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民生微實事項目啟動

◀市食安辦、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有關負責人為社區食品安全志願者代表進行了授旗。

▶來自南山區海月、花果山、灣廈、雷嶺、荔芳等10個社區的社工宣誓。

參會單位敲鑼啟動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民生微實事項目。

政府推動的工作怎樣才能讓老百姓直接參與?政府打造的民生工程怎樣讓市民直接感受?8月25日, 我市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民生微實事項目啟動儀式在南山區招商街道蛇口沃爾瑪廣場舉行, 來自市食安辦、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民政局、市市場和品質監管委南山局的負責人與嘉賓, 及各區食安辦負責人, 和南山區各街道、社區的代表及專案活動實施單位代表共200余人參加了啟動儀式。

權威人士評價稱,

市食安辦、市食藥局聯合市民政局和市社工組織成功地把政府力推的, 群眾盼望的食品安全民生工程和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工作直接融入社區, 納入我市的民生微實事體系, 讓食品安全落地生根, 讓成千上萬的群眾成為參與者、支持者、監督者, 探索出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新型模式。

在當天的活動現場, 來自南山區海月、花果山、灣廈、雷嶺、荔芳等10個社區的社工在市社工協會張卓華秘書長的帶領下, 進行了“發揚社工精神, 竭誠開展食品安全服務”的宣誓;市食安辦、市食品藥品監管局食品藥品安全總監單友亮為社區食品安全志願者代表進行了授旗, 並與市民政局社區處處長駱冰、南山區食安辦主任陳欣奮、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綜合處、招商街道執法大隊負責人、市社工協會秘書長張卓華共同啟動了專案。

民生工程直接惠及民生

據介紹, 根據市政府部署, 市食藥局從2015年開始全面建設實施食藥民生工程, 兩年多來已累計投入金額7.805億元, 形成了一系列豐富的項目成果, 如風險交流專案中形成的可複製的風險交流模式和大量資料, 抽檢專案形成的海量抽檢資料, 配置了24輛快檢車輛, 補貼了約200家農產品經營點自建的快篩實驗室等等, 但是, 據調查, 目前市民對我們工作中所取得的這些成果依然瞭解不多, 直接影響了他們對深圳食品安全的滿意度評價, 市食藥局研究認為, 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們這些項目成果沒能找到有效的途徑讓廣大市民知曉,

從而更直接、更廣泛地服務於他們, 也就是供需雙方資訊不能互通。 為此, 市食藥局與市民政局、市社工協會聯合推出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項目。 該專案包括了食品安全宣傳教育活動、食品安全檢測資訊共用、居民食品安全意見與建議回饋服務和社區食品安全義工志願服務共四大方面的內容。 單友亮致辭時表示, 在食品安全宣傳教育服務中, 社區居民可以參加社區食品安全宣傳活動、食品安全專題講座、青少年食品安全工作坊、赴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參觀等形式, 瞭解《食品安全法》、食品標籤標識辨識、消費誤區、謠言識別等食品安全知識, 以及我市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治理活動等內容, 提升食品安全的意識與能力。

同時,社區居民可以通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平臺,瞭解全市農貿市場、超市、餐飲店的食品和食用農產品檢測資訊,通過參與食品安全滿意度問卷調研等形式,向市消委會、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等部門反映關於食品安全的意見與建議,同時可以參加社區食品安全志願者隊伍,接受專業培訓,參與到社區食品安全的監督與服務之中。

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媒體、高校共譜共治新格局

“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項目是在今年年初進入到第三批市級民生微實事專案庫的,在經過專家評審時,獲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不僅因為這個項目對提升居民的食品安全水準非常有意義,也因為它非常符合民生微實事專案的特徵,可以通過微實事的平臺,撬動更多的社會資源進入社區,開展惠及民生的服務。”深圳市民政局社區處處長駱冰介紹稱。

所謂社會共治,正是通過整合政府部門、企業、社會組織、媒體、高校等在政策、資金、服務經驗、專家人才、影響力拓展等方面的專長,形成優勢互補,共同助力食品安全工作的開展。

筆者觀察到在啟動儀式的現場,就有來自深圳市社會工作者協會、深圳市標準技術研究院、深圳市社區建設促進會、深圳市食品安全促進會、深圳市食品工業協會、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深圳市團餐協會、深圳市零售商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星巴克公司、星空聯盟文化公司等企業,深圳女報雜誌社等媒體,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共13家單位。

各家單位通過現場展位元宣傳、闖關遊戲、食品安全標識繪畫、食品安全知識V課堂、食事藥聞APP推廣、現場食品抽檢、現場專家諮詢、開展問卷調研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向居民宣傳了食品安全的相關知識。居民們被豐富的活動形式吸引,積極參與到活動中,現場熱鬧非凡,很多居民參加了現場的食品安全服務後,紛紛對活動點贊,認為通過參加活動,確實增進了對食品安全知識的瞭解。

“按需實施”,全市50余個社區相繼推進專案

筆者瞭解到,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項目的不同之處,是社區居民“點選”。而且“點選”是民生微實事專案實施的前提,點選流程要充分尊重居民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只有居民願意做才能實施。這種模式改變了過去民生工作“自上而下”的傳統做法,真正實現了民生專案的“按需實施”。因此,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項目自今年2月份入選民生微實事項目庫以來,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社工協會先後在羅湖、南山、龍華、光明等區/新區組織開展專案推介活動30多場,南山區招商街道海月社區率先完成了項目的點選,拉開了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民生微實事項目有序推進的序幕。

據市社工協會秘書長張卓華介紹,目前,該專案在全市50余個社區進行了點選,目前市社工協會已組織市標準院、市食品安全促進會、市食品工業協會等單位進駐社區,開展了組織青少年進企業參觀、食品安全手工坊、社區食品安全專題講座、志願者培訓、抽檢資訊推送等服務,受到了居民的普遍歡迎。接下來,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社工協會將繼續在全市各區全面開展專案推介工作,使更多的社區瞭解並點選項目。

“在項目中,社區的社工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社工雖然不是食品安全領域的專家,但是擁有整合資源的專業技能,更因為貼近居民,瞭解居民需求,所以開展的服務更加接地氣,同時希望在社工的組織號召下,更多的志願者和居民能夠參與到食品安全共治項目之中,因為只有居民認可、支持和參與,才能真正實現‘共治’,也才能使我們的食品安全水準更上一層樓。”張卓華說道。

南山區食品安全共治項目已覆蓋8個街道

在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項目的推進中,市食安辦將南山等區納入了全市首批試點區域,在啟動儀式的現場,市食藥局南山分局副局長高曼麗、南山區招商街道執法隊大隊長黃輝分別進行了致辭。

高曼麗介紹,南山區政府對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專案的開展高度重視,專門成立了南山區“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專案工作領導小組,由副區長謝炳文擔任組長,南山區食藥安辦與南山區民政局制定印發了《南山區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專案實施方案》,大力推動了項目在各街道的推進。據統計,目前南山區共有8個街道的14個社區對項目進行了點選,接下來南山區將繼續加大項目的推進力度,以更加多樣的形式、更加豐富的內容、更接地氣的方式,吸引群眾參與,共同推動我市食品安全水準的提升。

另據介紹,自2017年2月起,深圳市食安辦、深圳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深圳市民政局聯合推出了“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項目,通過“民生微實事”的方式進入各個社區,整合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媒體、高校等多方力量,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教育、食品檢測資訊共用、食品安全意見建議回饋、食品安全志願服務隊伍組建等服務,共同守護深圳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圖/文 易東)

相關連結

專案背景: 打造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新模式

食品安全事關人體健康安全和生活品質,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也是關乎國家穩定和社會長治久安的重大問題。党和國家對於食品安全高度重視,將保障食品安全列為公共衛生安全體系的首要任務和加強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內容。同時,食品安全要通過社會共治實現,作為社會共識在《食品安全法》中予以了明確。社區作為城市中最基層和最基本的社會共同體,其食品安全狀況直接反映了一座城市的食品安全治理水準。

為讓市民享受體驗到食品藥品安全重大民生工程項目建設成果,提升廣大社區居民對食品安全的參與意識,實現政府、企業、社區多方力量聯動,共同打造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新格局,助力深圳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深圳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決定通過公共職能轉移,形成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的新模式,實現政府、企業、社會多方力量聯動,共同打造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新格局,市食安辦、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民政局共同推進“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項目,該專案於2017年2月公選進入了市級民生微實事專案庫,其主要內容也納入了深圳市城市品質提升工作方案。

專案目標

(一)在全市660余個社區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教育活動,有效提升社區居民、青少年等群體的食品安全意識與能力,推動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建立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風險控制體系。

(二)依託全市現有的食品安全檢驗檢測系統,聯動已經覆蓋全市660余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將食品安全檢測服務和檢測資訊與社區居民進行共用,形成群眾廣泛參與的食品安全檢測聯動機制;

(三)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依託,聯繫食品藥品監管局、消委會建立有效的居民食品安全問題和意見建議多元回饋、收集通道,建立社會廣泛參與的監督機制。

(四)建立一支高素質、具有專業食品安全知識的社區食品安全志願者隊伍,共同參與食品安全民生微實事活動,推動食品安全居民主動參與的共治機制。

專案實施內容

在深圳市食安辦、深圳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深圳市民政局等單位的指導下,深圳市社會工作者協會聯合深圳市社區建設與區劃促進會、深圳市標準技術研究院、深圳市食品安全促進會、深圳市食品工業協會、深圳市分析測試協會、深圳市零售商業行業協會、深圳市計量品質檢測研究院、深圳市農產品品質安全檢驗檢測中心、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深圳女報雜誌社、深圳星空聯盟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百勝餐飲(深圳)有限公司、星巴克咖啡(深圳)有限公司、社區工作站、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等單位,共同開展本專案,具體服務內容如下:

1.開展社區居民食品安全宣傳教育活動

——開展社區食品安全宣傳活動:向社區居民宣傳推介食品安全知識、食源性疾病預防知識、風險食品辨別知識、營養均衡膳食搭配、深圳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相關內容。

——開展學校宣傳活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青少年食品安全科普知識問答、互動遊戲等內容,提升學校青少年食品安全能力。

——舉辦食品安全知識專題講座:邀請食品專家向居民講解不同主題的食品安全知識、消費誤區、食品標識分辨等內容,提升居民食品安全意識與能力。

——開展社區食品安全工作坊;組織社區青少年等群體走進食品生產企業或經營企業參觀,進行親子互動分享,提高參與者的食品安全意識。

2.建立居民食品安全意見回饋機制

通過線下和線上的形式,收集社區居民/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意見與改善建議,開展食品安全問卷調研,形成工作報告回饋至市消委會,將消委會回復回饋社區。

3.開展食品安全抽樣檢測推送活動

開展食品檢測資訊推送活動,將市市場和品質監督管理委員會對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的報告通過社區公告欄、社區QQ群、社區微信公眾號等線上、線下的形式共用給社區居民 。

4.組建社區食品安全志願服務隊伍

在社區內組織食品安全志願者隊伍,邀請專業食品安全講師為志願者培訓,提升志願者對食品安全認知能力,開展志願者食品表彰,對積極參與社區食品安全宣傳活動、食品安全意見徵集等工作的優秀志願者予以表彰與激勵。

提升食品安全的意識與能力。

同時,社區居民可以通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平臺,瞭解全市農貿市場、超市、餐飲店的食品和食用農產品檢測資訊,通過參與食品安全滿意度問卷調研等形式,向市消委會、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等部門反映關於食品安全的意見與建議,同時可以參加社區食品安全志願者隊伍,接受專業培訓,參與到社區食品安全的監督與服務之中。

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媒體、高校共譜共治新格局

“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項目是在今年年初進入到第三批市級民生微實事專案庫的,在經過專家評審時,獲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不僅因為這個項目對提升居民的食品安全水準非常有意義,也因為它非常符合民生微實事專案的特徵,可以通過微實事的平臺,撬動更多的社會資源進入社區,開展惠及民生的服務。”深圳市民政局社區處處長駱冰介紹稱。

所謂社會共治,正是通過整合政府部門、企業、社會組織、媒體、高校等在政策、資金、服務經驗、專家人才、影響力拓展等方面的專長,形成優勢互補,共同助力食品安全工作的開展。

筆者觀察到在啟動儀式的現場,就有來自深圳市社會工作者協會、深圳市標準技術研究院、深圳市社區建設促進會、深圳市食品安全促進會、深圳市食品工業協會、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深圳市團餐協會、深圳市零售商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星巴克公司、星空聯盟文化公司等企業,深圳女報雜誌社等媒體,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共13家單位。

各家單位通過現場展位元宣傳、闖關遊戲、食品安全標識繪畫、食品安全知識V課堂、食事藥聞APP推廣、現場食品抽檢、現場專家諮詢、開展問卷調研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向居民宣傳了食品安全的相關知識。居民們被豐富的活動形式吸引,積極參與到活動中,現場熱鬧非凡,很多居民參加了現場的食品安全服務後,紛紛對活動點贊,認為通過參加活動,確實增進了對食品安全知識的瞭解。

“按需實施”,全市50余個社區相繼推進專案

筆者瞭解到,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項目的不同之處,是社區居民“點選”。而且“點選”是民生微實事專案實施的前提,點選流程要充分尊重居民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只有居民願意做才能實施。這種模式改變了過去民生工作“自上而下”的傳統做法,真正實現了民生專案的“按需實施”。因此,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項目自今年2月份入選民生微實事項目庫以來,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社工協會先後在羅湖、南山、龍華、光明等區/新區組織開展專案推介活動30多場,南山區招商街道海月社區率先完成了項目的點選,拉開了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民生微實事項目有序推進的序幕。

據市社工協會秘書長張卓華介紹,目前,該專案在全市50余個社區進行了點選,目前市社工協會已組織市標準院、市食品安全促進會、市食品工業協會等單位進駐社區,開展了組織青少年進企業參觀、食品安全手工坊、社區食品安全專題講座、志願者培訓、抽檢資訊推送等服務,受到了居民的普遍歡迎。接下來,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社工協會將繼續在全市各區全面開展專案推介工作,使更多的社區瞭解並點選項目。

“在項目中,社區的社工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社工雖然不是食品安全領域的專家,但是擁有整合資源的專業技能,更因為貼近居民,瞭解居民需求,所以開展的服務更加接地氣,同時希望在社工的組織號召下,更多的志願者和居民能夠參與到食品安全共治項目之中,因為只有居民認可、支持和參與,才能真正實現‘共治’,也才能使我們的食品安全水準更上一層樓。”張卓華說道。

南山區食品安全共治項目已覆蓋8個街道

在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項目的推進中,市食安辦將南山等區納入了全市首批試點區域,在啟動儀式的現場,市食藥局南山分局副局長高曼麗、南山區招商街道執法隊大隊長黃輝分別進行了致辭。

高曼麗介紹,南山區政府對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專案的開展高度重視,專門成立了南山區“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專案工作領導小組,由副區長謝炳文擔任組長,南山區食藥安辦與南山區民政局制定印發了《南山區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專案實施方案》,大力推動了項目在各街道的推進。據統計,目前南山區共有8個街道的14個社區對項目進行了點選,接下來南山區將繼續加大項目的推進力度,以更加多樣的形式、更加豐富的內容、更接地氣的方式,吸引群眾參與,共同推動我市食品安全水準的提升。

另據介紹,自2017年2月起,深圳市食安辦、深圳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深圳市民政局聯合推出了“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項目,通過“民生微實事”的方式進入各個社區,整合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媒體、高校等多方力量,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教育、食品檢測資訊共用、食品安全意見建議回饋、食品安全志願服務隊伍組建等服務,共同守護深圳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圖/文 易東)

相關連結

專案背景: 打造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新模式

食品安全事關人體健康安全和生活品質,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也是關乎國家穩定和社會長治久安的重大問題。党和國家對於食品安全高度重視,將保障食品安全列為公共衛生安全體系的首要任務和加強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內容。同時,食品安全要通過社會共治實現,作為社會共識在《食品安全法》中予以了明確。社區作為城市中最基層和最基本的社會共同體,其食品安全狀況直接反映了一座城市的食品安全治理水準。

為讓市民享受體驗到食品藥品安全重大民生工程項目建設成果,提升廣大社區居民對食品安全的參與意識,實現政府、企業、社區多方力量聯動,共同打造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新格局,助力深圳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深圳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決定通過公共職能轉移,形成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的新模式,實現政府、企業、社會多方力量聯動,共同打造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新格局,市食安辦、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民政局共同推進“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項目,該專案於2017年2月公選進入了市級民生微實事專案庫,其主要內容也納入了深圳市城市品質提升工作方案。

專案目標

(一)在全市660余個社區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教育活動,有效提升社區居民、青少年等群體的食品安全意識與能力,推動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建立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風險控制體系。

(二)依託全市現有的食品安全檢驗檢測系統,聯動已經覆蓋全市660余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將食品安全檢測服務和檢測資訊與社區居民進行共用,形成群眾廣泛參與的食品安全檢測聯動機制;

(三)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依託,聯繫食品藥品監管局、消委會建立有效的居民食品安全問題和意見建議多元回饋、收集通道,建立社會廣泛參與的監督機制。

(四)建立一支高素質、具有專業食品安全知識的社區食品安全志願者隊伍,共同參與食品安全民生微實事活動,推動食品安全居民主動參與的共治機制。

專案實施內容

在深圳市食安辦、深圳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深圳市民政局等單位的指導下,深圳市社會工作者協會聯合深圳市社區建設與區劃促進會、深圳市標準技術研究院、深圳市食品安全促進會、深圳市食品工業協會、深圳市分析測試協會、深圳市零售商業行業協會、深圳市計量品質檢測研究院、深圳市農產品品質安全檢驗檢測中心、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深圳女報雜誌社、深圳星空聯盟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百勝餐飲(深圳)有限公司、星巴克咖啡(深圳)有限公司、社區工作站、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等單位,共同開展本專案,具體服務內容如下:

1.開展社區居民食品安全宣傳教育活動

——開展社區食品安全宣傳活動:向社區居民宣傳推介食品安全知識、食源性疾病預防知識、風險食品辨別知識、營養均衡膳食搭配、深圳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相關內容。

——開展學校宣傳活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青少年食品安全科普知識問答、互動遊戲等內容,提升學校青少年食品安全能力。

——舉辦食品安全知識專題講座:邀請食品專家向居民講解不同主題的食品安全知識、消費誤區、食品標識分辨等內容,提升居民食品安全意識與能力。

——開展社區食品安全工作坊;組織社區青少年等群體走進食品生產企業或經營企業參觀,進行親子互動分享,提高參與者的食品安全意識。

2.建立居民食品安全意見回饋機制

通過線下和線上的形式,收集社區居民/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意見與改善建議,開展食品安全問卷調研,形成工作報告回饋至市消委會,將消委會回復回饋社區。

3.開展食品安全抽樣檢測推送活動

開展食品檢測資訊推送活動,將市市場和品質監督管理委員會對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的報告通過社區公告欄、社區QQ群、社區微信公眾號等線上、線下的形式共用給社區居民 。

4.組建社區食品安全志願服務隊伍

在社區內組織食品安全志願者隊伍,邀請專業食品安全講師為志願者培訓,提升志願者對食品安全認知能力,開展志願者食品表彰,對積極參與社區食品安全宣傳活動、食品安全意見徵集等工作的優秀志願者予以表彰與激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