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曬曬我們的小驕傲,感謝有你們!(文末有彩蛋)

歷史上的今天

1

1842年8月29日, 清朝政府派欽差大臣與英國代表簽訂了結束鴉片戰爭的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2

1885年年8月29日, 世界上第一輛摩托車在德國問世。

3

1984年8月29日, 許海峰為中國在奧運會歷史上實現“零”的突破。

……

鐵粉

停停停, 請問你到底想說什麼?

2014年8月29日

北京地壇醫院官方微信平臺

正式開通運營

到今天已經整整三年啦!

(此處, 應該有掌聲)

在這過去的三年裡

我們一直在蹣跚學步

摸索自己的成長道路

在大家共同悉心呵護下

我們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

有了自己的“鐵粉”

內容也越來越豐富

從醫院新聞到健康科普

從黨建工作到醫院文化

形式也從最初的老版本到現在的花樣翻新

音訊、視頻傳頌醫院故事

傳承地壇精神

凝心聚力、樹立形象

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

屬於編輯團隊

更屬於你們

每一位關注者、支持者、參與者

我們希望和您共同回顧成長足跡

此時此刻有些小緊張

就像學生期待一份

讓自己和老師、家長都滿意的成績單

2014 -8-27

北京地壇醫院官方微信訂閱號認證審核通過。 官微誕生了!

2014 -8-29

北京地壇醫院官微群發首條消息。

時值西非埃博拉肆虐, 北京地壇醫院接到援助任務後, 兩小時就組建了小分隊。 8月15日, 感染病專家李鑫接受命令飛赴幾內亞。 疫情到底如何?幾內亞工作生活條件怎麼樣?……同事們、網友們關注疫情, 更牽掛著這些援助的戰士。

官微適時上線, 報導了相關工作。 此後, 感染病專家王淩航、蔣榮猛先後赴西非, 《抗擊埃博拉》專題連續刊出8期。 有網友評論“看到這個, 我知道了有一種工作叫責任!”

2014 -8-29

北京地壇醫院官微發佈首條消息後, 我們有了“粉絲”。

第一位“粉絲”是製作首條官微的小編哈。 10個、100個、1000個、10000個……我們的“粉絲”越來越多, 還有的成了“鐵粉”, 每發消息必留言。 在這裡, 感謝“粉絲”們, 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 你們每一次點贊、轉發、留言、閱讀都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繼續支持我們喲。

2015 -1-28

官微發佈的《麻疹來襲 咋接招兒》閱讀量達到23258,首次閱讀量過萬。

當年的1月27日,北京市疾控中心發佈,東城區朝陽門街道某大廈發生麻疹暴發疫情。一時間,社會上有一些恐慌,這條消息起到了消除恐慌、傳播正確科普知識的作用,引起轉發。

“專業性、權威性”是我們健康科普類消息堅持的原則,每一篇健康科普文章都由相關學科專家幾次審稿,“傳播健康知識,為您的健康護航”,想學習靠譜的健康知識關注我們。

2015-4-29

我們發佈的《接受手術當日,他正在病房工作》閱讀量過萬,並獲156個點贊,是被點贊最多的文章。

一位在北京地壇醫院工作十幾多年的普通大夫,手術當日正堅持工作,交代自己所管的病人的情況、寫下每個需要化療患者的具體方案……在崗位上默默無聞的言行,戳中了大家的淚點,也讓社會瞭解了醫護人員。

為您講述“有溫度、接地氣”的地壇故事、傳播地壇精神是我們的小目標。

2015 -9-9

為健康科普知識類文章設立欄目名“善醫生說”,形成品牌。

這些善良的、充滿善心與愛心的”善醫生“們,有了疫情、有了社會關注的熱點新聞、節氣變換時……都會為大家普及健康科普知識。

我們的“善醫生說”也吸引了媒體的眼球兒,發佈的許多內容被轉發,進行二次傳播。

2015 -10-7

北京地壇醫院官微開通原創功能。

從上線發佈的第一條圖文消息後,至今已發佈了500多條圖文、視頻消息。“原創、有溫度、有深度”,我們一直堅持、努力著。

2016 -4-7

專題《地壇足跡》連續刊發10集,被網易、搜狐全文、連續轉載。

除了健康科普知識,我們發佈的許多人文故事也被許多主流媒體如:新華網、網易、今日頭條、搜狐健康、京城健康守護者、北晚健康、健康明白人、健康報醫生頻道等官微轉發,崔各莊一點通等社區官微也時時關注、轉發我們的消息。每一次被選用我們都有一些小驕傲哈。

2017 -4-8

這些畫面熟悉吧,醫改啟動後,圍繞醫改,設立了【聚焦醫改】、【改善醫療服務】等欄目,北京地壇醫院發展的每一個足跡我們用心記錄。

成功那一刻 4月8日00:06

成功了!大家鼓掌慶祝、合影留念,這一刻的笑容是那麼燦爛。

“年三十兒和誰一起守歲”、“歲末年初我們最想說”、護士節的普通護士們、桑拿天裡的普通勞動者……我們把關注的目光給普通醫生、護士、技術員、保安,得到大家的追捧,閱覽量也超出我們的預期,看看下面,還記得他們嗎?這,就是我們前行的動力,地壇精神所在。

祝願大家身體健康——今年我34歲,是急診科的主力,氣短、無力、心電圖不正常已經半個月了,醫生說,要休息!可我的工作有太多的無奈,和我一起搭班的崔志章老主任已經50多歲了,還堅持在上夜班。要是我真休息了,同事就要三天倒一次夜班,心裡實在不忍,急診科太難了!感謝所有關心照顧我的人,真心祝家人、朋友、同事們一定要身體健康!(常宇飛 急診醫生)

“看我們幸福的一家人”

放射科的小夥伴兒們

放射科是一個全年24小時無休的科室,是一個擁有14台大型設備,醫師、技師、護士共24人的“大家庭”。雖然人員不少,但是活兒更多。小夥伴兒們經常放棄了自己的休息時間,以保證患者能及時做上檢查。

80後的技師杜霄鵬平時話很少。一天,一個80多歲的懷疑腸梗阻的老大爺需要拍X光腹平片,必須站立位,可他大大的肚子,O型腿很嚴重,怎麼站都站不穩,拍照的位置總是擺的不準確,在家屬多次扶起無果後,杜霄鵬對家屬說:“我和您一起扶著,這樣就能扶穩了。”另一位技師小郭本想勸勸他,兩人四目相對,小郭還沒開口,杜霄鵬卻說:“可以的,沒事!吃不了多少射線!你趕緊給照吧,別耽誤時間了。後面還有好多人在排隊呢。”

明年我想多掙點錢——我覺得保安工作很重要,是在保衛醫院的安全。一年中做到了有責任心、手勤、嘴勤、少說多做,我心滿意足!明年我就36歲了,小孩兒花銷大,希望能夠多掙點錢。也希望全家人都身體健康!(保安 何樹舉)

2017 -8-29

我們在路上……

To be continued…

這份成績單

有你,有我,有TA的努力

您有什麼建議和意見

歡迎分享

未來在遠方

精彩將繼續

就像我們始終銘記的那句話

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

謝謝螢幕前的您對我們的支持和陪伴

以後的日子裡我們會更努力!

文末彩蛋來啦

官微開通後前10位”粉絲“

我們有個小禮物送您

感謝您的不離不棄!

@”鐵粉“們

請在後臺聯繫我們

北京地壇醫院

請掃上方二維碼,關注“北京地壇醫院”官方微信公眾號,可瞭解醫院資訊、醫療服務內容、健康科普知識、醫院文化等。

2015 -1-28

官微發佈的《麻疹來襲 咋接招兒》閱讀量達到23258,首次閱讀量過萬。

當年的1月27日,北京市疾控中心發佈,東城區朝陽門街道某大廈發生麻疹暴發疫情。一時間,社會上有一些恐慌,這條消息起到了消除恐慌、傳播正確科普知識的作用,引起轉發。

“專業性、權威性”是我們健康科普類消息堅持的原則,每一篇健康科普文章都由相關學科專家幾次審稿,“傳播健康知識,為您的健康護航”,想學習靠譜的健康知識關注我們。

2015-4-29

我們發佈的《接受手術當日,他正在病房工作》閱讀量過萬,並獲156個點贊,是被點贊最多的文章。

一位在北京地壇醫院工作十幾多年的普通大夫,手術當日正堅持工作,交代自己所管的病人的情況、寫下每個需要化療患者的具體方案……在崗位上默默無聞的言行,戳中了大家的淚點,也讓社會瞭解了醫護人員。

為您講述“有溫度、接地氣”的地壇故事、傳播地壇精神是我們的小目標。

2015 -9-9

為健康科普知識類文章設立欄目名“善醫生說”,形成品牌。

這些善良的、充滿善心與愛心的”善醫生“們,有了疫情、有了社會關注的熱點新聞、節氣變換時……都會為大家普及健康科普知識。

我們的“善醫生說”也吸引了媒體的眼球兒,發佈的許多內容被轉發,進行二次傳播。

2015 -10-7

北京地壇醫院官微開通原創功能。

從上線發佈的第一條圖文消息後,至今已發佈了500多條圖文、視頻消息。“原創、有溫度、有深度”,我們一直堅持、努力著。

2016 -4-7

專題《地壇足跡》連續刊發10集,被網易、搜狐全文、連續轉載。

除了健康科普知識,我們發佈的許多人文故事也被許多主流媒體如:新華網、網易、今日頭條、搜狐健康、京城健康守護者、北晚健康、健康明白人、健康報醫生頻道等官微轉發,崔各莊一點通等社區官微也時時關注、轉發我們的消息。每一次被選用我們都有一些小驕傲哈。

2017 -4-8

這些畫面熟悉吧,醫改啟動後,圍繞醫改,設立了【聚焦醫改】、【改善醫療服務】等欄目,北京地壇醫院發展的每一個足跡我們用心記錄。

成功那一刻 4月8日00:06

成功了!大家鼓掌慶祝、合影留念,這一刻的笑容是那麼燦爛。

“年三十兒和誰一起守歲”、“歲末年初我們最想說”、護士節的普通護士們、桑拿天裡的普通勞動者……我們把關注的目光給普通醫生、護士、技術員、保安,得到大家的追捧,閱覽量也超出我們的預期,看看下面,還記得他們嗎?這,就是我們前行的動力,地壇精神所在。

祝願大家身體健康——今年我34歲,是急診科的主力,氣短、無力、心電圖不正常已經半個月了,醫生說,要休息!可我的工作有太多的無奈,和我一起搭班的崔志章老主任已經50多歲了,還堅持在上夜班。要是我真休息了,同事就要三天倒一次夜班,心裡實在不忍,急診科太難了!感謝所有關心照顧我的人,真心祝家人、朋友、同事們一定要身體健康!(常宇飛 急診醫生)

“看我們幸福的一家人”

放射科的小夥伴兒們

放射科是一個全年24小時無休的科室,是一個擁有14台大型設備,醫師、技師、護士共24人的“大家庭”。雖然人員不少,但是活兒更多。小夥伴兒們經常放棄了自己的休息時間,以保證患者能及時做上檢查。

80後的技師杜霄鵬平時話很少。一天,一個80多歲的懷疑腸梗阻的老大爺需要拍X光腹平片,必須站立位,可他大大的肚子,O型腿很嚴重,怎麼站都站不穩,拍照的位置總是擺的不準確,在家屬多次扶起無果後,杜霄鵬對家屬說:“我和您一起扶著,這樣就能扶穩了。”另一位技師小郭本想勸勸他,兩人四目相對,小郭還沒開口,杜霄鵬卻說:“可以的,沒事!吃不了多少射線!你趕緊給照吧,別耽誤時間了。後面還有好多人在排隊呢。”

明年我想多掙點錢——我覺得保安工作很重要,是在保衛醫院的安全。一年中做到了有責任心、手勤、嘴勤、少說多做,我心滿意足!明年我就36歲了,小孩兒花銷大,希望能夠多掙點錢。也希望全家人都身體健康!(保安 何樹舉)

2017 -8-29

我們在路上……

To be continued…

這份成績單

有你,有我,有TA的努力

您有什麼建議和意見

歡迎分享

未來在遠方

精彩將繼續

就像我們始終銘記的那句話

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

謝謝螢幕前的您對我們的支持和陪伴

以後的日子裡我們會更努力!

文末彩蛋來啦

官微開通後前10位”粉絲“

我們有個小禮物送您

感謝您的不離不棄!

@”鐵粉“們

請在後臺聯繫我們

北京地壇醫院

請掃上方二維碼,關注“北京地壇醫院”官方微信公眾號,可瞭解醫院資訊、醫療服務內容、健康科普知識、醫院文化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