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蔡徑村裡神龜行,月記窯瓷遠揚名

德化縣三班公社有個蔡徑村, 這裡既不是蔡氏世居, 亦非蔡氏顯赫人物經過之地, 而偏命名為“蔡徑”, 有著別出心裁之妙。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

滻溪生有一隻巨龜。 這只龜長年累月采天地之靈氣, 受日月之精華, 化為神, 人稱為神龜。 一日神龜厭膩水底的生活, 匐行溪畔沙灘, 懶洋洋地曬著太陽。 它從背甲裡探出頭來, 呼吸著清新的空氣, 心胸豁然開朗。 它眯著小小的眼睛, 極目四望, 但見蔚藍的晴空, 綿延起伏的山巒, 到處繁花簇簇, 綠葉森森;又見人來人往, 男耕女織, 其樂融融, 感到數百年潛在水裡, 太寂寞無聊了。 神龜看得出神, 想得入迷:“要是能到人間玩玩, 那該多好啊!”

於是, 它背著鱗片龜殼, 沿著高步嶺蹣跚地爬行。 爬呀爬, 爬呀爬, 樹上的小鳥見了, 嘰嘰喳喳地表示歡迎;山上的雉雞見了, 譏笑它笨拙的動作和傻頭傻腦的相貌, 理也不理地拍拍翅膀飛走了;穿山甲看到這一龐然大物, 畏縮地把身體蜷成球狀一團, 一動也不敢動;刺蝟見之如臨大敵, 豎起那如針的硬刺, 向神龜猛撲過來, 碰到堅硬的龜殼, 折斷了刺, 狼狽地鑽進洞裡躲藏……神龜堅持不懈地繼續爬行, 爬到高陽山頂, 已經夠累了, 躺著休息,

只見遠遠的天馬山, 峰巒幽壑, 被騰飛雲霧籠罩著, 就象懸浮在空中, 陽光映射, 影影綽綽, 透過雲層, 仿佛出現一座城池, 似樓閣、如殿宇、象皇宮, 周圍隱隱約約還可以看到嬪妃、大臣……它想著、想著, 這是不是人間所說的京城?海底龍宮, 它曾去過, 何不到人間的帝都去逛逛, 享享人間的樂趣?!可是, 它疲勞極了, 全身不聽使喚, 雖一再強掙扎, 但笨重的龜殼象泰山壓頂般地壓得它動彈不得。 它只好朝向天馬山眼睜睜地呆在那裡望著, 望著……

不知過了多久, 神龜變成了石頭。 後人都說, 如果它能堅持爬到天馬山, 天馬山即可成帝都, 擁有一朝天子氣息。 人們從此便將神龜爬過的, 從高陽進入本村的古道, 稱為石龜嶺。

龜為古時“占卜”器物, 稱為“蓍蔡”, 因而把神龜爬過的路稱為“蔡徑”, 村名就叫“蔡徑村”。

(龍文 整理)

PS:月記窯

位於中國三大瓷都德化縣三班鎮蔡徑村內, 在明清朝代是興盛一時的名窯。 燒制的瓷器早在明清時代就已遠銷海內外, 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 是研究中國古法燒制柴窯的必選之地。

龍窯我國窯爐的一種形式,多建築在江南地區坡地上,最早發現于浙江上虞,為商代窯址。窯呈長條形,依山坡所建,自下而上,如龍似蛇,故名,亦稱蛇目窯、蜈蚣窯。窯室分窯頭、窯床、窯尾三部分,因建在山坡上,火焰抽力大,升溫快,同時裝燒面積大,產量高,故自商代至明清時期南方地區多有砌築。

德化龍窯始建于唐代中晚期,北宋時結構更為合理,一般長20米,坡度在10-28度之間,由窯頭、窯室、窯尾三部分組成,窯頭設火膛,窯室分若干目(節),階梯通道兩邊放窯門若干個,裝出製品通道。每節兩側窯牆處設投柴孔(火眼),對稱排列。窯尾設擋火牆,牆底部放通煙孔,牆後設煙火巷,俗稱煙囪,高3米,寬0.4米,長依窯體而異。利用斜坡高度差,火焰自然上升的原理,充分利用餘熱。北宋時期的龍窯,窯身較窄較短。南宋時期,窯身加寬,窯體變長,窯床鋪沙,坡度較小。這種窯爐,明清時期仍繼續使用。

龍窯我國窯爐的一種形式,多建築在江南地區坡地上,最早發現于浙江上虞,為商代窯址。窯呈長條形,依山坡所建,自下而上,如龍似蛇,故名,亦稱蛇目窯、蜈蚣窯。窯室分窯頭、窯床、窯尾三部分,因建在山坡上,火焰抽力大,升溫快,同時裝燒面積大,產量高,故自商代至明清時期南方地區多有砌築。

德化龍窯始建于唐代中晚期,北宋時結構更為合理,一般長20米,坡度在10-28度之間,由窯頭、窯室、窯尾三部分組成,窯頭設火膛,窯室分若干目(節),階梯通道兩邊放窯門若干個,裝出製品通道。每節兩側窯牆處設投柴孔(火眼),對稱排列。窯尾設擋火牆,牆底部放通煙孔,牆後設煙火巷,俗稱煙囪,高3米,寬0.4米,長依窯體而異。利用斜坡高度差,火焰自然上升的原理,充分利用餘熱。北宋時期的龍窯,窯身較窄較短。南宋時期,窯身加寬,窯體變長,窯床鋪沙,坡度較小。這種窯爐,明清時期仍繼續使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