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宇宙馬拉松,直擊百萬光年之遙

梅西葉馬拉松是由一群北美洲的業餘天文學家在20世紀70年代首創的, 就是要在一個晚上觀看全部的梅西葉天體。 由於是基於興趣發展出來的賽事, 所以梅西葉馬拉松並不同於一般的競賽, 而是一種榮譽活動。 沒有人會在觀測者的身旁審查他是否真的看見了目標, 只要求觀測者親自動手操作望遠鏡找到目標。 在賽時完成後, 能交出紀錄表, 供主辦單位確認與紀錄成績。

最適合舉辦梅西葉馬拉松的時間, 在每年的春分至清明之間, 也就是每年三月下半月至四月初, 因為此時太陽所在的春分點附近,

是梅西葉天體最少的區域。 地點則是在北緯20度至30度地區、至少西北方和東南方視野良好的場所。 再選擇一個不受月光干擾(朔的前後)的日子, 以及不受人造光害影響的好地點。

在日落的餘輝中開始觀測, 理論上平均每五分鐘找到一個目標, 就能在一夜之間看遍所有的梅西葉天體。 但是, 由於梅西葉天體不是均勻分佈的, 所以必須充分認知和熟悉這些天體, 並事先做好規劃排序, 還得天時配合才能成功。

在上個世紀, 因為只有少數天文愛好者參與, 梅西葉馬拉松成效不彰, 據記錄只有共12個人完成了“馬拉松”。 1993年, 亞利桑那州的Saguaro天文俱樂部開始鼎力推動這項活動, 於是在21世紀初成功完成“馬拉松”的人數劇增,

在2015年超過了100人次。

在亞洲, 臺北市天文協會劉志安於2013年3月16日與2015年3月21日兩度完成賽事。 另有林香耀(Derrick Lim)於2001年3月24日在亞利桑那州Saguaro天文俱樂部完成賽事。

做好準備

除了一般觀測所需的望遠鏡、星圖以及食物、藥品、文具、禦寒衣物外, 還需要一份事先擬妥的觀測計畫表, 通常是一份依觀測順序排列妥當的梅西葉天體位置表, 以及標示妥目標位置的星圖。 這些裝備中要特別注意星圖、望遠鏡與尋星鏡。

儘量選擇圖幅大小與尋星鏡視野相當或略大的星圖, 這樣在搜尋時較易比對位置。 可觀測星等則應在8至9等之間, 在搜尋時參考星的數量才會足夠, 但也不會太多。 雖然雙目鏡應該就能勝任搜尋工作, 但仍建議使用口徑較大些的天文望遠鏡。

無論使用何種望遠鏡, 都要安置在穩固的腳架上。 架台以經緯儀更佳, 道布森架台是首選。 要避免使用赤道儀, 因為這項觀測活動不需要追蹤, 講求的是速度而不是精度。 至於有數位化資料庫、具自動尋星功能的架台則被排除在外, 因為那將使尋星的樂趣全失。

一般觀測使用的尋星鏡多為口徑5釐米、倍數8倍左右, 在這樣的競賽中一樣可以使用。 但在講求速度時, 因視野大小與星圖方向的轉換與對照, 將不易辨識目標。

為了提高搜尋的效率, 可以考慮加裝或更換成有紅點指示的無倍找星鏡。 優點是找星鏡的視野與肉眼所見的天空合而為一, 可以迅速地指向正確的方向。

由於平均每五分鐘就要觀測一個梅西葉天體,

因此務必在觀測之前排好順序, 以免屆時不知該先看哪一個, 或因隨興所至地搜尋導致遺漏目標而無法完成全部任務。

實施攻略

馬拉松式的觀測不同于一般的天文觀測, 只需確定所見天體是所欲觀測的目標即可。 不過, 因為時間緊湊, 一定要在日落之前將望遠鏡架設妥當, 並完成一切準備工作。

只要天色開始昏暗, 冬夜的亮星在天空中出現, 就立即開始尋找M45、M42、M43、M41、M35等較亮的目標。 天色再暗些後, 就可以尋找即將西沉的目標:M52、M31、M32、M110、M33、M74、M77等, M74和M77更是成敗的關鍵;天色全黑後, 就可依星座順序逐一搜尋目標了。

如果一時未能找到計畫中的目標, 就不要遲疑, 立刻換下個方便觀察的目標, 等條件許可時再回頭搜尋被跳過的目標。

搜尋到室女座與後發座時, 要特別當心, 由於此處有許多以現在的望遠鏡很容易看見的星系, 但不屬於梅西葉天體, 所以這一區的星圖必須比其它區域更詳細, 才能正確地分辨出梅西葉天體目標。

當夏天的星座出現時, 就意味著時間已經不多了。 然而, 因為銀河中心所在的天蠍座與人馬座是星雲與星團密集的場所, 通常此時仍有許多的目標有待搜尋。 這時一定要加快搜尋的速度, 因為M15、M72、M73、M30(特別是M30)等屬於秋季星座的梅西葉天體會在拂曉的薄明中現身, 必須在日出之前觀賞。 充分地注意到這些, 方能夠順利地完成我們的天文“馬拉松”長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