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寧夏大學“生物基固沙”專案東西合作科技支寧

央廣網銀川8月28日消息寧夏生物基固沙專案最近在“科技支寧”東西部合作推進大會上簽約重點專案, 自治區政府給予立項經費500萬元, 專案還受到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有機化學家趙玉芬的特別關注。

據介紹, 物基固沙項目全稱“多功能水溶性生物高分子硫酸鹽在固沙、保水、供肥及沙漠和鹽鹼地生態恢復中的應用示範項目”, 由五位教授組成項目的主要專家團隊, 提出的生物基固沙方法是一種生態治沙方法, 是寧夏大學“西部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創新成果轉化專項專案。 今年5月從實驗室進入試驗田示範階段,

以葵花杆、南瓜藤等農林牧固廢生物質為原料生產硫酸銨及複合無機磷鉀的水溶性肥已經通過了小試及千噸級的中試驗證, 正在烏蘭布和沙漠產業園進行實地推廣。 目前又與廈門大學合作開展混合鹽制取新工藝、完善關鍵成分及營養源的生產及使用技術和配套高效節能裝備的研發等。

據瞭解, 生物基固沙方法是一種生態治沙方法, 生物基固沙劑具有保水保肥、提高沙子糰粒結構、自然降解、促進微生物生長的多重功能, 對沙漠生態恢復工程有積極的示範和推廣作用。 項目在脫貧富民、生態建設方面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應用推廣前景廣闊。 寧夏大學力爭把這個項目做成東西部合作的科技示範工程項目,

通過組織大團隊、獲立大專案、研發大成果、推廣大面積、取得大效益, 為寧夏經濟社會發展做出大貢獻。

寧夏大學副校長許興教授表示, 寧夏大學近兩年的科研工作獲得長足發展, 無論立項數量還是研究品質, 無論科技合作還是成果轉化, 都創歷史最好水準。 生物基固沙這個項目的生物基磺化技術和產品, 破解了把各種生物質及營養礦物質資源低成本轉化為水溶性生物有機高分子磺酸鹽的世界難題, 已獲得7項國家專利。 寧夏大學科研工作的新追求就是努力把科研論文寫在大地上, 努力把方程式裡的那個等號寫在科技試驗田和廣闊大天地的中間, 讓科研方向緊跟現實需要,

讓科學研究迅速為社會建設服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