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觀察家| 德國大選: 舒爾茨劍指《2010議程》,默克爾能否見招拆招?

馬丁·舒爾茨(Martin Schulz)出任德國社民黨主席兼總理候選人一月有餘, 社民黨已頻頻獲益:儘管各機構公佈的民調資料不盡相同, 但整體趨勢一致, 即社民黨與1月底相比, 支持率上升了約10個百分點, 與先前一馬當先的聯盟黨相差無幾——以德國電視二台的時政節目“政治氣壓計”3月10日公佈的民調為例, 聯盟黨(CDU/CSU)獲34%的支持率, 社民黨(SPD)以32%居次席, 這已是社民黨5年來的最好成績, 左翼黨、綠黨、自民黨等小黨支持率略有升降;在總理候選人的個人支持率上, 舒爾茨、默克爾平分秋色, 均獲44%, 這一數據在舒爾茨當選社民党候選人後的一個多月內有所起伏,

1月底時默克爾以44%稍稍領先舒爾茨(40%), 二月中旬的民調中, 舒爾茨則以49%的支持率遙遙領先於默克爾(38%);同時, 47%的受訪者希望國會大選後由社民黨主導政府, 41%的選民希望依然由聯盟党領導;此外, 舒爾茨上臺後五周內為社民黨贏得了10000多名新黨員, 現黨員總人數已超過基民盟一月底的黨員人數;在3月1日舉行的德國政壇傳統的“聖灰星期三”演講中, 前來社民党帳篷聆聽舒爾茨演講的多達5000人, 超過了在帕紹參加基社盟(CSU)活動的4000人。 這一系列現象被德媒稱為“舒爾茨效應”(Schulz-Effekt)。

輿論普遍認為, 舒爾茨是默克爾尋求第四個總理任期最強勁的對手。 作為前歐盟議會議長, 舒氏廣受好評, 但在聯邦內並無太多執政經驗。

這於他而言既是劣勢, 更是優勢。 劣勢是選民無從得知其治國能力;優勢在於舒爾茨幾乎未涉足德國國內政壇, 並沒有太多政治包袱, 他將提出何種執政理念、相應地又將推出哪些政策, 值得期待。 舒爾茨橫空出世後, 主打德國人十分關注的“社會公平”牌, 宣佈將部分修改《2010議程》以促進社會公平——3月3日, 社民黨出臺了具體的修改草案, 主要內容有:延長一類失業金(最長24個月)、引進“資格培訓失業金”(Arbeitslosengeld Q, 不納入一類失業金, 最長24個月)、降低領取一類失業金的門檻等。 《2010議程》是社民黨和綠党在時任總理、社民党人施羅德的領導下, 從2003年起推行的一攬子改革計畫, 涵蓋勞動力市場、退休金、稅收和醫療等領域, 尤其是縮短失業金領取的時長在當時引起極大的爭議,
迫使施羅德黯然下臺, 繼任的默克爾繼續堅持推行改革, 讓德國經濟在其後十多年內保持堅挺。

舒爾茨的改革提議, 難免遭到競爭對手的口誅筆伐。 不久前, 基民盟在施特拉爾松德召開黨代會, 默克爾以95.9%的選票當選為該党總理第一候選人, 獲得正式提名。 默克爾在隨後的講話中表達了對《2010議程》的褒揚:“2005年以來, 我們國家的發展是一段獨一無二的成功史。 但是社民黨人可能至今還不願承認這段成功史, 他們給人的印象甚至是對此感到羞恥。 ” 除默克爾外, 基社盟主席霍斯特·澤霍費爾(Horst Seehofer)指責這一改革提議可能會使德國“重回大眾失業的時代”;基民盟秘書長彼得·陶伯(Peter Tauber)則批評道:“必不可少的是勞動力市場的靈活,

而不是延長發放失業金的時間。 ”另有聯盟黨人認為, 最長達四年的失業金會助長人們長期失業並提前退休, 社民黨這麼做是在“克服過去”, 這很可能危害德國經濟和就業者。

毫無疑問, 社民黨的上升趨勢令聯盟黨如臨大敵, 黨內緊張程度加劇, 默克爾的批評者們也逐漸停止論辯, 一致對外, 黨內“氣氛良好”, 仿佛黨內有關難民問題長達數月的爭論從未有過一樣。 然而到目前為止, 默克爾並沒有對舒爾茨作出犀利的正面回擊。 比如在基民盟的“聖灰星期三”演講中, 默克爾一次都沒有直接提到舒爾茨的大名, 只是側面批評了舒氏欲部分推翻施羅德改革的宣言。 有評論認為, 大肆挖苦並不是默克爾的風格,

但隨著大選的臨近, 她或將在論辯中改變策略也未可知, 而對施羅德《2010議程》的讚揚則會導致社民黨黨內的爭論。

雖然政壇不乏反對舒爾茨新政的聲音, 但相關民調卻是另一番光景。 曼海姆選舉研究團隊(Mannheimer Forschungsgruppe Wahlen)就社民党延長失業金的草案進行了隨機電話訪問, 統計結果顯示, 有65%的受訪群眾表示贊同延長支付失業救濟金兩年, 30%的受訪者表示反對。 同一民調還顯示, 該草案在社民黨、左翼黨和綠黨等左翼黨派的追隨者中分別獲得了高達84%、77%和89%的支持率, 而在聯盟黨、自民黨和德國選擇黨的追隨者中, 也有近50%表示認同。 顯然, 舒爾茨新政受到了德國多數選民的初步肯定, “舒爾茨效應”趨於鞏固。

縱觀近期德國政壇, 聯盟黨、社民黨支持率不相上下,默克爾、舒爾茨兩位總理候選人支持率膠著,讓本就不明朗的局勢更加撲朔迷離。事實上,舒爾茨的出現,讓在上次大選中別無選擇的德國民眾看到了一個不亞於默克爾的新候選人,他的穩中有升的支持率或許體現了德國民眾的期待:希望有一位新的主政人為政壇輸入新鮮血液。舒爾茨能否憑藉個人魅力和施政方案,尤其是他將如何推進社會公平、處理難民問題,為本黨贏得更多的選民,而默克爾能否見招拆招,擺平黨內分歧,穩固其在選民心中的地位,我們拭目以待。
文/馬繹

聯盟黨、社民黨支持率不相上下,默克爾、舒爾茨兩位總理候選人支持率膠著,讓本就不明朗的局勢更加撲朔迷離。事實上,舒爾茨的出現,讓在上次大選中別無選擇的德國民眾看到了一個不亞於默克爾的新候選人,他的穩中有升的支持率或許體現了德國民眾的期待:希望有一位新的主政人為政壇輸入新鮮血液。舒爾茨能否憑藉個人魅力和施政方案,尤其是他將如何推進社會公平、處理難民問題,為本黨贏得更多的選民,而默克爾能否見招拆招,擺平黨內分歧,穩固其在選民心中的地位,我們拭目以待。
文/馬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