方政府債務、專項建設基金和長期低息貸款資金用於安置點專案勘察設計、實施方案編制等前期工作經費支出。

地方政府可根據精准識別貧困戶分數差, 分級分檔給予同步搬遷戶相應補助, 縮小其與建檔立卡戶之間政策優惠差異, 以實現應搬盡搬。 新村的發展也要有能人帶動, 弱勢人群紮堆對生產發展、社會管理都不是最佳選擇。

三、 開展生態專項移民搬遷。 西部貧困地區自然條件惡劣、水資源嚴重匱乏、地質災害頻發, 貧困與生態問題相互交織。 建議儘快研究制定生態移民搬遷的規劃和相關扶持政策, 設立生態移民專項資金, 優先實施生態移民整體搬遷。

四、 重視研究安置用地緊張和複墾難問題。 儘量增加分散安置的數量,

減少集中安置用地需求;允許各省區根據實際情況, 在省內各地區間調整易地扶貧搬遷計畫指標;因地制宜地做好搬遷戶生產生活安置與舊房拆除、土地複墾的時間銜接。

五、 加強專案管理和稽查問責。 對一些地方出現的安置區選址不科學、住房建設面積超標、遷出群眾在安置地的適應與融合、後續扶貧措施沒有及時跟進等問題認真研究、加強指導。 同時開展專項稽查, 對發現的問題嚴肅查處, 確保政策執行不走樣, 確保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如期完成, 確保搬遷戶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