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農民成令人羡慕的職業”,一次思考三農的學習之旅

“讓農民成令人羡慕的職業”“你們家裡如果與農村還有點聯繫的千萬別割斷, 以後後悔都來不及。 ”“讓農村引人入勝”……這是三月初兩會上, 汪洋副總理參加安徽代表團審議時說的話, 一度刷爆朋友圈。

桃花源記之後, 我們究竟追求什麼樣的生活?

那麼問題就來了, 這些發生在安徽代表團的背後是什麼?安徽“部分農村已經過上城市羡慕的生活”是指哪裡?安徽在“三農”問題的探索和踐行又有哪些成果?“三農”發展對精准扶貧有什麼意義?……

近期, 本人在白雲先生的農業智庫儲備群裡曾引導關心三農的各路行家做了一期探討,

加上自身本就出自農村, 與其對三農的思考, 恰逢接到位於合巢經開區半湯的三瓜公社開村儀式的邀請, 於是一系列的美麗鄉村場景在腦海裡奔湧而出:白雲先生農業智庫總結的三農十大關係問題;孫君老師“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的農道;合巢經開區管委會主任王愛華主任的才藝與鄉愁;淮商集團董事長劉浩的三農情懷;冬瓜村二嫂念念關心自家兒子學習教育的農村母親形象……

探索三農發展, 半湯在行動

3月25日, 難得請假三天, 直奔巢湖半湯。 26日, 圍繞著“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理念積極探索美好鄉村建設的三瓜公社舉行開村儀式。 煙花三月, 半湯的鬱金香高地花開正豔, 加上三瓜公社逐漸成型,

半湯這片熱土出現了遊人如織和勤勞耕作相呼應的美麗場景。 這一次踏春, 是一次旅行, 是一次回歸, 也是一次思考三農的學習之旅。

村民在村頭池塘岸邊忙著洗衣服

問題在農村:為祖國默默付出, 中國農民辛苦了

25日晚, 在村裡村外進晚餐, 同桌正好有一位農業專業的張大姐, 聊到三農時她深有感觸:“是啊, 為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 飽受戰亂、一窮二白的祖國以舉國同心支持工業, 現在是時候該給反哺農業了!”雖然今天學農業出生的張大姐不會為生計發愁, 她身邊同樣農業專業的朋友工資隨便找都是月薪上萬, 但又有誰知道她們以前的辛酸和迷惘:“我那時候讀農業專業, 我家人就說我讀什麼農業,

不如在家就行了。 那時候整個社會都覺得選農業沒有出息, 是大冷門專業!”張大姐回憶說。

張大姐只是一個縮影。 一如白雲先生所言, 幾十年來, 我們國家的農民既要為國家生產糧食、農忙的時候往家裡趕;農閒的時候, 又得為國家生產出口換匯的工業品。 只有在過年的那幾天趕上回家的路, 短暫的團聚, 才能讓他們體會到溫暖, 體會到希望。 因為對他們來說, 只要家還在, 就還有希望。

回頭看歷史, 西方在從農業國家向工業國家轉型時, 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用的是羊吃人等圈地運動。 在西方強國攜手對我國進行技術封鎖的同時對著一窮二白的新中國虎視眈眈, 出於安全需要, 為建立完整的工業體系, 為民族子孫後代,

我們不得不有所捨棄, 引導農民到工廠裡和工地上為國家出力, 舉國上下集中力量發展工業。

回顧中國經濟發展六十年, 今天能重回大國行列並非偶然, 是離不開舉國上下特別是全國農民的默默付出、與及犧牲環境代價換來的, 作為特殊歷史時期的需要, 更體現我們民族團結的驚人能量。

“我夢想的中國的文藝fu興, 一點一滴的, 從中國的鄉村開始起步。 ”孫君老師在《農道》中對農村之道和城市之道理解可謂精闢, 農業是立國之根本。 今天, 在我們站穩了大國行列, 是該更多考慮如何來反哺農業這個國家民族之根的時候了。

而巢湖半湯已經在行動, 半湯三瓜公社的背後, 有一位深刻理解農道並執著於“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的孫君總設計師;有一個由一位多才多藝的合巢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王愛華主任帶領的領導班子;有一位對鄉愁有深刻理解和情懷的淮商集團董事長劉浩……

想起兒時跟媽媽學縫紉機

農業智庫:“三農”十大關係問題, “三瓜”在踐行中探索

關心三農, 我們越來越多的仁人志士已經在行動。 白雲先生牽頭的天運農業智庫最近剛總結了中國三農的十大關係問題, 並全國召集農業專家人才, 基於傳統文化經世濟民的智慧, 展開建設性討論。 這十大關係問題, 其中九個是:

1、進口與本國生產的問題——如何平衡糧食進出口與本國生產的關係, 既要保證國家的糧食安全, 又要與國際上互通有無, 讓國民吃得更豐富。

2、鄉村經濟的問題——如何保證鄉村經濟收入能夠穩步增長, 跟得上國民整體收入上漲幅度不掉隊。

3、鄉村就地城鎮化的問題——如何解決好農民本地就業,本地生活,就地城鎮化的問題

4、鄉村的文化教育問題。——如何重塑鄉村文化形態,讓農村擁有良好的鄉土文化。

5、綠色農業和環保的問題——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基礎上,推進綠色農業環保農業的發展?

6、人口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如何保證鄉村後繼有人?不至於因為城市化,城鎮化,掏空整個人口的基礎。

7、組織化與個體農民關係的問題——如何把農民有效組織起來,形成合力。

8、工業、農業、服務業關係的問題——農業和工業,和服務業的關係,如何通過一二三產業的融合。打造更強大的農業。為提升農業效益服務,也為提高全體國民的健康服務。

9、農業在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的資訊化優勢,打造放心農業信用農業。健康農業。旅遊生態農業。

湯山社區服務中心

這十大關係問題,除了國家層面更濃的進口與本國生產等問題以外,這九大關係問題在半湯三瓜公社,無疑已經看到非常好的參考價值:

三瓜公社不僅讓半湯大奎村等多個村莊的村民參與其中,解決附近幾個村莊的貧困問題,而且很多本來外出打工的年輕人紛紛返鄉就業,這解決鄉村經濟問題、勞動力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同時,在總設計師孫老師的參與下,僅僅圍繞著農村之道佈局,再到挖掘、保護有巢氏、半湯農耕文化、民風民俗融入到半湯的村莊、一牆一瓦中,這解決保存鄉村文化生態問題、綠色農業和環保問題。“半湯這一帶,這幾個村以前都是最貧窮的,你看現在周圍的村莊都羡慕了!”這是在晚宴時家在巢湖當地的一位大姐說的,而她正式三瓜公社員工的家屬,自家孩子就在家門口上班,她說以前連想都不敢想。

當然這也離不開互聯網的貢獻。半湯本次開村的南瓜電商村,通過互聯網+,充分利用互聯網的資訊化優勢,打造放心農業信用農業、健康農業、旅遊生態農業,並在農村精准扶貧產業扶貧、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服務業工業反哺和帶動農業的道路上做積極的探索。

婦女創業一條街

服務業、工業反哺和帶動農業

道在農村:把農村問題變成農村希望

“從中國最早的文化甲骨文,能夠明顯的看出來,‘鄉’這個字是兩個人面對著坐著,舉著酒杯,中間一個像火鍋一樣的東西,它是充滿著溫度,充滿著那種人和人的那種友愛的一種狀態。那中國的‘城’是怎麼寫的呢?它是一個象形的城市,變成一把武器,戰刀,城市的本身一個意識就是一個競爭、戰爭,或者是強勢和弱勢的這種關係,所以人類實際上是在鄉村生活。”

‘鄉’這個字是兩個人面對著坐著,舉著酒杯,充滿著溫度

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

在去年關於三農主體的首屆半湯論壇直播上,孫君老師的紀錄片讓我印象深刻。看罷,把“三農問題”變成“三農希望”,農業之道誰與“君”明?前有棄醫從文,今有棄畫從農、以大地為宣紙以水土為水墨,把畫中美景變成現實,再到嘔心瀝血推出的《農道》系列書籍……在孫老師身上,看到的是一位中國人對中華民族實現中國夢的責任與擔當。而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更離不開農業復興夢的實現。

當然,除了安徽的三瓜公社,在孫君老師的帶領下已經走出來的一批美麗鄉村建設樣本:郝堂村、堰河村、問安村等。我都非常羡慕,如果我的老家能有孫君老師這樣是總設計師參與規劃建設新農村多好?

從大禹治水開始,按照大自然的規律,遵守萬物之道順勢而為,修理地球是中國自古以來最擅長做的事情,最終讓百姓日用而不知,中華民族就是這麼有福氣的民族。

如何重塑鄉村文化形態,讓農村擁有良好的鄉土文化

把“三農問題”變成“三農希望”,農業之道誰與“君”明?

愛在農村:豈無萬里思親淚,不及高堂念子心

開頭也說了,這次半湯旅行更是一次回歸,一是因為在農村長大,二是半湯也是自己曾經工作學習過的地方。非常懷念當時下班後騎著自行車追逐田間地頭的白鷺、在千變萬化的晚霞下幾個同事一起爬湯山撿石頭……工作與生活與鄉村裡,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

當然,最讓我感動的,是村裡到食堂上班的“地道鄉村廚師”二嫂。有一次碰到二嫂在地裡幹活,閒聊間她說幹活並不苦,苦的是她家兒子不聽話沉迷遊戲。過後二嫂又數次找我訴苦,並問我我可能幫忙。我被二嫂念念惦記兒子前途的用心深深觸動,我眼前又浮現出自己父母的身影。於是我決定做點事情,找二嫂在讀大二的兒子談心,一談就一個上午,之後他願意減少玩遊戲的時間,跟著我一起在三瓜公社幹活,並帶他一起收看電商風雲等學習。看到自己兒子的變化,二嫂心裡甭提多高興,在我離開半湯的時候,二嫂還說一句:“結婚的時候一定要跟我們說!”我心裡一動,這就是熟悉的農村生活,有溫度,和學識學問無關,和文化有關。

於是結婚時候帶著老婆去二嫂家看二嫂,二嫂非常高興,離開時還直接塞三百塊錢沒帶紅包,還非要不行,我們只能收下。後來我快遞《選擇中醫》一書和《中醫太美》節目黃帝內經部分過來給二嫂的兒子,並告訴他:“為人子女不學醫是為不孝”,希望他遠離遊戲好好學習,最好學點中醫之後養好自己並孝順自己的父母。

中國的溫度更在鄉村,中國人美好的生活也在鄉村。“城市是可以樂業但不一定能安居,美麗鄉村是即能安居又能樂業的地方。”孫君老師說得非常好。

美麗鄉村是即能安居又能樂業的地方

民以食為天:民族生存大事並非兒戲

關於農民、農業、農村的話題,留下前不久在白雲先生農業智庫儲備群裡大家討論闡述目前三農存在的部分問題,供更多關心三農問題的有識之士做更多的思考:

父母都出外打工,小孩爺爺奶奶帶,哪個有能力自己學,都隨大流,吃喝玩樂du;

手機電腦遊戲,對農村孩子(城市孩子也差不多)摧殘很嚴重,眼睛不好只是身體不好的表現之一,最重要的是失去了志向。

有100%的家庭因為婚事和房子欠下巨額債務。婚後的孩子根本沒有勤儉的習慣,把這麼沉重的包袱都壓在老人身上,農村脊樑們的骨頭還能承擔多久?而且還有適齡青年找不到物件問題,當前男女比例懸殊很大,這又讓父母操碎了心。

……

對農業解決的是生存問題並非兒戲。最後大家也形成共識,即農業的先進與落後,不應片面取決於所謂的儀器和市場,而更多應該取決於對農道的認知、運用、對民族生生不息的貢獻來考量。中國沒有任何現代科技儀器,依靠自身認知自然萬物變化推演,在“二十四節氣”、中醫等指導協助下,中國農業促進我們中華民族人口大量增長而生生不息。2016年11月中國二十四節氣才列入聯合國非遺名錄,而西方科學人士有能有幾位明白其中的奧妙了?“醫食同源”,中國農業和中醫相依相存,更是獨一無二。

當然,同時農業發展應分兩個層面:對內,繼承和弘揚中國幾千年來天人合一的優秀農業思路,指導三農發展,確保民族的食品安全;對外,同時做好防範外來野蠻農業產品的衝擊和絞殺工作,師夷長技以制夷。

時光印記

湯山裡,公社滿庭芳。誰惹蜂蝶常作客,百花窗外閱雲長,一井知鄉堂。

這一次半湯一行,農村的時光印記歷歷在目,熟悉又親切,不禁填一句憶江南,以表寸意。“把農業建設得更像農村”,孫君老師的理念在中國原本就存在,現在我們只需找回來再與時俱進即可。

“鄉村,中國未來的奢侈品”,“讓農民成令人羡慕的職業”,孫君老師的話和汪洋副總理的話異曲同工,中國夢裡的農村夢,讓我們翹首以盼!

天人合一,中國式雅致生活

(黃屋獅,2017.陽春三月于巢湖半湯;部分招聘來自三瓜公社、拇指巢湖等)

跟得上國民整體收入上漲幅度不掉隊。

3、鄉村就地城鎮化的問題——如何解決好農民本地就業,本地生活,就地城鎮化的問題

4、鄉村的文化教育問題。——如何重塑鄉村文化形態,讓農村擁有良好的鄉土文化。

5、綠色農業和環保的問題——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基礎上,推進綠色農業環保農業的發展?

6、人口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如何保證鄉村後繼有人?不至於因為城市化,城鎮化,掏空整個人口的基礎。

7、組織化與個體農民關係的問題——如何把農民有效組織起來,形成合力。

8、工業、農業、服務業關係的問題——農業和工業,和服務業的關係,如何通過一二三產業的融合。打造更強大的農業。為提升農業效益服務,也為提高全體國民的健康服務。

9、農業在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的資訊化優勢,打造放心農業信用農業。健康農業。旅遊生態農業。

湯山社區服務中心

這十大關係問題,除了國家層面更濃的進口與本國生產等問題以外,這九大關係問題在半湯三瓜公社,無疑已經看到非常好的參考價值:

三瓜公社不僅讓半湯大奎村等多個村莊的村民參與其中,解決附近幾個村莊的貧困問題,而且很多本來外出打工的年輕人紛紛返鄉就業,這解決鄉村經濟問題、勞動力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同時,在總設計師孫老師的參與下,僅僅圍繞著農村之道佈局,再到挖掘、保護有巢氏、半湯農耕文化、民風民俗融入到半湯的村莊、一牆一瓦中,這解決保存鄉村文化生態問題、綠色農業和環保問題。“半湯這一帶,這幾個村以前都是最貧窮的,你看現在周圍的村莊都羡慕了!”這是在晚宴時家在巢湖當地的一位大姐說的,而她正式三瓜公社員工的家屬,自家孩子就在家門口上班,她說以前連想都不敢想。

當然這也離不開互聯網的貢獻。半湯本次開村的南瓜電商村,通過互聯網+,充分利用互聯網的資訊化優勢,打造放心農業信用農業、健康農業、旅遊生態農業,並在農村精准扶貧產業扶貧、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服務業工業反哺和帶動農業的道路上做積極的探索。

婦女創業一條街

服務業、工業反哺和帶動農業

道在農村:把農村問題變成農村希望

“從中國最早的文化甲骨文,能夠明顯的看出來,‘鄉’這個字是兩個人面對著坐著,舉著酒杯,中間一個像火鍋一樣的東西,它是充滿著溫度,充滿著那種人和人的那種友愛的一種狀態。那中國的‘城’是怎麼寫的呢?它是一個象形的城市,變成一把武器,戰刀,城市的本身一個意識就是一個競爭、戰爭,或者是強勢和弱勢的這種關係,所以人類實際上是在鄉村生活。”

‘鄉’這個字是兩個人面對著坐著,舉著酒杯,充滿著溫度

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

在去年關於三農主體的首屆半湯論壇直播上,孫君老師的紀錄片讓我印象深刻。看罷,把“三農問題”變成“三農希望”,農業之道誰與“君”明?前有棄醫從文,今有棄畫從農、以大地為宣紙以水土為水墨,把畫中美景變成現實,再到嘔心瀝血推出的《農道》系列書籍……在孫老師身上,看到的是一位中國人對中華民族實現中國夢的責任與擔當。而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更離不開農業復興夢的實現。

當然,除了安徽的三瓜公社,在孫君老師的帶領下已經走出來的一批美麗鄉村建設樣本:郝堂村、堰河村、問安村等。我都非常羡慕,如果我的老家能有孫君老師這樣是總設計師參與規劃建設新農村多好?

從大禹治水開始,按照大自然的規律,遵守萬物之道順勢而為,修理地球是中國自古以來最擅長做的事情,最終讓百姓日用而不知,中華民族就是這麼有福氣的民族。

如何重塑鄉村文化形態,讓農村擁有良好的鄉土文化

把“三農問題”變成“三農希望”,農業之道誰與“君”明?

愛在農村:豈無萬里思親淚,不及高堂念子心

開頭也說了,這次半湯旅行更是一次回歸,一是因為在農村長大,二是半湯也是自己曾經工作學習過的地方。非常懷念當時下班後騎著自行車追逐田間地頭的白鷺、在千變萬化的晚霞下幾個同事一起爬湯山撿石頭……工作與生活與鄉村裡,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

當然,最讓我感動的,是村裡到食堂上班的“地道鄉村廚師”二嫂。有一次碰到二嫂在地裡幹活,閒聊間她說幹活並不苦,苦的是她家兒子不聽話沉迷遊戲。過後二嫂又數次找我訴苦,並問我我可能幫忙。我被二嫂念念惦記兒子前途的用心深深觸動,我眼前又浮現出自己父母的身影。於是我決定做點事情,找二嫂在讀大二的兒子談心,一談就一個上午,之後他願意減少玩遊戲的時間,跟著我一起在三瓜公社幹活,並帶他一起收看電商風雲等學習。看到自己兒子的變化,二嫂心裡甭提多高興,在我離開半湯的時候,二嫂還說一句:“結婚的時候一定要跟我們說!”我心裡一動,這就是熟悉的農村生活,有溫度,和學識學問無關,和文化有關。

於是結婚時候帶著老婆去二嫂家看二嫂,二嫂非常高興,離開時還直接塞三百塊錢沒帶紅包,還非要不行,我們只能收下。後來我快遞《選擇中醫》一書和《中醫太美》節目黃帝內經部分過來給二嫂的兒子,並告訴他:“為人子女不學醫是為不孝”,希望他遠離遊戲好好學習,最好學點中醫之後養好自己並孝順自己的父母。

中國的溫度更在鄉村,中國人美好的生活也在鄉村。“城市是可以樂業但不一定能安居,美麗鄉村是即能安居又能樂業的地方。”孫君老師說得非常好。

美麗鄉村是即能安居又能樂業的地方

民以食為天:民族生存大事並非兒戲

關於農民、農業、農村的話題,留下前不久在白雲先生農業智庫儲備群裡大家討論闡述目前三農存在的部分問題,供更多關心三農問題的有識之士做更多的思考:

父母都出外打工,小孩爺爺奶奶帶,哪個有能力自己學,都隨大流,吃喝玩樂du;

手機電腦遊戲,對農村孩子(城市孩子也差不多)摧殘很嚴重,眼睛不好只是身體不好的表現之一,最重要的是失去了志向。

有100%的家庭因為婚事和房子欠下巨額債務。婚後的孩子根本沒有勤儉的習慣,把這麼沉重的包袱都壓在老人身上,農村脊樑們的骨頭還能承擔多久?而且還有適齡青年找不到物件問題,當前男女比例懸殊很大,這又讓父母操碎了心。

……

對農業解決的是生存問題並非兒戲。最後大家也形成共識,即農業的先進與落後,不應片面取決於所謂的儀器和市場,而更多應該取決於對農道的認知、運用、對民族生生不息的貢獻來考量。中國沒有任何現代科技儀器,依靠自身認知自然萬物變化推演,在“二十四節氣”、中醫等指導協助下,中國農業促進我們中華民族人口大量增長而生生不息。2016年11月中國二十四節氣才列入聯合國非遺名錄,而西方科學人士有能有幾位明白其中的奧妙了?“醫食同源”,中國農業和中醫相依相存,更是獨一無二。

當然,同時農業發展應分兩個層面:對內,繼承和弘揚中國幾千年來天人合一的優秀農業思路,指導三農發展,確保民族的食品安全;對外,同時做好防範外來野蠻農業產品的衝擊和絞殺工作,師夷長技以制夷。

時光印記

湯山裡,公社滿庭芳。誰惹蜂蝶常作客,百花窗外閱雲長,一井知鄉堂。

這一次半湯一行,農村的時光印記歷歷在目,熟悉又親切,不禁填一句憶江南,以表寸意。“把農業建設得更像農村”,孫君老師的理念在中國原本就存在,現在我們只需找回來再與時俱進即可。

“鄉村,中國未來的奢侈品”,“讓農民成令人羡慕的職業”,孫君老師的話和汪洋副總理的話異曲同工,中國夢裡的農村夢,讓我們翹首以盼!

天人合一,中國式雅致生活

(黃屋獅,2017.陽春三月于巢湖半湯;部分招聘來自三瓜公社、拇指巢湖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