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永嘉有個村莊古稱“鳳凰寶地”,曾出了個了不起的人物!

8月12日, 我們跟著90歲呂定浩老人, 來到見七垟採訪。 見七垟自然村, 古稱為鳳凰寶地, 現為碧蓮鎮大嶴社區茶嶴村, 建村200多年, 見七垟自然村人口40多戶, 100多人, 呂姓占95%, 80以上老人10個。

見七垟自然村古道地處大嶴村到茶嶴村, 原潘坑鄉潘坑村到應坑鄉應界坑村十字叉口, 離潘坑12公里, 離大嶴3公里, 離茶嶴2.8公里, 由於地處交通要道, 當地先賢在鳳凰腳上建涼亭, 讓過往行人歇腳。 清未, 一名叫金暨瑞林財主出資重建涼亭。

見七垟村呂祖從大嶴遷入, 有良田36畝, 但呂祖一戶居住, 覺得太冷清了, 就邀請溪下老婆舅夫妻金祖到見七垟一起居住, 且將田地山場以橫路過界對半分。

開始, 金姓在見七垟很發達, 人口達80人, 呂姓僅12人。 呂定浩老人說, 有位30多歲金姓老太公意外去世, 其妻守寡, 岩坦新壟人暨瑞林來到見七垟, 與金老太結成夫妻, 幫助她養育子女。

後來瑞林在金家生了三個兒子, 大兒子叫新燦、二兒子叫新水、三兒子叫雲招, 這三個孩子皮膚很黑, 體健力壯。 新燦會講案, 附近的地方有案件都到見七垟下屋他家處理, 大源溪口、岩坦人有案也到新燦家處理, 民間傳著:“皇天山間, 岩頭岩坦, 見七垟出了新燦。 ”大兒新燦是位很了不起的人物。

二兒新水力大, 天天嘴上打人, 但是從來沒有打過人。 三兒雲招是聰明過人, 觀天文識地理, 綽號“仙人爺”, 兄弟三個是頂格格人物, 家境豐裕。

解放後, 涼亭由呂姓人員重葺, 名之見七垟亭, 人來人往, 歇腳停靠, 皆會於此, 談天說地, 熱門非凡。 到民國初, 涼亭重建, 後經小修。 2003年修建大嶴到陳嶴公路後, 一米高土坡上的涼亭就鮮有人上。

歲月悠悠, 白雲蒼狗, 站在古涼亭裡, 老人向我們敘說一段段沉重歷史。

積勞成疾, 與路長眠。 站在涼亭看新公路, 呂定浩老人家講起淒傷的實事, 貧困山區造機耕路很困難, 雖然得到政府立項、補助, 村民自發、政府部門、外來企業能人樂助, 2002年開始動土, 2010年勉強從大嶴通了茶嶴石子機耕路。

路通了, 但是, 時任上茶嶴村委會主任陳麗芬因造路, 積勞成病, 與路長眠。

賭博遊戲, 盛行一時。 民國初年, 流行“掛花會”, 四面八方村民來娛樂, 人數最多達4000多人, 兩邊山上全是參與的人群。 掛花會, 又叫押花會, 是前清時民間流行的一種賭博遊戲。 而如今煙雲早已散去。

大嶴樹橋頭涼亭

涼亭見證, 剿匪英雄。 1950年春,東南沿海的許多島嶼還在國民黨軍隊手裡,新中國面臨著嚴重的海上封鎖。 溫州靠海, 永嘉靠江, 有些國民黨士兵或海盜就流竄到山高林密的大嶴。 1950年, 浙江警備第一旅三團三營八連、中國人民解放軍309團四連分別到大嶴剿匪。

聽呂定浩大爺爺說, 解放軍來到大嶴, 前線指揮部就設在見七垟涼亭。 我祖太呂祥權老人家那時只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 也跟著他的父輩去幫解放軍抬彈藥。 他們抬著裝著彈藥的籮筐, 來到涼亭。 只見涼亭擺著一張桌, 桌上放著地圖, 幾個指揮員圍著桌在討論, 不時有解放軍進出。 解放軍後來就在不遠處的山坡上打了一場遭遇戰。 他們的裝備比較精良,是美式制式裝備。但還是被英勇的解放軍戰士打退。在村民大力支援下,解放軍剿滅美式裝備海盜50多人,解放軍犧牲6人。現在見七垟涼亭對面仍留有一座烈士墓,安葬犧牲的烈士,讓後人追思烈士英勇事蹟。

鐵礦山遺跡

涼亭要道,歇腳惠民。未通公路時,山間只有古道。談起大嶴時,總會想起那個全民大煉鋼鐵的時代。1958年,國家開始大辦鋼鐵,而大嶴恰有鐵礦。全縣派勞動力支援大嶴、燒炭、洗沙、煉鐵,站在大坑村往槳糊田方向大山望去,40年過去了,山被挖去一大片,如今還傷痕累累。

大嶴鋼鐵廠辦在上塘殿對面,1983年舊址已被拆除,記憶卻無法消除。上塘到大嶴公路開通。大嶴成了全縣重工業基地。成了北面山區繁華之地。當時,潘坑與岩坦公路未通車。潘坑離大嶴僅12公里,貨物進出必須經大嶴車站和見七垟古道,涼亭不遠處的一泓泉水,成了過往客人飲用的天然礦泉水,七垟涼亭是挑擔客的過路之家,躲風避雨,歇腳長力,補充能量的好地方。

他們的裝備比較精良,是美式制式裝備。但還是被英勇的解放軍戰士打退。在村民大力支援下,解放軍剿滅美式裝備海盜50多人,解放軍犧牲6人。現在見七垟涼亭對面仍留有一座烈士墓,安葬犧牲的烈士,讓後人追思烈士英勇事蹟。

鐵礦山遺跡

涼亭要道,歇腳惠民。未通公路時,山間只有古道。談起大嶴時,總會想起那個全民大煉鋼鐵的時代。1958年,國家開始大辦鋼鐵,而大嶴恰有鐵礦。全縣派勞動力支援大嶴、燒炭、洗沙、煉鐵,站在大坑村往槳糊田方向大山望去,40年過去了,山被挖去一大片,如今還傷痕累累。

大嶴鋼鐵廠辦在上塘殿對面,1983年舊址已被拆除,記憶卻無法消除。上塘到大嶴公路開通。大嶴成了全縣重工業基地。成了北面山區繁華之地。當時,潘坑與岩坦公路未通車。潘坑離大嶴僅12公里,貨物進出必須經大嶴車站和見七垟古道,涼亭不遠處的一泓泉水,成了過往客人飲用的天然礦泉水,七垟涼亭是挑擔客的過路之家,躲風避雨,歇腳長力,補充能量的好地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