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滇農花卉所切花月季研發成果豐碩

本報訊 記者柏斌楊承龍報導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花卉研究所木本觀賞植物研發中心依託國家觀賞園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平臺和在國家級和省級重點項目的大力支持下, 針對雲南切花月季產業發展存在問題, 通過歷時13年的研究, 取得一系列重要創新成果。 通過項目實施及成果應用, 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截至目前, 累計示範推廣及輻射帶動面積達4.2萬畝, 企業新增產量5.96億枝, 節支總額1.26億元, 企業及重點區域應用後新增銷售額和利潤分別達16.41億元和6.56億元。

切花月季是世界、中國和雲南的第一大切花種類。

在荷蘭拍賣市場, 切花月季年交易額高達700億美元, 占40%以上的市場份額, 在所有鮮切花中排名第一;在中國, 切花月季的種植面積、產量和銷量在鮮切花中位居榜首。 目前, 中國切花月季種植面積目前已達1.43萬公頃, 年產量達54.4億枝, 種植面積已超過非洲和南美洲的總和, 是世界上切花月季種植面積和產量最大的國家。 雲南與南美洲的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及非洲的肯亞並稱“世界三大花卉產區”。 憑藉獨特的自然條件優勢、良好的產業基礎, 有力的政策支持, 花卉產業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截止2015年年底, 雲南鮮切花總面積12400公頃、產量86.9億枝、產值52.3億元, 同比增長7.8%、1.8%和17.3%, 鮮切花產量已連續22年穩居全國之首,
銷量位居亞洲第一, 世界第二, 占全國花卉銷量的70%, 其中切花月季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達5214.76公頃和38.9億枝, 占全省鮮切花種植總面積和總產量的46%和45%。

國內首個獲歐盟授權切花月季新品種‘赤子之心’

儘管雲南切花月季產業發展成績驕人, 但缺乏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新品種和在低緯高原條件下的栽培技術,

嚴重制約了雲南切花月季產業整體效益及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為此, 該中心依託國家觀賞園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平臺和在國家科技部“863”專案、“十二五”農村領域國家科技計畫專案、農業部“948”專案等11個國家級專案和1個省級重點專案的大力支持下, 整合雲南錦苑花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雲南雲秀花卉有限公司, 雲南尚美嘉花卉有限公司等9家花卉企業的資源優勢, 歷時13年, 投入專項經費1467萬元, 圍繞雲南切花月季白粉病、花香、花型、提高育種效率、適合本地生產的配套栽培技術等, 開展了系統的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創新成果:育成‘碧玉丹心’、‘海韻’、‘高原紅’等26個新品種獲國家授權及‘滿園紅’、‘雲彩虹’、‘紅玲瓏等5個獲省級授權切花月季新品種,
其中 ‘赤子之心’是國內首個獲歐盟授權切花月季新品種, ‘粉紅女郎’在2016年世界月季洲際大會上榮獲金獎, ‘海韻’是國內首個月季藍紫色系列新品種。 與此同時, “一種促進月季種子快速萌發的方法”, “一種促進切花月季高產優質的花枝修剪方法”和“切花月季高效培養營養枝的方法”等6項獲國家技術發明專利授權, “一種鮮切花用脫葉裝置”, “一種旋轉式鮮切花操作臺”和“一種鮮切花花枝鍘刀”等5項獲實用新型專利授權;發表論文40篇, 其中SCI收錄14篇;研製了5套切花月季高效生產輔助設施設備;品種、技術和設備在國內外進行了規模化推廣應用。
今年4月20日, 國際連線檢索及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雲南分中心組織專家進行成果評價, 與會一致認為:該成果創新性、系統性、實用性強, 總體達國內領先水準, 其中月季白粉病抗性基因分析、月季‘綠萼’花器官發育研究、螢光顯微鏡觀察快速鑒定月季雜交親和性、預防月季雜交果實病變腐爛和促進月季種子快速萌發的方法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國內首個切花月季藍紫色系列新品種‘海韻’

據介紹,該研發成果的主要創新點首先是在前期系統開展月季種質資源收集保存的基礎上,深入發掘了抗白粉病、花香和花型三個重要園藝性狀,克隆相關基因10個及開發相應的分子標記11個,為通過分子生物學手段培育具有優異性狀的切花月季新品種及分子輔助育種奠定了基礎;其次是掌握了切花月季雜交不親和的成因,提高了授粉效率;採用物理和化學的方法處理雜交果實的乾枯花蕊和萼片,以預防果實腐爛,提高切花月季雜交座果率;掌握種子低溫春化最佳環境條件,提高其萌發率;採用雜交育種與分子標記輔助相結合,創制出48個優異種質(含中間材料)及新品種;完成配組雜交2695個組合,累計採收雜交種子85萬粒,獲得雜交實生苗47萬株,建成國內規模最大的切花月季育種基地;再者是突破了優質月季切花種苗低耗高效繁育技術、切花月季優質高效生產中營養枝和花枝培養關鍵技術等產業關鍵技術難題,構建起一套適用於國內生產的高效生產關鍵技術體系,對切花月季產業健康快速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該中心以研發成果為科技支撐,與雲南錦苑花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本土企業形成“共用”聯動機制,輻射帶動品種、技術和設備在國內主栽區規模化應用。通過從核心示範企業到重點生產區域的專案實施及成果應用,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截至目前,累計示範推廣及輻射帶動面積達4.2萬畝,企業新增產量5.96億枝,節支總額1.26億元,企業及重點區域應用後新增銷售額達16.41億元,新增利潤6.56億元。

獲得2016年世界月季洲際大會金獎的自育切花月季新品種‘粉紅女郎’

國內首個切花月季藍紫色系列新品種‘海韻’

據介紹,該研發成果的主要創新點首先是在前期系統開展月季種質資源收集保存的基礎上,深入發掘了抗白粉病、花香和花型三個重要園藝性狀,克隆相關基因10個及開發相應的分子標記11個,為通過分子生物學手段培育具有優異性狀的切花月季新品種及分子輔助育種奠定了基礎;其次是掌握了切花月季雜交不親和的成因,提高了授粉效率;採用物理和化學的方法處理雜交果實的乾枯花蕊和萼片,以預防果實腐爛,提高切花月季雜交座果率;掌握種子低溫春化最佳環境條件,提高其萌發率;採用雜交育種與分子標記輔助相結合,創制出48個優異種質(含中間材料)及新品種;完成配組雜交2695個組合,累計採收雜交種子85萬粒,獲得雜交實生苗47萬株,建成國內規模最大的切花月季育種基地;再者是突破了優質月季切花種苗低耗高效繁育技術、切花月季優質高效生產中營養枝和花枝培養關鍵技術等產業關鍵技術難題,構建起一套適用於國內生產的高效生產關鍵技術體系,對切花月季產業健康快速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該中心以研發成果為科技支撐,與雲南錦苑花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本土企業形成“共用”聯動機制,輻射帶動品種、技術和設備在國內主栽區規模化應用。通過從核心示範企業到重點生產區域的專案實施及成果應用,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截至目前,累計示範推廣及輻射帶動面積達4.2萬畝,企業新增產量5.96億枝,節支總額1.26億元,企業及重點區域應用後新增銷售額達16.41億元,新增利潤6.56億元。

獲得2016年世界月季洲際大會金獎的自育切花月季新品種‘粉紅女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