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小毛驢拉動脫貧攻堅大產業——記者走進地藏寺鄉燒鍋村肉驢養殖社區

本報記者 孫鄭新 近年來, 驢產業一直保持著較快發展速度, 由於養驢效益穩定, 成本相對較低, 國內外醫藥和保健品市場對阿膠使用量不斷增加。 另據有關專家分析, 與豬、肉牛、肉羊相比, 養肉驢風險更小, 而且見效快, 所以肉驢養殖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在有些地區, 甚至被當地視為是打勝脫貧攻堅戰的“利器”。 日前, 記者在義縣地藏寺鄉採訪時得知, 該鄉燒鍋村在今年初建起了肉驢養殖社區, 看到記者感興趣, 鄉政府工作人員決定帶領記者到燒鍋村肉驢養殖社區看一看。 記者來到燒鍋村肉驢養殖社區時,

飼養員正在驢舍內給驢餵食草料, 有的驢在驢舍週邊起的空地上悠閒地曬著太陽。 “師傅, 讓我試試給驢餵食唄!”記者走進驢舍跟飼養員搭訕道。 “好啊, 過來吧。 ”飼養員師傅笑著回答道。 記者接過草料筐, 學著飼養員的樣子給驢餵食。 “驢牙咬住筐了, 它的牙挺有勁兒啊。 ”記者跟一旁的飼養員說道。 “沒事兒, 你別緊張, 慢點往裡倒。 ”飼養員提醒道, “對對, 就這樣喂。 ”“師傅, 驢好飼養嗎?”“挺好養的, 而且不愛得病。 小夥子, 喂得差不多了, 咱們到外面待會吧。 ”來到驢舍外的陰涼處, 記者跟這位元飼養員聊了起來。 通過交談得知, 他叫李樹陽, 今年50歲, 27歲的兒子在外地打工, 家裡除了他和老伴, 還有年逾八旬的老父親, 由於老伴和老父親身體不好需要照顧,
他無法外出打工, 只好守著家裡10幾畝薄田, 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 是村上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我在這兒除了喂驢, 還幹點兒其它雜活, 我老伴身體不好幹不了重活, 就打掃打掃衛生。 我們倆每個月收入3000塊錢, 還不耽誤照顧我老父親, 我感覺幾個月下來, 我老伴的身體狀況較之前也明顯好了, 孩子在外也能安心幹活了, 村裡其他人也有在這幹活的, 沒有村上這個肉驢扶貧項目我哪有現在的生活啊!”李樹陽滿足地說道。 據村幹部介紹, 燒鍋村全村面積33.3平方公里, 分佈11個自然屯、17個村民小組, 農業人口493戶、1591人, 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66戶、442人, 其中, 在2016年已有90戶、271人實現脫貧, 今年計畫全村脫貧, 實現貧困村與貧困人口雙退出。
為實現脫貧銷號和培育村脫貧主導產業, 通過考察研究, 確定發展肉驢養殖項目, 並於今年3月份成立了肉驢養殖專業技術合作社, 總投資70萬元, 占地7畝, 建驢舍600平方米, 有肉驢84頭, 帶動貧困人口76戶、171人。 “我們採用‘村黨支部、村委會牽頭+貧困人口入股+非貧困人口投資+合作社管理’的方式, 其中整合使用扶貧資金50萬元, 合作社自籌入股投資20萬元。 村上與合作社簽訂了合同, 明確將產業帶動脫貧作為第一要務, 同時合作社與貧困戶也簽訂了合同, 貧困戶同意利用扶貧資金參與產業項目建設, 合同明確了效益分紅細節。 ” “咱們找到銷路了嗎?”當聽到記者提到銷路問題時, 這名村幹部笑了:“我們之所以選擇這個項目,
就是因為市場上肉驢供不應求。 前不久有家很大的阿膠生產廠家要與我們簽訂收購合同, 已談了幾次, 我們還沒最終跟他們簽呢。 ”“這是好事啊, 為啥不簽?”面對記者的疑問, 該村幹部解釋說:“面對好事更要冷靜, 我們也在多方考察市場, 目的就是給我們的驢找個好婆家, 使我們的收益達到最大化, 從而讓入股貧困戶受益。 ”採訪接近尾聲時, 村幹部指著眼前的驢舍說:“我們現在的規模還很小, 等過兩年你再來看, 我們這裡一定會大變樣的!” 記者感言:採訪當天, 記者還採訪了幾戶貧困戶, 當談到村上這個肉驢養殖項目時, 他們的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仿佛看到幸福的好日子正在向他們招手。 記者認為, 打勝脫貧攻堅這場戰役,
找對專案很關鍵, 當地政府和相關負責人更要義不容辭地扛起“責任”二字, 切實為百姓著想, 真正抓好抓實脫貧主導產業, 讓百姓早日走上致富路。 攝影:呂哲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