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還原被電視劇嚴重醜化的一代高僧

1993年中央電視臺引起了一部轟動全國的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 劇情是根據中國流傳很久的《白蛇傳》改篇。 趙雅芝版的白素貞, 滿足了大多數人夢中的古典優雅美人夢, 不僅如此, 編劇們還將其塑造成為報千年之恩的一條天性善良, 用岐黃醫術懸壺濟世造福黎民百姓的好蛇精。

而貫穿整個電視劇的反派, 無疑就是那位不懂愛情的法海大師咯。 劇中, 首先將法海的前世定義為一個捕蛇的農夫, 因有一次抓了一條白蛇被咬後, 結下仇怨。 而在後世, 又因為被白蛇搶吃自己的仙丹而生恨。

為此, 法海貴為金山寺住持, 擁有極其強大的法力, 本因降妖除魔, 拯救蒼生行於世間, 卻通過法力拆散白素貞和許仙, 把白素貞壓在雷峰塔下。 相信很多人在哪裡, 就跟許仙以及家人一樣, 對法仙這種做法充滿憤怒和鄙視。 為此, 龔琳娜老師還特意創作了一首歌《法海不懂愛》。

02、

好了, 電視劇科普至此, 我們先來瞭解一下白蛇傳說吧!

目前發現《白蛇傳》的最早的成型故事記載于馮夢龍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既然是警世, 很明顯就不可能是一個講述感動動地的人妖愛情故事了, 故事的大概意思如下。

據明末《警世通言》記載, 宋朝時, 有修煉的大蟒蛇變成美婦叫白素貞(白娘子), 與西湖千年青魚精小青, 在杭州西湖遇書生許宣(許仙的最初的名字), 白蛇春心蕩漾, 欲與書生雲雨, 乃嫁與他。 後經歷諸多是非, 許宣乃知白素貞、小青俱是妖精, 並受大蟒蛇威脅, 驚恐難安, 便求法海禪師救度。 於是白蛇被收入缽內, 鎮壓于雷峰塔下。

且說禪師押鎮了, 留偈四句:

“西湖水幹,

江湖不起,

雷峰塔倒,

白蛇出世。 ”

法海禪師言偈畢, 又題詩八句, 以勸後人:

“奉勸世人休愛色, 愛色之人被色迷。

心正自然邪不擾, 身端怎有惡來欺。

但看許宣因愛色, 帶累官司惹是非。

不是老僧來救護, 白蛇吞了不留些。 ”

許宣禮拜禪師為師, 就雷峰塔披剃為僧。 修行數年,

一夕坐化去了。 眾僧買龕燒化, 造一座骨塔, 千年不朽, 臨去世時, 亦有詩八句, 留以警世, 詩曰:

祖師度我出紅塵, 鐵樹開花始見春。

化化輪回重化化, 生生轉變再生生。

欲知有色還無色, 須識無形卻有形。

色即是空空即色, 空空色色要分明。

整個故事就很明瞭,

勸世人不要好色, 以免被妖魔鬼怪趁虛而入。 而法海與許宣還成就了一段師徒情緣, 這保留到了《新白娘子傳奇》裡。 然而到了清代, 故事就發現了反轉, 勸人不要好色的法海大師成了拆散鴛鴦, 善惡不辨的反派。 而禍害人間的白蛇, 反而成了端莊大方、溫柔高貴的白娘子形象。

在宋朝時的鎮江市。 白素貞是千年修煉的蛇妖, 為了報答書生許仙前世的救命之恩, 化為人形欲報恩, 後遇到青蛇精小青, 兩人結伴。 白素貞施展法力, 巧施妙計與許仙相識, 並嫁與他。 婚後金山寺和尚法海對許仙講白素貞乃蛇妖, 許仙將信將疑。 後來許仙按法海的辦法在端午節讓白素貞喝下帶有雄黃的酒, 白素貞顯出原形, 卻將許仙嚇死。

白素貞上天庭盜取仙草靈芝將許仙救活。法海將許仙騙至金山寺並軟禁,白素貞同小青一起與法海鬥法,水漫金山寺,卻因此傷害了其他生靈。白素貞因為觸犯天條,在生下孩子後被法海收入缽內,鎮壓于雷峰塔下。後白素貞的兒子長大得中狀元,到塔前祭母,將母親救出,全家團聚。《白蛇傳》與《孟薑女》、《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台》並成為中國四大民間傳說。

傳說中的“白蛇”一事,事實上也有歷史原型,其中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根據《金山志》記載:“蟒洞,右鋒之側,幽峻奇險,入深四五丈許。昔出白蟒噬人,適裴頭陀驅伏。”即裴頭陀(法海禪師)初來金山時,寺廟傾毀,雜草叢生,半山崖有一條白蟒蛇經常出來傷人,百姓不敢上山燒香。法海禪師驅伏白蟒,將白蟒趕入江中而不再害人。

另一種關於“白蛇”的說法,與金山寺有關,但卻非法海禪師。據《高僧傳》記載,在法海禪師來到鎮江的八十多年前,有一位名叫靈坦的高僧,是武則天的侄孫,他曾做過太子通事舍人,後出家為僧。靈坦曾在金山的蟒洞中驅走一條白色巨蟒。後來,人們將這些與金山寺和法海禪師有關的人和事進行藝術的整合,加以虛構,逐漸形成了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

03、

歷史上的法海大師原名裴文德,唐宰相相裴休之子,因秉承父意代替生病的皇子在甯鄉密印禪寺出家,師承靈祐法師,在這裡他勤學佛法,修成正果後,便雲遊四海普度眾生,最後在江蘇創建金山寺,成為一代高僧。

少年的裴文德便接受父命,並由時任潭州(長沙一帶)觀察使的父親親自送往湖南溈山去修行。據寧鄉溈山寺記載:唐宣宗大中三年(849),時任宰相的裴休捐建密印寺(位於湖南省寧鄉縣境內)。時皇子得惡疾,看盡名醫均不奏效,裴休送自己的兒子代皇子出家,密印寺主持靈佑禪師為他的兒子賜號“法海”。拜在當時禪門溈仰宗創始人‘靈佑禪師’足下為弟子。古來禪林的說法,裴文德剃度時獲賜法名“法海”,人稱法海禪師。

歷史上有名的一代高僧,法海大師對對中國佛教發展有卓越建樹的貢獻,很長時間是非常受民眾們的尊重的,哪怕是在明代馮夢龍創作的《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鋒塔》中,也是一位得道高僧,為人除妖降魔。只是到了清代,在這個故事慢慢開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到了民國,為了批判封建思想,魯迅先生甚至把法海大師比喻成蜷縮在蟹殼內的小蟲,不得不說受清代反轉的白蛇故事影響之深。

即便不從佛家來看法海大師,在人格上也非常值得尊敬的。青年之時,因遵守父親之命,便放棄自己優越的“官二代”生活,代替生病的太子而出家,過著苦行僧的生活。得道之後,廣播佛法,普度世人。在歷史上,法海禪師是苦行得道、受到整個江蘇地方民眾敬仰的開山祖師,從來沒有拆散別人家庭的歷史說法。

好在佛家講究六根清淨,人世間這些名譽對高僧來說,只是過往雲煙。阿彌陀佛,嬉笑怒駡皆世相,人情冷暖乃人生。

白素貞上天庭盜取仙草靈芝將許仙救活。法海將許仙騙至金山寺並軟禁,白素貞同小青一起與法海鬥法,水漫金山寺,卻因此傷害了其他生靈。白素貞因為觸犯天條,在生下孩子後被法海收入缽內,鎮壓于雷峰塔下。後白素貞的兒子長大得中狀元,到塔前祭母,將母親救出,全家團聚。《白蛇傳》與《孟薑女》、《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台》並成為中國四大民間傳說。

傳說中的“白蛇”一事,事實上也有歷史原型,其中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根據《金山志》記載:“蟒洞,右鋒之側,幽峻奇險,入深四五丈許。昔出白蟒噬人,適裴頭陀驅伏。”即裴頭陀(法海禪師)初來金山時,寺廟傾毀,雜草叢生,半山崖有一條白蟒蛇經常出來傷人,百姓不敢上山燒香。法海禪師驅伏白蟒,將白蟒趕入江中而不再害人。

另一種關於“白蛇”的說法,與金山寺有關,但卻非法海禪師。據《高僧傳》記載,在法海禪師來到鎮江的八十多年前,有一位名叫靈坦的高僧,是武則天的侄孫,他曾做過太子通事舍人,後出家為僧。靈坦曾在金山的蟒洞中驅走一條白色巨蟒。後來,人們將這些與金山寺和法海禪師有關的人和事進行藝術的整合,加以虛構,逐漸形成了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

03、

歷史上的法海大師原名裴文德,唐宰相相裴休之子,因秉承父意代替生病的皇子在甯鄉密印禪寺出家,師承靈祐法師,在這裡他勤學佛法,修成正果後,便雲遊四海普度眾生,最後在江蘇創建金山寺,成為一代高僧。

少年的裴文德便接受父命,並由時任潭州(長沙一帶)觀察使的父親親自送往湖南溈山去修行。據寧鄉溈山寺記載:唐宣宗大中三年(849),時任宰相的裴休捐建密印寺(位於湖南省寧鄉縣境內)。時皇子得惡疾,看盡名醫均不奏效,裴休送自己的兒子代皇子出家,密印寺主持靈佑禪師為他的兒子賜號“法海”。拜在當時禪門溈仰宗創始人‘靈佑禪師’足下為弟子。古來禪林的說法,裴文德剃度時獲賜法名“法海”,人稱法海禪師。

歷史上有名的一代高僧,法海大師對對中國佛教發展有卓越建樹的貢獻,很長時間是非常受民眾們的尊重的,哪怕是在明代馮夢龍創作的《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鋒塔》中,也是一位得道高僧,為人除妖降魔。只是到了清代,在這個故事慢慢開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到了民國,為了批判封建思想,魯迅先生甚至把法海大師比喻成蜷縮在蟹殼內的小蟲,不得不說受清代反轉的白蛇故事影響之深。

即便不從佛家來看法海大師,在人格上也非常值得尊敬的。青年之時,因遵守父親之命,便放棄自己優越的“官二代”生活,代替生病的太子而出家,過著苦行僧的生活。得道之後,廣播佛法,普度世人。在歷史上,法海禪師是苦行得道、受到整個江蘇地方民眾敬仰的開山祖師,從來沒有拆散別人家庭的歷史說法。

好在佛家講究六根清淨,人世間這些名譽對高僧來說,只是過往雲煙。阿彌陀佛,嬉笑怒駡皆世相,人情冷暖乃人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