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少兒體適能|造成孩子膽小怯懦不自信原因竟然是因為這個?

現在子女膽小怯懦的現象比較普遍, 孩子膽小的具體表現有:

1. 在陌生人面前不敢說話, 家裡來了客人躲在角落裡一言不發,

家長叫出來也躲躲閃閃, 很靦腆。

2.課堂上不敢主動回答問題, 更不敢向老師提出疑問, 甚至老師點名叫他回答問題, 不敢開口說話, 或者聲音很小, 匆忙說完。

3.害怕自己一個人待在家裡, 怕什麼又說不清楚。

4.自己不敢出門辦點小事, 比如自己取牛奶、買調料這些簡單的事情也要依賴大人, 不敢一個人去做這點小事。

5.不敢晚上出門, 很短的路, 五分鐘的時間, 也害怕的不行, 需要大人的陪伴。

6.和小朋友發生爭執, 不敢大聲的講道理, 也不會反抗, 只知道忍讓和哭泣。

孩子膽小不自信總是讓父母倍感擔憂。 小時候就存在人際交往困難, 缺乏客服困難的勇氣, 長大後在社會上怎麼立足?

事實上, 人的性格主要在童年養成, 而對童年性格影響最大的就是家庭教育。

造成孩子膽小不自信的原因主要是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孩子的自信來源於父母的陪伴和認可

沒有父母陪伴與認可的孩子, 潛意識裡會覺得是因為自己不夠好、不夠優秀, 所以父母才不喜歡自己、不願意陪伴自己、不願意肯定和鼓勵自己。

這種自卑會逐漸深入骨髓, 甚至影響一生。

很多孩子長大後, 明明在外人看來有很突出的一面, 但依然會因為潛意識裡認為自己不值得擁有更好的生活, 從而各種折騰, 將自己好不容易努力得來的好日子攪和得一團糟。 比如明明擁有了一份還不錯的事業, 卻無法堅持, 明明找到了一個心儀的另一半, 卻難以維繫持久的關係。

所以, 不要給自己找任何理由, 為人父母最基本的責任和義務, 就是高品質地陪伴孩子, 並且及時給予孩子肯定與認可。 尤其是在孩子3歲以前, 你的一個微笑, 一次鼓掌, 一句“你真棒!”, 都是在幫孩子一點點累積她對自己的信心, 對這個世界的信心。

二、孩子的宿敵|別人家的孩子

總拿孩子和別人比較, 非但無法讓孩子按照父母的想法做事, 而且很容易使其產生“別人比我聰明, 比我討大人喜歡, 我處處不如別人”的想法, 進而產生強烈的挫敗感, 也會對自信心產生毀滅性打擊。

如同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 每一個孩子也都有屬於自己的, 獨一無二的成長方式, 不應該也不可能把TA打造成某個人的克隆體。

作為爸爸媽媽, 只需要對孩子正確的行為給予及時充分表揚和鼓勵, 對錯誤的做法給予及時糾正, 就足夠了。

三、孩子缺乏人際交往的方法

缺乏人際交往, 孩子會感到迷茫, 為什麼他們都能在一起玩, 我怎樣才能和大家一起玩呢?我怎樣才能被接納?

面對這樣的問題, 父母可以創造一些具體活動,

吸引孩子們走到一起共同活動。 交往需要情景, 對孩子而言, 交往的最好前提是共同做某項彼此都感興趣的事情。 比如, 媽媽可以準備一些沙包, 教孩子們做丟沙包的遊戲, 或者在家中舉辦小小晚會, 邀請左鄰右舍的小朋友一起參加。 儘管孩子在幼稚園或在學校能夠獲得機會和同伴交往, 但父母還是不妨自己再創設一些活動, 觀察孩子與同伴交往的特徵如何, 再有針對性地進行交往能力的培養。

四、您對孩子的消極評價=孩子對自己的消極認識

您會不會無意之中有這樣的表達——這麼害羞, 太內向了, 真是不大方, 好膽小啊。 如果經常這樣對孩子說, 會讓孩子的內心更加敏感, 更加自卑, 缺乏信心。 您的評價,差不多可以等同于孩子對自己的消極認識。

孩子雖小,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思想和認識。所以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對孩子的內心產生影響。在生活中,父母不僅要在行動上感染孩子,同時在言行上,更要給孩子一些積極思想的傳遞,讓孩子更加自信從容地和其他孩子交流。

您的評價,差不多可以等同于孩子對自己的消極認識。

孩子雖小,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思想和認識。所以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對孩子的內心產生影響。在生活中,父母不僅要在行動上感染孩子,同時在言行上,更要給孩子一些積極思想的傳遞,讓孩子更加自信從容地和其他孩子交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