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些省份評職稱不用再考外語、電腦了!附24條評職稱乾貨

日前, 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 持續推進職稱制度改革, 並提出對職稱外語考試不作統一要求, 受到廣泛關注。 職稱評審需要通過職稱外語考試已實施多年, 為何不再作統一要求?取消這一硬性要求, 各地進展如何?評職稱不再設外語考試硬杠杠, 是不是代表外語不重要了?

人才隊伍結構層次優化, “一刀切”已不合時宜

去年年底, 山東一家科研院所的老教師李華, 完善支援政策, 創新支援方式。 支持新型研發機構建設, 鼓勵人才自主選擇科研方向、組建科研團隊, 開展原創性基礎研究和面向需求的應用研發。

8、改革完善科研專案招投標制度, 健全競爭性經費和穩定支持經費相協調的投入機制, 提高科研項目立項、評審、驗收科學化水準。 下放科研專案部分經費預算調整審批權, 推行有利於人才創新的經費審計方式。 完善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 探索實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後期資助和事後獎勵制。

9、依法保護企業家財產權和創新收益, 進一步營造尊重、關懷、寬容、支持企業家的社會文化環境。 合理提高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市場化選聘比例, 暢通各類企業人才流動管道。

10、創新技術技能人才教育培訓模式, 促進企業和職業院校成為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雙主體”, 開展校企聯合培養試點。

研究制定技術技能人才激勵辦法, 探索建立企業首席技師制度, 試行年薪制和股權制、期權制。

11、加大教育、科技和其他各類人才工程項目對青年人才培養支持力度, 在國家重大人才工程項目中設立青年專項。 改革博士後制度, 發揮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在博士後研究人員招收培養中的主體作用, 有條件的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可獨立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

12、不將論文等作為評價應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條件。 建立符合中小學教師、全科醫生等崗位特點的人才評價機制。

13、基礎研究人才以同行學術評價為主, 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人才突出市場評價, 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強調社會評價。 注重引入國際同行評價。 應用型人才評價應根據職業特點突出能力和業績導向。

加強評審專家資料庫建設, 建立評價責任和信譽制度。 適當延長基礎研究人才評價考核週期。

14、打破戶籍、地域、身份、學歷、人事關係等制約, 促進人才資源合理流動、有效配置。 建立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優先落戶制度。 加快人事檔案管理服務資訊化建設, 完善社會保險關係轉移接續辦法。

15、研究制定吸引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優秀人才進入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的政策措施, 注重人選思想品德、職業素養、從業經驗和專業技能綜合考核。

16、提高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人才保障水準, 重大人才工程項目適當向艱苦邊遠地區傾斜。 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縣以下單位招錄人才,

可適當放寬條件、降低門檻。

17、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 加快出臺職務發明條例。 研究制定商業模式、文化創意等創新成果保護辦法。 建立創新人才維權援助機制。 建立人才引進使用中的智慧財產權鑒定機制, 防控智慧財產權風險。 完善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等金融服務機制, 為人才創新創業提供支援。

18、賦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自主權, 除事關國防、國家安全、國家利益、重大社會公共利益外, 行政主管部門不再審批或備案。 允許科技成果通過協議定價、在技術市場掛牌交易、拍賣等方式轉讓轉化。

19、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員經所在單位同意, 可在科技型企業兼職並按規定獲得報酬。

允許高校、科研院所設立一定比例的流動崗位, 吸引具有創新實踐經驗的企業家、科技人才兼職。

20、完善海外人才引進方式。 支援地方、部門和用人單位設立引才專案, 加強動態管理。 擴大來華留學規模, 優化外國留學生結構, 提高政府獎學金資助標準, 出臺學位研究生畢業後在華工作的相關政策。

21、研究制定外籍科學家領銜國家科技專案辦法。 完善引才配套政策, 解決引進人才任職、社會保障、戶籍、子女教育等問題。

22、支援有條件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在海外建立辦學機構、研發機構, 吸引使用當地優秀人才。

23、促進人才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 研究制定“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中國製造2025”、自貿區建設以及國家重大專案和重大科技工程等人才支援措施。 圍繞實施國家“十三五”規劃,編制地區、行業系統以及重點領域人才發展規劃。

24、發揮人才發展專項資金、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產業投資基金等政府投入的引導和撬動作用,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投入機制。

延伸閱讀概念的提出

1990年11月,隨著全國企事業單位首次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工作的完成,原人事部印發《企事業單位評聘專業技術職務若干問題暫行規定》,其中提出,評聘專業技術職務必須嚴格堅持專業技術職務試行條例所規定的能力、業績、資歷、本專業(或相近專業)學歷和相應的外語水準等基本任職條件。

啟動試點

1991年3月,原人事部印發《關於在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工作中嚴格掌握外語條件的通知》,提出評聘專業技術職務工作中,對外語條件要堅持從嚴要求,原則上可採用考試和考核的辦法。隨後,一些地方開始啟動職稱外語等級考試試點工作。

全國統考

1998年7月,原人事部印發《關於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外語等級統一考試的通知》,通知要求,從1999年開始,實行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外語等級統一考試。這一通知明確提出,專業技術人員擔任或晉升相應專業技術職務,須取得相應職稱外語統一考試合格證書。

頂層突破

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發的《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明確,對職稱外語和電腦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統一要求。

退出全國統考

2016年12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佈了2017年度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工作計畫。對比2016年工作計畫,職稱外語並未被列入。

退出必備選項

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對職稱外語和電腦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統一要求。確實需要評價外語和電腦水準的,由用人單位或評審機構自主確定評審條件。

圍繞實施國家“十三五”規劃,編制地區、行業系統以及重點領域人才發展規劃。

24、發揮人才發展專項資金、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產業投資基金等政府投入的引導和撬動作用,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投入機制。

延伸閱讀概念的提出

1990年11月,隨著全國企事業單位首次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工作的完成,原人事部印發《企事業單位評聘專業技術職務若干問題暫行規定》,其中提出,評聘專業技術職務必須嚴格堅持專業技術職務試行條例所規定的能力、業績、資歷、本專業(或相近專業)學歷和相應的外語水準等基本任職條件。

啟動試點

1991年3月,原人事部印發《關於在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工作中嚴格掌握外語條件的通知》,提出評聘專業技術職務工作中,對外語條件要堅持從嚴要求,原則上可採用考試和考核的辦法。隨後,一些地方開始啟動職稱外語等級考試試點工作。

全國統考

1998年7月,原人事部印發《關於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外語等級統一考試的通知》,通知要求,從1999年開始,實行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外語等級統一考試。這一通知明確提出,專業技術人員擔任或晉升相應專業技術職務,須取得相應職稱外語統一考試合格證書。

頂層突破

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發的《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明確,對職稱外語和電腦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統一要求。

退出全國統考

2016年12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佈了2017年度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工作計畫。對比2016年工作計畫,職稱外語並未被列入。

退出必備選項

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對職稱外語和電腦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統一要求。確實需要評價外語和電腦水準的,由用人單位或評審機構自主確定評審條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