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片面性多來自調研不深

搞好調查研究, 才能決策對頭、措施對路。 今年, 大事要事多、政治要求高、工作任務重。 對領導幹部來說, 每項重大工作都應把調查研究作為首要環節, 深入一線掌握真實情況, 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 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措施, 使工作更接地氣、更有品質。

陳雲同志說過:“領導機關制定政策, 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作調查研究工作, 最後討論作決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時間就夠了。 ”他還強調:“片面性總是來自忙於決定政策而不研究實際情況。 ”一項決策的系統性、正確性, 很大程度來源於調查研究的全面性、科學性。

反之, 很多決策的片面性, 多因為調查研究的不深、不細、不實。

1956年, 毛澤東和黨中央其他領導同志一起, 用了一個半月時間, 聽了34個部委的彙報, 仔細瞭解各條戰線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和工作中的經驗教訓, 寫出了著名的《論十大關係》。 正是毛澤東重調查善研究、最瞭解中國國情, 所以, 他的發言、決策, 最有權威性、指導性。 黨的歷史證明, 什麼時候全黨上下重視、堅持和加強調查研究, 黨的工作決策和指導方針符合客觀實際, 黨的事業就順利發展;而忽視調查研究或者調查研究不夠, 就會導致主觀認識脫離客觀實際、領導意志脫離群眾期望, 從而造成決策失誤, 使黨的事業蒙受損失。

“事莫明於有效, 論莫定於有證。

”現實生活中, 少數領導幹部決策失誤,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只把調研當作口號喊, 或者調研不深入、不細緻。 有的帶著“框子”下去調研, 只求觀點的例證, 而拒絕接受新事物;有的搞“過路神仙”那一套, 看似跑了很多地方, 卻“飄乎乎”啥情況也沒掌握;還有的蹲不下去, 深不下來, 不當“鸕鷀”當“鴨子”, 搞一分調研, 九分決策。 諸如此類, 不瞭解實情, 憑老經驗、想當然、拍腦袋, 把自己的主觀願望當作現實, 就不可能作出正確的決策, 結果“一定要弄壞事情, 一定要失掉群眾, 一定不能解決問題”。

決不能關起門來寫檔, 紙上談兵必失“街亭”。 當下, “脖子以下”的改革陸續展開, 正在制定多種政策制度, 牽涉的人員多、利益大, 波及的範圍廣、影響遠,

更要深入調查研究, 作出科學決策。 倘若搞官僚主義, 脫離群眾、不接地氣, 那是要出大問題的。

調研要取得實效, 方法也要與時俱進。 注重運用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積累的有效方法的同時, 要適應新形勢特別是當今社會資訊網路化的特點, 拓展調研管道、豐富調研手段、創新調研方式, 學習、掌握和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的調研方法, 並逐步把大資料、雲計算等現代資訊技術引入調研領域, 真正提高調研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作者單位:空軍臨潼航空醫學鑒定訓練中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