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中國最牛逼的旅遊景點,門票竟然要3500元!一般人還不讓去?

中秋節小長假來了, 國慶“黃金周”隨後, 很多小夥伴們又開始嘀咕著去哪旅遊。 不得不吐槽的是, 如今的旅遊景區門票越來越貴, 花了幾百塊的門票, 沒看到好風景, 只看到人山人海, 很多人心裡都會覺得不值吧。 但是在國內有一處景區, 門票價格高達3500塊, 但卻一票難求, 那裡絕不會看到人潮人海, 有的只是舉世無雙的沙漠奇景, 它就是“沙漠中的龐貝”的西域樓蘭古城。

其實, 樓蘭是非開放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除了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局特批的探險、考古外, 一般遊客無緣一睹其芳容。 如果路線穿越軍事管制區, 還需報軍事部門批准。 就是被批准進入, 也要交納費用, 據說門票每人3000元到數萬元不等。 至今為止去過的遊客都不足5萬人。 一些人覺得不合理的價格讓人無法接受, 但也有很多人表示只要能去古樓蘭探秘, 門票再貴也不心疼!

神秘的國度

樓蘭古國, 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小國, 位於羅布泊西部, 處於西域的樞紐, 王國的範圍東起古陽關附近, 西至尼雅古城, 南至阿爾金山, 北至哈密。 在古代絲綢之路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現今只留下了一片廢墟遺跡。 樓蘭古國在西元前176年前建國,

西元630年卻突然神秘消失, 共有800多年的歷史。

20世紀初的重大發現

1900年3月29日, 一個戲劇性的情節, 導致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古代城址的發現。 瑞典人斯文·赫定一行抵達羅布泊北岸後, 來到一處看來可打出淡水的地方, 決定掘井取水時, 發現唯一的鐵鏟丟失了,

隨同的一名嚮導被派回原路去尋找。 不料路上狂風大作, 漫天的風沙使他饑腸轆轆無法前行。 沙暴過後, 在他眼前突然出現了高大的泥塔和層疊不斷的房屋, 一座古城奇跡般地顯露出它的面容。 嚮導將這一發現做了彙報。 斯文·赫定立刻來到這裡。 當他親手從遺址中找出了幾件精美的木雕時, 他異常興奮, 斷定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古城遺址。 赫定後來回憶說:“鏟子是何等幸運, 不然我決不會回到那古城, 實現這好像有定數似的重要發現, 使亞洲中部的古代史得到不曾預料的新光明!”

1901年3月, 斯文·赫定對這座古城進行了發掘。 他迫不及待地發出了懸賞, 若是有人能最先找到任何形式的人類文字, 便重重有賞, 發掘現場不斷有小塊毛氈、紅布、棕色髮辮、錢幣、陶片等出土。 隨著發掘的不斷展開, 終於有大批的漢文、佉盧文木簡、紙文書和一些粟特文書以及精美絕倫的絲、 毛織品, 別具風格的木雕飾件出土。 整整一個星期, 斯文·赫定除了進行發掘外, 還調查了古城的寺院遺址和居住遺址。 他發現古城出土的佉盧文木簡牘上多次出現“Kroraina”一詞,根據在遺址內發現的漢文簡牘將此城稱為樓蘭,因而推定樓蘭是“Kroraina”的譯音。

消失之謎

1979年,新疆考古研究所組織了樓蘭考古隊,開始對樓蘭古城古道進行調查、考察。在通向樓蘭道路的孔雀河下游,考古隊發現了大批的古墓。其中幾座墓葬外表奇特而壯觀:圍繞墓穴是一層套一層共七層由細而粗的圓木,圈外又有呈放射狀四面展開的列木。整個外形像一個大太陽,不由得讓人產生各種神秘的聯想。它的含義究竟如何,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說法一:樓蘭消失於戰爭。西元五世紀後,樓蘭王國開始衰弱,北方強國入侵,樓蘭城破,後被遺棄。

說法二:樓蘭衰敗於乾旱、缺水,生態惡化,上游河水被截斷後改道,人們不得不離開樓蘭。樓蘭曾頒佈過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環境保護法律。

說法三:樓蘭的消失與羅布泊的南北遊移有關。 斯文·赫定認為,羅布泊南北遊移的週期是1500年左右。3000多年前有一支歐洲人種部落生活在樓蘭地區,1500多年前樓蘭再次進入繁榮時代,這都和羅布泊遊移有直接關係。

說法四:樓蘭消失與絲綢之路北道的開闢有關。經過哈密(伊吾)、吐魯番的絲綢之路北道開通後,經過樓蘭的絲綢之路沙漠古道被廢棄,樓蘭也隨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輝。

說法五:樓蘭被瘟疫疾病毀滅。一場從外地傳來的瘟疫,奪去了樓蘭城內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僥倖存活的人紛紛逃離樓蘭,遠避他鄉。

說法六:樓蘭被生物入侵打敗。一種從兩河流域傳入的螻蛄昆蟲,在樓蘭沒有天敵,生活在土中,能以樓蘭地區的白膏泥土為生,成群結隊地進入居民屋中,人們無法消滅它們,只得棄城而去。

說法七:由於中亞遊牧民族侵入, 導致本土文化被毀滅,當地的居民逃往他方,樓蘭隨後就走向了衰亡。

編撰/劉洋 圖/東方IC

他發現古城出土的佉盧文木簡牘上多次出現“Kroraina”一詞,根據在遺址內發現的漢文簡牘將此城稱為樓蘭,因而推定樓蘭是“Kroraina”的譯音。

消失之謎

1979年,新疆考古研究所組織了樓蘭考古隊,開始對樓蘭古城古道進行調查、考察。在通向樓蘭道路的孔雀河下游,考古隊發現了大批的古墓。其中幾座墓葬外表奇特而壯觀:圍繞墓穴是一層套一層共七層由細而粗的圓木,圈外又有呈放射狀四面展開的列木。整個外形像一個大太陽,不由得讓人產生各種神秘的聯想。它的含義究竟如何,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說法一:樓蘭消失於戰爭。西元五世紀後,樓蘭王國開始衰弱,北方強國入侵,樓蘭城破,後被遺棄。

說法二:樓蘭衰敗於乾旱、缺水,生態惡化,上游河水被截斷後改道,人們不得不離開樓蘭。樓蘭曾頒佈過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環境保護法律。

說法三:樓蘭的消失與羅布泊的南北遊移有關。 斯文·赫定認為,羅布泊南北遊移的週期是1500年左右。3000多年前有一支歐洲人種部落生活在樓蘭地區,1500多年前樓蘭再次進入繁榮時代,這都和羅布泊遊移有直接關係。

說法四:樓蘭消失與絲綢之路北道的開闢有關。經過哈密(伊吾)、吐魯番的絲綢之路北道開通後,經過樓蘭的絲綢之路沙漠古道被廢棄,樓蘭也隨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輝。

說法五:樓蘭被瘟疫疾病毀滅。一場從外地傳來的瘟疫,奪去了樓蘭城內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僥倖存活的人紛紛逃離樓蘭,遠避他鄉。

說法六:樓蘭被生物入侵打敗。一種從兩河流域傳入的螻蛄昆蟲,在樓蘭沒有天敵,生活在土中,能以樓蘭地區的白膏泥土為生,成群結隊地進入居民屋中,人們無法消滅它們,只得棄城而去。

說法七:由於中亞遊牧民族侵入, 導致本土文化被毀滅,當地的居民逃往他方,樓蘭隨後就走向了衰亡。

編撰/劉洋 圖/東方IC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