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日子艱難但開心——科技市場裡的夫妻店

儘管日子過得艱難,一家三口還是笑得很開心。  記者 高雯 攝

柏煥娣把女兒一諾從幼稚園接到華強電子世界。 4歲的一諾對這裡很熟悉,蹦跳著從自家店面跑到別的店面,一轉眼就找不到人了。 柏煥娣並不擔心,她說一諾兩三歲就能自己跑去樓下麥當勞買霜淇淋,科技市場的孩子都是這樣。

輾轉新老科技市場,在濟南做了十幾年組裝機的柏煥娣見證了科技市場的興衰更迭。 因為做組裝機,他們幾年前就在濟南買了一套房,也因為做組裝機,他們如今深陷在門可羅雀的煎熬裡。 從紅極一時的組裝機到筆記型電腦、手機,再到現在的VR技術產品,快速更新換代的科技市場,考驗著很多“柏煥娣”和她們的家。

“三天了,姐開張了”

9月3號,柏煥娣發了一個朋友圈,配了兩張圖片。 一張是她正在組裝的電腦,另一張是空曠的店鋪裡,女兒一諾正坐在地板上與另一個小朋友玩耍。 圖片的配文是:“三天了,姐開張了。 ”

這是這個9月她接到的第一份組裝電腦的訂單,只賺了200塊錢。 想想十年前組裝電腦時接單接到手軟、每天都能組裝十幾台電腦的盛況,她不自覺地感慨沒有常青的生意,而更新換代飛速的科技產品生意,更是難做。

柏煥娣和丈夫姜光磊每天一大早就來到華強電子世界,在店裡一待一整天,沒有生意時兩個人大眼瞪小眼,心裡挺煎熬,尤其想到一個月6000多塊錢的店面房租,更是眉頭緊鎖。

“現在組裝電腦的客戶中,大多是之前長期積累下的企業客戶,家庭零售客戶非常少。 只有一些玩遊戲需要高配置的年輕人,才會選擇組裝機。 ”柏煥娣說,市場萎縮除了讓他們感到經濟壓力,更多的是心累。 因為客戶越少越要小心維繫,尤其是企業客戶,但他們把利潤壓得非常低,一台電腦四五千元,有時只賺100塊錢,可那也得好好組裝並承諾維保三年,客戶只要有點問題,就得上門維修。

如果早點轉型去做手機會怎麼樣?如果當時沒入這一行會怎麼樣?閒置時間一多,夫妻倆想得也多。

在2004年柏煥娣畢業剛入這一行時,電腦才開始走入普通百姓家中,比品牌機便宜一兩千元的組裝電腦一時大熱。

在她打工的百腦匯,每個組裝電腦的櫃檯都忙得不可開交,許多櫃面一個月能組裝500多台電腦,單台電腦的利潤也很高。 那時只負責談業務賺提成的她,一個月能收入6000多元。

儘管幾年後筆記本開始大行其道,但組裝電腦依然有較大市場,尤其是企業客戶,批量安裝需求很大。 既然生意這麼好做,為什麼不自己做?跟薑光磊結婚後,柏煥娣不再滿足於給別人打工,她想自己創業。 2010年她終於在賽博數碼廣場租下一塊櫃面,自己做組裝電腦,那時的客戶群中,家庭還能占到6成。 憑著自己打拼多年的經驗,很快她就月入過萬,而薑光磊在濟鋼上班一個月工資也不少,小倆口日子過得輕鬆自在,他們在工業北路買了一套自己的房子,在這座城市安家紮根。

婦唱夫隨, 鋼鐵工成了IT男

店裡的生意越來越好,儘管雇了個幫手,懷孕後的柏煥娣也總感覺忙不過來。 空閒時薑光磊也開始來幫忙,從認識硬碟、主機板等配件,到學會簡單組裝、處理基礎軟體問題,零基礎的姜光磊費了不少勁。 “雖然這個活比鋼廠的體力活輕鬆多了,但是看不懂代碼、處理不了問題的時候太煩心。 ”薑光磊說,由於後來媳婦全職在家照顧孩子,店裡的一切都落在了他肩上,正逢鋼廠收益不景氣,他索性辭了職全權照顧生意。

但對一個門外漢來說,要完全上手確實太難,慢慢的,柏煥娣的老客戶都讓姜光磊給整丟了,最少的一次他一個月只組裝了三台機器,柏煥娣在家乾著急。

她發現,除了薑光磊業務不熟不太會談生意之外,店裡生意不好也跟組裝機市場萎縮有關。

“2012年,手機就很火了,原來的同事很多開始轉行做手機,但我們覺得銷售手機需要押太多資金,就放棄了。 ”柏煥娣並沒想到組裝機的市場會滑落得這麼迅速,他們把店面轉移到租金相對便宜的華強電子世界,還是繼續做電腦組裝生意,同時賣一些零配件增補收入。

薑光磊也越來越上手,處理得了電腦的軟硬體問題,也學會了如何談單子。 加上柏煥娣在這個行業打拼多年,積累了許多企業客戶資源,他們的生意開始有所起色。 只是好景不長,短暫的生意回溫並不能抗衡已經逝去的組裝機時代,手機、ipad、可擕式電腦成為市場的寵兒,華強電子科技市場一樓銷售維修手機櫃檯的紅火場面,和當年組裝機紅火時似乎沒什麼差別,只是櫃面上的人已經不是他們。

為了增加收入,他們增加了安防監控業務,給企業客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薑光磊的手機24小時都是服務熱線,客戶的電腦有什麼問題都會給他打電話。“每天回到家都晚上8、9點了,確實很累心。”薑光磊發現,他們兩口兒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如何搞好生意上,跟孩子相處的時間非常少,有時晚上回到家剛想陪孩子玩一玩,客戶的電話一響他們又要忙起來。女兒一諾,基本都是孩子奶奶給看著。

科技市場的孩子都很懂事

“之前孩子太小,不能帶到市場來,現在上了幼稚園就好多了。”5日下午,柏煥娣把女兒一諾從幼稚園接到華強電子世界。這一天生意不錯,薑光磊忙著組裝電腦,柏煥娣在填單子打電話,一諾自己坐在椅子上玩電腦的排風扇,或是拿膠帶和爸爸的名片擺積木。

“媽媽,你看我擺的這個。”“你先自己玩,媽媽打個電話。”看媽媽不搭理自己,一諾就蹦跳著從自家店面跑到另一個店面,一轉眼就找不到人了。柏煥娣並不擔心,她說一諾雖然只有4歲,但是很獨立,對市場也很熟悉。她兩三歲就可以自己跑去樓下麥當勞買霜淇淋,來到市場裡就到處跑著玩。果然一會兒一諾又自己跑了回來,熱得滿頭是汗。

“市場的孩子都是這樣,父母做生意顧不上他們,他們就自己玩。”柏煥娣說,或許是經常在市場裡,見的人比較多,一諾很活潑,有時還幫她招攬顧客。“你要點什麼呀?”小小人精兒一般很惹人愛。

為了給女兒換學區房,夫妻倆賣掉了工業北路的房子,在科技市場附近買了套二手房,背上了100多萬元的房貸。每月8000元的房貸加上6000元的店面房租,讓他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

他們也想過轉型。“我們隔壁那家從06年就開淘寶店,現在天天忙著接單發單,壓根不需要實體賣貨了。還有個同學去企業做程式設計了,還有老同事開手機店的、賣保險的……”說起轉型成功的同行,柏煥娣眼中閃過一絲興奮和羡慕,她也想過轉型,自己也開過淘寶店,也曾花很多錢在中關村、太平洋等網站平臺開過網店,但都不怎麼理想。“像我們這樣隨波浮沉的人,即便知道該轉型了,有時也抓不住機會。”

錯過轉型好時機,有機會就不幹這行了

現在他們想的並不是轉型而是轉行,等再堅持幾年,他們打算轉行去幹點兒別的,不想再幹這一行。“這一行太累心了,掙錢不掙錢都煩,我們兩口子都幹夠了。”薑光磊說,他們待在封閉的科技市場裡一待就是一天,如果不是電腦上的時間提醒,在燈火通明的市場雷根本分不清白天還是黑夜,一年365天,除了過年9天的假期,其餘每天都是如此。

辛苦並不是他們想轉行最根本的原因,“我們這行技術含量相對不高,我們也不瞭解新產品最核心的技術,只能跟著市場隨波逐流,這種沒有抓手的感覺實在沒有安全感。”柏煥娣說,科技產品更新換代太快,總跟著科技風口不斷轉型並不現實。就像組裝機時代過去後,筆記本時代也沒有紅火太久,柏煥娣發現在華強電子世界二樓銷售筆記本的商家,為了增加收入也幹起了組裝機的買賣,這讓他們專業做組裝機的生意更難做。

薑光磊雖然入行很晚,但對這一行已經摸得很透,他說早些年在科技市場開店做組裝機的,基本都賺得盆盈缽滿,他們之中很多人成立了自己的科技公司,組裝機不行之後,也有了資本去追新的科技產品。但像他們這樣依然堅持在做組裝機、做筆記本的夫妻店,轉型並不簡單。

所以他們不想再做這一行。薑光磊夢想開一家餐廳,柏煥娣想開家奶茶店……他們沒有商量過要轉行做什麼,因為這些想法還都停留在“想”的層面上。柏煥娣懷了第二個孩子,她依舊風風火火地談業務、維護客戶、組裝電腦,他們需要為生計繼續堅持,因為短期內轉型不可能,轉行更不可能,所以只能堅持,在不斷萎縮的市場裡,想辦法保住自己的那杯湯羹。

為了增加收入,他們增加了安防監控業務,給企業客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薑光磊的手機24小時都是服務熱線,客戶的電腦有什麼問題都會給他打電話。“每天回到家都晚上8、9點了,確實很累心。”薑光磊發現,他們兩口兒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如何搞好生意上,跟孩子相處的時間非常少,有時晚上回到家剛想陪孩子玩一玩,客戶的電話一響他們又要忙起來。女兒一諾,基本都是孩子奶奶給看著。

科技市場的孩子都很懂事

“之前孩子太小,不能帶到市場來,現在上了幼稚園就好多了。”5日下午,柏煥娣把女兒一諾從幼稚園接到華強電子世界。這一天生意不錯,薑光磊忙著組裝電腦,柏煥娣在填單子打電話,一諾自己坐在椅子上玩電腦的排風扇,或是拿膠帶和爸爸的名片擺積木。

“媽媽,你看我擺的這個。”“你先自己玩,媽媽打個電話。”看媽媽不搭理自己,一諾就蹦跳著從自家店面跑到另一個店面,一轉眼就找不到人了。柏煥娣並不擔心,她說一諾雖然只有4歲,但是很獨立,對市場也很熟悉。她兩三歲就可以自己跑去樓下麥當勞買霜淇淋,來到市場裡就到處跑著玩。果然一會兒一諾又自己跑了回來,熱得滿頭是汗。

“市場的孩子都是這樣,父母做生意顧不上他們,他們就自己玩。”柏煥娣說,或許是經常在市場裡,見的人比較多,一諾很活潑,有時還幫她招攬顧客。“你要點什麼呀?”小小人精兒一般很惹人愛。

為了給女兒換學區房,夫妻倆賣掉了工業北路的房子,在科技市場附近買了套二手房,背上了100多萬元的房貸。每月8000元的房貸加上6000元的店面房租,讓他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

他們也想過轉型。“我們隔壁那家從06年就開淘寶店,現在天天忙著接單發單,壓根不需要實體賣貨了。還有個同學去企業做程式設計了,還有老同事開手機店的、賣保險的……”說起轉型成功的同行,柏煥娣眼中閃過一絲興奮和羡慕,她也想過轉型,自己也開過淘寶店,也曾花很多錢在中關村、太平洋等網站平臺開過網店,但都不怎麼理想。“像我們這樣隨波浮沉的人,即便知道該轉型了,有時也抓不住機會。”

錯過轉型好時機,有機會就不幹這行了

現在他們想的並不是轉型而是轉行,等再堅持幾年,他們打算轉行去幹點兒別的,不想再幹這一行。“這一行太累心了,掙錢不掙錢都煩,我們兩口子都幹夠了。”薑光磊說,他們待在封閉的科技市場裡一待就是一天,如果不是電腦上的時間提醒,在燈火通明的市場雷根本分不清白天還是黑夜,一年365天,除了過年9天的假期,其餘每天都是如此。

辛苦並不是他們想轉行最根本的原因,“我們這行技術含量相對不高,我們也不瞭解新產品最核心的技術,只能跟著市場隨波逐流,這種沒有抓手的感覺實在沒有安全感。”柏煥娣說,科技產品更新換代太快,總跟著科技風口不斷轉型並不現實。就像組裝機時代過去後,筆記本時代也沒有紅火太久,柏煥娣發現在華強電子世界二樓銷售筆記本的商家,為了增加收入也幹起了組裝機的買賣,這讓他們專業做組裝機的生意更難做。

薑光磊雖然入行很晚,但對這一行已經摸得很透,他說早些年在科技市場開店做組裝機的,基本都賺得盆盈缽滿,他們之中很多人成立了自己的科技公司,組裝機不行之後,也有了資本去追新的科技產品。但像他們這樣依然堅持在做組裝機、做筆記本的夫妻店,轉型並不簡單。

所以他們不想再做這一行。薑光磊夢想開一家餐廳,柏煥娣想開家奶茶店……他們沒有商量過要轉行做什麼,因為這些想法還都停留在“想”的層面上。柏煥娣懷了第二個孩子,她依舊風風火火地談業務、維護客戶、組裝電腦,他們需要為生計繼續堅持,因為短期內轉型不可能,轉行更不可能,所以只能堅持,在不斷萎縮的市場裡,想辦法保住自己的那杯湯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