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二十五載砥礪前行,擘畫非凡“高新”藍圖—— 常高新集團創新轉型側記

精築城市, 每一刻都是創新的征程。

領航發展, 每一時都是向上的攀登。

應大勢而生, 風正帆懸砥礪路。 常高新集團在常州“創新爭星、做強做優”活動中, 被評為常州市僅有的4 家“特別重大貢獻獎企業” 之一, 同時被評為“服務業五星級企業”。 集團董事長、總經理盛新同時獲評“傑出企業家”稱號。 在全區的優勝企業評選中, 集團被評為2016年度特別貢獻獎企業和2016年度現代服務業十佳企業。 統計資料顯示, 常高新集團去年營業收入達102.2億元, 成為常州首家營業收入突破百億的地方國企。 2016年實現利潤總額6.08億元, 同比增長7.8%;經營性現金流由2015年6.89億元上升至2016年7.43億元;上繳各類稅收6.5億元,

上繳國有資本收益4.9億元。 其中, 尤為值得稱道的是, 年營業收入從2014年60億元, 到2015年75億元, 再到2016年突破100億元, 三年邁出三大步, 步步跨上新臺階。

大道行思, 取則行遠。 站在常高新集團建司25周年的新起點上, 是集團及其掌舵人的冷靜思考和新的願景:五年再造常高新。 再造是一次優勢的重組和重構, 再造是基因的重塑與破立。 常高新同時要用自身實踐向內部和外界證明:國企亦能擁有創業的意志、活躍的思維, 同樣能夠注重公平、價值和效率, 同樣能夠成為經濟變革和產業進步的恒久驅動力, 打造成為改革意志堅定、創新意識活躍、產業結構合理、資源配置高效、品牌知名、實力雄厚的國內一流綜合性企業集團。

實業為基、產融結合, 讓產業標籤和品牌更鮮明

讓產業標籤更鮮明。 在國企經濟一線主戰場深耕多年的盛新有一種產業報國的情懷。 直面經濟新常態, 以盛新為班長的集團領導班子深刻認識到常高新作為國有企業雖然具有一定的資源優勢, 在常州地區有一定的知名度, 但集團也正面臨著諸如企業財務杠杆高企、市場化業務占比過小、資產效率低下、現金流量單薄等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 本著未雨綢繆、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危機意識, 以及強烈的機遇意識、擔當意識、創新意識, 集團決策層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 確定了產融結合、轉型升級的戰略思維, 加快推動集團公司從以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為主的企業集團,

向以金融高端服務業為主、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高度融合的產融一體化企業集團轉型。 根據新的總體戰略定位, 集團將積極構建“1+3”的大業務架構, 並依託該架構展開持續的結構調整、資源配置和業務發展。 “1”, 即常高新集團將轉型成為一家“專注於產業投資的投資控股型集團”;“3”, 即打造三大核心業務板塊, 城建及運營板塊、大金融板塊、產業投資板塊。

讓城市更美好, 是常高新集團的創始業務和不變初心, 是集團參與區域建設開發任務、參與房地產市場、佈局重大市政設施、提升國有資產效率的實體板塊。 常高新集團作為城建運營商, 承接了區政府100多項重點工程,

建設了S122省道、新龍湖公園、高新廣場、新橋高中、百馨苑、新景花苑等建設項目, 所承擔的建設開發任務遍及住宅、市政工程、園區建設和城市配套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工程各個領域, 為新北區的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啟動金融血脈, 大金融板塊作為常高新集團的支點型業務, 涵蓋了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科貸、融資租賃和擔保, 搭建起較為完整的“全牌照”大金融產業集群。 常州小微金融服務中心是全省首家全業態金融服務平臺, 已入駐各類金融、類金融機構118家, 集聚資本總量223億元, 累計為3000多家企業提供超300億股權債權類金融服務, 累計稅收貢獻超1億元。 下屬的和泰投資成為常州第一、也是唯一的母基金投資平臺,

所投母基金投資項目近百個, 今年, 和泰投資與百奧財富成立百奧常州大健康產業基金, 雙方合作規模有望超過 100 億人民幣;順泰租賃是常州首家國有控股融資租賃公司, 全省首家融資租賃行業“新三板”掛牌企業, 率先在全國開闢家用光伏融資租賃市場;恒泰擔保成立至今已經為826家企業提供了2413筆擔保業務, 擔保金額突破了100億元。 目前, 金融資產占集團總資產的30.73%, 成為集團快速發展的新引擎, 並成為扛鼎高新區產業發展的“蓄水池”和“輸血管”。

從我省實際看, 智慧、健康、環境在產業跨界融合上是最具優勢、最有需求、最可能突破的三大領域。 常高新集團把視野聚焦在環保與環境領域, 既發展製造業, 也發展服務業,以“水處理、固廢新能源、環境管治綜合服務商”為三大發展方向,深耕本地環保資源,積極對外拓展,矢志打造一家“立足常州、面向全國”、代表江蘇水準、勇擔國企職責、勇挑社會責任的環保企業。成立10億元的環保並購基金,入股維爾利等優質環保企業,與南大環科院開展深度合作,加快推進節能新材料研發、新能源推廣、生物修復技術發展,一支環保產業勁旅異軍突起。配套濱江工業區的新區江邊汙水處理廠,服務區域總面積達16平方公里;配套西夏墅紡織園區的西源水處理公司,服務孟河鎮、西夏墅鎮集鎮區居民約12萬人;投資建設污水管網163公里。集團與光大國際合作啟動高新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專案總投資達7.88億元,一期專案總投資4.2億元,日處理城市生活垃圾800噸;佈局域外,將業務延伸至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投資環保專案,提供汙水處理業務和配套設施建設服務,目前已經進入實質運作階段。

未來5年,常高新計畫在環保領域新增投資15億元,爭取到2020年環保子集團實現收入50億元、利潤10億元,並將下屬的水環境治理、固廢能源板塊逐步打造成具備上市條件的子公司,並適時推向資本市場。

管理創新、人才為要, 磨礪一支激情擔當的鐵軍

欲強者,明故而創新。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管理創新和人才興企,成為了常高新快速發展的兩個車輪子。“為政之要,首在得人。”集團在常州全市首家以市場化選聘引進國企高管,成為集團人才招聘市場化進程的突破口。今年通過市場化的招聘,引進了環保產業專業人才職業經理人胡建民擔任集團副總經理一職。“國企改革的目的,是讓國企成為真正市場化的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真刀真槍的搏殺,既要豪情萬丈,又要腳踏實地。”他說,放眼全省全國大膽引進各產業領域的良將賢才,不是“外來的和尚好念經”,而是旨在以專業化、精英化的外部新鮮血液,達到“啟動一池春水”的功效,既能給偏行政化的國企增添市場化活力,又可以不斷探索和完善國企選人用人新機制。

深化改革是激發企業活力、建立市場化機制的關鍵所在。常高新集團堅持踐行國有投資控股公司的企業運作模式、資產經營與資本經營相結合的企業治理模式,積極探索實踐混合所有制經濟,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浪潮中,走到了全市新一輪國企改革的制高點。通過3年來的努力,如今企業經營管理體制機制建設均實現實質性突破。經過密集調研、廣泛研討,先後對集團內100余項管理制度進行修訂和完善,涵蓋績效管理考核、人才招競聘、薪酬、監察等制度。積極謀劃,主動作為,建立了要素管理體系,推動集團治理結構不斷完善;明晰了母公司、子公司的管控模式,形成了“總部(高管決策層)—平臺(中心、事業部、子集團)—企業(子公司)”三級管控模式,初步實現了“制度化、規範化、流程化”的管控結構。

成立授權體系工作小組,歷時3個月五易其稿,從零開始構建授權體系,以期強健集團管理的“神經系統”,達到集中決策與適當分權的合理平衡,在微觀層面建立健全權責對等、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決策執行監督機制。以產業投資、大金融、城建及運營等三大業務板塊和黑牡丹上市公司業務板塊為基礎核心,以戰略目標統調投資、融資管理、持續性經營、費用控制和系統性激勵為預算目標,構建全新預算體系,實現資源統調與五年戰略規劃的匹配,全面激發基層活力。實行完全市場化的事業部運作機制,並配套激勵約束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明確責任劃分,充分放權,大大激發經理及專案團隊的工作主動性、積極性。

從嚴治黨、從嚴治企 讓党建成為國企的根和魂

党的領導、党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這個優勢只能加強,不能削弱。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党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著眼于為做強做優做大國企提供動力和保證,對加強國企黨建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為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厚植為國企競爭優勢、發展優勢指明了方向。在常高新集團的領導層看來,党的領導、党的建設是國企的“根”和“魂”,是做強做優做大國企的根本保證。管好幹部聚攏人才、建好班子帶強隊伍、抓好基層夯實基礎,國企的實力和活力就會更強,党的執政根基就會更牢,形成客戶、員工、股東三者利益共贏、幹群黨群同心的喜人局面。

黨委規章制度逐步健全。集團黨委委員與董事會、經理層成員均實現“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將企業黨建工作總體要求和黨組織的職責、機構等寫入了企業章程,成為常州當前為數不多的明確國企黨組織在公司治理中法定地位的單位之一,從體制機制上保證黨組織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的政治核心和領導核心地位。去年修訂完善集團《黨委工作制度》和《黨委議事規則》,今年,又先後印發2017年《黨委工作要點》和《紀檢工作要點》,實施《黨建工作“363”計畫》,首次推出《黨建工作考核細則》,對整個集團黨建工作進行頂層設計。

党建工作體系逐步完善。根據職能屬性、產業板塊來劃分,集團黨委現下轄二級黨委1個,直屬支部6個,黨員共計298人。集團黨組織做到全覆蓋,通過面向市內外公開招聘和從下屬公司選調優秀年輕黨員充實党建力量。通過集團OA系統、QQ黨務工作群初步構建起完整、有效、便捷的現代化黨務工作網路。

黨建工作特色品牌逐步打響。以原有的常高新黨建工作為基礎,實施樓宇黨建陣地“雙提升工程”,依託“維愛”常高新、黑牡丹“黨代表工作室‘四表率’”品牌等,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不斷深化黨建內涵,逐步提煉形成了常高新“12345”黨建工作法(一查一評、雙培雙推、三亮三比、四維四新、五進五助)和“五星”黨建品牌(心靈驛站、馨香書吧、星光舞臺、薪火相傳、歆花怒放)。在小微金融服務中心四樓,集團黨建活動陣地既充滿著紅色文化元素,又閃耀著創業咖啡沙龍的活力,為集團及周邊企業的黨員、職工提供一個精神的家園、學習的場所。上半年,集團黨委獲評新北區五星級企業黨組織,“維愛”常高新成功入選新北區基層黨建“十佳”品牌。

黨員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逐步加強。近年來,集團黨委積極利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契機,組織全體黨員特別是集團各級黨員領導幹部,加強政治理論和黨性黨紀教育。按照市委、區委部署扎實開展“三大一實幹、三強一爭先”活動,在“大走訪”活動中,黨員起到了重要作用。集團明確以“激發國企新動能、增創集團新業績、共栽新北幸福樹”為主題,量身定制常高新“四問四答”,引導集團上下開展深入討論、踏實苦幹,在全體黨員中宣貫“五年再造戰略”,推動黨建工作與經營業務相互融合、相互促進。

党管幹部党管人才要求逐步強化。聚焦幹部隊伍能力建設和作風建設,持續在集團上下營造風清氣正的環境。為落實新北區年輕幹部“520關愛培養工程”,做好推薦優秀年輕幹部工作,選派優秀中層幹部到結對幫扶村任職第一書記。由專門的副書記負責組織實施集團人才培養、培育的“鷹計畫”。層層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持之以恆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馳而不息糾正“四風”,對違紀幹部追責問責,及時作出處理。

歷史映照過去的現實,現實抒寫未來的歷史。這一個個莊嚴的承諾,將隨著時間軸線的不斷延長,從戰略化為舉措,從願景化為現實。

而與這一切伴隨著的,是永遠在發展路上,高歌猛進、開創前行的常高新人!

也發展服務業,以“水處理、固廢新能源、環境管治綜合服務商”為三大發展方向,深耕本地環保資源,積極對外拓展,矢志打造一家“立足常州、面向全國”、代表江蘇水準、勇擔國企職責、勇挑社會責任的環保企業。成立10億元的環保並購基金,入股維爾利等優質環保企業,與南大環科院開展深度合作,加快推進節能新材料研發、新能源推廣、生物修復技術發展,一支環保產業勁旅異軍突起。配套濱江工業區的新區江邊汙水處理廠,服務區域總面積達16平方公里;配套西夏墅紡織園區的西源水處理公司,服務孟河鎮、西夏墅鎮集鎮區居民約12萬人;投資建設污水管網163公里。集團與光大國際合作啟動高新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專案總投資達7.88億元,一期專案總投資4.2億元,日處理城市生活垃圾800噸;佈局域外,將業務延伸至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投資環保專案,提供汙水處理業務和配套設施建設服務,目前已經進入實質運作階段。

未來5年,常高新計畫在環保領域新增投資15億元,爭取到2020年環保子集團實現收入50億元、利潤10億元,並將下屬的水環境治理、固廢能源板塊逐步打造成具備上市條件的子公司,並適時推向資本市場。

管理創新、人才為要, 磨礪一支激情擔當的鐵軍

欲強者,明故而創新。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管理創新和人才興企,成為了常高新快速發展的兩個車輪子。“為政之要,首在得人。”集團在常州全市首家以市場化選聘引進國企高管,成為集團人才招聘市場化進程的突破口。今年通過市場化的招聘,引進了環保產業專業人才職業經理人胡建民擔任集團副總經理一職。“國企改革的目的,是讓國企成為真正市場化的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真刀真槍的搏殺,既要豪情萬丈,又要腳踏實地。”他說,放眼全省全國大膽引進各產業領域的良將賢才,不是“外來的和尚好念經”,而是旨在以專業化、精英化的外部新鮮血液,達到“啟動一池春水”的功效,既能給偏行政化的國企增添市場化活力,又可以不斷探索和完善國企選人用人新機制。

深化改革是激發企業活力、建立市場化機制的關鍵所在。常高新集團堅持踐行國有投資控股公司的企業運作模式、資產經營與資本經營相結合的企業治理模式,積極探索實踐混合所有制經濟,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浪潮中,走到了全市新一輪國企改革的制高點。通過3年來的努力,如今企業經營管理體制機制建設均實現實質性突破。經過密集調研、廣泛研討,先後對集團內100余項管理制度進行修訂和完善,涵蓋績效管理考核、人才招競聘、薪酬、監察等制度。積極謀劃,主動作為,建立了要素管理體系,推動集團治理結構不斷完善;明晰了母公司、子公司的管控模式,形成了“總部(高管決策層)—平臺(中心、事業部、子集團)—企業(子公司)”三級管控模式,初步實現了“制度化、規範化、流程化”的管控結構。

成立授權體系工作小組,歷時3個月五易其稿,從零開始構建授權體系,以期強健集團管理的“神經系統”,達到集中決策與適當分權的合理平衡,在微觀層面建立健全權責對等、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決策執行監督機制。以產業投資、大金融、城建及運營等三大業務板塊和黑牡丹上市公司業務板塊為基礎核心,以戰略目標統調投資、融資管理、持續性經營、費用控制和系統性激勵為預算目標,構建全新預算體系,實現資源統調與五年戰略規劃的匹配,全面激發基層活力。實行完全市場化的事業部運作機制,並配套激勵約束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明確責任劃分,充分放權,大大激發經理及專案團隊的工作主動性、積極性。

從嚴治黨、從嚴治企 讓党建成為國企的根和魂

党的領導、党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這個優勢只能加強,不能削弱。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党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著眼于為做強做優做大國企提供動力和保證,對加強國企黨建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為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厚植為國企競爭優勢、發展優勢指明了方向。在常高新集團的領導層看來,党的領導、党的建設是國企的“根”和“魂”,是做強做優做大國企的根本保證。管好幹部聚攏人才、建好班子帶強隊伍、抓好基層夯實基礎,國企的實力和活力就會更強,党的執政根基就會更牢,形成客戶、員工、股東三者利益共贏、幹群黨群同心的喜人局面。

黨委規章制度逐步健全。集團黨委委員與董事會、經理層成員均實現“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將企業黨建工作總體要求和黨組織的職責、機構等寫入了企業章程,成為常州當前為數不多的明確國企黨組織在公司治理中法定地位的單位之一,從體制機制上保證黨組織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的政治核心和領導核心地位。去年修訂完善集團《黨委工作制度》和《黨委議事規則》,今年,又先後印發2017年《黨委工作要點》和《紀檢工作要點》,實施《黨建工作“363”計畫》,首次推出《黨建工作考核細則》,對整個集團黨建工作進行頂層設計。

党建工作體系逐步完善。根據職能屬性、產業板塊來劃分,集團黨委現下轄二級黨委1個,直屬支部6個,黨員共計298人。集團黨組織做到全覆蓋,通過面向市內外公開招聘和從下屬公司選調優秀年輕黨員充實党建力量。通過集團OA系統、QQ黨務工作群初步構建起完整、有效、便捷的現代化黨務工作網路。

黨建工作特色品牌逐步打響。以原有的常高新黨建工作為基礎,實施樓宇黨建陣地“雙提升工程”,依託“維愛”常高新、黑牡丹“黨代表工作室‘四表率’”品牌等,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不斷深化黨建內涵,逐步提煉形成了常高新“12345”黨建工作法(一查一評、雙培雙推、三亮三比、四維四新、五進五助)和“五星”黨建品牌(心靈驛站、馨香書吧、星光舞臺、薪火相傳、歆花怒放)。在小微金融服務中心四樓,集團黨建活動陣地既充滿著紅色文化元素,又閃耀著創業咖啡沙龍的活力,為集團及周邊企業的黨員、職工提供一個精神的家園、學習的場所。上半年,集團黨委獲評新北區五星級企業黨組織,“維愛”常高新成功入選新北區基層黨建“十佳”品牌。

黨員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逐步加強。近年來,集團黨委積極利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契機,組織全體黨員特別是集團各級黨員領導幹部,加強政治理論和黨性黨紀教育。按照市委、區委部署扎實開展“三大一實幹、三強一爭先”活動,在“大走訪”活動中,黨員起到了重要作用。集團明確以“激發國企新動能、增創集團新業績、共栽新北幸福樹”為主題,量身定制常高新“四問四答”,引導集團上下開展深入討論、踏實苦幹,在全體黨員中宣貫“五年再造戰略”,推動黨建工作與經營業務相互融合、相互促進。

党管幹部党管人才要求逐步強化。聚焦幹部隊伍能力建設和作風建設,持續在集團上下營造風清氣正的環境。為落實新北區年輕幹部“520關愛培養工程”,做好推薦優秀年輕幹部工作,選派優秀中層幹部到結對幫扶村任職第一書記。由專門的副書記負責組織實施集團人才培養、培育的“鷹計畫”。層層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持之以恆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馳而不息糾正“四風”,對違紀幹部追責問責,及時作出處理。

歷史映照過去的現實,現實抒寫未來的歷史。這一個個莊嚴的承諾,將隨著時間軸線的不斷延長,從戰略化為舉措,從願景化為現實。

而與這一切伴隨著的,是永遠在發展路上,高歌猛進、開創前行的常高新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