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急診室的故事:溧水一個女醫生的微信日記……

這篇文章來自溧水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 武銀鈴醫生

這一夜都不會踏實

夜班第二次遇到妊娠糖尿病胎膜早破, 本以為處理完急診低鉀的患者可以休息了, 樓上妊娠34周多的病人突然訴下身流水了, 趕忙諮詢婦產科同事, 把患者用平車推至病房主樓的產科。 從我們內分泌科的3號小樓"東北利亞小島"至主樓產科路程不算太遠, 但有段遞高型陡坡, 虧著這次有家屬幫忙, 就這樣我也累得上氣不接下氣。 到了產科, 監測胎心正常, 不考慮胎膜早破, 先回科吧, 家屬又乖乖地把孕婦推回來。 醫療上總是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

產科同事雖然讓病人回來了, 但我仍不放心。 監測內衣遺留的分泌物確定胎膜早破, 於是我又陪同家屬咣壋咣壋上一次高坡, 說實話要是不把她送過去, 我這一夜都不會踏實。

生孩子說容易, 像雞下蛋一樣;說難, 真是要了好多人的命。 當初我生大寶時就提前胎膜早破, 被正值急診的老公送至超聲檢查、住進產科。 雖然結果順利, 但生產的過程不堪回首。

這一夜來回折騰我體會有三:一、證明大多家屬比較通情達理;二、醫生值夜班還真不是換張床睡覺, 幾十元的夜班費不好賺;三、醫患溝通中交待住院期間的意外都是可能發生的, 雖然機率很小但醫生真沒有嚇唬你的意思。 不小心又延長了半小時,

趕緊休息養精蓄銳, 為了美好的明天準備!

2016年11月20日

終於把發燒盼來了

一整天昏昏沉沉, 四肢酸痛, 渾身無力。 在過度勞累和周圍病菌環境下終於未能倖免, 像某人說的“你終於把發燒盼來了”。 起熱的過程遠比發熱本身痛苦, 尤如做決定的過程難過適應新環境幾百倍。 挺住!為了明天更好的遇見!

2016年11月30日

信任是我們最好的橋樑

醫院裡值班還真不是你想怎樣就能怎樣的地方。 接班。 拖著酸重的雙腿, 把白天收的幾位患者病歷寫好, 看看重要檢查單, 流覽下醫囑, 上班前吃的退熱藥已經發揮作用, 身上燥熱汗浸浸的。

補未完成的台帳, 今天我的團隊搭擋回來了, 可以輕鬆一下。 護辦室電話響了:急診科。 值夜班的人最怕聽電話響,

敏感到不知道什麼事就先心慌兩下, 即便我工作十幾年還是沒有練就內心的從容與鎮定。

急診會診的是一位老奶奶, 糖尿病多年, 小便控制不住灑身上, 發熱, 咳嗽, 爛腳, 有腦梗和高血壓, 貌似內科好幾個系統疾病都附她身上了。 家屬不願接受急診任何檢查, 只覺得小便灑身上要緊急治, 不曉得糖尿病爛腳才是致命的。 (我的講解)家屬開始有點猶豫, 後來急匆匆趕來的兒子一錘定音, 先住下。 趁這空隙, 看一下電腦, 發現我們小小的偏僻的內分泌科竟然是全院床位最多的科室, 即便再不方便, 有床能住下解決好幾方的問題, 上過急診的人都明白重病人收不進是多麼焦急無奈的事情, 我上過急診深有感觸,

而且這個病人主要還是我科的疾病, 收她住到我科吧。

醫生是人, 有七情六欲, 患者家屬的態度很大程度影響醫生治療的積極性, 老奶奶的兒子女兒都很孝順、樸實, 我也盡可能地避免來回折騰, 做最基本的急診檢查, 及時開出針對她老人家病情的醫囑。 在每班上遇到的患者都是上天註定的緣份, 你不早不晚, 成就我們從未謀面而生成的特殊關係。 信任是我們最好的橋樑, 只要你放心交給我們, 我們定會全力以赴。 離準備睡覺半小時了, 記錄此時的感想。 晚安!

2016年12月2日

去接女兒

今天休息, 對臨床一線醫生來說, 休息最多只能是下午半天, 這現象在同行已成共識。 托小女兒的福, 照看她睡覺時, 我也咪著了一會, 該死的鬧鐘響了,

答應去接大女兒。 一向守時不喜歡遲到的我, 每每是等著她放學。 女兒先看到我, 眼睛一亮露出開心的笑容, 不到兩分鐘臉拉下來了, 追問半天是嫌我騎自行車沒有步行來接她。 真是冤枉, 我開車沒處停, 騎電動車拉風容易受涼, 騎自行車馱著你老媽不辛苦嗎!聽她的解釋:我想和你步行回去, 而且你的小自行車後座矮, 我要蜷縮著腿、硌屁股, 很不舒服。 我一時不知怎麼回答, 看著她“金豆”又下來了, 這小女孩動不動就哭的毛病咋整啊。 但是回頭想想她說的也不是沒道理。 親愛的家長你們有累似經歷嗎?

2016年12月8日

△你的思維永遠不能代表所有人, 即便是不到十歲的孩子。

“多希望爸爸媽媽能天天晚上陪著我”

爸爸開車, 媽媽坐在後面,我坐在張姨的車裡,兩輛車子向相反的方向徐徐行駛。通過搖下的車窗我與媽媽雙眼凝望,揮手告別,好像他們要去很遠的地方,其實只是都上夜班。這是他們的工作,每月都會有這樣的幾天。

△姐妹倆

平時作業多少都需要爸爸媽媽的指導。爺爺讀過高中,他在的時候還能幫我聽寫。今天爺爺回老家了,奶奶不識字,一人帶著妹妹,還要照顧我。所以媽媽就把我安排在張阿姨家,因為她家有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弟弟作比較,寫作業速度我比平時快多了。吃膩了爺爺做的飯,突然換個口味,阿姨家做的飯好香啊!媽媽經常說我:別人家的東西什麼都是好的,可能是吧。

我多麼希望爸爸媽媽能天天晚上陪著我,可我也知道他們有自己的苦衷。我今年已經十歲了,學會自己穿衣洗漱,自己使用英語配音軟體,有時還能幫奶奶照顧妹妹。隨著慢慢長大懂事,開始理解爸媽的艱辛,比以前噘嘴哭鼻子的時候少多了。媽媽說: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要先哭,車到山前必有路,總能想到辦法的。

△孩子的作品

我還記得有次他們都上夜班,媽媽把我帶到科室。她寫病歷我寫作業,把我洗漱安頓好後她繼續工作。值班室裡是上下床,我很好奇爬到上鋪,開始還能聽到"嘀嘀"的聲音(第二天媽媽告訴我是隔壁搶救室心電監護儀的聲音),後來就呼呼大睡,還做了美夢呢,媽媽幾點睡覺夜裡起來幾次我都不知道。因為這次特殊的經歷我還寫了篇日記被老師誇獎呢。真像媽媽說的"凡事有利有弊,總能找到美好的一面"。

媽媽告訴我,她努力多讀點書,以後就能爭取,多在家陪我。但願她說的是真的,有時候大人也說謊,還教育小孩"生活偶爾需要善意的謊言"。我不太能懂,以後長大可能會理解吧。

△孩子心中的最美媽媽

武銀鈴醫生說:這是女兒的思想,我整理了一下,想起《目送》裡的那段話: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珍惜和父母、孩子在一起的時光。

感謝溧水區人民醫院供稿 媽媽坐在後面,我坐在張姨的車裡,兩輛車子向相反的方向徐徐行駛。通過搖下的車窗我與媽媽雙眼凝望,揮手告別,好像他們要去很遠的地方,其實只是都上夜班。這是他們的工作,每月都會有這樣的幾天。

△姐妹倆

平時作業多少都需要爸爸媽媽的指導。爺爺讀過高中,他在的時候還能幫我聽寫。今天爺爺回老家了,奶奶不識字,一人帶著妹妹,還要照顧我。所以媽媽就把我安排在張阿姨家,因為她家有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弟弟作比較,寫作業速度我比平時快多了。吃膩了爺爺做的飯,突然換個口味,阿姨家做的飯好香啊!媽媽經常說我:別人家的東西什麼都是好的,可能是吧。

我多麼希望爸爸媽媽能天天晚上陪著我,可我也知道他們有自己的苦衷。我今年已經十歲了,學會自己穿衣洗漱,自己使用英語配音軟體,有時還能幫奶奶照顧妹妹。隨著慢慢長大懂事,開始理解爸媽的艱辛,比以前噘嘴哭鼻子的時候少多了。媽媽說: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要先哭,車到山前必有路,總能想到辦法的。

△孩子的作品

我還記得有次他們都上夜班,媽媽把我帶到科室。她寫病歷我寫作業,把我洗漱安頓好後她繼續工作。值班室裡是上下床,我很好奇爬到上鋪,開始還能聽到"嘀嘀"的聲音(第二天媽媽告訴我是隔壁搶救室心電監護儀的聲音),後來就呼呼大睡,還做了美夢呢,媽媽幾點睡覺夜裡起來幾次我都不知道。因為這次特殊的經歷我還寫了篇日記被老師誇獎呢。真像媽媽說的"凡事有利有弊,總能找到美好的一面"。

媽媽告訴我,她努力多讀點書,以後就能爭取,多在家陪我。但願她說的是真的,有時候大人也說謊,還教育小孩"生活偶爾需要善意的謊言"。我不太能懂,以後長大可能會理解吧。

△孩子心中的最美媽媽

武銀鈴醫生說:這是女兒的思想,我整理了一下,想起《目送》裡的那段話: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珍惜和父母、孩子在一起的時光。

感謝溧水區人民醫院供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