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消費級基因檢測升級為價格戰,又是一場不可避免的“百團大戰”?

題圖來源© 視覺中國

8月8日, 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23魔方將全套檢測“祖源+遺傳健康”999元的價格降到了499元。 降價前一周, 23魔方剛宣佈獲得4000萬元B輪融資。

WeGene也將原本999元的基因檢測產品降至499元。 一半價格的壓縮, 將消費級基因檢測, 發現一位用戶有BRCA1曾叫停了23andMe的個人基因組服務 , 原因是擔心結果不準確會對公眾健康產生影響。 雖然目前國內針對消費級基因檢測尚未出臺相關法規, 但23andMe被叫停, 讓各公司看到了DTC的邊界。

各家也正試圖將DTC塑造成“探索自己”的形象。 WeGene的slogan是“解讀基因的秘密, 遇見未來的自己”, 23魔方則是“解讀生命的語言, 探索未知的自己”、“伴隨你自我探索的生命歷程”則是各色的定位, 基因貓則乾脆用“一種精緻生活的選擇”來厘清定位。

目前23魔方、WeGene等多以祖源檢測、遺傳相關的性狀這種偏娛樂消費的基因檢測為主, 在沒有獲得衛計委的許可之前, 這些檢測也只能僅供用戶作為健康參考,

“今天的消費基因檢測, 定位成健康管理, 定位成基因預測, 定位成包治百病, 那就是把它的價值超前了, 目前做不了這些。 ”

周坤的理解是, 消費級基因檢測應該是少數的一種全新品類。

資料化邏輯

與醫學臨床級基因檢測動輒上萬的價格相比, 這個由“好奇心”驅動的全新品類直接將基因檢測從神壇拉到了消費者面前, 以WeGene為例, 其提供了兩種服務標準檢測的一間臨床實驗室來完成的, 為什麼國內的基因檢測公司卻要大費周章地自建實驗室?

“最開始我們也是外包, 我們經常發現外包會把兩個樣本搞混, 時間、品質等很多不能監控, 我們也很痛苦。 ”這是周坤建立實驗室的初衷。

由於國內協力廠商檢測市場尚未成熟,

整個供應鏈體系和配套體系並不完善, 自建實驗室成為控制品質以及擴大樣本檢測數量的重要一環。

鈦媒體記者曾于6月底前往成都參觀23魔方實驗室, 據其檢測中心負責人邢澤黎介紹, 目前基因檢測共有9個環節, 時間約為25個工作日, 499元的價格依然能覆蓋到檢測成本。

雖然這場價格戰和“燒錢補貼”並不相同, 但與原本999元的價格相比, 盈利空間被擠壓, 換取更多的用戶數量被解讀為降價的目的。 拿到B輪融資後, 23魔方將繼續擴建檢測中心、進行產品研發和市場拓展。

“基因檢測的邏輯是資料化的邏輯”, 未來所有事情都會被資料化, 在人被資料化的場景中, 周坤認為消費基因檢測是最大體量的資料化,

是可以最快資料化的事情。

觸不到的價值?

今年4月, FDA批准了23andMe自主研發的個人基因組服務遺傳健康風險測試

更多精彩內容, 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 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