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王偉光:不忘初衷,腳踏實地 推動中日關係穩定改善與發展

值此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的重要節點,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承辦此次紀念邦交正常化4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我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對為促進兩國學術交流、推動中日關係發展做出長期努力的在座各位表示敬意, 並預祝本次研討會圓滿、成功。

作為永遠都搬不走的鄰居, 過去的45年, 中日兩國關係在政治、經濟、人文交流等各領域、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但同時也經歷了複雜的波折和極為嚴峻的考驗。 過去的45年, 困難、干擾和挑戰一直伴隨我們左右, 但幸運的是,

中日兩國人民在解決困難的基礎上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在排除干擾的過程中獲得了有益的啟迪, 在克服挑戰的局面下積聚了足夠的勇氣。

王偉光

中日關係45年來之所以能夠長足發展, 得益於邦交正常化之初中日兩國領導人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勇氣,

得益於中日兩國人民一直堅守和平、友好、合作的戰略大方向, 並常年堅持不懈、扎扎實實的努力。 我們今天紀念邦交正常化45周年, 就是為了加強發展兩國關係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為了重溫邦交正常化的初衷, 為了腳踏實地的推動中日關係更好地發展, 唯其如此才能做到真正的“以史為鑒, 面向未來”。

21世紀進入第二個十年, 特別是近五年來, 隨著國際和地區格局的深刻演變, 中日兩國各自的發展變化, 在機遇不斷增多的同時, 中日關係也一度陷入“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危險境地, 兩國間政治互信缺失、國民感情薄弱等一些深層次問題日益凸顯。 究其根源, 在於日本國內個別人和個別勢力頑固堅持錯誤的歷史觀,

不能正確認識和對待中國的快速發展, 忘記了邦交正常化的初衷, 動搖了兩國關係的政治基礎, 言行不一, 不講規矩, 不顧兩國關係大局, 企圖渲染“中國威脅論”以撈取個人和個別政治勢力的政治資本。

對此, 中方始終維護兩國關係大局, 在保持冷靜克制的同時多方努力, 促使日方與我相向而行。 2014年11月, 中日雙方達成四點原則共識, 兩國關係漸趨改善。 此後, 兩國領導人又舉行了多次會晤, 中日還舉行了四次高級別政治會談, 這些都為兩國改善關係提供了良好條件。 當前, 兩國關係仍然敏感和脆弱, 猶如爬坡過坎, 逆水行舟, 不進則退, 來不得半點馬虎。

在新的歷史時期, 雙方應該認識到中日關係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突出。

隨著中國日益接近世界舞臺的中心, 中日雙邊關係的外溢效應日益凸顯, 兩國關係的良好發展不僅關係兩國人民福祉, 更是亞洲和世界之幸事。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的45年裡, 中國政府重視發展中日關係的立場始終沒有變化, 今後也不會變。 我認為, 要想推動中日關係穩定改善和發展, 兩國需要發揮創造性和主動性, 從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的歷史經驗中汲取養分, 在“信”、“實”、“合”三個字上下功夫, 這是推動中日關係穩定改善和發展的總規矩。

“信”即政治互信、誠實守信。 雙方應該在維護既有的四個政治檔和四點原則共識基礎上增強政治互信;日方應該避免言行不一, 在歷史和臺灣問題上做到言必信,

行必果。 《論語》中所謂“人而無信, 不知其可也”, 信用是道德底限, 《易經》中所謂“德不配位, 必有災殃”, 不講信用的政治家不會有好下場, 希望日本國內某些人和某些勢力能夠認識到言行一致對中日關係健康發展的重要性。

“實”即腳踏實地、重在落實。 雙方應該發揚釘釘子精神, 不打折扣地落實兩國領導人的重要共識;正如習近平主席所強調的, 希望日方把改善中日關係的意願更多體現在政策和行動當中。

“合”即務實合作、創新合作。 雙方應該創新經貿合作模式, 探討中日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合作的可行性方案, 拓展在文化、媒體、青少年交流等多領域的合作基礎, 增進民間友好。 日方應該正確認識中國發展大勢和時代發展潮流, 與時俱進,利用好中國發展的大好機遇。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本文是作者8月26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開幕詞)

與時俱進,利用好中國發展的大好機遇。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本文是作者8月26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開幕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