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解開“紅籽”小麥加工背後的疑團

今年3月2日晚, 中儲糧鄭州直屬庫代儲糧庫——中牟縣八崗糧管所院內, 三輛大貨車正在裝車, 這批含有“紅籽”(變質發紅)的小麥, 其中兩車將銷往山東與河北, 車牌為“豫HC2636”貨車在接近零點時, 駛入鄭州下屬滎陽市的鄭州博大麵粉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大公司”)。 這一車57250公斤“問題”小麥, 將被加工成麵粉銷往市場, 進入百姓餐桌。 (見3月23日澎湃新聞社)

小麥裡含有發紅的顆粒, 必須按照國家標準進行檢驗, 只有檢驗合格, 才能加工為麵粉。 如果有明顯的黴味或黴爛, 嚴禁用於生產麵粉。 河南理工大學一位不願具名的糧食專家則向媒體證實,

小麥由於儲存不當, 受潮之後會發紅(俗稱“紅籽”), 不及時處理可能會產生嘔吐毒素等有害物質。 1998年, 在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佈的評價報告中, 嘔吐毒素被列為3類致癌物。 當人攝入被嘔吐毒素污染的食物後, 可能會導致厭食、嘔吐、腹瀉、發燒、站立不穩、反應遲鈍等中毒症狀。

據博大公司的食品安全員反映, 這批小麥裡“紅籽”比例高達百分之十幾, 按標準是不能加工成麵粉的, 但經領導簽字後卻收下了。 顯然, 博大公司領導的做法有問題, 而這一事件暴露的背後問題, 更值得關注。

糧管所對倉儲糧食管理為何如此粗疏?澎湃新聞暗訪發現, 八崗糧管所有大大小小16個倉庫, 建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

年久失修。 存有小麥的倉庫為11號倉和12號倉, 庫容量為1500噸左右, 均為2014年入庫。 兩個倉庫共用一面牆, 而這面牆的上方有一條排水道。 在12號糧倉內, 部分牆皮受潮脫落, 覆蓋在小麥上, 散發著刺鼻的味道。 這種狀況, 不採取措施及時整改, 小麥哪能不發黴變質?

糧管所長的父親咋成了貨主?根據澎湃新聞拿到的《鄭州博大麵粉有限公司小麥檢驗單》, 豫HC2636在3月2日送來含有“紅籽”小麥的貨主, 為八崗糧管所前所長石彥明, 也就是八崗糧管所現任所長石武強的父親。 那麼, 這不能不使人產生諸多疑問:已經退休的糧管所長的父親, 為何會成為糧管所出庫的近6萬斤小麥的貨主?石家父子從這車小麥中究竟賺了多少錢?含有“紅籽”、不能加工麵粉的小麥,

為何能順利送進麵粉加工廠?

麵粉加工廠何以對“問題”小麥大開綠燈?博大公司負責麵粉生產的負責人樊春潮3月20日否認從八崗糧管所進過貨, 還多次表白, 在博大, 紅籽是禁收的。 但澎湃新聞拿到的《鄭州博大麵粉有限公司小麥檢驗單》證明, 博大公司確實收下了這批含有“紅籽”的小麥。 這說明, 這名負責人清楚, 按規定這批小麥是不能收的, 亦即是不能加工成麵粉的。 那麼, 他們為何要收下來?其背後有什麼私下交易?這些, 都是待解的迷。

新修改的《食品安全法》對食品生產企業的違規違法有了更加嚴重的處罰措施, 若查實博大公司使用黴變小麥用於麵粉加工, 企業將會面臨行政處罰。 而現在的問題是,

在相關單位及人員追責之前, 首先需要查明真相, 讓此事背後的問題曝曝光, 以解開公眾心中的謎團。

作者:侯文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