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揭秘俄羅斯新型快反部隊:大國博弈中的精兵利器

來源科技日報

揭秘俄羅斯新型快反部隊:大國博弈中的精兵利器

烏克蘭危機以來, 俄羅斯軍隊部署調整、戰備檢查、演習競賽等動作不斷。 在這些軍事行動中, 俄軍空降兵、海軍陸戰隊、特種作戰部隊等近年來精心打造的新型快速反應部隊頻頻亮相, 引人注目。 請看科技日報特約專稿——

最近, 俄軍舉行的“東方—2014”戰略演習, 空降部隊搭乘登陸艦航渡4000餘公里, 開赴毗鄰美國阿拉斯加的楚科奇半島和俄日爭議島嶼擇足、國後島進行登陸演練, 軍事運輸航空兵一天內出動飛機30餘架次, 將200噸物資和1200名官兵快速運抵演習地區。

海軍陸戰隊長途奔襲, 依託艦載武器火力支援, 在薩哈林地區組織海岸和島嶼攻防演練。 這一系列精心設計的“秀肌肉”行動表明, 俄新一代快速反應部隊已初步成型, 俄領導層越來越倚重這支部隊, 並籍以強化對軍事對手的威懾作用。

戰爭實踐催生新一代快速反應部隊

由於疆域遼闊, 周邊安全環境複雜、軍事熱點多, 所以從前蘇聯到俄羅斯, 快速反應部隊歷來受到高度重視。 蘇聯解體後, 俄經濟規模縮水, 不可能維持過去那樣規模龐大的常備軍, 這一基本國情決定了其軍隊必須更為注重機動能力, 保持一定規模的精銳之師, 以便一旦有事能迅速應對。 正因為此, 在蘇聯解體後的大裁軍中,

空降兵、海軍陸戰隊、特種作戰部隊都得到了重點保護, 不但元氣未傷而且有所發展。

筆者1994年5月曾訪問俄海軍陸戰第55師。 當時俄軍經費短缺, 許多部隊士氣低落、裝備失修、訓練廢弛。 但我們所見的55師兩栖裝甲車、坦克、自行火炮等武器裝備均保養良好。 參觀訓練場時, 連、營分隊在逼真條件下進行戰術攻防訓練, 硝煙彌漫槍聲激烈, 官兵情緒飽滿。 訓練場周邊巨型標語牌上寫著“過去是為了土地, 後來是為了蘇維埃, 現在是為了和平”, 可以看出其訓練中的士氣鼓動也是到位的。

2008年8月的俄格戰爭, 促使俄軍快速反應部隊進行新的轉型。 在這次戰爭中, 快速反應部隊成為俄軍主力。 緊急調集的兩個空降團攜編制裝備, 一晝夜從2000公里外的普斯科夫機降至衝突地區,

比同時出發的駐俄格邊境第42摩步師還先到一步。 參戰的第7、76、98、31空降師和第45特種偵察團均有不俗表現。 在兩軍膠著階段, 空降兵對格軍後方60公里縱深連續多次突襲, 控制了多個機場、碼頭、軍事要地, 迅速扭轉了戰局。

雖然快速反應部隊參戰屢屢得手, 但也暴露出不少問題。 一是通信落後互不相容, 聯合作戰協調困難, 不同軍兵種混合編組時形成打亂仗。 二是情報偵察和資訊處理的短板突出, 偵察兵力配備少, 戰場監控手段有限, 部隊只能掌握自己目視範圍內的情況。 三是缺乏精確打擊武器, 尤其是防空能力嚴重不足。 配備的可擕式導彈只能打擊低空目標, 致使在中空飛行的格無人機暢通無阻地引導地面炮火,

俄軍多次遭重大傷亡。 總結俄格戰爭的得失, 使俄當局既看到了快速反應部隊在局部戰爭中的特殊作用, 也認識到傳統意義上的快速反應部隊難以適應現代戰爭要求, 由此啟動了快速反應部隊新一輪的轉型換代。

多軍種聯合的快速反應體制

俄軍快速反應部隊的轉型之路, 首先從構建聯合指揮體制起步。

俄羅斯快速反應部隊主要有5個組成部分:一是空降兵。 空降兵被譽為“俄羅斯武裝力量的精英”“能飛行的近衛軍” , 在俄軍中有著很高地位。 目前共有4個師, 其中第98和106師是空降師, 每師配備2個傘降團;第76和第7師為空降突擊師, 各配備2個機降團。 此外還有4個空降突擊旅、1個特種團, 總兵力約3.5萬人。

二是海軍陸戰隊。 俄軍中流傳這樣的說法:一個海軍陸戰連的價值相當於一個普通步兵團。 車臣戰爭中, 強攻格羅茲尼市並首先佔領杜達耶夫總統府的, 正是北方艦隊海軍陸戰營。 目前俄海軍陸戰隊共有3個旅、兩個團:黑海艦隊陸戰第810旅, 波羅的海艦隊陸戰第336獨立旅, 太平洋艦隊第155陸戰旅、第3陸戰獨立團, 北方艦隊第61陸戰團。 此外還有3個獨立陸戰營, 分駐黑海和裡海地區。 三是特種作戰部隊, 有約1.2萬名官兵。 四是軍事運輸航空兵。 主力是約200架伊爾—76、安—22和安—124運輸機, 一次可運輸一個攜編制裝備的空降團。 此外還有部分輕型運輸機、運輸直升機。 俄軍計畫在2020年前, 達到一次可運輸一個攜重型裝備的空降師。 五是擔負空中掩護和火力支援的海空兵力。

為把分散在各軍種的快速反應作戰單元形成收放自如、聯合有力的拳頭部隊,近年來俄羅斯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首先,對各軍種序列內的快速反應作戰兵力進行模組化整合。把東方軍區2個陸軍空降突擊旅、南方軍區1個陸軍空降突擊旅,統一劃歸空降兵編制。原空降兵序列內用於保障傘降訓練的7個雙翼飛機中隊和3個機場,轉隸至軍事運輸航空兵司令部,以提高聯訓聯戰效益。海軍陸戰隊進行了旅營制改革,強化以營為單位的作戰模組建設。4個空降師和第31空降突擊旅,各成立一個應急作戰加強營(俄稱“先頭營”)。其次,改進指揮資訊系統。更新通信裝備,解決互聯互通問題,形成跨軍種聯合指揮的戰術網。第三,探索新型指揮管理體制。努力做到由各軍兵種管理相關部隊的軍政系統,和統一組織指揮快速反應作戰訓練的軍令系統協調運行。最近有消息說,俄軍正組建快速反應部隊司令部,以提高聯合作戰的指揮效能。

優先保障的重點建設部隊

俄軍推進快速反應部隊的現代化轉型,注重從多方面下工夫,優先保障,全面傾斜。

增加編制,補齊作戰短板。在俄軍持續改革,部隊普遍精簡裁員的情況下,快速反應部隊編制卻得到加強。海軍陸戰第55師整編為陸戰第155旅後,編制人員反而比原來增加不少。針對俄格戰爭中暴露出的快速反應部隊防空能力、情報偵察能力不足問題,將4個空降師原有的防空營擴建為防空導彈團,在保留原有可擕式防空導彈和高炮的基礎上,增配了防空導彈綜合系統。空降兵師、旅單位的偵察連被改編為偵察營,團、營單位的偵察分隊編制也大幅增加。

量身定制,優先更新裝備。根據空降作戰特點,研發了新型空降兵戰車BMD—4M,配備目標自動跟蹤裝置和夜視、紅外成像裝置,增強了防空能力和夜間、複雜氣象條件作戰能力。快速反應部隊編配火炮逐步更新換代,改進型的“章魚—SD”水陸兩用自行火炮安裝了衛星導航系統和新型火力控制裝置,可用運輸機或登陸艦輸送,也可用降落傘空投。適應資訊化戰爭需要,研製了多款無人偵察機。可擕式“副翼”無人機具備夜間偵察能力,帶有可旋轉攝像頭,視界寬闊,識別準確。為提高傘兵作戰能力,還專門研發了人員隨戰車一體傘降的設備和技術。

強化訓練,鍛煉超常能力。俄軍每年徵兵兩次,普通陸軍訓練週期為半年。這種訓練週期造成許多高難項目無法完成,訓練在低水準迴圈。為此,俄空降兵將訓練週期從半年改為一年,明確規定一年內完成從單個士兵到營整體的各項戰術訓練。為了培養官兵超常能力,訓練常在環境、氣候和人員生理的極限條件下進行。今年4月,第98空降師官兵搭載伊爾—76運輸機傘降至北極地區巴爾涅奧浮冰,在浮冰上連續3天進行極端氣候條件下搜索、發現和救援演練。在保持從嚴訓練傳統的基礎上,近幾年又推出一系列訓練改革新舉措。今年相繼舉辦了坦克大賽、海軍陸戰隊戰車技能大賽和空降兵技能大賽。通過營造高強度對抗的戰術環境,收到了平時訓練達不到的效果。

大國博弈中的精兵利器

新的歷史條件下,俄羅斯軍事戰略呈現新的特點。一方面重振大國地位成為政策首選,參與大國軍事、政治博弈漸成常態;另一方面由於經濟實力所限,又不可能採取前蘇聯全面軍備競賽的做法,將更多倚重非對稱戰力達成對西方的威懾和制衡。在這樣的戰略背景下,俄軍建設新型快速反應部隊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可以預見的發展趨勢是:

規模擴大。俄國防部一再強調,“建立快速反應部隊是迫在眉睫的強軍措施中最可行的措施”“俄羅斯必須擁有一支能夠在最短時間到達衝突地區並解決問題的部隊”。根據這一目標,國防部近日批准了空降兵提出的擴軍建議,開始著手將現行的每個空降師編制2個傘降(機降)團改為3個,並於今年12月前將第45空降特種團擴編為旅。

使命拓展。隨著俄羅斯在大國博弈中的縱橫捭闔,其使命與功能不僅局限于應對傳統安全威脅,正在向其它領域拓展。在重要目標、重大活動的安保警衛中,不時出現這支部隊的身影。今年索契冬奧會期間,專門抽調第7空降師2個營加強警衛力量。在主權爭議地區,強悍的快速反應部隊成為宣示軍事存在、維護地緣戰略利益的首選兵力。近年來,因北極主權紛爭,俄先後派海軍陸戰隊在極地島嶼登陸構築軍事設施,出動空降兵在北極浮冰傘降舉行軍演,最近又宣佈組建3個特種作戰旅常駐北極。在聯合國框架內的維和、處突、反恐行動中,俄快速反應部隊被賦予重任。空降兵司令部最近宣佈,空降兵正進行職能重組,其新增任務之一是海外救援,包括撤離衝突地區俄羅斯人員。在軍事外交活動中,快速反應部隊成為展示實力的視窗、威懾對手的利器。

能力升級。一是更新主戰裝備。計畫2025年前空降兵完成裝備更新,1500輛BMD-4M新型空降戰車和2500輛“海螺”裝甲運兵車將補入部隊。二是加強空中偵察和打擊能力。俄空降兵司令沙馬諾夫近日透露,空降部隊改革重點是大量增加直升機、無人機。三是增強遠距離快速投送能力。最近研製的新型運輸機伊爾—476完成首飛後,軍方已下達採購39架的第一批訂單。四是推進武器裝備智慧化。國防部成立了軍事機器人技術中心,今年年底前,將在空降兵組建5個機器人分隊。五是提高人員素質。擬在3年內撥款100億盧布,用於建設特種部隊、空降兵、海軍陸戰隊軍官培訓基地。

挑戰多多。首先是裝備現代化的追趕尚有很長的路要走。俄軍事專家普遍認為,俄快速反應部隊一個主要短板是空中力量弱,與美海軍陸戰隊實現直升機化、大量配備固定翼戰機的作戰能力相比,差距懸殊。其次,應對美國為首的西方軍事圍堵,將是俄快速反應部隊長期面臨的嚴峻挑戰。如何在應對軍事圍堵和戰爭威脅中加強建設、發展壯大,將決定俄快速反應部隊今後的走向。第三,一些陳舊的軍事理念和傳統思維,制約著戰鬥力提升。有俄媒體載文指出,最近軍演、檢查結束後,總結的許多經驗仍是衛國戰爭時期的思維,看不到鮮活的問題和教訓,總結內容也未能在部隊及時檢討。這說明,軍事思想的創新,是俄軍快速反應部隊今後發展必須跨越的一道“坎”。

為把分散在各軍種的快速反應作戰單元形成收放自如、聯合有力的拳頭部隊,近年來俄羅斯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首先,對各軍種序列內的快速反應作戰兵力進行模組化整合。把東方軍區2個陸軍空降突擊旅、南方軍區1個陸軍空降突擊旅,統一劃歸空降兵編制。原空降兵序列內用於保障傘降訓練的7個雙翼飛機中隊和3個機場,轉隸至軍事運輸航空兵司令部,以提高聯訓聯戰效益。海軍陸戰隊進行了旅營制改革,強化以營為單位的作戰模組建設。4個空降師和第31空降突擊旅,各成立一個應急作戰加強營(俄稱“先頭營”)。其次,改進指揮資訊系統。更新通信裝備,解決互聯互通問題,形成跨軍種聯合指揮的戰術網。第三,探索新型指揮管理體制。努力做到由各軍兵種管理相關部隊的軍政系統,和統一組織指揮快速反應作戰訓練的軍令系統協調運行。最近有消息說,俄軍正組建快速反應部隊司令部,以提高聯合作戰的指揮效能。

優先保障的重點建設部隊

俄軍推進快速反應部隊的現代化轉型,注重從多方面下工夫,優先保障,全面傾斜。

增加編制,補齊作戰短板。在俄軍持續改革,部隊普遍精簡裁員的情況下,快速反應部隊編制卻得到加強。海軍陸戰第55師整編為陸戰第155旅後,編制人員反而比原來增加不少。針對俄格戰爭中暴露出的快速反應部隊防空能力、情報偵察能力不足問題,將4個空降師原有的防空營擴建為防空導彈團,在保留原有可擕式防空導彈和高炮的基礎上,增配了防空導彈綜合系統。空降兵師、旅單位的偵察連被改編為偵察營,團、營單位的偵察分隊編制也大幅增加。

量身定制,優先更新裝備。根據空降作戰特點,研發了新型空降兵戰車BMD—4M,配備目標自動跟蹤裝置和夜視、紅外成像裝置,增強了防空能力和夜間、複雜氣象條件作戰能力。快速反應部隊編配火炮逐步更新換代,改進型的“章魚—SD”水陸兩用自行火炮安裝了衛星導航系統和新型火力控制裝置,可用運輸機或登陸艦輸送,也可用降落傘空投。適應資訊化戰爭需要,研製了多款無人偵察機。可擕式“副翼”無人機具備夜間偵察能力,帶有可旋轉攝像頭,視界寬闊,識別準確。為提高傘兵作戰能力,還專門研發了人員隨戰車一體傘降的設備和技術。

強化訓練,鍛煉超常能力。俄軍每年徵兵兩次,普通陸軍訓練週期為半年。這種訓練週期造成許多高難項目無法完成,訓練在低水準迴圈。為此,俄空降兵將訓練週期從半年改為一年,明確規定一年內完成從單個士兵到營整體的各項戰術訓練。為了培養官兵超常能力,訓練常在環境、氣候和人員生理的極限條件下進行。今年4月,第98空降師官兵搭載伊爾—76運輸機傘降至北極地區巴爾涅奧浮冰,在浮冰上連續3天進行極端氣候條件下搜索、發現和救援演練。在保持從嚴訓練傳統的基礎上,近幾年又推出一系列訓練改革新舉措。今年相繼舉辦了坦克大賽、海軍陸戰隊戰車技能大賽和空降兵技能大賽。通過營造高強度對抗的戰術環境,收到了平時訓練達不到的效果。

大國博弈中的精兵利器

新的歷史條件下,俄羅斯軍事戰略呈現新的特點。一方面重振大國地位成為政策首選,參與大國軍事、政治博弈漸成常態;另一方面由於經濟實力所限,又不可能採取前蘇聯全面軍備競賽的做法,將更多倚重非對稱戰力達成對西方的威懾和制衡。在這樣的戰略背景下,俄軍建設新型快速反應部隊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可以預見的發展趨勢是:

規模擴大。俄國防部一再強調,“建立快速反應部隊是迫在眉睫的強軍措施中最可行的措施”“俄羅斯必須擁有一支能夠在最短時間到達衝突地區並解決問題的部隊”。根據這一目標,國防部近日批准了空降兵提出的擴軍建議,開始著手將現行的每個空降師編制2個傘降(機降)團改為3個,並於今年12月前將第45空降特種團擴編為旅。

使命拓展。隨著俄羅斯在大國博弈中的縱橫捭闔,其使命與功能不僅局限于應對傳統安全威脅,正在向其它領域拓展。在重要目標、重大活動的安保警衛中,不時出現這支部隊的身影。今年索契冬奧會期間,專門抽調第7空降師2個營加強警衛力量。在主權爭議地區,強悍的快速反應部隊成為宣示軍事存在、維護地緣戰略利益的首選兵力。近年來,因北極主權紛爭,俄先後派海軍陸戰隊在極地島嶼登陸構築軍事設施,出動空降兵在北極浮冰傘降舉行軍演,最近又宣佈組建3個特種作戰旅常駐北極。在聯合國框架內的維和、處突、反恐行動中,俄快速反應部隊被賦予重任。空降兵司令部最近宣佈,空降兵正進行職能重組,其新增任務之一是海外救援,包括撤離衝突地區俄羅斯人員。在軍事外交活動中,快速反應部隊成為展示實力的視窗、威懾對手的利器。

能力升級。一是更新主戰裝備。計畫2025年前空降兵完成裝備更新,1500輛BMD-4M新型空降戰車和2500輛“海螺”裝甲運兵車將補入部隊。二是加強空中偵察和打擊能力。俄空降兵司令沙馬諾夫近日透露,空降部隊改革重點是大量增加直升機、無人機。三是增強遠距離快速投送能力。最近研製的新型運輸機伊爾—476完成首飛後,軍方已下達採購39架的第一批訂單。四是推進武器裝備智慧化。國防部成立了軍事機器人技術中心,今年年底前,將在空降兵組建5個機器人分隊。五是提高人員素質。擬在3年內撥款100億盧布,用於建設特種部隊、空降兵、海軍陸戰隊軍官培訓基地。

挑戰多多。首先是裝備現代化的追趕尚有很長的路要走。俄軍事專家普遍認為,俄快速反應部隊一個主要短板是空中力量弱,與美海軍陸戰隊實現直升機化、大量配備固定翼戰機的作戰能力相比,差距懸殊。其次,應對美國為首的西方軍事圍堵,將是俄快速反應部隊長期面臨的嚴峻挑戰。如何在應對軍事圍堵和戰爭威脅中加強建設、發展壯大,將決定俄快速反應部隊今後的走向。第三,一些陳舊的軍事理念和傳統思維,制約著戰鬥力提升。有俄媒體載文指出,最近軍演、檢查結束後,總結的許多經驗仍是衛國戰爭時期的思維,看不到鮮活的問題和教訓,總結內容也未能在部隊及時檢討。這說明,軍事思想的創新,是俄軍快速反應部隊今後發展必須跨越的一道“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