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互聯網時代通訊之痛——幼教篇

各位老師, 你建了幾個家長群?

隨著微信越來越廣泛的使用, “家長微信群”逐漸成了每個班級不可缺少的交流平臺。 老師們會通報孩子們的在校情況、發佈重要通知;家長們有疑問也會在微信群上與老師溝通。

但是交流的便利和無孔不入, 讓很多老師和家長都“跑偏了”, 這讓很多人感到增添了許多煩惱。

不少老師、家長都快“怕”了家長群。 因為, 他們, 他們不按規則出牌啊。 這樣, 還怎麼愉快地交談呢?

究竟什麼才是班級群的“正確打開方式”呢?我們在使用班群的過程中又應該避免哪些問題呢?我們逐一來分析幫您解答!

請先看:

班級群, 差點讓我精神分裂?

1.家長一焦慮, 資訊滴滴響

“兒子第一次上幼稚園, 好想看他在園裡的直播”、“孩子第一次離開家人一整天, 不知道他在學校有沒有哭鬧……”這些心情是許多新生家長的共同體驗。 為了讓家長減少擔心,

許多小學、幼稚園開通了家長微信群以便互相交流。 不過, 在便利之餘, 一些微信群每天動輒幾百上千條的資訊, 讓家長們直呼受不了。

一開學, 家住漳州市區的吳女士就緊張了。 家長微信群很熱鬧, 手機一會兒響一下, 一小會兒就有幾十甚至上百條未讀資訊, “怕老師通知事情漏了, 還要一條條往上看, 真的好累”。

2.跟風點贊, 其實我是拒絕的

青青媽(化名)說, 前幾天, 有媽媽在班級群發了一條微信, 說孩子回家唱了一首在學校學的英文歌, 真是太驚喜了, 感謝老師。 老師回了一個大拇指後, 就引發了一波集體點贊高潮, “我們三班的孩子都好棒啊”、“老師好辛苦啊”、“孩子回來後, 總說今天又學了很多的新知識”……

但青青媽媽坦言:“看著家長紛紛跟風‘點贊’,

我的內心其實也挺糾結的。 我們工作也很忙, 確實沒有那麼多情感需要抒發, 但不隨大流, 又會顯得過於高冷, 不合群。 ”

3.班群變成曝光台, 家長臉上掛不住

“今天班上同學吃中餐, XX同學倒了飯菜, 其他人全部吃完了”、“XXX上課和同桌說小話。 ” 在常女士的QQ群聊天記錄中, 班主任經常會在群裡留言批評, 誰倒了飯菜, 誰上課玩尺子……

常女士說, 她明白老師是出於好心, 但一點小錯誤就要放到班群上讓所有家長都看到, 這讓孩子也很受傷。 希望老師可以私下將孩子的情況通報給家長, 而不是在群裡公開點名批評。

4.家務事搬進班級群, 老師挺為難

近日, 某幼稚園大班群, 天天媽(化名)向老師“投訴”, 爺爺每天搶著接孩子,

但不與老師溝通, 也不幫老師傳話, 還包庇孩子, 導致孩子近期在幼稚園表現不好, 家長卻一無所知。 儘管自己多次與爺爺溝通, 但他仍“一意孤行”, 甚至與外婆打起了“奪娃大戰”, 每天早早地搶在外婆前來接人。 天天媽請老師插手此事, 務必等外婆來了才能放人, 不要將孩子交給爺爺。

班群守則, 你值得擁有

微信群裡, 什麼樣的家長最惹人煩?

第1種, 討好刷屏型

老師發條很重要的資訊, 很快被沒用的閒聊給刷屏, 重要資訊都給淹沒了。

第2種, 群裡吵架型

孩子在學校發生了小爭執, 家長護子心切, 常常在群裡就開戰。

第3種:集贊、投票、賣東西

一些家長緊跟潮流, 從集贊換禮品, 再到為孩子拉票, 全都發進了孩子的家長群。

第4種, 炫富型

除了炫耀孩子的成績, 還要曬各種到國外旅遊的照片。

我們不該這樣做——家長篇

1、每日N次在班群中詢問老師孩子的情況, 生怕孩子在學校出現新“狀況”。

2、一個孩子, 三代人都要加入班級群, 只因都想看到孩子的點滴變化。

3、時不時把小孩得到的小貼畫、完成的作業、寫得工工整整的字貼上來, 驕傲地請大家點贊, 最重要的是希望老師給予關注。

4、老師一發話, 馬上回應:“您辛苦了, 保重身體”;老師一公佈“有事需要幫忙”, 立刻被搶, 沒搶到就急得不得了。

5、集贊、代購、投票……班群成了“市場”, 魚龍混雜。

6、你說好我跟一句, 你說不好我也踩一下, 一條資訊幾十人回復同樣內容, 很快一條重要的資訊就這樣被“淹沒”了。

我們應該這樣做——家長篇

1、做好自我調節,相信孩子的適應能力並對班主任充滿信心。

2、良性溝通,形成良好的群聊氛圍。

3、曬娃要適度,畢竟班群是一個公共交流平臺。

4、理性對待班級群,只關注與自己相關的資訊,避免盲目點贊。

5、晚上儘量不要在群裡聊得太晚,以免影響他人休息,有重要事情可以跟老師直接聯繫。

我們不該這樣做——教師篇

1、在班級群中點名批評孩子、公佈成績、排名等資訊,傷害孩子自尊心的同時也會讓家長感到不舒服。

2、每次只發佈優等生或表現優異的學生的照片,有些家長永遠也看不到自己孩子的照片出現在班級群中。

3、過度依賴班級群,學生日常的一舉一動都要發佈到班群中給家長過目,卻忘記了其實面對面交流才是最好的溝通。

4、在班群中“募捐”,小到學生的學習用品,大到獎品、演出的服裝道具……

5、不經考證隨意轉發網上資訊,造成家長不必要的擔心。

6、“發號施令”式的說話方式,交代完家長就撒手不管了。

我們應該這樣做——教師篇

1、如果個別學生有問題可單獨與家長溝通,普遍問題可以在班群中與家長交流。

2、在班群中曬照片要注意公平看待每一名學生,多表揚,少批評。

3、試著在每一條通知後加上“不用回復”幾個字或類似的話語,可以避免大量不必要資訊的騷擾。

4、注意說話方式,傳播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5、做班級群中的引導者,對於一些不適合發在班級群裡的內容,要學會婉言提醒。

有了這份“班群守則”,我們再也不用擔心每天被大量冗餘的資訊所打擾,再也不用被這樣一個小小的班級群所綁架了。

互聯網時代,班級群的確是加強家校溝通的重要管道,但是如今這“變了味”的溝通平臺,怎樣才能回到正軌,發揮它應有的作用,還需要教師加強自身的新媒體素養,家長們也應有獨立的思考和判斷,把握分寸。

1、做好自我調節,相信孩子的適應能力並對班主任充滿信心。

2、良性溝通,形成良好的群聊氛圍。

3、曬娃要適度,畢竟班群是一個公共交流平臺。

4、理性對待班級群,只關注與自己相關的資訊,避免盲目點贊。

5、晚上儘量不要在群裡聊得太晚,以免影響他人休息,有重要事情可以跟老師直接聯繫。

我們不該這樣做——教師篇

1、在班級群中點名批評孩子、公佈成績、排名等資訊,傷害孩子自尊心的同時也會讓家長感到不舒服。

2、每次只發佈優等生或表現優異的學生的照片,有些家長永遠也看不到自己孩子的照片出現在班級群中。

3、過度依賴班級群,學生日常的一舉一動都要發佈到班群中給家長過目,卻忘記了其實面對面交流才是最好的溝通。

4、在班群中“募捐”,小到學生的學習用品,大到獎品、演出的服裝道具……

5、不經考證隨意轉發網上資訊,造成家長不必要的擔心。

6、“發號施令”式的說話方式,交代完家長就撒手不管了。

我們應該這樣做——教師篇

1、如果個別學生有問題可單獨與家長溝通,普遍問題可以在班群中與家長交流。

2、在班群中曬照片要注意公平看待每一名學生,多表揚,少批評。

3、試著在每一條通知後加上“不用回復”幾個字或類似的話語,可以避免大量不必要資訊的騷擾。

4、注意說話方式,傳播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5、做班級群中的引導者,對於一些不適合發在班級群裡的內容,要學會婉言提醒。

有了這份“班群守則”,我們再也不用擔心每天被大量冗餘的資訊所打擾,再也不用被這樣一個小小的班級群所綁架了。

互聯網時代,班級群的確是加強家校溝通的重要管道,但是如今這“變了味”的溝通平臺,怎樣才能回到正軌,發揮它應有的作用,還需要教師加強自身的新媒體素養,家長們也應有獨立的思考和判斷,把握分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