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整治垃圾“頑疾”守護美麗家園——邊督邊改著力解決群眾關注的環境問題(四)

“你們好!你們辛苦了。 ”近日, 南充網友“開心果”向當地環保和城管執法部門發出了一封感謝信, 感謝他們解決了他自己家門口的環境問題:短短1天時間,

他家樓房附近堆積如山的垃圾就被清除乾淨了。

生活中, 每天都會產生大量垃圾, 一旦處理不當, 就會給環境帶來危害, 成為垃圾“頑疾”。 截至8月27日, 在中央環保督察組向我省累計移交的4618件信訪件中, 涉及垃圾污染的達928個, 投訴量在各類污染問題中排第4位。 群眾關切無小事, 全省上下快速整改落地, 並建立長效機制。

立查立改

大多數問題已整治

這幾天, 宜賓市翠屏區西郊街道理想城社區業主徐女士喜歡打開窗戶看風景。 目光所及, 是一塊剛栽種的青草地。 “以前不敢開窗。 ”徐女士告訴記者, 那裡過去是個垃圾池, 又髒又臭。

8月12日, 宜賓市接到中央環保督察組交辦的信訪件, 市、區兩級立即組織相關部門拆除填埋垃圾池,

並進行整治。 更讓居民們高興的是, 被填埋的垃圾池上種了不少綠色植物。 “現在不僅沒味道, 到處都綠油油的, 晚上出來散步的人也多了。 ”徐女士說。

立查立改, 用實際行動和整改成效回應群眾關切, 各地扎實推進整改行動, 帶給群眾不少驚喜。

“真的拆了, 這麼快!”8月16日一大早, 自貢市自流井區火井沱社區李阿姨發現, 光大街小學門口存在了近30年的垃圾庫一夜間被拆除了。

這座垃圾庫從1989年就在這裡了。 由於年久失修導致庫體破損, 垃圾無法徹底清運, 殘留物長期存在, 周圍居民怨聲載道。

8月15日, 收到中央環保督察組交辦的信訪件後, 市、區迅速成立工作組, 現場研究拆除方案, 並立即開展垃圾清運、庫體拆除、路面清洗等工作,

8月16日淩晨2時, 這座垃圾庫被連夜拆除。

據瞭解, 群眾向中央環保督察組舉報的928個垃圾污染案件中, 有不少問題集中在這類居民生活垃圾堆放點。 目前, 中央環保督察組交辦的垃圾污染類信訪件大多數已得到整治, 群眾對整改效果表示滿意。

運用科技

解決垃圾處理難題

位於成都市錦江區三聖鄉萬福村一組的環衛清運中心, 是錦江區所有生活垃圾的集中點。 由於毗鄰龍泉驛區大面街道多個社區和學校, 處理垃圾時散發的異味引發群眾不滿。 “希望能搬遷該垃圾中心。 ”有群眾向中央環保督察組投訴。

接到中央環保督察組交辦的信訪件後, 8月9日起, 錦江區多次到現場調查。 經查, 群眾舉報基本屬實。

不過, 該清運中心目前沒有搬遷計畫。 “全區每天800餘噸生活垃圾都在這裡壓縮和轉運, 是垃圾處理不可或缺的一環。 ”錦江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解釋道。

如何確保垃圾日常處理不影響群眾生活?科技, 成為整改法寶。

安裝噴淋除臭設施, 壓縮車間24小時實行消灑除臭作業;對全區所有垃圾轉運車進行檢查, 更換損毀密封條;給每台轉運車安裝GPS資訊監管系統。 8月12日, 記者來到現場, 發現這裡已經沒有了刺鼻的臭味。

此外, 清運中心還設立了壓縮站群眾接待點, 邀請周邊群眾現場觀摩垃圾壓縮轉運站運營和管理, 讓群眾真正看到整治的實際行動。

達州市通川區黑溝路的垃圾中轉站, 因為鐵門損壞、地面破損等散發臭味,

當地在維修破損設施的同時, 增放了可卸密閉式垃圾箱, 即滿即運。 綿陽市涪城區吳家鎮廣福村的神工環保公司處理特種垃圾後產生的庫存有害垃圾污染環境, 當地及時清運的同時, 組織專業力量處理垃圾滲濾液、液壓油……各地根據實際情況採取相應舉措, 把垃圾對居民的影響降至最低。

長效治理

2020年七成生活垃圾用於發電

8月20日, 一輛印著“環衛專用”字樣的垃圾車駛進位於廣元市利州區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 今年7月, 這裡正式並網發電, 每年可以“吞”掉25萬噸垃圾。 據悉, 到2020年, 我省將建成生活垃圾環保發電設施36座, 日處理能力達3.44萬噸, 占日生產生活垃圾七成以上。

變廢為寶, 是我省破解垃圾處理難題的必由之路。 記者瞭解到,《四川省城鄉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三年推進方案》已印發,根據人口聚集程度、自然地理條件、經濟發展水準等情況統籌規劃佈局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補齊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短板,到2019年底,新建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76座,完成無害化處理設施改擴建43個和存量垃圾治理項目62個。

依據《方案》,我省將根據垃圾處理設施服務半徑和覆蓋範圍,規範和完善前端收集網站的佈局和建設,加強縣城老舊轉運站改造和鎮鄉垃圾中轉設施建設,對餐飲業和單位餐廚垃圾分類收集管理,建立垃圾排放登記制度。

此外,為應對垃圾填埋場服務期時間不足,我省在2014年全省建設規劃基礎上新增11個生活垃圾環保發電項目,到2020年,36座生活垃圾環保發電設施將覆蓋大部分縣城和重點鎮。目前,我省已建成投運成都九江、青白江祥福、廣安等10座生活垃圾環保發電設施,日處理能力達1.2萬噸,成都隆豐等10座生活垃圾環保發電設施正加快建設。

記者瞭解到,《四川省城鄉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三年推進方案》已印發,根據人口聚集程度、自然地理條件、經濟發展水準等情況統籌規劃佈局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補齊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短板,到2019年底,新建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76座,完成無害化處理設施改擴建43個和存量垃圾治理項目62個。

依據《方案》,我省將根據垃圾處理設施服務半徑和覆蓋範圍,規範和完善前端收集網站的佈局和建設,加強縣城老舊轉運站改造和鎮鄉垃圾中轉設施建設,對餐飲業和單位餐廚垃圾分類收集管理,建立垃圾排放登記制度。

此外,為應對垃圾填埋場服務期時間不足,我省在2014年全省建設規劃基礎上新增11個生活垃圾環保發電項目,到2020年,36座生活垃圾環保發電設施將覆蓋大部分縣城和重點鎮。目前,我省已建成投運成都九江、青白江祥福、廣安等10座生活垃圾環保發電設施,日處理能力達1.2萬噸,成都隆豐等10座生活垃圾環保發電設施正加快建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