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獨立音樂人扶持路上,為什麼網易雲音樂走得更快?

文/趙二把刀

“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 近年來, 國內獨立音樂人浪潮式的崛起, 令人看到了正版化浪潮帶來的、全新的華語音樂的趨勢——從傳統媒體到流媒體平臺, 都對獨立音樂和獨立音樂人張開了懷抱, 而獨立音樂人也以才華和商業價值給予回饋, 形成了良好的獨立音樂走紅的態勢。

先來看電視音樂綜藝, 近年來也多打獨立音樂牌, 將小眾歌手帶入大眾平臺, 比如《歌手》之趙雷, 《中國好歌曲》之戴荃、蘇運瑩等;同時, 今夏網路音樂綜藝如火如荼, 三大網綜《中國有嘻哈》、《明日之子》和《快樂男聲》,

也使得毛不易、HiphopMan等鮮明的獨立音樂人被更多的網友所熟悉。 然而, 讀娛君也關注到, 無論是傳統電視綜藝還是網路綜藝, 似乎只能給予頭部獨立音樂人足夠的關注, 而對於更廣泛的獨立音樂人群體而言, 看綜藝的人雖多, 但能夠走紅的不多, 所以這也給了流媒體平臺足夠的空間, 無論是用戶覆蓋還是付費機制, 流媒體平臺這些年都已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而剩下的就是看如何才能夠找到那個能夠讓獨立音樂人群體最能受益的方式, 以及和平臺方、用戶形成共贏的機制。

8月26日, 網易雲音樂在杭州MAO Livehouse上線網易雲音樂音樂人沙龍第一季, 主題為“如何讓自己的音樂被更多人聽到?”, 網易雲音樂副總裁丁博, 李志經紀人遲斌, 惘聞樂隊經紀人、Space Circle廠牌主理孫怡, 音樂人、詞人唐映楓, 和現場100位元音樂人一起, 共同探討互聯網大背景下獨立音樂人的現狀和全新挑戰。 而一直關注獨立音樂行業的讀娛君認為對於獨立音樂人而言, 可以解決以下四個維度的問題的平臺才是未來最有價值的數位音樂平臺:

1 獨立音樂人可以找到第一批種子用戶;

2 扶持更廣泛的獨立音樂人賺到錢;

3 可以實現從小眾到大眾的躍遷;

4 互聯網+社群經濟背景下獨立音樂生態圈的構建。

小目標:找到第一波種子使用者

對於獨立音樂人而言, 起步毫無疑問是最大的難題, 如何找到第一波種子使用者應該說是對於獨立音樂人而言是難度最大的——這也是很多獨立音樂人長期默默無聞的最重要的原因。

畢竟, 能夠參加電視音樂綜藝或網路音樂綜藝節目的獨立音樂人寥寥無幾, 而其他管道也都無法成為互聯網這樣可以直接面對“聽眾”的管道。 在數位音樂平臺興起之前, 也出現過邵貝夷等少數獨立音樂人能夠脫穎而出的案例,

但畢竟是小概率事件, 社交平臺對於音樂使用者而言何難實現精准的覆蓋和直接的投放的。

很多獨立音樂人在創作出歌曲後, 都希望有人幫助他們發行、做版權管理、宣傳、銷售等等, 但傳統的產業模式可能製作和宣傳一張唱片的週期會非常長。

互聯網的出現可以讓音樂人直接上傳原創作品並且自己運營粉絲群體。 如果有平臺可以在吸引了大量音樂人和聽眾後, 對接起這個供需兩方的市場, 將能形成良好的生態圈, 而這也是網易雲音樂得以成為最受關注的數位音樂平臺的產品優勢之一。

這就是數位音樂平臺個性化推薦, 也是獨立音樂人最可以借力找到種子使用者的方式。 據讀娛君瞭解, 不同於其它產品的大資料機器演算法, 網易雲音樂是人工推薦與機器推薦的結合。 網易雲音樂個性化推薦功能使用率達75%, 曲庫使用率達80%。

因此, 用戶們經常誇讚網易雲音樂的“推薦”功能, 這也是網易雲音樂在年輕人心目中的品牌印記:你聽了什麼歌之後, 網易雲音樂會推薦一些適合你口味的歌,很多可能沒聽過,但是確實又是適合。這一點能讓人每天都有驚喜,每天都想來看。所以在沙龍現場,李志經紀人遲斌認為現在做獨立音樂人會比以前要更容易一點,畢竟媒體的形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另外,遲斌對網易雲音樂表示感謝,正是因為網易雲音樂在正版化上的努力,才能讓粉絲再度聽到李志的正版音樂作品。

李志經紀人遲斌

除了個性化推薦,為加大對獨立音樂人的支援力度,網易雲音樂還為音樂人提供全平臺管道的內容露出,還給予每位元音樂人平等的推廣機會。正是在説明獨立音樂人找到種子這件事的努力,才使得網易雲音樂是國內獨立音樂人入駐最多的音樂平臺之一,平臺上有4萬多的獨立音樂人在長期活躍,上傳原創音樂作品超過80萬首,僅2016年獨立音樂每日播放量達到1.5億次,所以網易雲音樂副總裁丁博在網易音樂人沙龍現場也表示,原創音樂在網易雲音樂的播放比例是非常大的,在中國沒有任何一個平臺能夠和其比擬。

大理想:情懷之外要“賺錢”

2016年,音樂圈老炮汪峰的一次演講讓很多獨立音樂人“心有戚戚”,他那次演講主要是聊“音樂和錢”的話題,大概的內容是說音樂當然是一家很有情懷的事業,但做音樂的人不應該窮,所以獨立音樂人應該“賺錢”。

從汪峰起步做音樂的那個年代到現在,雖然很多音樂人沒有賺到錢,但仍然有很多有才華的年輕人一波又一波的在音樂創作上前仆後繼,而這也使得近年來獨立音樂人好作品不斷,能夠被更多的聽眾所接受——所以,讀娛君認為獨立音樂從來都不等同於小眾音樂,從來不意味著曲高和寡,更不代表窮。只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由於缺乏有效的推廣手段和管道,所以顯得有那麼一些特立獨行。使得眾多優秀的獨立音樂人只能存活於live house和排練房裡,為了夢想堅守創作,想要讓獨立音樂人獲得體面的收入以支撐後續創作,前提是幫助其找到精准付費用戶。

幸運的是,這是一個音樂在商業上廣泛受歡迎的年代。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6音樂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音樂產業市場總規模達2851.5億元,較2013年增長了4.73%。其中數位音樂產業達481.2億元,成為繼卡拉OK市場、音樂教育培訓產業之後的第三大市場。截至2016年底,全球共有1.12億付費音樂流媒體訂閱使用者,推動流媒體收入激增 60.4%,數位音樂收入首次占到50%。

隨著用戶的廣泛接受和商業上的成功,各大網聯網平臺也紛紛推出的一系列扶持音樂人的計畫。比如頭條跨界扶持獨立音樂人、蝦米音樂“尋光計畫”、豆瓣之“金羊毛”、還是QQ音樂“巔峰LiveHouse”,以及網易雲音樂推出2億元“石頭計畫”的扶持計畫,都讓人看到這或許是一個獨立音樂人“最好的時代”。

網易雲音樂副總裁丁博

據丁博為現場介紹:民謠音樂人謝春花一年在會員包分成中收入超20萬,說唱音樂人Jony J一天會員包分成收入超5000元;讚賞功能全面開放,迄今為止用戶讚賞次數最多的是戴荃的《悟空》,用戶讚賞金額最高的是陳一發兒的《阿婆說》。

而因《歌手》大火的趙雷也是網易雲音樂的受益者:以趙雷為例,在去年年底,趙雷的第三張專輯《無法長大》付費數字專輯在網易雲音樂一經上線,24小時銷量超5萬張,經由《歌手》節目助推,《無法長大》在網易雲音樂的銷量已經超過22萬,《成都》在網易雲音樂上的評論也達到了32萬。

可見,説明獨立音樂人提高收入、改善生存品質,從而可以創造出更多更優秀的有情懷音樂作品,能夠被更多的用戶聽到的平臺才是真正的好平臺…

加速度:獨立音樂人的小眾突圍

在這波風口中,是數位音樂平臺加速衝擊下,獨立音樂人才有機會實現從小眾到大眾的躍遷……

數位音樂平臺之前,獨立音樂人大多甘於寂寞,雖然也有諸如豆瓣音樂人等互聯網產品對的扶持,但限於產品形式和付費模式,豆瓣之餘獨立音樂人,更多還是相當於陳綺貞等的傳播管道——而在正版化之後,數位音樂平臺的興起,則讓人看到了獨立音樂開始方興未艾。

不飆高音,不耍花槍,編曲風格千差萬別,或民謠或流行或嘻哈或古風,獨立音樂人的原創音樂為何還能讓人不自覺去買單,去反復迴圈?因為他們總能夠抓住受眾的“痛點”。而數位音樂平臺又能夠讓他們匹配精准的用戶,在平臺上被更多人聽到,進一步與主流市場的受眾形成發聲與聆聽的共識,並且可以登上流行音樂主流市場之巔:比如早起的陳綺貞、杭蓋樂隊、好妹妹樂隊… 當前的趙雷、蘇運瑩、毛不易等等。

根據,QuestMobile發佈的《移動互聯網2017年Q2報告》顯示,國內音樂使用者規模已達6.29億,廣大的喜愛獨立音樂的使用者基礎是爆款迭出的保證:《成都》、《房間》、《明天不上班》等作品能走紅,一方面離不開獨立音樂人的創造,另外,數位音樂平臺的宣發也是最強助攻,同樣的成功也複製在毛不易的“一杯敬死亡,一杯敬自由”、“像我這樣莫名其妙的人,會不會有人心疼”的今夏爆款神曲中。

毫無疑問,網易雲音樂等數位音樂平臺正在助力獨立音樂人加速突圍。在沙龍中,據丁博介紹獨立音樂人在網易雲音樂上除了發佈單曲外,還可以通過發佈動態、電臺節目、專欄文章、精選歌單、評論及私信互動等等方式,與粉絲交流。配合網易雲音樂精准的個性化推薦演算法,可以最大限度説明音樂人找到屬於自己的粉絲群體。當音樂人積累粉絲到一定數量後,只要有新作品發佈,粉絲們會自發説明作品傳播,作品的評論數和關注度會迅猛增長,形成良性迴圈。

而這,甚至也使得網易雲音樂的粉絲數、歌曲評論數,成為業界用於衡量人氣的標準之一。在技術手段方面,網易雲音樂推出“音樂人指數”,利用大資料衡量音樂人在網易雲音樂平臺的綜合影響力。丁博介紹說,音樂人指數將音樂人的成長階段劃分為五個階段,每個階段有音樂人成長的空間,網易雲音樂根據指數匹配相應的權利和資源,每個階段的推廣資源與獲得權利會往上遞增。

而對獨立音樂人的重視,也使得網易雲音樂在數位音樂平臺大戰中不僅成為領跑者,更形成了獨特的數位音樂品牌。根據Trustdata發佈的《2017年上半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6月,網易雲音樂MAU同比增長達163.3%,為移動音樂應用中增長最快的APP。在音樂行業新增使用者月度留存率持續下滑的行業背景下,網易雲音樂使用者留存率卻逆勢增長,並在2017年躍居行業第一,遙遙領先于同行,成為數位音樂行業的領軍平臺之一。

獨立音樂人能夠上位,數位音樂平臺收穫品牌和使用者,這也是獨立音樂行業生態圈得以逐漸的形成…

新生態:數位音樂平臺要“一馬當先”

獨立音樂人的星火可以繚燒,作品突圍、重視商業之外,讀娛君更關注的是互聯網大時代獨立音樂人的全新生態:以作品為賣點,以數位音樂平臺為核心,構建的可以觸達綜藝、用戶、付費、讚賞、虛擬道具、線下演出等多維度的產業鏈的行程,尤其是社群經濟背景下數位音樂平臺的運營實力展現。

國內做品牌和運營最有特色的APP,網易雲音樂毫無疑問是最會玩的,之前的地鐵廣告以及農夫山泉的跨界合作,都引導了一波又一波的創意行銷熱。而這,也正是其重視社群運營和品牌的實力彰顯:互聯網時代下,社群經濟當道,獨立音樂人和其團隊不僅要學會和用戶打交道,更要有整體運維的理念。

一般來說,獨立音樂人的使用者群體跟主流偶像的粉絲群體,在行為上有著比較大的區別,所以獨立音樂人的社群經濟帶有相當的獨特性。所以讀娛君認為,在“互聯網+社群經濟”大背景下,除了獨立音樂人自己要有運營的理念之外,數位音樂平臺也應該要當仁不讓的從產品和運營角度説明起獨立音樂人構建起和聽眾能夠形成良好的互動性的能夠維繫情感關聯的社群運營。

多年前,豆瓣音樂人曾經是獨立音樂聽眾的聚集地,但無論豆瓣或後面的音樂播放機,都缺乏有效的工具去幫獨立音樂人聚合粉絲,對於音樂人和使用者而言,無論是豆瓣音樂人還是其他播放機,都僅僅是太小的專業化工具,而非平臺,更難稱生態,而網易雲平臺或許要成為這個生態的構建者。

在沙龍現場,音樂人、詞人唐映楓也認為網易雲音樂是很好的宣發管道,也確實更要重視粉絲的經營——這也印證了網易雲音樂的多元化獨立音樂生態正在形成的吸引力,包括數位專輯售賣、會員包收入、讚賞、音樂人周邊、巡演等。濃厚的獨立音樂氛圍和優質的粉絲基礎,加上“石頭計畫”的有力助推,不僅為獨立音樂人數位專輯帶來可觀收入,更可以讓獨立音樂人和作品能夠更好的和使用者建立“關聯”。

音樂人、詞人唐映楓

從獨立音樂人陳粒在網易雲音樂發行《愛若》以來 ,陳粒、李志、趙雷等獨立音樂人在網易雲音樂不斷創下數位專輯售賣新紀錄——正應了丁博在沙龍現場的觀點,網易雲音樂願為獨立音樂人的發展鋪路,通過平臺的方式説明音樂人拓寬音樂傳播管道。另外,網易雲音樂充分利用平臺大資料,根據音樂作品的各類資料,即時挖掘優質歌曲,讓獨立音樂人自由生長。而惘聞樂隊經紀人、Space Circle廠牌主理孫怡也對獨立音樂的產業生態抱有很大的期望,她表示應該學習和借鑒海外優秀獨立音樂人的發展思路,對於經紀人應該把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在怎麼推廣,把衍生產品做到極致,和全世界的人建立更多的聯繫,不斷的拓展,投入時間做一定可以收穫效果。

惘聞樂隊經紀人、Space Circle廠牌主理孫怡

除此之外,如果對音樂運營實在無從下手,網易雲音樂還提供全方位的版權代理。音樂人只需關心創作問題,其他的都由網易雲音樂一手包辦,成為音樂人成長的臺階。網易雲音樂在對“小眾”、“潛力”獨立音樂人及作品的傳播和運營商上,有著天然和獨家的優勢,也逐漸構建成為了最適合獨立音樂人成長的平臺生態。

另外,這一次的網易音樂人沙龍是網易雲音樂針對音樂人推出的培訓交流活動,完全免費,這也是“石頭計畫”中音樂培訓計畫的落地。據瞭解,網易雲音樂“石頭計畫”的七大方面已經全部順利推進:首批徵集的48組優質作品正在投資並緊鑼密鼓的進行錄製,去年9月試行的音樂人讚賞功能也全面開放;而衍生品方面,已經上線了多個音樂人的周邊商品,包括GALA、丟火車樂隊、牛奶咖啡樂隊等。而線上下部分,除了此次網易音樂人沙龍之外,網易雲音樂陸續主辦了馬條、布衣樂隊、曉月老闆、房東的貓等獨家音樂人的巡演,同時與北京著名的民謠Livehouse蝸牛de家聯手,推出“雲豆現場”音樂人談唱會,希望為獨立音樂人打造線下演出平臺,給他們更多演出機會。前段時間,網易雲音樂還和十三月合作了瓜洲雲上音樂節,之後還將投資泰山音樂節,給音樂人提供更多線下演出機會。

此外,“音樂人指數”是網易雲音樂推進“石頭計畫”的重要參考,也是一套高效的音樂人成長體系,在“石頭計畫”發佈後一併推出,以分數形式,體現音樂人在平臺上的影響力,堪稱“音樂人版的百度指數”。由此網易雲音樂對於獨立音樂人的整體推廣和扶持都在持續進行中,以音樂人指數為參考,於臨界點助推,為獨立人音樂人匹配不同資源。

綜上,近年來,獨立音樂人借綜藝和互聯網之東風,在短短時間內實現飛躍式發展,精品迭出、持續升溫,中國獨立音樂已然從幼芽初萌成長為音樂圈的最新現象,在改變中國音樂生態的同時,數位音樂平臺和獨立音樂人繼續深耕細作,或許可以迎來真正的、未來的蔚然盛景。

*本文為讀娛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網易雲音樂會推薦一些適合你口味的歌,很多可能沒聽過,但是確實又是適合。這一點能讓人每天都有驚喜,每天都想來看。所以在沙龍現場,李志經紀人遲斌認為現在做獨立音樂人會比以前要更容易一點,畢竟媒體的形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另外,遲斌對網易雲音樂表示感謝,正是因為網易雲音樂在正版化上的努力,才能讓粉絲再度聽到李志的正版音樂作品。

李志經紀人遲斌

除了個性化推薦,為加大對獨立音樂人的支援力度,網易雲音樂還為音樂人提供全平臺管道的內容露出,還給予每位元音樂人平等的推廣機會。正是在説明獨立音樂人找到種子這件事的努力,才使得網易雲音樂是國內獨立音樂人入駐最多的音樂平臺之一,平臺上有4萬多的獨立音樂人在長期活躍,上傳原創音樂作品超過80萬首,僅2016年獨立音樂每日播放量達到1.5億次,所以網易雲音樂副總裁丁博在網易音樂人沙龍現場也表示,原創音樂在網易雲音樂的播放比例是非常大的,在中國沒有任何一個平臺能夠和其比擬。

大理想:情懷之外要“賺錢”

2016年,音樂圈老炮汪峰的一次演講讓很多獨立音樂人“心有戚戚”,他那次演講主要是聊“音樂和錢”的話題,大概的內容是說音樂當然是一家很有情懷的事業,但做音樂的人不應該窮,所以獨立音樂人應該“賺錢”。

從汪峰起步做音樂的那個年代到現在,雖然很多音樂人沒有賺到錢,但仍然有很多有才華的年輕人一波又一波的在音樂創作上前仆後繼,而這也使得近年來獨立音樂人好作品不斷,能夠被更多的聽眾所接受——所以,讀娛君認為獨立音樂從來都不等同於小眾音樂,從來不意味著曲高和寡,更不代表窮。只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由於缺乏有效的推廣手段和管道,所以顯得有那麼一些特立獨行。使得眾多優秀的獨立音樂人只能存活於live house和排練房裡,為了夢想堅守創作,想要讓獨立音樂人獲得體面的收入以支撐後續創作,前提是幫助其找到精准付費用戶。

幸運的是,這是一個音樂在商業上廣泛受歡迎的年代。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6音樂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音樂產業市場總規模達2851.5億元,較2013年增長了4.73%。其中數位音樂產業達481.2億元,成為繼卡拉OK市場、音樂教育培訓產業之後的第三大市場。截至2016年底,全球共有1.12億付費音樂流媒體訂閱使用者,推動流媒體收入激增 60.4%,數位音樂收入首次占到50%。

隨著用戶的廣泛接受和商業上的成功,各大網聯網平臺也紛紛推出的一系列扶持音樂人的計畫。比如頭條跨界扶持獨立音樂人、蝦米音樂“尋光計畫”、豆瓣之“金羊毛”、還是QQ音樂“巔峰LiveHouse”,以及網易雲音樂推出2億元“石頭計畫”的扶持計畫,都讓人看到這或許是一個獨立音樂人“最好的時代”。

網易雲音樂副總裁丁博

據丁博為現場介紹:民謠音樂人謝春花一年在會員包分成中收入超20萬,說唱音樂人Jony J一天會員包分成收入超5000元;讚賞功能全面開放,迄今為止用戶讚賞次數最多的是戴荃的《悟空》,用戶讚賞金額最高的是陳一發兒的《阿婆說》。

而因《歌手》大火的趙雷也是網易雲音樂的受益者:以趙雷為例,在去年年底,趙雷的第三張專輯《無法長大》付費數字專輯在網易雲音樂一經上線,24小時銷量超5萬張,經由《歌手》節目助推,《無法長大》在網易雲音樂的銷量已經超過22萬,《成都》在網易雲音樂上的評論也達到了32萬。

可見,説明獨立音樂人提高收入、改善生存品質,從而可以創造出更多更優秀的有情懷音樂作品,能夠被更多的用戶聽到的平臺才是真正的好平臺…

加速度:獨立音樂人的小眾突圍

在這波風口中,是數位音樂平臺加速衝擊下,獨立音樂人才有機會實現從小眾到大眾的躍遷……

數位音樂平臺之前,獨立音樂人大多甘於寂寞,雖然也有諸如豆瓣音樂人等互聯網產品對的扶持,但限於產品形式和付費模式,豆瓣之餘獨立音樂人,更多還是相當於陳綺貞等的傳播管道——而在正版化之後,數位音樂平臺的興起,則讓人看到了獨立音樂開始方興未艾。

不飆高音,不耍花槍,編曲風格千差萬別,或民謠或流行或嘻哈或古風,獨立音樂人的原創音樂為何還能讓人不自覺去買單,去反復迴圈?因為他們總能夠抓住受眾的“痛點”。而數位音樂平臺又能夠讓他們匹配精准的用戶,在平臺上被更多人聽到,進一步與主流市場的受眾形成發聲與聆聽的共識,並且可以登上流行音樂主流市場之巔:比如早起的陳綺貞、杭蓋樂隊、好妹妹樂隊… 當前的趙雷、蘇運瑩、毛不易等等。

根據,QuestMobile發佈的《移動互聯網2017年Q2報告》顯示,國內音樂使用者規模已達6.29億,廣大的喜愛獨立音樂的使用者基礎是爆款迭出的保證:《成都》、《房間》、《明天不上班》等作品能走紅,一方面離不開獨立音樂人的創造,另外,數位音樂平臺的宣發也是最強助攻,同樣的成功也複製在毛不易的“一杯敬死亡,一杯敬自由”、“像我這樣莫名其妙的人,會不會有人心疼”的今夏爆款神曲中。

毫無疑問,網易雲音樂等數位音樂平臺正在助力獨立音樂人加速突圍。在沙龍中,據丁博介紹獨立音樂人在網易雲音樂上除了發佈單曲外,還可以通過發佈動態、電臺節目、專欄文章、精選歌單、評論及私信互動等等方式,與粉絲交流。配合網易雲音樂精准的個性化推薦演算法,可以最大限度説明音樂人找到屬於自己的粉絲群體。當音樂人積累粉絲到一定數量後,只要有新作品發佈,粉絲們會自發説明作品傳播,作品的評論數和關注度會迅猛增長,形成良性迴圈。

而這,甚至也使得網易雲音樂的粉絲數、歌曲評論數,成為業界用於衡量人氣的標準之一。在技術手段方面,網易雲音樂推出“音樂人指數”,利用大資料衡量音樂人在網易雲音樂平臺的綜合影響力。丁博介紹說,音樂人指數將音樂人的成長階段劃分為五個階段,每個階段有音樂人成長的空間,網易雲音樂根據指數匹配相應的權利和資源,每個階段的推廣資源與獲得權利會往上遞增。

而對獨立音樂人的重視,也使得網易雲音樂在數位音樂平臺大戰中不僅成為領跑者,更形成了獨特的數位音樂品牌。根據Trustdata發佈的《2017年上半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6月,網易雲音樂MAU同比增長達163.3%,為移動音樂應用中增長最快的APP。在音樂行業新增使用者月度留存率持續下滑的行業背景下,網易雲音樂使用者留存率卻逆勢增長,並在2017年躍居行業第一,遙遙領先于同行,成為數位音樂行業的領軍平臺之一。

獨立音樂人能夠上位,數位音樂平臺收穫品牌和使用者,這也是獨立音樂行業生態圈得以逐漸的形成…

新生態:數位音樂平臺要“一馬當先”

獨立音樂人的星火可以繚燒,作品突圍、重視商業之外,讀娛君更關注的是互聯網大時代獨立音樂人的全新生態:以作品為賣點,以數位音樂平臺為核心,構建的可以觸達綜藝、用戶、付費、讚賞、虛擬道具、線下演出等多維度的產業鏈的行程,尤其是社群經濟背景下數位音樂平臺的運營實力展現。

國內做品牌和運營最有特色的APP,網易雲音樂毫無疑問是最會玩的,之前的地鐵廣告以及農夫山泉的跨界合作,都引導了一波又一波的創意行銷熱。而這,也正是其重視社群運營和品牌的實力彰顯:互聯網時代下,社群經濟當道,獨立音樂人和其團隊不僅要學會和用戶打交道,更要有整體運維的理念。

一般來說,獨立音樂人的使用者群體跟主流偶像的粉絲群體,在行為上有著比較大的區別,所以獨立音樂人的社群經濟帶有相當的獨特性。所以讀娛君認為,在“互聯網+社群經濟”大背景下,除了獨立音樂人自己要有運營的理念之外,數位音樂平臺也應該要當仁不讓的從產品和運營角度説明起獨立音樂人構建起和聽眾能夠形成良好的互動性的能夠維繫情感關聯的社群運營。

多年前,豆瓣音樂人曾經是獨立音樂聽眾的聚集地,但無論豆瓣或後面的音樂播放機,都缺乏有效的工具去幫獨立音樂人聚合粉絲,對於音樂人和使用者而言,無論是豆瓣音樂人還是其他播放機,都僅僅是太小的專業化工具,而非平臺,更難稱生態,而網易雲平臺或許要成為這個生態的構建者。

在沙龍現場,音樂人、詞人唐映楓也認為網易雲音樂是很好的宣發管道,也確實更要重視粉絲的經營——這也印證了網易雲音樂的多元化獨立音樂生態正在形成的吸引力,包括數位專輯售賣、會員包收入、讚賞、音樂人周邊、巡演等。濃厚的獨立音樂氛圍和優質的粉絲基礎,加上“石頭計畫”的有力助推,不僅為獨立音樂人數位專輯帶來可觀收入,更可以讓獨立音樂人和作品能夠更好的和使用者建立“關聯”。

音樂人、詞人唐映楓

從獨立音樂人陳粒在網易雲音樂發行《愛若》以來 ,陳粒、李志、趙雷等獨立音樂人在網易雲音樂不斷創下數位專輯售賣新紀錄——正應了丁博在沙龍現場的觀點,網易雲音樂願為獨立音樂人的發展鋪路,通過平臺的方式説明音樂人拓寬音樂傳播管道。另外,網易雲音樂充分利用平臺大資料,根據音樂作品的各類資料,即時挖掘優質歌曲,讓獨立音樂人自由生長。而惘聞樂隊經紀人、Space Circle廠牌主理孫怡也對獨立音樂的產業生態抱有很大的期望,她表示應該學習和借鑒海外優秀獨立音樂人的發展思路,對於經紀人應該把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在怎麼推廣,把衍生產品做到極致,和全世界的人建立更多的聯繫,不斷的拓展,投入時間做一定可以收穫效果。

惘聞樂隊經紀人、Space Circle廠牌主理孫怡

除此之外,如果對音樂運營實在無從下手,網易雲音樂還提供全方位的版權代理。音樂人只需關心創作問題,其他的都由網易雲音樂一手包辦,成為音樂人成長的臺階。網易雲音樂在對“小眾”、“潛力”獨立音樂人及作品的傳播和運營商上,有著天然和獨家的優勢,也逐漸構建成為了最適合獨立音樂人成長的平臺生態。

另外,這一次的網易音樂人沙龍是網易雲音樂針對音樂人推出的培訓交流活動,完全免費,這也是“石頭計畫”中音樂培訓計畫的落地。據瞭解,網易雲音樂“石頭計畫”的七大方面已經全部順利推進:首批徵集的48組優質作品正在投資並緊鑼密鼓的進行錄製,去年9月試行的音樂人讚賞功能也全面開放;而衍生品方面,已經上線了多個音樂人的周邊商品,包括GALA、丟火車樂隊、牛奶咖啡樂隊等。而線上下部分,除了此次網易音樂人沙龍之外,網易雲音樂陸續主辦了馬條、布衣樂隊、曉月老闆、房東的貓等獨家音樂人的巡演,同時與北京著名的民謠Livehouse蝸牛de家聯手,推出“雲豆現場”音樂人談唱會,希望為獨立音樂人打造線下演出平臺,給他們更多演出機會。前段時間,網易雲音樂還和十三月合作了瓜洲雲上音樂節,之後還將投資泰山音樂節,給音樂人提供更多線下演出機會。

此外,“音樂人指數”是網易雲音樂推進“石頭計畫”的重要參考,也是一套高效的音樂人成長體系,在“石頭計畫”發佈後一併推出,以分數形式,體現音樂人在平臺上的影響力,堪稱“音樂人版的百度指數”。由此網易雲音樂對於獨立音樂人的整體推廣和扶持都在持續進行中,以音樂人指數為參考,於臨界點助推,為獨立人音樂人匹配不同資源。

綜上,近年來,獨立音樂人借綜藝和互聯網之東風,在短短時間內實現飛躍式發展,精品迭出、持續升溫,中國獨立音樂已然從幼芽初萌成長為音樂圈的最新現象,在改變中國音樂生態的同時,數位音樂平臺和獨立音樂人繼續深耕細作,或許可以迎來真正的、未來的蔚然盛景。

*本文為讀娛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