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留住百年古韻 緬懷一代英烈——探訪革命先烈王海萍故居

位於秀英區長流鎮堂善村的王海萍故居一角。

記者趙曉龍 文/圖

在秀英區長流鎮堂善村民宅林立的村莊中, 一座普通民宅,

不張揚, 不奢華, 靜靜獨處一隅, 默默面對浮世喧囂。 這座建成有130多年歷史的民宅, 就是曾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王海萍的故居。

王海萍, 1904年5月生於海口市秀英區長流鎮堂善村, 受先輩的影響, 王海萍自幼知書達理。 早年參加革命的王海萍, 先後轉戰上海、廣州、武漢、南昌、漳州、廈門等地, 為革命事業鞠躬盡瘁。 由於叛徒告密, 1932年6月被敵特逮捕, 同年7月慘遭秘密殺害, 時年28歲。

帶著對革命先烈的崇敬, 日前, 記者隨王海萍侄子王陛銓老人, 穿過由火山岩石包圍的鄉間小道, 來到了王海萍出生、成長的地方。

故居週邊由火山石砌成, 圍牆上爬滿了各種不知名的植物, 盡顯生命力的強大。 推門而入, 共兩進屋, 分上屋下屋, 另有廂房、廚房等,

占地567平方米。

“右手邊第一間就是伯父的臥室”, 走進上屋, 王陛銓指著一間窄小昏暗的房間向記者示意。 然而環顧一周, 屋內竟連一張床都沒有, 只有一件壞了的臥櫃和一張不大的書桌。 王陛銓介紹, 臥櫃上睡人, 下面裝被子等。 記者注意到, 上屋中間一張不大的桌子上擺放著廣東米酒、香爐、蠟燭, 後輩的尊重和懷念之情盡在不言中。

就是這樣的環境, 竟走出了一位有著豐功偉績的革命烈士。

少年時的王海萍聰明好學, 1922年就以優異成績考入上海滬江大學, 後轉讀東華大學。 1927年至1932年曾任閩南臨時特委委員、福建省委宣傳部長、閩西特委書記、省軍委書記、省委書記、廈門中心市委書記等職。 1928年, 經黨組織批准, 與同為海南籍的革命同志梁惠貞結為伉儷。

不幸的是, 1931年5月, 懷孕8個月的梁惠貞被殺害。

直到1950年, 家人才知道王海萍犧牲的消息, 王陛銓說, 沒想到早年赴上海讀書, 竟是王海萍與家人、與家鄉的死別。

海南島解放後, 王海萍受到了高規格的禮遇和榮譽。 1951年8月, 瓊山縣政府向其家屬贈送“功在人民”牌匾。 1957年11月, 中央人民政府頒發毛澤東親筆簽署的“永垂不朽”光榮紀念證。 海口市政府和海南省政府先後將王海萍故居列為海口市和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時光荏苒, 由於歲月的侵蝕, 王海萍故居遭到比較嚴重的毀損。 下屋破損倒塌嚴重。 早年時候, 為給到訪者創造一個良好的瞻仰環境, 王海萍後人用圍牆隔開了上屋和下屋。

為留住百年故居的古韻,

王海萍後人逢主要節日都會回去祭拜, 並打掃故居衛生。 2015年5月, 王陛銓等家屬向市政府提出修繕申請。 同年6月, 市發改委在給市文物局的意見中建議業主單位年底時及時申報項目計畫, 在市政府安排的2016年投資專案計畫中進行統籌。 受各種因素制約, 直到目前, 專案一直被擱置。

按照王陛銓的設想, 批復後, 項目資金將主要用於修繕故居、重築圍牆、綠化空地等, 以還原故居原貌。

說起緣何開始並堅持維護和修繕故居, 王陛銓堅定地說, “我得對得起祖宗, 對得起海南, 對得起這份精神。 ”

現在的王陛銓已年過古稀, 但修繕故居依然是老人和家族最大的心願。 “不為自己, 只想讓九泉下的伯父瞑目, 讓期盼已久的家人安心,

讓熱愛和平的世人謹記。 ”王陛銓說。

除了修繕故居, 王陛銓還希望能在故居和紀念園臨路的地方設置路標, 這樣, 可以方便前來祭拜和參加紀念活動的市民遊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