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9月1日全國啟用!有關新編三科教材的這些事,老師家長不可不知~

每逢新學年、新學期, 教育部都要召開系列新聞發佈會。 3月份春季開學, 召開“教育新春系列發佈會”;秋季開學, 召開“教育金秋系列發佈會”。

8月28日上午, 教育部2017年首場教育金秋系列發佈會來啦!教育部部長助理、黨組成員、教材局局長鄭富芝, 教育部教材局副局長申繼亮, 以及田慧生、溫儒敏、葉小兵、高德勝、王敬波等專家出席發佈會, 介紹義務教育三科教材有關情況。

根據中央要求, 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 將於9月1日在全國投入使用。 新編三科教材怎麼“出爐”的?它們“新”在哪裡?10個關鍵字帶你瞭解!

根據中央要求, 從2012年起, 教育部統一組織編寫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 歷時五年, 完成了編審工作, 將於2017年9月開學在全國中小學起始年級投入使用。

三科教材審查首次實行思想政治審查、學科審查、專題審查和綜合審查,

全面把好三科教材政治關、理念關和科學關。 專家工作委員會先後集中召開了24次審查會商會議, 共計有900多人次參加審查工作。

根據中央對三科教材統編統用、三年實現全覆蓋的要求, 2017年秋季學期, 全國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統編教材, 2018年覆蓋小學初中一、二年級, 2019年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

經審查, 專家一致認為, 三科教材價值導向正確, 強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教育內容,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統融入、有機滲透, 充分貫徹中央精神, 體現德育為先、立德樹人的理念。

按照“整體規劃, 有機融入”的原則, 專門研製了三科教材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方案和實施圖譜。

語文教材所選古詩文數量有所增加, 體裁多樣。 歷史教材主要在中國古代史部分體現。 道德與法治教材介紹了傳統節日、民歌民謠、傳統美德、民族精神、古代輝煌科技成就等內容。

語文教材收錄了大量革命傳統經典篇目。 歷史教材專門有2冊系統講述中國共產黨建立、發展, 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史實, 涉及老一輩革命家40多位。 道德與法治教材講述了革命領袖、英雄人物、革命事件、革命故事等具有代表性的內容。

在小學和初中分別編寫了法治教育專冊教材, 集中講授憲法, 強化系統性。 其中, 小學涉及30多部法律法規, 初中涉及50多部法律法規。

語文教材注重汲取人類優秀思想文化精華, 選取來自不同國家的名家名篇。

義務教育語文教材中選入的外國作品約占總篇數的10%。

建立健全國家級、地市級、縣級三級培訓體系, 分層實施, 3年完成三科教師全員培訓。

具體每科教材編寫原則和思路是什麼?主要內容又有哪些?教材審查主要結論是啥?

接下來的時間, 小編帶你搶“鮮”瞭解三科教材最新內容!

義務教育語文教材

義務教育語文統編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溫儒敏介紹義務教育語文教材體系結構和主題教育落實情況。

一、編寫原則與思路

二、體系結構

語文教材一至六年級每冊6-8個單元, 由課文、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等板塊組成。 每單元3-4篇課文, 語文園地包括“日積月累”“字詞句運用”“書寫提示”等欄目。

七至九年級每冊6個單元, 包含閱讀和寫作兩大板塊, 各單元穿插安排“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名著導讀”“課外古詩詞誦讀”等欄目;八至九年級每冊設置1個“活動·探究”單元, 突出任務性學習理念。

三、落實主題教育情況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面

一是增加古詩文。 小學語文有古詩文129篇,初中語文古詩文選篇132篇。選文體裁多樣,從《詩經》到清人詩作,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文,均有呈現。

二是增設專題欄目。如小學的“日積月累”欄目,安排了楹聯、成語、諺語、歇後語、蒙學讀物等傳統文化內容,初中的“綜合性學習”欄目,圍繞“友”“信”“和”等傳統文化關鍵字,設計了一系列專題活動。

三是大量編選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文。如《紙的發明》《中國石拱橋》》等,讚頌古代勞動人民智慧;《鄧稼先》》《黃河頌》等,弘揚愛國敬業、誠實守信、堅忍不拔等中華傳統美德。

(二)革命傳統教育方面

主要以選文來體現。既有反映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革命經歷的篇目和他們的作品,也有反映革命英雄人物的篇目,如狼牙山五壯士、江姐、黃繼光等。

小學教材中有《朱德的扁擔》《金色的魚鉤》等革命傳統選文約40篇,初中教材中有《紀念白求恩》《回憶我的母親》等革命傳統選文30多篇。同時,指導學生閱讀《紅星照耀中國》《長征》《紅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紅色經典名著。

(三)國家主權教育方面

主要以選文來體現。或者描繪祖國山川的秀美與雄壯,以美麗的景物感染學生,如《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或者展示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以鏗鏘的話語激勵學生,如《黃河頌》《壺口瀑布》;或者講述各族人民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守衛祖國海疆的英雄事蹟,以感人的故事滋養學生,如《無名島》《一著驚海天——目擊我國航母艦載戰鬥機首架次成功著艦》。

初中歷史統編教材

義務教育歷史統編教材執行總編、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葉小兵介紹初中歷史統編教材體系結構和主題教育落實情況。

一、編寫原則與思路

二、體系結構

具體呈現是單元—課—目結構。每課以正文為主體,輔以功能性欄目,拓展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學科能力與學科素養。

三、主要內容

教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關內容分時期、分階段展現,從歷史發展演進的角度使學生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淵源及現實意義,感悟並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和體現。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主要在中國古代史部分體現,內容涵蓋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學、藝術、科技等諸多方面,涉及的歷史文化名人40多位,科技文化著作有30多部,使學生瞭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以及它對世界文明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

(二)革命傳統教育

教材系統介紹了中華民族近代鬥爭史,突出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建立和不斷發展的歷史,對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的決定作用給予了充分敘述,分別介紹了以毛澤東、鄧小平等為代表的40多位老一輩革命家,以及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而英勇獻身的革命英雄,使學生認識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三)民族團結教育

在中國古代史中,揭示出自秦以來中國就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統一多民族國家。

在中國近代史中,反映了中國各民族為實現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而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

在中國現代史中,介紹了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實現民族大團結。學生通過歷史學習,能夠認識到中國各民族在歷史發展中有著共同的命運和共同的利益,增強民族凝聚力。

(四)國家主權和海洋意識教育

教材十分注重加強國家主權意識和海洋意識教育,以史實為依託,講述西藏、新疆、臺灣及附屬島嶼釣魚島、南海諸島等作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歷史淵源。

(五)國際理解教育

在世界史中,重點介紹了人類文明起源的多源性,各個地區、各主要國家文明發展的不平衡性,世界文化的多元性。通過學習,增強學生國際意識,以開放的心態和開闊的視野看待世界,吸納人類共同創造的文明成果,樹立熱愛和平的觀念和憂患意識,強化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逐步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教材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執行主編、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高德勝介紹義務教育道德與法制教材體系結構和主題教育落實情況。

一、編寫原則

二、體系結構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共12冊,教材內容依據與兒童生活的緊密程度,由近及遠地安排了六大生活領域:我的健康成長、我的家庭生活、我們的學校生活、我們的社區與公共生活、我們的國家生活、我們共同的世界。同一生活領域內,按照學習難度的不同,採用螺旋上升的編排方式。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共6冊,圍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國家、世界展開編排。在教材呈現方式上,遵循如下邏輯結構:一是經驗導入——設置情境或活動導入,與較為典型的學生生活經驗相聯繫;二是聚焦主題,正面陳述有一定知識支撐的觀點、原則;三是揭示矛盾、深入分析,並有相關行動方法的指導。

三、主題教育的落實

《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加強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法治教育、國家主權意識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等主題內容,並專門設置了中國夢、總體國家安全觀等專題。

(一)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面

介紹了傳統節日、民歌民謠、傳統美德、民族精神、古代輝煌科技成就等內容,小學階段通過春節、清明節等中華民族重要傳統節日和傳統禮儀,以及最具代表性的文字、古代科技成就等,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親切感和感受力。

初中階段在不同類型活動中引用、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觀念、人物、故事等,以此引導學生感受自身成長與中華文化的關係,增強文化自信。

(二)在革命傳統教育方面

重視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珍視祖國的歷史。例如,通過升國旗、唱國歌等生活細節以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來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又如,選取近現代中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和史實,講述了毛澤東、周恩來等革命領袖,建黨、建軍和建國等重大革命事件,邱少雲、雷鋒等典型英雄人物,突出“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太精神”等,培養學生愛國愛党愛社會主義的情感。

(三)在法治教育方面

有機融入法治知識,注重培養法治意識,根據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要求,把小學六年級上冊和初中八年級下冊設置為法治教育專冊,集中講授憲法,強化系統性。其他冊次教材結合相關內容分散嵌入,確保法治教育貫穿始終、全程不斷線。小學涉及30多部法律法規,初中涉及50多部法律法規、6部條例和司法解釋。

道德與法治教材法治專冊

法治教育專冊教材主編、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長、教授王敬波介紹道德與法制教材法制專冊體系結構和主題教育落實情況。

一、編寫思路

二、主要內容

小學法治專冊主要包括四部分內容:一是憲法的根本法地位以及法律維護生活秩序的作用;二是通過身份的獲得、國籍的法律規定、居民身份證的作用引導學生瞭解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三是介紹國家機構的產生及職權、人大代表的職責,引導學生認識權力受到制約與監督;四是重點介紹未成年人保護法,讓學生掌握正確維權的方法。

初中法治專冊主要通過講授憲法的核心價值及其在國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使學生樹立憲法至上的信念;通過詳細講解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引導學生正確行使權利、積極履行義務;通過介紹我國的國家機構和國家基本制度,引導學生樹立制度自信,增強國家認同;通過闡述自由平等的真諦、公平正義的價值,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踐行法治精神。

三、主要特點

(一)結合案例分析,以講法律規範為主

(二)以法律知識教育為載體,促進學生法治思維養成與實踐能力提升

(三)適當滲透道德教育

(四)追求內容科學、邏輯嚴謹與表述生動的統一

(五)設計開放的問題情境,培養辯證思維能力

11問答詳解義務教育

三科教材統編工作

Q1:統一組織編寫三科教材的背景是什麼?

第一,這是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教材建設,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教材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確提出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要健全國家教材制度,成立國家教材委員會,統籌指導管理教材工作,強調要重點編好中小學三科教材,實行國家統編、統審、統用。

第二,這是立德樹人的重要舉措。三科教材意識形態屬性強,具有極其重要而特殊的育人功能。統編三科教材有利於更好地強化國家意志、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三,這是進一步提高教育品質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學教材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了有力保障。當前,我國教育正處在新的發展時期,人民群眾對“上好學”有新的更高的要求,進一步提高教育品質,必須要提高教材的品質。近年來,社會各界也對三科教材編寫提出許多好的意見建議,我們必須虛心聽取,認真研究,積極吸收,以實際行動回應各方關切。

Q2:統編三科教材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是什麼?

教材編寫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體現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礎。

一是堅持德育為先,以德塑魂。教材首先要突出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教育,全面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廣大青少年從小就打好中國底色,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植入紅色基因,讓孩子們勿忘革命先輩,堅定理想信念。

二是堅持以學生為本,易教利學。要遵循青少年認知發展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將知識、能力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把抽象、複雜的學科知識,很好地轉化成適合不同年齡孩子能學、愛學的內容,增強感染力、吸引力,提高育人效果。

三是堅持繼承發展,守正創新。按照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要求,要使經典篇目世代相傳,也要反映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還要有前瞻性、有國際視野,使我們的孩子在未來具有更強競爭力。

Q3:統編三科教材是如何組織編寫的?

從2012年啟動,到2017年全部完成編寫工作,歷時五年。

一是組建編寫團隊。通過推薦、評審,在全國範圍內遴選政治立場堅定、專業學術水準較高的學科專家、學科教育專家、優秀教研員和教師等組成編寫團隊。

二是精心編寫。編寫組嚴格按照研製大綱—編寫樣章—撰寫初稿—修改完善的程式,認真開展編寫工作。

三是強化實踐檢驗。為檢驗教材的適宜性,進行試教試用,兼顧東中西部、城市和農村,先後遴選多個省份的300多所學校,隨堂聽課,與師生當面交流,聽取意見,修改完善教材。

Q4:如何健全教材審查制度,把好教材品質關?

在三科教材審查過程中,完善審查制度,創新工作機制,確保審查效果。

一是組建審查隊伍,委託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從政治思想、專業水準、社會影響、實踐經驗等方面確定標準,遴選相關領域資深專家;

二是完善審查標準,強化政治性、思想性、科學性、適宜性的要求;

三是嚴格審查程式,實行思想政治審查、學科審查、專題審查、綜合審查,在首先把好教材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的前提下,既從專業角度對教材內容的科學性、系統性、準確性和適宜性進行把關,又統籌兼顧對跨學科橫向配合和各學段縱向銜接情況進行把關,同時專門對涉及我國主權、邊疆海域、民族宗教關係等內容進行把關,確保教材整體品質和水準。專家工作委員會先後集中召開了24次審查會商會議,共計有900多人次參加審查工作。最後,報國家教材委員會審查通過。在審查過程中,還專門將教材送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中央“馬工程”諮詢委員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諮詢委員會、有關民主黨派等徵求意見,每科組織百名特級教師從課堂教學使用的角度進行精細審讀,提出修改意見。

Q5:三科教材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道德與法治教材按照由近及遠、由淺入深、螺旋上升原則,從家庭—學校—社區—國家—世界生活場域逐步拓展,選取學習素材,突出德法兼修,強化實踐體驗,全面系統地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語文教材採取“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兩條線索相結合的方式編排教材內容。“語文素養”重在聽、說、讀、寫基本知識和能力,“人文精神”重在選文的思想性,發揮語文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以文化人。

歷史教材按照“點”“線”結合的方式編排教學內容,“點”是具體生動的重大歷史事實,“線”是社會發展演變的基本規律,通過歷史學習培養學生唯物史觀,瞭解和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堅定社會主義信念。

Q6: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編教材是如何落實的?

三科教材是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教材編寫注重結合學科特點和不同年齡段學生認知特點,按照“整體規劃,有機融入”的原則,專門研製了三科教材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方案和實施圖譜,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精選相關學習內容,設計欄目活動,採用多樣的呈現方式,促進學生學思並舉、知行合一,力求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感染力和實效性。

道德與法治教材聯繫學生生活經驗,按照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的原則,以主題單元集中講授和分散嵌入的方式安排相關學習內容,使學生系統認知和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語文教材通過精選人文主題和典範文章,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歷史教材注重從歷史發展演進的角度,通過具體、豐富的史實,使學生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淵源及現實意義。

Q7:統編三科教材是如何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

語文教材所選古詩文數量有所增加,體裁多樣。小學有古詩文129篇,初中有132篇,其中以古詩詞為主,如《木蘭詩》《憫農》《遊子吟》《出塞》《過零丁洋》《示兒》,還有一些文言文,如《愚公移山》《<論語>十二章》《<孟子>二章》《出師表》《少年中國說(節選)》;增設專題欄目,安排了楹聯、成語、諺語、歇後語、蒙學讀物等傳統文化內容,使學生在積累語言的同時,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

歷史教材主要在中國古代史部分體現,內容涵蓋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學、藝術、科技等諸多方面,涉及的歷史文化名人40多位,科技文化著作有30多部。

道德與法治教材介紹了傳統節日、民歌民謠、傳統美德、民族精神、古代輝煌科技成就等內容,培養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親切感,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Q8:統編三科教材是如何強化革命傳統教育的?

語文教材收錄了大量革命傳統經典篇目,如《紀念白求恩》《為人民服務》《清貧》《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擔》《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黃河頌》《我愛這土地》等文章,小學約40篇,初中30多篇。教材中既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領袖,也有江姐、趙一曼、劉胡蘭、董存瑞、黃繼光、雷鋒等革命英雄人物,以及錢學森、鄧稼先等為新中國建設做出巨大貢獻的著名科學家,還有魯迅、茅盾等著名文學家的作品。同時,指導學生閱讀《紅星照耀中國》《長征》《紅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紅色經典名著。

歷史教材專門有2冊系統講述中國共產黨建立、發展,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史實,涉及老一輩革命家40多位;完整介紹了中國抗日戰爭從局部抗戰、全民族抗戰到最終勝利14年的史實,強調了中國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的巨大貢獻和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

道德與法治教材講述了革命領袖、英雄人物、革命事件、革命故事等具有代表性的內容,繼承和發揚“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太精神”等。

Q9: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教育部在教材統編工作中是如何落實這一要求的?

將義務教育階段原品德課調整為“道德與法治”,強調德法兼修。在小學和初中分別編寫了法治教育專冊教材,集中講授憲法,強化系統性。其他冊次教材結合相關內容分散嵌入,確保法治教育貫穿始終、全程不斷線。其中,小學涉及30多部法律法規,初中涉及50多部法律法規。

Q10:為開闊學生國際視野,語文教材都選用了什麼樣的外國作品?

為開闊學生視野、培育科學精神、增進文化理解力,語文教材注重汲取人類優秀思想文化精華,選取來自不同國家的名家名篇。選文涉及革命領袖和歷史人物如列寧、高爾基,科學家如居里夫人、法布林,自然和人文景觀如荷蘭的牧場、埃及的金字塔。選入的知名作品如高爾基的《海燕》、雨果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培根的《談讀書》、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笛福的《魯濱孫漂流記》等。義務教育語文教材中 選入的外國作品約占總篇數的10%。

Q11:三科教材投入使用後,如何不斷提高教材品質,增強使用效果?

三科教材建設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過程,編出教材只是第一步,還需要在使用中不斷改進和完善。教材投入使用後,將組織專家定期對教材進行跟蹤調研,瞭解一線使用情況。專門開闢三科教材意見回饋管道,歡迎社會各界給三科教材提出意見和建議,以便及時發現新情況、新問題。結合中小學教學週期,定期對教材進行全面修訂,週期內則根據實際需要,及時修訂完善教材,不斷提升教材品質。

小學語文有古詩文129篇,初中語文古詩文選篇132篇。選文體裁多樣,從《詩經》到清人詩作,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文,均有呈現。

二是增設專題欄目。如小學的“日積月累”欄目,安排了楹聯、成語、諺語、歇後語、蒙學讀物等傳統文化內容,初中的“綜合性學習”欄目,圍繞“友”“信”“和”等傳統文化關鍵字,設計了一系列專題活動。

三是大量編選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文。如《紙的發明》《中國石拱橋》》等,讚頌古代勞動人民智慧;《鄧稼先》》《黃河頌》等,弘揚愛國敬業、誠實守信、堅忍不拔等中華傳統美德。

(二)革命傳統教育方面

主要以選文來體現。既有反映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革命經歷的篇目和他們的作品,也有反映革命英雄人物的篇目,如狼牙山五壯士、江姐、黃繼光等。

小學教材中有《朱德的扁擔》《金色的魚鉤》等革命傳統選文約40篇,初中教材中有《紀念白求恩》《回憶我的母親》等革命傳統選文30多篇。同時,指導學生閱讀《紅星照耀中國》《長征》《紅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紅色經典名著。

(三)國家主權教育方面

主要以選文來體現。或者描繪祖國山川的秀美與雄壯,以美麗的景物感染學生,如《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或者展示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以鏗鏘的話語激勵學生,如《黃河頌》《壺口瀑布》;或者講述各族人民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守衛祖國海疆的英雄事蹟,以感人的故事滋養學生,如《無名島》《一著驚海天——目擊我國航母艦載戰鬥機首架次成功著艦》。

初中歷史統編教材

義務教育歷史統編教材執行總編、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葉小兵介紹初中歷史統編教材體系結構和主題教育落實情況。

一、編寫原則與思路

二、體系結構

具體呈現是單元—課—目結構。每課以正文為主體,輔以功能性欄目,拓展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學科能力與學科素養。

三、主要內容

教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關內容分時期、分階段展現,從歷史發展演進的角度使學生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淵源及現實意義,感悟並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和體現。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主要在中國古代史部分體現,內容涵蓋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學、藝術、科技等諸多方面,涉及的歷史文化名人40多位,科技文化著作有30多部,使學生瞭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以及它對世界文明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

(二)革命傳統教育

教材系統介紹了中華民族近代鬥爭史,突出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建立和不斷發展的歷史,對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的決定作用給予了充分敘述,分別介紹了以毛澤東、鄧小平等為代表的40多位老一輩革命家,以及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而英勇獻身的革命英雄,使學生認識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三)民族團結教育

在中國古代史中,揭示出自秦以來中國就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統一多民族國家。

在中國近代史中,反映了中國各民族為實現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而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

在中國現代史中,介紹了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實現民族大團結。學生通過歷史學習,能夠認識到中國各民族在歷史發展中有著共同的命運和共同的利益,增強民族凝聚力。

(四)國家主權和海洋意識教育

教材十分注重加強國家主權意識和海洋意識教育,以史實為依託,講述西藏、新疆、臺灣及附屬島嶼釣魚島、南海諸島等作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歷史淵源。

(五)國際理解教育

在世界史中,重點介紹了人類文明起源的多源性,各個地區、各主要國家文明發展的不平衡性,世界文化的多元性。通過學習,增強學生國際意識,以開放的心態和開闊的視野看待世界,吸納人類共同創造的文明成果,樹立熱愛和平的觀念和憂患意識,強化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逐步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教材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執行主編、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高德勝介紹義務教育道德與法制教材體系結構和主題教育落實情況。

一、編寫原則

二、體系結構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共12冊,教材內容依據與兒童生活的緊密程度,由近及遠地安排了六大生活領域:我的健康成長、我的家庭生活、我們的學校生活、我們的社區與公共生活、我們的國家生活、我們共同的世界。同一生活領域內,按照學習難度的不同,採用螺旋上升的編排方式。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共6冊,圍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國家、世界展開編排。在教材呈現方式上,遵循如下邏輯結構:一是經驗導入——設置情境或活動導入,與較為典型的學生生活經驗相聯繫;二是聚焦主題,正面陳述有一定知識支撐的觀點、原則;三是揭示矛盾、深入分析,並有相關行動方法的指導。

三、主題教育的落實

《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加強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法治教育、國家主權意識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等主題內容,並專門設置了中國夢、總體國家安全觀等專題。

(一)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面

介紹了傳統節日、民歌民謠、傳統美德、民族精神、古代輝煌科技成就等內容,小學階段通過春節、清明節等中華民族重要傳統節日和傳統禮儀,以及最具代表性的文字、古代科技成就等,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親切感和感受力。

初中階段在不同類型活動中引用、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觀念、人物、故事等,以此引導學生感受自身成長與中華文化的關係,增強文化自信。

(二)在革命傳統教育方面

重視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珍視祖國的歷史。例如,通過升國旗、唱國歌等生活細節以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來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又如,選取近現代中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和史實,講述了毛澤東、周恩來等革命領袖,建黨、建軍和建國等重大革命事件,邱少雲、雷鋒等典型英雄人物,突出“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太精神”等,培養學生愛國愛党愛社會主義的情感。

(三)在法治教育方面

有機融入法治知識,注重培養法治意識,根據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要求,把小學六年級上冊和初中八年級下冊設置為法治教育專冊,集中講授憲法,強化系統性。其他冊次教材結合相關內容分散嵌入,確保法治教育貫穿始終、全程不斷線。小學涉及30多部法律法規,初中涉及50多部法律法規、6部條例和司法解釋。

道德與法治教材法治專冊

法治教育專冊教材主編、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長、教授王敬波介紹道德與法制教材法制專冊體系結構和主題教育落實情況。

一、編寫思路

二、主要內容

小學法治專冊主要包括四部分內容:一是憲法的根本法地位以及法律維護生活秩序的作用;二是通過身份的獲得、國籍的法律規定、居民身份證的作用引導學生瞭解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三是介紹國家機構的產生及職權、人大代表的職責,引導學生認識權力受到制約與監督;四是重點介紹未成年人保護法,讓學生掌握正確維權的方法。

初中法治專冊主要通過講授憲法的核心價值及其在國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使學生樹立憲法至上的信念;通過詳細講解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引導學生正確行使權利、積極履行義務;通過介紹我國的國家機構和國家基本制度,引導學生樹立制度自信,增強國家認同;通過闡述自由平等的真諦、公平正義的價值,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踐行法治精神。

三、主要特點

(一)結合案例分析,以講法律規範為主

(二)以法律知識教育為載體,促進學生法治思維養成與實踐能力提升

(三)適當滲透道德教育

(四)追求內容科學、邏輯嚴謹與表述生動的統一

(五)設計開放的問題情境,培養辯證思維能力

11問答詳解義務教育

三科教材統編工作

Q1:統一組織編寫三科教材的背景是什麼?

第一,這是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教材建設,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教材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確提出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要健全國家教材制度,成立國家教材委員會,統籌指導管理教材工作,強調要重點編好中小學三科教材,實行國家統編、統審、統用。

第二,這是立德樹人的重要舉措。三科教材意識形態屬性強,具有極其重要而特殊的育人功能。統編三科教材有利於更好地強化國家意志、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三,這是進一步提高教育品質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學教材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了有力保障。當前,我國教育正處在新的發展時期,人民群眾對“上好學”有新的更高的要求,進一步提高教育品質,必須要提高教材的品質。近年來,社會各界也對三科教材編寫提出許多好的意見建議,我們必須虛心聽取,認真研究,積極吸收,以實際行動回應各方關切。

Q2:統編三科教材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是什麼?

教材編寫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體現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礎。

一是堅持德育為先,以德塑魂。教材首先要突出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教育,全面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廣大青少年從小就打好中國底色,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植入紅色基因,讓孩子們勿忘革命先輩,堅定理想信念。

二是堅持以學生為本,易教利學。要遵循青少年認知發展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將知識、能力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把抽象、複雜的學科知識,很好地轉化成適合不同年齡孩子能學、愛學的內容,增強感染力、吸引力,提高育人效果。

三是堅持繼承發展,守正創新。按照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要求,要使經典篇目世代相傳,也要反映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還要有前瞻性、有國際視野,使我們的孩子在未來具有更強競爭力。

Q3:統編三科教材是如何組織編寫的?

從2012年啟動,到2017年全部完成編寫工作,歷時五年。

一是組建編寫團隊。通過推薦、評審,在全國範圍內遴選政治立場堅定、專業學術水準較高的學科專家、學科教育專家、優秀教研員和教師等組成編寫團隊。

二是精心編寫。編寫組嚴格按照研製大綱—編寫樣章—撰寫初稿—修改完善的程式,認真開展編寫工作。

三是強化實踐檢驗。為檢驗教材的適宜性,進行試教試用,兼顧東中西部、城市和農村,先後遴選多個省份的300多所學校,隨堂聽課,與師生當面交流,聽取意見,修改完善教材。

Q4:如何健全教材審查制度,把好教材品質關?

在三科教材審查過程中,完善審查制度,創新工作機制,確保審查效果。

一是組建審查隊伍,委託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從政治思想、專業水準、社會影響、實踐經驗等方面確定標準,遴選相關領域資深專家;

二是完善審查標準,強化政治性、思想性、科學性、適宜性的要求;

三是嚴格審查程式,實行思想政治審查、學科審查、專題審查、綜合審查,在首先把好教材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的前提下,既從專業角度對教材內容的科學性、系統性、準確性和適宜性進行把關,又統籌兼顧對跨學科橫向配合和各學段縱向銜接情況進行把關,同時專門對涉及我國主權、邊疆海域、民族宗教關係等內容進行把關,確保教材整體品質和水準。專家工作委員會先後集中召開了24次審查會商會議,共計有900多人次參加審查工作。最後,報國家教材委員會審查通過。在審查過程中,還專門將教材送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中央“馬工程”諮詢委員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諮詢委員會、有關民主黨派等徵求意見,每科組織百名特級教師從課堂教學使用的角度進行精細審讀,提出修改意見。

Q5:三科教材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道德與法治教材按照由近及遠、由淺入深、螺旋上升原則,從家庭—學校—社區—國家—世界生活場域逐步拓展,選取學習素材,突出德法兼修,強化實踐體驗,全面系統地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語文教材採取“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兩條線索相結合的方式編排教材內容。“語文素養”重在聽、說、讀、寫基本知識和能力,“人文精神”重在選文的思想性,發揮語文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以文化人。

歷史教材按照“點”“線”結合的方式編排教學內容,“點”是具體生動的重大歷史事實,“線”是社會發展演變的基本規律,通過歷史學習培養學生唯物史觀,瞭解和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堅定社會主義信念。

Q6: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編教材是如何落實的?

三科教材是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教材編寫注重結合學科特點和不同年齡段學生認知特點,按照“整體規劃,有機融入”的原則,專門研製了三科教材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方案和實施圖譜,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精選相關學習內容,設計欄目活動,採用多樣的呈現方式,促進學生學思並舉、知行合一,力求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感染力和實效性。

道德與法治教材聯繫學生生活經驗,按照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的原則,以主題單元集中講授和分散嵌入的方式安排相關學習內容,使學生系統認知和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語文教材通過精選人文主題和典範文章,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歷史教材注重從歷史發展演進的角度,通過具體、豐富的史實,使學生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淵源及現實意義。

Q7:統編三科教材是如何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

語文教材所選古詩文數量有所增加,體裁多樣。小學有古詩文129篇,初中有132篇,其中以古詩詞為主,如《木蘭詩》《憫農》《遊子吟》《出塞》《過零丁洋》《示兒》,還有一些文言文,如《愚公移山》《<論語>十二章》《<孟子>二章》《出師表》《少年中國說(節選)》;增設專題欄目,安排了楹聯、成語、諺語、歇後語、蒙學讀物等傳統文化內容,使學生在積累語言的同時,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

歷史教材主要在中國古代史部分體現,內容涵蓋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學、藝術、科技等諸多方面,涉及的歷史文化名人40多位,科技文化著作有30多部。

道德與法治教材介紹了傳統節日、民歌民謠、傳統美德、民族精神、古代輝煌科技成就等內容,培養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親切感,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Q8:統編三科教材是如何強化革命傳統教育的?

語文教材收錄了大量革命傳統經典篇目,如《紀念白求恩》《為人民服務》《清貧》《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擔》《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黃河頌》《我愛這土地》等文章,小學約40篇,初中30多篇。教材中既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領袖,也有江姐、趙一曼、劉胡蘭、董存瑞、黃繼光、雷鋒等革命英雄人物,以及錢學森、鄧稼先等為新中國建設做出巨大貢獻的著名科學家,還有魯迅、茅盾等著名文學家的作品。同時,指導學生閱讀《紅星照耀中國》《長征》《紅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紅色經典名著。

歷史教材專門有2冊系統講述中國共產黨建立、發展,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史實,涉及老一輩革命家40多位;完整介紹了中國抗日戰爭從局部抗戰、全民族抗戰到最終勝利14年的史實,強調了中國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的巨大貢獻和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

道德與法治教材講述了革命領袖、英雄人物、革命事件、革命故事等具有代表性的內容,繼承和發揚“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太精神”等。

Q9: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教育部在教材統編工作中是如何落實這一要求的?

將義務教育階段原品德課調整為“道德與法治”,強調德法兼修。在小學和初中分別編寫了法治教育專冊教材,集中講授憲法,強化系統性。其他冊次教材結合相關內容分散嵌入,確保法治教育貫穿始終、全程不斷線。其中,小學涉及30多部法律法規,初中涉及50多部法律法規。

Q10:為開闊學生國際視野,語文教材都選用了什麼樣的外國作品?

為開闊學生視野、培育科學精神、增進文化理解力,語文教材注重汲取人類優秀思想文化精華,選取來自不同國家的名家名篇。選文涉及革命領袖和歷史人物如列寧、高爾基,科學家如居里夫人、法布林,自然和人文景觀如荷蘭的牧場、埃及的金字塔。選入的知名作品如高爾基的《海燕》、雨果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培根的《談讀書》、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笛福的《魯濱孫漂流記》等。義務教育語文教材中 選入的外國作品約占總篇數的10%。

Q11:三科教材投入使用後,如何不斷提高教材品質,增強使用效果?

三科教材建設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過程,編出教材只是第一步,還需要在使用中不斷改進和完善。教材投入使用後,將組織專家定期對教材進行跟蹤調研,瞭解一線使用情況。專門開闢三科教材意見回饋管道,歡迎社會各界給三科教材提出意見和建議,以便及時發現新情況、新問題。結合中小學教學週期,定期對教材進行全面修訂,週期內則根據實際需要,及時修訂完善教材,不斷提升教材品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