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老賴”隱匿不良記錄借殼融資 浙商銀行員工層層剝繭巧妙破局

在銀行受理貸款業務的過程中, 虛假資料、虛假擔保的現象時有發生;如果不嚴格審查, 類似的騙貸行為就很容易得逞。 最近浙商銀行蘇州吳江支行的工作人員, 通過嚴守內控規程和細緻的貸前審查, 成功堵截了這樣一起“借殼融資”的疑似騙貸的風險事件。

近日, 張某拿著本人名下A公司的營業執照、自有房產證前往蘇州吳江支行申請辦理個人經營貸款, 並表示:根據房產評估價值, 貸得越多越好。 一句“越多越好”觸動了銀行工作人員敏銳的業務神經, 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這個客戶有點奇怪”。

他們按照浙商銀行“內控保駕、合規護航”的既定流程著手開展貸前調查, 這一查果然查出了不少問題。

看似尋常的新公司疑點重重

A公司為紡織品貿易公司, 成立於2016年4月, 註冊資本300萬元;2017年1月, 該公司變更為自然人獨資企業, 張某成為公司的新任獨資股東兼法定代表人。 張某人行征信記錄顯示, 其名下僅有一張信用卡有過兩次逾期, 無貸款記錄, 兩年內也無任何銀行業金融機構查詢其征信狀況。 A公司2017年上半年交易流水顯示, 其與B公司曾有頻繁的大額整數資金往來。

銀行工作人員對上述基本情況分析後認為:A公司新成立不久即發生股權變更, 有悖常理;與B公司的大額整數資金往來不似普通的經營交易, 存在資金拆借嫌疑;張某征信記錄過於簡單,

無法看出前期資本積累的痕跡, 經營的真實性存疑。

現場談話讓“偽裝者”亂了陣腳

帶著疑問, 工作人員與張某做了現場面對面訪談, 主要圍繞張某的從業經歷、日常經營、A公司與B公司的關聯關係等方面展開。 言談間, 張某對A公司的基本情況較為熟悉, 但當工作人員問起A、B兩公司的業務背景和交易情況時, 張某卻開始含糊其辭, 甚至於將兩公司的名稱混淆。

最終, 在工作人員的一再追問下, 張某坦白A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其實是其姐夫李某, 自己只是幫忙跑跑腿而已。 而B公司的股東兼法定代表人恰恰也是李某。 由此不難判斷, 貸款資金的實際使用人應為李某及B公司, A公司只是他們借道融資的“殼公司”。

那麼, 李某及B公司為何要兜這麼大一個圈子而不親自出面申請呢?

順藤摸瓜窺探隱藏的“秘密”

原來, 李某就是人們常說的“老賴”。 網路公開資料顯示, 李某及B公司因民間借貸糾紛、擔保代償糾紛被債權人提起訴訟, 訴訟標的合計達500余萬元。 可查詢到的李某個人被法院執行記錄4條, 涉案金額300余萬元;B公司被法院執行記錄2條, 涉案金額接近100余萬元。 這樣一個官司纏身、個人信用缺失、資產狀況堪憂的人顯然會被貸款銀行拒之門外, 於是乎李某等人絞盡腦汁、迂回作戰:先是將A公司轉至張某名下, 營造正常經營的假像;再是以張某自有房產抵押, 創造擔保充分的條件。 可惜這樣的偽裝並不成功, 張某等在銀行工作人員的火眼金睛下還是露出了馬腳。

正所謂投機分子兵行險招, 銀行工作人員見招拆招。 最終, 蘇州吳江支行嚴格執行了“內控保駕、合規護航”的相關要求, 及時發現疑點並查清真相, 拒絕了張某的貸款申請, 在萌芽階段成功堵截了該起疑似騙貸事件。

注:文中出現的人名、公司名均系化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