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面部有一個危險三角區,這兒的“痘痘”千萬不要擠壓

21歲的武漢女孩鼻子旁邊長個“痘痘”, 由於瘙癢, 女孩反復按壓並擠破, 也沒在意, 沒想到睡醒一覺後, 鼻子眼睛腫痛, 局部發紅, 按壓後局部疼痛異常。 趕緊去醫院就診後, 醫生診斷是面部急性蜂窩織炎, 不得不住院治療。

這是一個典型的面部局部感染擴散的例子。

在人體的面部有一個三角形的區域, 俗稱危險三角, 在這三角區域內有感染時, 很容易在面淺靜脈內形成血栓, 影響正常靜脈血的正常回流, 並逆流至眼上靜脈, 經眶上而通向顱內蝶鞍兩側的海綿竇, 將面部炎症傳播到顱內, 從而產生海綿竇化膿性病變, 一旦發生了併發症, 通常可出現眼瞼水腫, 或結喉瘀血, 眼球前突, 外展受限, 上瞼下垂甚至視力障礙等症狀, 嚴重可哥引起顱內感染或化膿。 全身可出現寒戰、發熱、頭痛等, 病情嚴重者, 甚至可發生敗血症, 毒血症, 危及生命。

那麼這個危險三角區在具體在面部的什麼部位呢?

面部危險三角區, 指的就是兩側口角至鼻根聯線所形成的三角形區域。 通俗的說是從鼻根到兩口角。

這個部位血管豐富, 口腔、鼻、咽喉、眼等部位的感染都可以擴展到這裡。 因為此區域內的血管可通向顱內, 所以在該區內的癤腫,

那怕是個小癤子, 也會因擠壓引起嚴重感染、敗血症等, 甚至因此喪失生命的病例都有報導。

面部有可能發生什麼樣的小感染病灶呢?

一般來講, 面部的感染病灶多為癤腫, 是人體皮膚單個毛囊或皮脂腺因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膿性感染,

感染後形成較大塊的紅色腫物。 多發及反復發作。

癤腫初起為毛囊性的炎性丘疹, 後逐漸增大, 呈紅色的硬性的結節, 有疼痛或壓痛。 經過2-3天后, 結節化膿, 壞死, 形成膿腫, 中央有壞死的膿栓, 膿栓破潰以後, 排出膿液, 膿栓和壞死組織, 膿腫消退, 1-2周內行成瘢痕, 痊癒。

以上可以看出, 面部的癤腫雖為細菌感染, 但一般比較局限, 如果不是擠壓擴散, 不會有什麼不良後果。

治療可外用抗菌藥物包括2%莫匹羅星軟膏、2%夫西地酸乳膏、複方多黏菌素B軟膏等, 如果感染較重, 可系統口服抗生素治療, 一般以β-內醯胺類、大環內酯類(阿莫西林、紅黴素等)。 若病損範圍較大, 局部出現波動感時, 提示已經出現化膿, 可就診外科予以切開排膿。

所以發生了面部的癤腫時, 一定不可盲目按壓, 否則, 一個本來很小的感染性病變, 也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大麻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