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省四部門立下“軍令狀”!請你監督

2017年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3月23日, 湖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 會上, 省農業廳、水利廳、交通運輸廳、住建廳等四部門相關負責人對接下來一段時間如何深化我省農業、水利、交通、住房和城鄉建設等方面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明確了目標任務, 並立下“軍令狀”。

圖為發佈會現場

省農業廳: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到2020年, 建成3570萬畝高標準農田, 建成後畝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高100公斤以上。 “十二五”期間已建成2213萬畝, “十三五”還要建1357萬畝;

2016年, 全省47個糧食主產縣(市、區)整合項目資金66億元,

引進社會資金11.3億元, 建設高標準農田示範區134.7萬畝;

從今年開始, 全省每年要新建高標準農田300萬畝以上, 補建550萬畝以上, 各糧食生產縣(市、區)至少要建成一個連片規模2萬畝以上的示範區。

省水利廳:補短板 夯基礎

今年將圍繞“抓關鍵、補短板、夯基礎、促發展”來開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

補短板

用3年時間完成重點易澇地區一級外排能力提升1倍、五大湖泊350公里主要湖堤全面除險達標、14條入江重要支流完成除險達標建設、新出現的1300餘座病險水庫全部除險加固及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防洪工程建設、抗旱水源工程建設、農田排灌設施建設、江河湖庫水系連通等重大工程建設。

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完成“十三五”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50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50萬畝的目標任務;

推動農建投融資體制機制創新, 促使我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再上新臺階。

農村飲水安全

今年首要任務:通過異地扶貧搬遷、鞏固提升分別解決建檔立卡40.58萬貧困人口和56.64萬貧困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 同時解決面上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102.75萬人。

水生態文明建設

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

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加強用水總量、用水效率和用水功能區限制納汙“三條紅線管理”;

加強農田面源污染治理;

抓好農村重點區域水生態修復和水土流失治理;

確保今年年底、比國家要求提前一年建設省市縣鄉四級河湖長制體系;

抓好退垸環湖工程。

省住建廳:推進鄉鎮生活污水治理

省委、省政府決定, 利用兩年左右時間, 實現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

重點是解決好鄉鎮政府所在地、人口密集地區的生活污水治理問題;做好城市周邊有條件的鄉鎮納入城市生活汙水處理系統統籌考慮, 有條件的村莊同步開展治理工作;

組織專家優化汙水處理工藝流程, 力求做到“三統一”:原則上縣(市、區)範圍內做到工藝相對統一、設計統一、標準統一。

全省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執行一級A標準, 生態敏感地區執行更高標準。 從不同層面加強控制約束, 確保設施完善、運行穩定;管網建設實行雨汙分流, 已建合流制管網的要同步完成改造;污泥處理處置設施納入鄉鎮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同步建設。

交通運輸廳:農村公路建設

“十三五”期, 全省擬建設農村公路5萬公里以上。

推進通暢工程建設, 突出產業路、打通斷頭路、構建迴圈路, 促進農村公路互連互通;

以國家和省確定的貧困縣(市、區)和重點貧困村為重點, 加快推進撤並村及20戶以上自然村通暢工程建設;繼續支援貧困地區縣鄉道升級改造工程和農村公路橋樑建設工程;

加快“四好農村路”建設, 培樹一批“四好農村路”示範縣, 建立農村公路管養長效機制;加強農村公路品質監控, 確保縣市區100%驗收、市州100%覆核, 省按照不低於25%的比例抽檢, 提高農村公路建設品質和服務水準;

落實省對縣、鄉、村道養護工程, 分別按照每公里7000元、3500元、1000元予以定額補助的政策,

實行“獎補結合”和“獎優罰劣”等激勵性投資補助政策, 調動各地加大對農村公路投入的積極性;

建立健全“縣為主體、行業指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養護管理體制, 進一步完善農村公路的養護管理體制機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