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小朋友畫廊”刷屏朋友圈,策劃方回應善款去向、畫作代筆質疑

本文根據新京報記者趙蕾、趙凱迪、朱自潔的採訪整理

整理/編輯:田偲妮 實習生葉彬彬

本文圖片來自截圖

今早, 36幅畫作輪番出現在朋友圈, 這些來自25名特殊“小朋友”的作品被反復認購並被不少人當成屏保展示, 這些畫作的作者均是患有自閉症、智力障礙、腦癱等病症的特殊人群, 在今日, 這個被網友冠以“最美刷屏”的公益活動刷爆朋友圈。

此次活動以義賣的形式, 一元一幅,

對畫作的電子照片進行售賣。 騰訊公益回應稱, 籌得的善款將直接存入接受善款的公募機構帳戶, 用於幫助精智障礙的特殊人群融入社會。 策劃方在視頻中回應質疑:捐款投到孩子教育。

最後籌款金額及參與捐贈人數

可伴隨著對畫作一片讚美之聲, 也有不少網友發出質疑:迅速增長的善款去向何處?是否會用到這些“小朋友”畫家身上?甚至有不少網友質疑這些畫作非這些“小朋友”所畫?以及此次公益活動發起方WABC無障礙藝途公益組織所說的“藝術療愈”專案又是什麼?

針對這些質疑, 新京報記者進行了採訪追蹤,

以下是大家所關心的回應。

29日下午, 新京報連線WABC在上海的工作室, 並對工作室內部進行探訪, 同時也採訪到此次項目的相關負責人及平臺方騰訊公益, 回應網友的諸多提問。

工作室牆上掛滿了學員們的畫作, “尋找中國的梵古”是這家公益機構的口號

【回應人】

★WABC無障礙藝途公益組織傳播負責人呂濤

★騰訊公益公關部負責人秦川

善款去向?

新京報:網友最關心的還是籌集到善款的去向, 是否會透明公示?

同時騰訊方也公開了善款監督途徑:

秦川:有關專案後續的善款使用情況將會在騰訊公益平臺上進行定期公示, 接受所有公眾的監督和詢問在騰訊公益平臺上發起、由具有公募資質的深圳市愛佑未來慈善基金會負責善款接收。深圳市愛佑未來慈善基金會

除了繪畫,“藝術療愈”還包括非洲鼓、鋼琴、瑜伽等藝術門類的培訓。

WABC上海站的工作人員介紹,引導這裡的學員畫畫:“並不是要求他們畫的得多漂亮,而是更有自信心,更有成就感”。

同時在作畫時,也會加入“主題”引導,主題緣自觀察瞭解他們的喜好,以此來啟發創作,他們自己會有特別的風格和表達。

今日“一元購畫”的屏保存圖

新京報:我們看到這次活動有隱掉“小朋友”畫家的真實名字和資訊,這是對他們的一種保護嗎?引來刷屏和眾人關注,是否對他們有影響?

呂濤:我們沒有想純粹地保護(他們),因為在我們眼中他們不是特殊人群,就是普通人,我們就像哥們一樣的相處。所以也希望大家在看待他們的時候,抱有一個平常心。我們的項目只是想讓他們用自己的才能走出來,與社會有更好地融合。

接受所有公眾的監督和詢問在騰訊公益平臺上發起、由具有公募資質的深圳市愛佑未來慈善基金會負責善款接收。深圳市愛佑未來慈善基金會

除了繪畫,“藝術療愈”還包括非洲鼓、鋼琴、瑜伽等藝術門類的培訓。

WABC上海站的工作人員介紹,引導這裡的學員畫畫:“並不是要求他們畫的得多漂亮,而是更有自信心,更有成就感”。

同時在作畫時,也會加入“主題”引導,主題緣自觀察瞭解他們的喜好,以此來啟發創作,他們自己會有特別的風格和表達。

今日“一元購畫”的屏保存圖

新京報:我們看到這次活動有隱掉“小朋友”畫家的真實名字和資訊,這是對他們的一種保護嗎?引來刷屏和眾人關注,是否對他們有影響?

呂濤:我們沒有想純粹地保護(他們),因為在我們眼中他們不是特殊人群,就是普通人,我們就像哥們一樣的相處。所以也希望大家在看待他們的時候,抱有一個平常心。我們的項目只是想讓他們用自己的才能走出來,與社會有更好地融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