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師們,你們到底在忙什麼?

老師之所以這麼忙碌, 歸結來說是為了學生, 為了工作。 回頭看, 老師您的“忙”高效嗎?您忙在了點兒上了嗎?

一、忙生活, 別只忙工作

經常聽老師朋友們說, 白天在學校裡要上課, 晚上下班回家還得打電話家訪, 備課等好多工作。 生活除了工作還是工作。 其實, 生活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 一個好的工作者, 會在生活中工作, 而不是在工作中生活。 這是兩條不同的職業道路, 一種是為了工作而工作, 一種是在工作中享受生活。

作為老師, 要學會把工作融入生活中, 例如, 我們在備課的過程中需要翻閱大量的參考資料,

這就是一個開拓視野的過程;我們在和學生溝通的過程中, 其實就像生活中的一場聊天, 只需要做到放鬆, 盡情聆聽。

二、忙備課, 別只忙開講

備課中不能一味地去照抄教參, 不能為了吸引眼球而花大量時間去製作複雜的課件, 不能為了一些熱鬧的表像而花大量人力、財力去製作精美教具(如學生表演用的頭飾、道具等)。

一位小學生說:“老師的課件做得很漂亮, 上面有很多動畫, 上課的時候, 同學們都在討論課件上動畫人物, 大家都忽視了老師的課件文章, 沒有心思去聽課。 ”

俗話說的話好, 磨刀不誤砍柴工, 備課的過程對於教師來說更是沉澱、積累的過程, 匆匆忙忙的開講不如踏踏實實的備課。 如果未能為知識尋找一條合適的輸送路徑, 單憑課上反復講解、課後認真批改, 也必將是事倍功半。 所以, 在備好課之前, 別忙著開講!

三、忙觀察, 別只忙教化

論語《先進篇》有這麼一段對話, 子路問老師, 聞師行之乎, 意思就是:我聽到這個話是不是就要去做嗎?孔子說你怎麼可以聽到就去做呢?接下來冉有問聞師行諸,

孔子聽到了說, 你聽到就要去做。 然後有一個學生問, 為什麼兩個同學同樣的問題, 你怎麼不同的回答呢?他說冉有是謙讓的, 所以讓他去做, 要激勵他;而子路是比較勇的, 因此我就要退之。 孔子善於觀察每位學生的特點, 才能發現合適的教育方法。

不瞭解材質脾性的雕琢和教化, 就真叫個“毀”人不倦了!既然是園丁, 就要有園丁的細膩, 哪一朵向陽, 哪一棵喜陰, 哪一株怕水, 都要看在眼裡, 爛熟於心。 否則, 你就有可能以一副好心腸, 養壞一棵好苗子。

四、忙創新, 別只忙製造

有一種聲音說, 教育應該是農業, 而不是工業, 說得好極了。 教師絕不能淪為流水工人, 忙著製造一批又一批情感蒼白、思維守舊、能力平庸的“機器人”。

這一代學生真正需要的課堂, 不是將知識落袋為安。

五、忙傾聽, 別只忙批評

在一個小故事中, 一個小孫子問爺爺:為什麼人有兩個耳朵, 兩隻手, 卻只有一張嘴巴呢?爺爺告訴小孫子:這是讓人要多聽, 多做, 少說話呀。

對於教育者來說, 傾聽必須成為一種能力, 而不僅僅是風度。 西方的孩子, 除了父母, 還有一個可以傾聽他們煩惱的神父。 而在中國, 這個角色非老師莫屬了。

許多老師面對犯錯的學生, 易怒易躁, 還沒等學生說完就大聲斥責, 有時會誤傷無辜。 如果老師心不在焉, 學生的表達就會不自信。 只有當你耐心傾聽, 他們才會對你真情流露。

有心的老師, 總能在專注傾聽中, 聽出那些重要的弦外之音。 請用眼神暗示他們你在傾聽, 請不要打斷他們並不靠譜的陳述, 請尊重他們的單純和幼稚。 為人師者, 本來就應該有眾生平等的信仰, 不是嗎?

六、忙反思, 別只忙進度

只有經過反思, 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並對後繼行為產生影響。

做老師,當然不是上完課就萬事大吉了,老師的良心,在課裡更在課外。你的課堂愉悅有趣嗎,你關注了內向學生嗎,你的著裝得體嗎……勇於反思,敢於直面,善莫大焉?教學也如行舟,別只顧埋頭劃槳追趕教學進度了。

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之下,先不論“不為彼岸只為海”的理想境界了,教學反思的過程為年輕教師務實業務素質、積累教研素材、形成獨特教學風格的專業化成長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七、忙方法,別只忙效果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傳授給學生知識固然重要,但是授予好的方法更重要。

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取得良好的成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可以培養一個人的終生學習習慣。

老師整天在忙忙碌碌收集知識點灌輸給學生,一個人如果沒有在學習過程中主動的“我要學習”的狀態,那他的學習肯定是被動、機械的學習,其效率是可想而知的。要忙到好的效果,不如忙好的方法,好的學習方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八、忙未來,別只忙現在

老師更應該摒棄傳統的以課本為中心、以成績為宗旨的教學方法,致力於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全面進步,為他們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真正做到了“老師之愛學生必為之計深遠”。

她的課堂生動有趣,氣氛活躍,沒有一個做小動作的學生,同學們總是能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到知識。課下,她深入班級,與同學們交流談心,瞭解他們的需求,解決他們的困難。成績決定不了孩子的未來,要注重培養孩子好學的態度。把握現在,更展望未來。

如果老師對這“八忙”,都能從中獲得感慨並付諸行動。則老師的教學工作就不會那麼忙,而是忙中有樂,有效;學生也會獲得收穫,有成長,而不再是機械的被動學習。變被動學為主動學。

本文來源於網路,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做老師,當然不是上完課就萬事大吉了,老師的良心,在課裡更在課外。你的課堂愉悅有趣嗎,你關注了內向學生嗎,你的著裝得體嗎……勇於反思,敢於直面,善莫大焉?教學也如行舟,別只顧埋頭劃槳追趕教學進度了。

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之下,先不論“不為彼岸只為海”的理想境界了,教學反思的過程為年輕教師務實業務素質、積累教研素材、形成獨特教學風格的專業化成長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七、忙方法,別只忙效果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傳授給學生知識固然重要,但是授予好的方法更重要。

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取得良好的成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可以培養一個人的終生學習習慣。

老師整天在忙忙碌碌收集知識點灌輸給學生,一個人如果沒有在學習過程中主動的“我要學習”的狀態,那他的學習肯定是被動、機械的學習,其效率是可想而知的。要忙到好的效果,不如忙好的方法,好的學習方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八、忙未來,別只忙現在

老師更應該摒棄傳統的以課本為中心、以成績為宗旨的教學方法,致力於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全面進步,為他們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真正做到了“老師之愛學生必為之計深遠”。

她的課堂生動有趣,氣氛活躍,沒有一個做小動作的學生,同學們總是能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到知識。課下,她深入班級,與同學們交流談心,瞭解他們的需求,解決他們的困難。成績決定不了孩子的未來,要注重培養孩子好學的態度。把握現在,更展望未來。

如果老師對這“八忙”,都能從中獲得感慨並付諸行動。則老師的教學工作就不會那麼忙,而是忙中有樂,有效;學生也會獲得收穫,有成長,而不再是機械的被動學習。變被動學為主動學。

本文來源於網路,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