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深山密林中的別致鄉村 私藏在絳縣的世外桃源

深山密林中的桑池

苗寶泉

盛夏, 恰逢週六, 應縣政協邀請, 特地下鄉調研旅遊開發事宜。 從縣城出發東行至裡冊, 順著彎彎曲曲的河道和沿山公路向東南, 途經裡冊峪水庫、三岔河、後河以及頗具神奇傳說的石牛後, 眼前便豁然開朗, 目的地桑池這個世外桃園便展現在人們眼前。

這裡周圍高中間低, 猶如碩大的池型, 同時土地肥沃、風調雨順, 特別適宜桑樹的成長。 很早以前, 人們就依靠栽桑養蠶維持生計。 久而久之, 桑樹便自然遍佈山村, 故人們稱這裡為桑池。 後來, 人口數量逐年增加, 為了解決吃飯問題, 大多數桑樹便逐漸被農田所代替。 聽著主人的介紹, 我們仿佛走進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土地平曠, 屋舍儼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 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 男女衣著, 悉如外人。 黃髮垂髫, 並怡然自樂。 ”如今, 這裡早已退耕還林, 青壯年外出打工,

孩童進城鎮讀書, 但西桑池的大多數老人們對這裡的一草一木都充滿了深深的感情, 依戀著守候著這方熱土, 經營著自家的核桃樹、山楂樹、蘋果樹、梨樹、杏樹等, 上山採摘五味子、山葡萄、八月炸、山棠梨等野味, 挖掘菖蒲、野黨參等中草藥, 早出晚歸, 辛勤勞作。 他們不圖能賣多少錢, 圖的是能吃上純天然無公害的各種果子, 圖的是一種勞動的愉悅和快樂。 他們的根在這裡, 他們的心在這裡, 這裡就是他們的天堂。 無論外面的世界有多好, 在他們看來, 都與自己無關, 才真正是過眼雲煙。

從西桑池到東桑池需要翻越一道山嶺, 道路雖然也是水泥鋪就, 但斷斷續續, 令人費解。 同行的人說:當初只是一條羊腸小徑, 日本人攻佔中條山時, 為了運送輜重不得不在當地搶抓民夫修了這條道路, 後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時又進行了擴修, 現在國家投資硬化, 但村人堅持不完全硬化, 故意留下原先的痕跡, 讓後代永遠銘記家仇國恨, 不忘中華民族的恥辱。 1941年3月, 日軍進入裡冊峪,

見房就燒, 見人就殺, 不到一天的時間, 就將裡冊峪變成了火山血海。 山谷裡、河槽中、石坎下、柴門口佈滿了百姓們殘缺不全的屍體。 桑池村, 許多村民全家被殺。 在中條山保衛戰中, 西桑池和東桑池分別成為戰略要地, 桑池村成了後方醫院。 同年5月, 中央15軍在東、西桑池的制高要點失守, 屍橫遍野, 不得不向黃河方向撤退。 古老的村莊幾多的訴說, 它控訴著日本鬼子的侵華罪行, 傳頌著抗日軍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 如今, 西桑池制高點岩石砌成的一道道堅固的戰壕依然保存完好, 日本侵華的罪行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它向世人證明, 在民族存亡的血戰中, 中國軍人體現出來的凜然大義, 正是中華民族輝煌千古存立不滅的主體精神。

來到東桑池, 映入眼簾的是高大粗壯遍佈山坡碧波蕩漾的迎客松, 池中是百餘畝的美國紅楓林。 林場管理員告訴我們, 紅楓, 春天開紅色花, 先花後葉, 果實紅色, 秋天綠葉變紅……聽著管理員的講述, 紅楓的美景便浮現在眼前:和煦春風裡, 繁星似的像蜻蜓似蝴蝶的紅色花瓣點綴枝頭,猶如出浴美人在綠色的海洋裡是那麼的讓人驚喜。颯颯秋風中,亭亭玉立、風姿綽約、驚豔似火的紅楓林向我們招手,一行行一片片的紅楓掀起一層層一陣陣的波浪,燃燒著秋的濃濃激情,閃爍著人們的好奇目光。層層疊疊的楓葉紅豔透亮、螢光閃閃,夾雜著珍珠瑪瑙般的果實,好似天邊的紅霞,在陽光下嬌豔欲滴、熠熠生輝,亮麗了古老的山村,暈染了人們的鄉思。恣意爛漫、奔放熱烈的紅楓,釋放著集聚了四季的能量,吐露著對大地的縷縷衷情。片片紅葉寫滿了對故鄉父老的相思,那柔和細膩的脈胳裡仿佛流淌著故鄉人的血液,澎湃著遊子的靈魂,牽掛著人們的思鄉之情。置身于此情此景,令人如癡如醉,疲憊的身心可以得到放鬆,躁動的心靈可以得到平靜。

由於桑池地處中條山茂密森林之中,土壤多呈現黑色,人們便把發源于桑池在絳縣境內流淌的這條河喚作黑河。桑池人民為了感恩養育了自己的黑河,在下游建起了龍王廟,祈求龍王風調雨順。離開紅楓林順溝一路向北便是黑河,群山蒼翠、綠草茵茵、小溪潺潺。兩山之間的河道草坪,雖然時而寬闊時而狹窄,但卻掩飾不住大自然獨有的秀麗風光。偶爾,一群群上百頭黑油油的藏香豬在寬闊的草坪上悠然自得地覓食。當地的老農說,藏香豬是原始古老的瘦肉型豬種,適宜野外牧養,吃的是野生的植物和果實,喝的是自然純淨的山泉水,呼吸的是森林天然氧吧的空氣,是普通豬肉價格的好幾倍。偶爾,三五成群的老黃牛,或搖頭擺尾,或引頸高歌,或蹦跳撒歡……一群群黑豬、黃牛為山村憑添幾分生機與活力,生動地詮釋了改革開放發家致富的無窮魅力。這裡曾經是桑池人世世代代居住生存的地方,他們也許是解放前從山東河南逃難而來,也許是很久很久以前的坐地戶。為了生存,他們沿河而居,開墾荒地,種植裹腹之糧。那時候,一塊塊兒綠油油的莊稼就是他們生命的希望,就是他們眼中最美麗的風景。為了這希望和風景,他們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披星戴月、辛苦勞作。他們永遠不會想到,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自然生態的恢復,賴以生存的土地會變成供人們觀賞的綠茸茸的草坪。河道兩旁,零零散散的古老房屋、石磨、石碾、石滾,記錄著山村人民的蒼桑歲月和奮鬥足跡,給古老的山村又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黑河不僅養育了祖祖輩輩的桑池人,也養育了桑池大地的飛禽走獸、花草樹木。行走在兩山之間,兩岸花木倒映水中,潭水清澈魚蝦漫遊;小鳥空中自由翱翔,蝴蝶花叢翩翩起舞。靜謐的山澗頃刻便靈動了起來。黑亮閃光的蝴蝶,翅膀下方或點綴著七個紅色花瓣形的圖案,或點綴著五個銀光花瓣形的圖案,令人驚喜的是,它們不僅是蝴蝶中的珍稀品種,而且能與人們和諧相處,就像模特一樣不斷擺出各種姿勢,供人們盡情地欣賞拍照。溪水靜靜地流淌著,時而急促地穿過狹窄的河床,時而緩緩地鋪展于寬闊的石面,時而懸掛在高高的懸崖峭壁上。或瀠瀠洄洄,或層層疊疊,或晶瑩剔透,或波光鱗鱗,或如珠似玉,令人歎為觀止。經過溪水長年累月滋潤的山石,有的斑斑點點、五顏六色,有的光滑細膩、紋理清晰,有的惟妙惟肖、畫面傳神,有的變幻莫測、意境幽遠,在水中在陽光下是那麼的迷人和賞心悅目。人們沿小路繞過奇特造型的樹木,順著一座座原木搭成的小橋或天梯小心翼翼地前行著,興致勃勃地觀賞著。這裡石連石、潭連潭,金蟾、鋼琴、龍頭等奇石讓人駐足觀看,黑龍瀑、龍王潭、鴛鴦池、黑龍潭令人流連忘返。

途中,忽然有人欣喜地叫道,快看快看,水中的鮮花多麼漂亮!人們便停下腳步仔細觀察,原來是岸邊懸崖上盛開的山丹在水中的倒影。七十年代,一首感情濃厚、曲調優美的民歌《山丹丹開花紅豔豔》唱響了祖國大江南北,山丹丹花也因此成為革命的象徵、紅色的記憶,成了紅遍天下的名花。小時候,自己便對山丹丹花產生了強烈的嚮往與敬仰,視其為高尚和神聖,可是一直沒有見過山丹丹花的影子。今天,我心儀已久、夢縈魂牽的的願望終於實現了,激動之情無以言表。抬頭凝神望去,只見一株株如晚霞似火焰的山丹丹花,伸展纖細的腰肢,露出嬌羞的笑臉,在懸崖邊上的亂草從中無拘無束地綻放著搖曳著,周圍的一切都成了它的背景。她,鮮豔的花瓣向外翻卷,柔美細長的花蕊毫無保留地伸出;她,婀娜多姿,嫋嫋婷婷,桔紅中浸透潤澤,華美中不失大氣;她,質地厚實,豔而不妖,就和山裡的妹子一樣天生麗質;她,身處深山,雖然很少人欣賞,但依舊會綻放生命的色彩,把美麗奉獻於大地。隨行的主人說,山丹丹花生長在貧瘠的懸崖峭壁之上或高山石隙之間,只要有點兒土壤和水分就能茁壯成長,即使是被風吹倒了第二天照樣在那裡亭亭玉立,即使被暴雨襲擊之後照常鮮豔如初。人們不由得由衷地讚歎,山丹丹花如此強大的生命力,不正象徵著不畏艱難困苦、熱愛美好生活的山區勞動人民嗎?

森林、溪水、瀑布、深潭、飛鳥、舞蝶、奇石、山丹,就像一副神秘莫測、交相輝映的山水畫,猶如一首靈動飛揚、柔美曼妙的輕音樂。大家不住地驚詫著,感歎著,沉醉著,似夢似幻,猶如走進仙境一般……

山外酷熱難耐,山中涼爽宜人。一個多小時的徒步攀援行走,竟然沒有溢出一滴汗。

作者簡介

苗寶泉:漢族,山西絳縣人,現就職於絳縣教育局。運城市作協會員。先後在國家、省、市報紙雜誌發表小說、散文30餘篇。2012年2月,《父親,您聽我說》榮獲首屆“文心雕龍”全國教師文學散文類三等獎,被收入獲獎作品選集《師者文心》公開出版發行。

關注【微絳縣】看絳縣身邊事(運城網信備案I20001)投稿加66350359 繁星似的像蜻蜓似蝴蝶的紅色花瓣點綴枝頭,猶如出浴美人在綠色的海洋裡是那麼的讓人驚喜。颯颯秋風中,亭亭玉立、風姿綽約、驚豔似火的紅楓林向我們招手,一行行一片片的紅楓掀起一層層一陣陣的波浪,燃燒著秋的濃濃激情,閃爍著人們的好奇目光。層層疊疊的楓葉紅豔透亮、螢光閃閃,夾雜著珍珠瑪瑙般的果實,好似天邊的紅霞,在陽光下嬌豔欲滴、熠熠生輝,亮麗了古老的山村,暈染了人們的鄉思。恣意爛漫、奔放熱烈的紅楓,釋放著集聚了四季的能量,吐露著對大地的縷縷衷情。片片紅葉寫滿了對故鄉父老的相思,那柔和細膩的脈胳裡仿佛流淌著故鄉人的血液,澎湃著遊子的靈魂,牽掛著人們的思鄉之情。置身于此情此景,令人如癡如醉,疲憊的身心可以得到放鬆,躁動的心靈可以得到平靜。

由於桑池地處中條山茂密森林之中,土壤多呈現黑色,人們便把發源于桑池在絳縣境內流淌的這條河喚作黑河。桑池人民為了感恩養育了自己的黑河,在下游建起了龍王廟,祈求龍王風調雨順。離開紅楓林順溝一路向北便是黑河,群山蒼翠、綠草茵茵、小溪潺潺。兩山之間的河道草坪,雖然時而寬闊時而狹窄,但卻掩飾不住大自然獨有的秀麗風光。偶爾,一群群上百頭黑油油的藏香豬在寬闊的草坪上悠然自得地覓食。當地的老農說,藏香豬是原始古老的瘦肉型豬種,適宜野外牧養,吃的是野生的植物和果實,喝的是自然純淨的山泉水,呼吸的是森林天然氧吧的空氣,是普通豬肉價格的好幾倍。偶爾,三五成群的老黃牛,或搖頭擺尾,或引頸高歌,或蹦跳撒歡……一群群黑豬、黃牛為山村憑添幾分生機與活力,生動地詮釋了改革開放發家致富的無窮魅力。這裡曾經是桑池人世世代代居住生存的地方,他們也許是解放前從山東河南逃難而來,也許是很久很久以前的坐地戶。為了生存,他們沿河而居,開墾荒地,種植裹腹之糧。那時候,一塊塊兒綠油油的莊稼就是他們生命的希望,就是他們眼中最美麗的風景。為了這希望和風景,他們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披星戴月、辛苦勞作。他們永遠不會想到,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自然生態的恢復,賴以生存的土地會變成供人們觀賞的綠茸茸的草坪。河道兩旁,零零散散的古老房屋、石磨、石碾、石滾,記錄著山村人民的蒼桑歲月和奮鬥足跡,給古老的山村又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黑河不僅養育了祖祖輩輩的桑池人,也養育了桑池大地的飛禽走獸、花草樹木。行走在兩山之間,兩岸花木倒映水中,潭水清澈魚蝦漫遊;小鳥空中自由翱翔,蝴蝶花叢翩翩起舞。靜謐的山澗頃刻便靈動了起來。黑亮閃光的蝴蝶,翅膀下方或點綴著七個紅色花瓣形的圖案,或點綴著五個銀光花瓣形的圖案,令人驚喜的是,它們不僅是蝴蝶中的珍稀品種,而且能與人們和諧相處,就像模特一樣不斷擺出各種姿勢,供人們盡情地欣賞拍照。溪水靜靜地流淌著,時而急促地穿過狹窄的河床,時而緩緩地鋪展于寬闊的石面,時而懸掛在高高的懸崖峭壁上。或瀠瀠洄洄,或層層疊疊,或晶瑩剔透,或波光鱗鱗,或如珠似玉,令人歎為觀止。經過溪水長年累月滋潤的山石,有的斑斑點點、五顏六色,有的光滑細膩、紋理清晰,有的惟妙惟肖、畫面傳神,有的變幻莫測、意境幽遠,在水中在陽光下是那麼的迷人和賞心悅目。人們沿小路繞過奇特造型的樹木,順著一座座原木搭成的小橋或天梯小心翼翼地前行著,興致勃勃地觀賞著。這裡石連石、潭連潭,金蟾、鋼琴、龍頭等奇石讓人駐足觀看,黑龍瀑、龍王潭、鴛鴦池、黑龍潭令人流連忘返。

途中,忽然有人欣喜地叫道,快看快看,水中的鮮花多麼漂亮!人們便停下腳步仔細觀察,原來是岸邊懸崖上盛開的山丹在水中的倒影。七十年代,一首感情濃厚、曲調優美的民歌《山丹丹開花紅豔豔》唱響了祖國大江南北,山丹丹花也因此成為革命的象徵、紅色的記憶,成了紅遍天下的名花。小時候,自己便對山丹丹花產生了強烈的嚮往與敬仰,視其為高尚和神聖,可是一直沒有見過山丹丹花的影子。今天,我心儀已久、夢縈魂牽的的願望終於實現了,激動之情無以言表。抬頭凝神望去,只見一株株如晚霞似火焰的山丹丹花,伸展纖細的腰肢,露出嬌羞的笑臉,在懸崖邊上的亂草從中無拘無束地綻放著搖曳著,周圍的一切都成了它的背景。她,鮮豔的花瓣向外翻卷,柔美細長的花蕊毫無保留地伸出;她,婀娜多姿,嫋嫋婷婷,桔紅中浸透潤澤,華美中不失大氣;她,質地厚實,豔而不妖,就和山裡的妹子一樣天生麗質;她,身處深山,雖然很少人欣賞,但依舊會綻放生命的色彩,把美麗奉獻於大地。隨行的主人說,山丹丹花生長在貧瘠的懸崖峭壁之上或高山石隙之間,只要有點兒土壤和水分就能茁壯成長,即使是被風吹倒了第二天照樣在那裡亭亭玉立,即使被暴雨襲擊之後照常鮮豔如初。人們不由得由衷地讚歎,山丹丹花如此強大的生命力,不正象徵著不畏艱難困苦、熱愛美好生活的山區勞動人民嗎?

森林、溪水、瀑布、深潭、飛鳥、舞蝶、奇石、山丹,就像一副神秘莫測、交相輝映的山水畫,猶如一首靈動飛揚、柔美曼妙的輕音樂。大家不住地驚詫著,感歎著,沉醉著,似夢似幻,猶如走進仙境一般……

山外酷熱難耐,山中涼爽宜人。一個多小時的徒步攀援行走,竟然沒有溢出一滴汗。

作者簡介

苗寶泉:漢族,山西絳縣人,現就職於絳縣教育局。運城市作協會員。先後在國家、省、市報紙雜誌發表小說、散文30餘篇。2012年2月,《父親,您聽我說》榮獲首屆“文心雕龍”全國教師文學散文類三等獎,被收入獲獎作品選集《師者文心》公開出版發行。

關注【微絳縣】看絳縣身邊事(運城網信備案I20001)投稿加66350359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