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封面」只有得了乳腺癌才需要切乳保命?這種病也是乳☆禁☆房的“炎魔”,年輕媽媽最易中招

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院芳村醫院乳腺炎症外治中心主任劉曉雁教授

多年科普, 人們熟知乳腺癌是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 我國乳腺癌正以每年2-3%的增幅在節節攀升, 很多女性患者不得不切乳保命。

除了乳腺癌, 還有一種被稱“炎魔”的乳腺疾病, 與癌一樣毀乳, 很多女性因此也被逼切除乳房, 它叫“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 醫學簡稱GLM或“肉芽腫”, 你又知否?

日前, 從中華中醫藥學會等單位在穗主辦的“全國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中醫診治高峰論壇”上獲悉, “肉芽腫”已引起醫療臨床重大關注, 首次形成了《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中醫專家診療共識》,

指引全國醫生標準化應對這一“炎魔”。

纏綿難愈 非癌卻是“魔”

乳腺寇里, 一名年輕的新媽媽向醫生訴說, 好象就在一夜之間, 自己的乳房突然出現巨大腫塊, 很痛, 腫塊開始距乳暈挺遠的, 卻很快波及到了, 甚至通過乳暈腫向橫對側, “醫生, 我是不是得乳腺癌了?還是急性乳腺炎?聽說會化膿的……”

可最後活檢做病理切片, 醫生卻診斷她患上的是俗稱“肉芽腫”的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 陌生的病名讓新媽媽完全懵了。

廣東省中醫院芳村醫院乳腺炎症外治中心主任劉曉雁教授指出, 這是一種以乳腺小葉為中心的非乾酪樣壞死、以肉芽腫為主要病理特徵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該病堪稱“炎魔”——初起多見乳房疼痛和腫塊,

後膿腫形成、破潰, 逐漸形成瘺管和竇道, 病情複雜、纏綿、易反復, 臨床易於失治誤治, 對女性身心健康影響較大。 “反復發作, 纏綿難愈, 甚至有不少患者因此切除乳房”, 劉曉雁指出, 雖非乳腺癌, “肉芽腫”卻很具“魔性”。

近年發病急升

最愛侵襲年輕媽媽

說起來, “肉芽腫”算“年輕”病種, 因為它1972年才由Kessler首次報導出來, 直至1986年, 我國國內還只有8個病例報告。 而中醫中醫古籍對本病未有明確記載, 依據其臨床症狀及體征, 現代醫家將其歸屬於“乳癰”“乳漏”範疇。

因此, “肉芽腫”以前被當作罕見病、疑難症, 曾有國外的醫學統計稱, “肉芽腫”、乳腺癌的發病比例是1:25。 國外流行病學研究還發現, “肉芽腫”GLM約占乳腺良性疾病1.8%。

令乳腺疾病專家想不到的是, “肉芽腫”近幾年發病率急速上升, 明顯超過導管擴張症(漿乳)和乳腺瘺管Zuska的發病率, 而且治療困難。 因此, 國內外醫學界均提出, GLM是當今所有慢性乳腺炎症中最急需深入研究、亟待攻克的新課題。

儘管病因、病機尚不明確, 但臨床發現, “肉芽腫”最常發生在育齡期女性, 絕大多數是年紀輕輕的已婚經產婦女, 多發生在產後數月或數年, 少數可見於妊娠期或哺乳期。

病因不明

多數認同是自身免疫性炎症

到底為什麼會發生“肉芽腫”?很遺憾的是, 至今確切病因不明。

多數西醫專家學者認為屬於自身免疫性炎症, 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乳腺導管上皮損傷, 致導管內分泌物外滲, 誘導乳腺間質結締組織發生炎症反應,

炎症局限於小葉誘導化學性乳腺炎。 而可能的病因則包括自身免疫因素、感染因素及泌乳因素, 可能還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藥物、吸煙、創傷等有關。

國外研究提示, 地中海國家、拉丁裔和亞裔女性更易患GLM, 因此飲食環境污染也被疑為重要因素。 此外, 患抑鬱症或焦慮症、服用精神分裂症藥物、使用緊急避孕藥、使用促排卵藥等可導致泌乳素升高, 這被認為可能觸發發病, 稱為藥源性GLM。

中醫學則認為, “肉芽腫”發生, 與飲食不節、情志不暢、乳汁淤積、外感六淫邪毒、沖任失調等相關。

廣東省中醫院乳腺名家林毅教授在長期臨床實踐的基礎上, 結合現代研究成果, 認為異物鬱積是主要病因:異物鬱積, 阻滯乳絡,

氣血運行不暢, 痰瘀交阻而成乳房腫塊, 鬱久化熱, 熱盛肉腐而發為本病。

鉬靶MRI檢不出

病理診斷是金標準

國內有乳腺科專家在臨床診斷上總結, “病史三個三, 腫塊發周邊, 先痛後紅腫, 腿上長紅斑”, 也就是說, 病人一般30來歲, 孩子最大兩三歲, 病程一般2-3月。

不過, 在臨床上“肉芽腫”很容易被誤診為乳腺增生症, 乳腺結核, 乳管擴張症/乳管周圍炎, 或者是乳腺癌, 尤其是有些無疼痛、不紅腫的病例, 有的醫療機構對其誤診率可達100%, 這很難怪醫生, 因為“肉芽腫”早期哪怕是乳腺B超、鉬靶X線等檢查手段, 都沒有特異性表現。

劉曉雁指出, 由於“肉芽腫”在臨床表現、影像學表現均缺乏特異性, 病理是診斷本病的“金標準”, 取材方法推薦空芯針穿刺活檢。

治療仍“盲人摸象”

千萬小心激素不良反應

“肉芽腫”至今尚未形成規範的治療方案,因此臨床治療可謂仍“盲人摸象”。劉曉雁教授指出,中醫藥治療、手術治療、激素治療、免疫抑制劑治療、觀察治療等,都是目前常見的治療方法。

特別要提醒患者的是,類固醇激素治療起效快、療效好,國內部分專家甚至認為是主要治療辦法,但減量或停藥後迅速反跳,可能導致病情最終加重,甚至難以控制;更嚴重的是,皮質激素不良反應明顯,因此,如果長期比如超過1個月應用激素,務必監測糖耐量異常、肥胖指數、骨量流失、皮質功能等不良反應。

此外,要提醒臨床醫生,“肉芽腫”雖名為慢性炎症性疾病,但別看見紅腫、出膿,就慣性思維而用抗生素消炎抗菌。因為既往研究提示,“肉芽腫”的組織及膿液內多數不能發現病原菌,應用抗生素治療不僅缺乏指征且療效不佳。

中醫藥治療上,林毅教授認為,氣陰兩虛或陰虛火旺為基本病機,治療時首先應將“益氣養陰”的治法貫穿始終。

林毅教授本著“祛腐生肌”原則創立了“提膿祛腐”綜合療法,外治法包括火針洞式烙口術、提膿藥撚引流術、刮匙棉撚排膿祛腐術、棉墊綁縛、金黃散水蜜外敷、土黃連液濕敷、四子散熱敷等多種方法,同時辨證論治輔以軟堅散結、托毒消癰、益氣和營之中藥。

“提膿祛腐”綜合療法不僅在療效及復發率方面不劣於手術,而且能更好的保留乳房外形,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雪華 通訊員李雪、王蕾

編輯/李津

圖@視覺中國

治療仍“盲人摸象”

千萬小心激素不良反應

“肉芽腫”至今尚未形成規範的治療方案,因此臨床治療可謂仍“盲人摸象”。劉曉雁教授指出,中醫藥治療、手術治療、激素治療、免疫抑制劑治療、觀察治療等,都是目前常見的治療方法。

特別要提醒患者的是,類固醇激素治療起效快、療效好,國內部分專家甚至認為是主要治療辦法,但減量或停藥後迅速反跳,可能導致病情最終加重,甚至難以控制;更嚴重的是,皮質激素不良反應明顯,因此,如果長期比如超過1個月應用激素,務必監測糖耐量異常、肥胖指數、骨量流失、皮質功能等不良反應。

此外,要提醒臨床醫生,“肉芽腫”雖名為慢性炎症性疾病,但別看見紅腫、出膿,就慣性思維而用抗生素消炎抗菌。因為既往研究提示,“肉芽腫”的組織及膿液內多數不能發現病原菌,應用抗生素治療不僅缺乏指征且療效不佳。

中醫藥治療上,林毅教授認為,氣陰兩虛或陰虛火旺為基本病機,治療時首先應將“益氣養陰”的治法貫穿始終。

林毅教授本著“祛腐生肌”原則創立了“提膿祛腐”綜合療法,外治法包括火針洞式烙口術、提膿藥撚引流術、刮匙棉撚排膿祛腐術、棉墊綁縛、金黃散水蜜外敷、土黃連液濕敷、四子散熱敷等多種方法,同時辨證論治輔以軟堅散結、托毒消癰、益氣和營之中藥。

“提膿祛腐”綜合療法不僅在療效及復發率方面不劣於手術,而且能更好的保留乳房外形,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雪華 通訊員李雪、王蕾

編輯/李津

圖@視覺中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