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熊孩子”一掌拍死了機器水母

↑ 關注我們 就是關注中國會議

日前, 歷時五天的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閉幕, 大賽累計參與人數超過1.2萬人, 吸引現場觀眾達24萬餘人次, 簽約額近80億元。

據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介紹, 大會展覽邀請了來自10個國家和地區的知名機器人廠商, 在5萬平米的展區內展出了眾多先進產品。 千餘件精選高科技產品, 吸引現場觀眾達24萬餘人次。

大賽部分, 共有來自全球10個國家和地區的1017支參賽隊伍、4500餘人參賽,

其中400人是國外選手, 累計參與人數超過1.2萬人, 包括中國無人機公開賽、BCI腦控機器人大賽、格鬥機器人大賽、青少年設計競賽、第一屆中國無人船公開賽5項賽事。

此次大會還搭建了科研院所企業合作的平臺, 據悉, 會議期間, 企業共簽署80項合同, 簽約額近80億元。

8月27日下午, 《全球智慧型機器人合作發展倡議書》、《2017-2018機器人領域十大最具成長性技術展望》以及7項機器人團體標準等成果發佈, 7項機器人團體標準為中國電子學會空間機器人通用技術要求等四項空間機器人系列標準、光纖芯機器人交換設計通則等三項光纖芯交換機器人系列標準。

智慧型機器人——你方唱罷我登場

本次大會, 德國知名企業費斯托(Festo)展示了它的智慧型機器設備:仿生蜻蜓、空中水母等產品。 這家擁有11年仿生機器人研究的企業, 從2006年開始幾乎每一年都會推出2-3款仿生機器動物。

Festo將蜻蜓高度複雜的飛行特性在技術上付諸實施。 這個超輕飛行物如同其自然樣板一樣可以隨心所欲向各個方向飛行、在空中定點飛行和緩緩滑翔而完全不用振動翅膀。

長有觸角, 體內充滿了氦氣的空中水母, 在空中飄浮時就好像水中浮動的水母一樣。 它的靈活性與便捷性體現了人工智慧方面的研究成果, 將在海底勘探和航空航太等領域有著光明的應用前景。

當然, 久負盛名的Festo可不僅僅只有這點本事, 此次參會的機器人只是他們的冰山一角, 下面小編就帶您看看Festo旗下的其他令人歎為觀止的仿生動物。

言歸正傳,除了Festo帶來的仿生動物,此次大會還有很多藝術名人也悉數亮相。

這台機器人名為特奧特勞尼克,是由義大利人馬特奧·蘇茲耗費四年時間研製而成的機器人。它具備53根手指,並通過大量動態控制活動關節,進行極為準確的音樂演奏。

在2012年,特奧特勞尼克在鋼琴家羅伯托·普羅賽達的音樂講座中首次登臺亮相,並在同年六月參加柏林愛樂廳的管弦樂團演出。在2012年11月,他還與西西里交響樂團進行合奏。

新浪動漫出品的“虎嘯”機甲實體原型就已屹然矗立在亦創國際會展中心前的廣場之上,給到場觀眾帶來了強大的視覺衝擊,展示效果十分震撼,成為了大會舉辦期間最宏偉雄壯的風景線。

機甲多處部位可動,並有可供駕駛員自由操控的駕駛艙,在國內大型機器人當中,概念設計與實際產物都是數一數二的。放眼全世界,科技含量也當屬前列。

把握脈搏——未來十項高新技術展望

在27日舉行的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閉幕式上,世界機器人大會專家委員會結合機器人發展態勢和演進規律,發佈“機器人領域十項最具成長性技術展望(2017-2018年)”。醫療、勘探、國防等領域成為重點標的。

“軟體的機器人”——柔性機器人技術

該技術是指採用柔韌性材料進行機器人的研發、設計和製造,一般採用記憶合金、氣體驅動等控制方式。柔性材料具有能夠在大範圍內任意改變自身形狀的特點,在管道故障檢查、醫療診斷、偵查探測領域具有廣泛前景。

“機器人可變形”——液態金屬控制技術

該技術是指通過控制驅動電磁場外部環境,對液態金屬材料進行外觀特徵、運動狀態的準確控制的一種技術,可以用於智慧製造、災後救援等領域。

“生物信號也可以控制機器人”——生肌電控制技術

該技術是指利用人類上肢表面肌電信號來控制機器臂的技術,可以增強人機交互的自然性和主動性,在遠端控制、醫療康復等領域有著較為廣闊的應用。

“機器人也可以有皮膚”——敏感觸覺技術

該技術是指採用基於電學和微粒子觸覺技術的新型觸覺感測器,使機器人擁有類似人類皮膚的敏感觸覺,能夠讓機器人對物體的外形、質地和硬度更加敏感,最終勝任醫療、勘探等一系列複雜工作。

“機器人‘主動’和你說話”——會話式智慧交互技術

該技術是指結合語音喚醒、遠場語音辨識和深度語義理解技術,讓人與機器能夠實現人與人一般的對話模式。機器人不僅能理解用戶的問題並給出精准答案,還能在資訊不全的情況下主動引導完成會話。

“機器人可以有‘心理活動’”——情感識別技術

該技術是指通過融合人類面部表情、語音特徵、眼動狀態和肢體識別等多類別狀態特徵,並且通過感知技術綜合判斷,實現對人類情感甚至是心理活動的有效識別,使機器人獲得類似人類的觀察、理解、反應能力。可應用于機器人輔助醫療康復、刑偵鑒別等領域。

“用意念操控機器”——腦機介面技術

該技術是指通過對神經系統電活動和特徵信號的收集、識別及轉化,使人腦發出的指令能夠直接傳遞給指定的機器終端,在人與機器人的交流溝通領域有重大創新意義,可應用于助殘康復、災害救援和娛樂體驗。

“機器人為你帶路”——自動駕駛技術

該技術是指通過深度學習、機器視覺、人機交互等多種技術融合,實現汽車、飛機、船舶等交通工具的自動駕駛。應用自動駕駛技術可為人類提供自動化、智慧化的裝載和運輸工具,並延伸到道路狀況測試、國防軍事安全等領域。

“再造一個虛擬現場”——虛擬實境機器人技術

該技術是指基於多感測器、多媒體和虛擬實境技術,實現操作者對機器人的虛擬遙控操作的技術,在維修檢測、娛樂體驗、現場救援、軍事偵察等領域有應用價值。

“機器人之間可互聯”——機器人雲服務技術

該技術是指機器人本身作為執行終端,通過雲端進行存儲與計算,即時回應需求和實現功能,突破單機模式限制,有效實現資料互通和知識共用,為用戶提供無限擴展、按需使用的新型機器人服務方式。

稍顯遺憾——熊孩子搞事後揚長而去

在WRC2017最後一天的展出上,來自FESTO公司最新研發的水母機器人在現場表演時被一名兒童拉拽,導致零件損壞沒能完成最後的演出。事後孩子家長很快帶離孩子離開現場,並未道歉,以至於後續的表演一度終止。

這款水母機器人的重量與重力幾乎達到了1:1的比例。所以研發這樣一款機器人所耗費的時間,人力等成本是巨大的。結果就因為家長的屬於看管,讓一個“熊孩子”不僅弄壞了一個成本很高的機器人,還讓影響到了最後的表演,使得參觀者大失所望。不得不說這是本屆機器人大會諸多亮點中一個小小的缺憾。

為期五天的大會承載了眾多創新創業的科技夢想,展現了全球科技領域的豐碩成果,彙聚了眾多關於機器人產業及智慧社會的難忘瞬間。作為機器人產業的“風向標”,世界機器人大會見證著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腳步也引領了未來產業的發展方向。

中國會議綜合報導 | 編輯:劉斌

中國會議雜誌

關鍵字查詢(數位為當月會議資訊大全):訂閱丨201612 丨201701 丨201702丨201703丨會務禮儀丨 酒店禮儀丨 會務流程 丨招聘

微信廣告投放:010-58678308

雜誌訂購微信:liyangseven

言歸正傳,除了Festo帶來的仿生動物,此次大會還有很多藝術名人也悉數亮相。

這台機器人名為特奧特勞尼克,是由義大利人馬特奧·蘇茲耗費四年時間研製而成的機器人。它具備53根手指,並通過大量動態控制活動關節,進行極為準確的音樂演奏。

在2012年,特奧特勞尼克在鋼琴家羅伯托·普羅賽達的音樂講座中首次登臺亮相,並在同年六月參加柏林愛樂廳的管弦樂團演出。在2012年11月,他還與西西里交響樂團進行合奏。

新浪動漫出品的“虎嘯”機甲實體原型就已屹然矗立在亦創國際會展中心前的廣場之上,給到場觀眾帶來了強大的視覺衝擊,展示效果十分震撼,成為了大會舉辦期間最宏偉雄壯的風景線。

機甲多處部位可動,並有可供駕駛員自由操控的駕駛艙,在國內大型機器人當中,概念設計與實際產物都是數一數二的。放眼全世界,科技含量也當屬前列。

把握脈搏——未來十項高新技術展望

在27日舉行的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閉幕式上,世界機器人大會專家委員會結合機器人發展態勢和演進規律,發佈“機器人領域十項最具成長性技術展望(2017-2018年)”。醫療、勘探、國防等領域成為重點標的。

“軟體的機器人”——柔性機器人技術

該技術是指採用柔韌性材料進行機器人的研發、設計和製造,一般採用記憶合金、氣體驅動等控制方式。柔性材料具有能夠在大範圍內任意改變自身形狀的特點,在管道故障檢查、醫療診斷、偵查探測領域具有廣泛前景。

“機器人可變形”——液態金屬控制技術

該技術是指通過控制驅動電磁場外部環境,對液態金屬材料進行外觀特徵、運動狀態的準確控制的一種技術,可以用於智慧製造、災後救援等領域。

“生物信號也可以控制機器人”——生肌電控制技術

該技術是指利用人類上肢表面肌電信號來控制機器臂的技術,可以增強人機交互的自然性和主動性,在遠端控制、醫療康復等領域有著較為廣闊的應用。

“機器人也可以有皮膚”——敏感觸覺技術

該技術是指採用基於電學和微粒子觸覺技術的新型觸覺感測器,使機器人擁有類似人類皮膚的敏感觸覺,能夠讓機器人對物體的外形、質地和硬度更加敏感,最終勝任醫療、勘探等一系列複雜工作。

“機器人‘主動’和你說話”——會話式智慧交互技術

該技術是指結合語音喚醒、遠場語音辨識和深度語義理解技術,讓人與機器能夠實現人與人一般的對話模式。機器人不僅能理解用戶的問題並給出精准答案,還能在資訊不全的情況下主動引導完成會話。

“機器人可以有‘心理活動’”——情感識別技術

該技術是指通過融合人類面部表情、語音特徵、眼動狀態和肢體識別等多類別狀態特徵,並且通過感知技術綜合判斷,實現對人類情感甚至是心理活動的有效識別,使機器人獲得類似人類的觀察、理解、反應能力。可應用于機器人輔助醫療康復、刑偵鑒別等領域。

“用意念操控機器”——腦機介面技術

該技術是指通過對神經系統電活動和特徵信號的收集、識別及轉化,使人腦發出的指令能夠直接傳遞給指定的機器終端,在人與機器人的交流溝通領域有重大創新意義,可應用于助殘康復、災害救援和娛樂體驗。

“機器人為你帶路”——自動駕駛技術

該技術是指通過深度學習、機器視覺、人機交互等多種技術融合,實現汽車、飛機、船舶等交通工具的自動駕駛。應用自動駕駛技術可為人類提供自動化、智慧化的裝載和運輸工具,並延伸到道路狀況測試、國防軍事安全等領域。

“再造一個虛擬現場”——虛擬實境機器人技術

該技術是指基於多感測器、多媒體和虛擬實境技術,實現操作者對機器人的虛擬遙控操作的技術,在維修檢測、娛樂體驗、現場救援、軍事偵察等領域有應用價值。

“機器人之間可互聯”——機器人雲服務技術

該技術是指機器人本身作為執行終端,通過雲端進行存儲與計算,即時回應需求和實現功能,突破單機模式限制,有效實現資料互通和知識共用,為用戶提供無限擴展、按需使用的新型機器人服務方式。

稍顯遺憾——熊孩子搞事後揚長而去

在WRC2017最後一天的展出上,來自FESTO公司最新研發的水母機器人在現場表演時被一名兒童拉拽,導致零件損壞沒能完成最後的演出。事後孩子家長很快帶離孩子離開現場,並未道歉,以至於後續的表演一度終止。

這款水母機器人的重量與重力幾乎達到了1:1的比例。所以研發這樣一款機器人所耗費的時間,人力等成本是巨大的。結果就因為家長的屬於看管,讓一個“熊孩子”不僅弄壞了一個成本很高的機器人,還讓影響到了最後的表演,使得參觀者大失所望。不得不說這是本屆機器人大會諸多亮點中一個小小的缺憾。

為期五天的大會承載了眾多創新創業的科技夢想,展現了全球科技領域的豐碩成果,彙聚了眾多關於機器人產業及智慧社會的難忘瞬間。作為機器人產業的“風向標”,世界機器人大會見證著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腳步也引領了未來產業的發展方向。

中國會議綜合報導 | 編輯:劉斌

中國會議雜誌

關鍵字查詢(數位為當月會議資訊大全):訂閱丨201612 丨201701 丨201702丨201703丨會務禮儀丨 酒店禮儀丨 會務流程 丨招聘

微信廣告投放:010-58678308

雜誌訂購微信:liyangseve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