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比壽光還牛的縣級市我只服這裡 “魔力”四射!

創建文明城市是加強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 是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龍頭工程。 我市考察團前往第一個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和唯一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的張家港市,

實地感受這座文明城市的獨特魅力, 探尋這座城市的文明密碼。

文明創建 制度先行

走進張家港市, 樹木蔥郁, 花開滿城, 乾淨整潔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志願服務, 規範有序的交通環境、文明和諧的人際關係,

無不彰顯著這座聞名全國的縣級文明城市獨特的魅力。

在張家港市文化中心文明張家港展示館內, 一幅幅圖片詳細記錄了這座城市持之以恆抓文明創建的奮鬥歷程。 從抓衛生環境到培育市民文明習慣, 從提升城市品質到促進城鄉一體文明, 22年間,張家港市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把深化文明城市建設作為重中之重,一張藍圖繪到底,一棒接著一棒傳,注重在抓早抓緊、抓常抓細上持續發力。每年春節後的第一個工作日,都要召開全市文明城市創建總結表彰大會,鄉鎮績效考核中,精神文明建設指標權重達到了50%。

面對時代發展,張家港市不僅有“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恒心,還有著推陳出新的“巧勁”和堅持不懈的韌勁,不斷出臺創建的新標準、新規範,科學的頂層設計為創建提供了堅強保障,他們在全國縣級市率先開發“城市e管家”資訊平臺,市民只要用手機下載終端軟體,就可以直接參與城市管理,為文明創建建言獻策。

創城為民 創城惠民

發展階段在變,群眾訴求在變,但張家港市創建為民、創建惠民的工作導向始終不變。近年來,張家港市以圍繞群眾切身利益搞創建為指導,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思路,著力構建城鄉一體公共服務體系,全市任何一個地方10分鐘以內可進入二級路網,20分鐘以內可到達主城區,實現了公交“村村通”、管道天然氣“鎮鎮通”、數位電視“戶戶通”,推動21.6萬名農民“農保”轉“城保”,“城保”覆蓋率達99.6%。

“就業、保障、教育、醫療、文化、安居、交通、三農”八大類民生工程持續提升了群眾幸福指數。城鄉共下一盤棋也已成為張家港文明創建惠民的新目標。張家港市按照“以城市的標準建設農村、以市民的理念培育農民”的思路,通過城鄉發展功能、人居環境、公共服務體系的一體化,探索出了一條城鄉一體文明發展的獨特路徑,讓“美麗鄉愁”永駐港城。

張家港市民 朱洪彬:張家港全國文明城市包括衛生、治安管理方面都蠻好的,環境一好,人就住的很舒服。

著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質

張家港市堅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文明城市創建的全過程,把傳承和弘揚張家港精神融入文明城市創建,不斷賦予“團結拼搏、負重奮進、自加壓力、敢於爭先”張家港精神新的時代內涵,使之始終成為張家港市的城市之魂、力量之源,讓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能時時處處感受到文明的薰陶。

張家港市民:我們看到這些文明標語,不僅是從自身做起,也會提醒我們周邊的人,帶動他們為張家港文明城市做出一份貢獻。

張家港市全民參與志願服務的做法令人稱道,通過讓志願者先行以及出臺《關於扶持志願服務團隊發展的工作意見》,從政策、資金、專案、獎勵、培訓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形成輻射帶動效應,提高了市民的文明素質。如今在張家港市,志願者不僅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更是成為一種生活態度。

張家港市志願者:退了休以後,別的愛好沒有,就喜歡做志願者,能幫助到別人我覺得心情很愉快。

常創常新 常態長效

張家港市還打造了各式各樣的公共閱讀空間,讓港城處處聞書香。“最美悅讀空間”項目是張家港市深化書香城市建設的一項創新舉措。2012年11月,張家港市探索出臺全國首個《書香城市建設指標》評價體系,並在全國首創網格化公共文化服務模式,建立圖書館總分館體系,通過社區閱讀服務站、24小時圖書館驛站、圖書漂流亭等,實現知識分享、書香傳遞,讓群眾可以隨時閱讀。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張家港市創新實施的部門聯動機制成效顯著,“一圖四清單”工作法便是如此。市文明辦及各機關單位組成督察隊伍,針對主次幹道環境、公共廣場環境等31個方面,定期走訪督察,用“文明創建天氣圖”來即時反映現狀,並納入年終績效考核和文明單位評比。

多年來,張家港全市上下在文明城市創建長效管理上目標明確、責任落實,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確保“全民參與”落到實處。張家港市還設立了協調機制,由市領導擔任組長,區鎮和市相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任成員;資金上,市財政每年劃撥專項資金,遇有一些無明確責任的應急問題,先由相關部門先行處理,經費從中列支,減少部門之間相互推諉的現象。

從第一個縣級全國文明城市,到目前唯一連續四屆“榜上有名”的縣級全國文明城市,張家港市追求文明的腳步從未停歇。20多年來,張家港市把日常工作與創城完美融合,抓出了環境優美、優良秩序、優質服務,抓出了眾人劃槳的拼搏勢頭和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個文明一起抓推向了“五位一體”全面協調發展的新高度。其創新經驗和成功做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

編輯:田夢

責編:李瑞

監製:張學軍 宋成軍

22年間,張家港市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把深化文明城市建設作為重中之重,一張藍圖繪到底,一棒接著一棒傳,注重在抓早抓緊、抓常抓細上持續發力。每年春節後的第一個工作日,都要召開全市文明城市創建總結表彰大會,鄉鎮績效考核中,精神文明建設指標權重達到了50%。

面對時代發展,張家港市不僅有“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恒心,還有著推陳出新的“巧勁”和堅持不懈的韌勁,不斷出臺創建的新標準、新規範,科學的頂層設計為創建提供了堅強保障,他們在全國縣級市率先開發“城市e管家”資訊平臺,市民只要用手機下載終端軟體,就可以直接參與城市管理,為文明創建建言獻策。

創城為民 創城惠民

發展階段在變,群眾訴求在變,但張家港市創建為民、創建惠民的工作導向始終不變。近年來,張家港市以圍繞群眾切身利益搞創建為指導,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思路,著力構建城鄉一體公共服務體系,全市任何一個地方10分鐘以內可進入二級路網,20分鐘以內可到達主城區,實現了公交“村村通”、管道天然氣“鎮鎮通”、數位電視“戶戶通”,推動21.6萬名農民“農保”轉“城保”,“城保”覆蓋率達99.6%。

“就業、保障、教育、醫療、文化、安居、交通、三農”八大類民生工程持續提升了群眾幸福指數。城鄉共下一盤棋也已成為張家港文明創建惠民的新目標。張家港市按照“以城市的標準建設農村、以市民的理念培育農民”的思路,通過城鄉發展功能、人居環境、公共服務體系的一體化,探索出了一條城鄉一體文明發展的獨特路徑,讓“美麗鄉愁”永駐港城。

張家港市民 朱洪彬:張家港全國文明城市包括衛生、治安管理方面都蠻好的,環境一好,人就住的很舒服。

著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質

張家港市堅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文明城市創建的全過程,把傳承和弘揚張家港精神融入文明城市創建,不斷賦予“團結拼搏、負重奮進、自加壓力、敢於爭先”張家港精神新的時代內涵,使之始終成為張家港市的城市之魂、力量之源,讓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能時時處處感受到文明的薰陶。

張家港市民:我們看到這些文明標語,不僅是從自身做起,也會提醒我們周邊的人,帶動他們為張家港文明城市做出一份貢獻。

張家港市全民參與志願服務的做法令人稱道,通過讓志願者先行以及出臺《關於扶持志願服務團隊發展的工作意見》,從政策、資金、專案、獎勵、培訓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形成輻射帶動效應,提高了市民的文明素質。如今在張家港市,志願者不僅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更是成為一種生活態度。

張家港市志願者:退了休以後,別的愛好沒有,就喜歡做志願者,能幫助到別人我覺得心情很愉快。

常創常新 常態長效

張家港市還打造了各式各樣的公共閱讀空間,讓港城處處聞書香。“最美悅讀空間”項目是張家港市深化書香城市建設的一項創新舉措。2012年11月,張家港市探索出臺全國首個《書香城市建設指標》評價體系,並在全國首創網格化公共文化服務模式,建立圖書館總分館體系,通過社區閱讀服務站、24小時圖書館驛站、圖書漂流亭等,實現知識分享、書香傳遞,讓群眾可以隨時閱讀。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張家港市創新實施的部門聯動機制成效顯著,“一圖四清單”工作法便是如此。市文明辦及各機關單位組成督察隊伍,針對主次幹道環境、公共廣場環境等31個方面,定期走訪督察,用“文明創建天氣圖”來即時反映現狀,並納入年終績效考核和文明單位評比。

多年來,張家港全市上下在文明城市創建長效管理上目標明確、責任落實,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確保“全民參與”落到實處。張家港市還設立了協調機制,由市領導擔任組長,區鎮和市相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任成員;資金上,市財政每年劃撥專項資金,遇有一些無明確責任的應急問題,先由相關部門先行處理,經費從中列支,減少部門之間相互推諉的現象。

從第一個縣級全國文明城市,到目前唯一連續四屆“榜上有名”的縣級全國文明城市,張家港市追求文明的腳步從未停歇。20多年來,張家港市把日常工作與創城完美融合,抓出了環境優美、優良秩序、優質服務,抓出了眾人劃槳的拼搏勢頭和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個文明一起抓推向了“五位一體”全面協調發展的新高度。其創新經驗和成功做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

編輯:田夢

責編:李瑞

監製:張學軍 宋成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