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骨科術後康復有多重要?專家推薦好文!

在臨床上, 有很多病人及其家屬重治療而不注重康復, 他們可以在挽救親人的生命上花費鉅資, 但是對病後的康復卻持保守態度, 許多人把康復與休養、理療等同視之, 認為康復可有可無, 結果卻造成功能不滿意, 甚至需要再次手術。

本是個成功的手術, 為什麼還造成那種結果?就是因為對康復知識的認識不足, 患者在手術後沒有及時儘早進行康復治療, 導致關節攣縮、僵硬、肌肉萎縮、骨折遲延癒合或不癒合等併發症, 嚴重影響患者功能。

南通中山骨科醫院專家強調:

各種類型骨折, 不管是開放性還是閉合性、關節內還是關節外、手術或是非手術, 經過骨傷專科醫生妥善處理後, 都應該在康復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早期、全程的康復鍛煉治療。

術後鍛煉要趁早

在手術後一定要儘快進行早期的功能康復鍛煉。 一般術後第2天, 患者就應該在醫生指導下,

適當下床活動或做床上鍛煉, 以促進血液迴圈, 恢復胃腸功能, 防止併發症, 促進傷口癒合。 骨科手術、尤其是關節及關節周圍骨折手術以後的康復, 最重要的是關節活動度和肌力的訓練。

骨科術後的康復手段很多, 複雜且專業性強, 每種方法都有不同的適用範圍與物件。 不同的手術方式和手術情況, 康復手段也不一樣。

所以, 專家建議:患者應該根據自身情況, 在專業康復師或骨科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全面、系統的康復治療。

康復鍛煉有重點

關節活動度訓練, 早期要以被動訓練為主。 康復訓練中要注意儘量進行允許範圍內的關節最大的活動度訓練, 切忌小範圍、快節奏活動, 這樣不僅無助於關節活動度的改善, 而且對骨折局部也有影響。

同時, 應掌握循序漸進的原則, 有條件可使用持續被動活動機進行練功。

肌力訓練以主動鍛煉為主。

對上肢損傷來說, 各種功能的康復都要以增強手的握力為核心。

除了手部和前臂肌腱損傷外, 主動握力訓練是最重要的。 康復鍛煉時要注意手指屈伸都要達到最大限度, 以防止手部關節僵硬、黏連, 並可使握力恢復最好。

下肢的主要功能是負重, 但在下肢骨折癒合前如果過度負重, 會造成內固定物鬆動、鍛煉、骨折移位等併發症, 所以下肢骨折的康復一定要遵循“早練功、晚負重”的原則。

股四頭肌是大腿前側的一塊重要肌肉, 傷後和術後如果長時間不活動, 很容易萎縮、黏連。 一旦黏連, 很難恢復, 直接影響功能康復結果。 股四頭肌的鍛煉早期應以等長收縮為主, 即肌肉收縮時關節不運動。 鍛煉時, 當肌肉達到最大收縮時要保持幾秒鐘, 然後放鬆、再收縮, 要練到肌肉酸痛為止, 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鍛煉可分四階段

據南通中山骨科醫院專家介紹,按骨折癒合臨床過程、穩定程度,一般分為4個階段。

第一階段:傷後1周~2周

這時局部疼痛、腫脹,康復鍛煉以消腫、止痛、避免肌肉萎縮、促進血液迴圈為主要目的。過度、不適當的鍛煉會造成骨折移位元、軟組織損傷的嚴重併發症。此期可以嘗試以下康復鍛煉方法——上肢:握拳、吊臂、肩關節鐘擺樣運動等。下肢:踝關節背伸、蹠屈,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等鍛煉。除踝部骨折外,股骨、脛腓骨骨折只能做肌肉收縮鍛煉。

第二階段:傷後3周~4周

此期經過第一階段鍛煉,患肢腫脹部分消退,骨折部疼痛減輕,肌力適當恢復。上肢可做一些主動性的關節屈伸活動,先由一個關節開始,而後幾個關節協同鍛煉。下肢骨折患者可適當進行踝關節、膝關節的主動伸屈活動。牽引的患者可以通過整體活動,由上肢及健肢支撐身體床上移動,帶動患側的髖關節活動。

第三階段:傷後5周~8周

除不利於骨折癒合的某一方向的關節活動仍需限制外,其他方向的關節活動,在患者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無論是次數及活動幅度都應該加大。下肢骨折的話,這時一般牽引已經解除,在局部外固定的保護下,病人可以扶拐下地,適當負重步行。

第四階段:傷後9周~12周

除了某些較嚴重的骨折外,此期固定已基本解除。除了在固定期間所控制的某一方向(不利於骨折癒合的方向)有待繼續鍛煉恢復外,關節的其他功能已基本恢復,可以讓患者進行一些肌力及耐力的訓練。同時,做些力所能及的輕微活動。

多數康復練習較為枯燥,很難堅持。但是,組織癒合及功能改善都有其固有的發展規律,需要一段時間,盲目追求進度極有可能事倍功半。有些情況下,康復治療的週期非常漫長,很多功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堅持練習,並逐漸將練習習慣化才能受益終生。而對於那些長期功能受限的患者,則更要有足夠的毅力和耐心堅持治療和練習。

南通中山骨科醫院康復中心繼承和發揚了中醫藥特色,運用中西醫結合手法,配合先進的康復治療模式、康復治療設備,以權威的康復專家、護理人員組成治療組,對每位病人施行全面的康復治療。科室包括運動治療室(PT)、作業治療室(OT)、語言治療室、心理治療室、康復工程室、針灸治療室、推拿按摩治療室,中藥離子滲透治療室,牽引薰蒸室,骨質疏鬆治療室等,為想要康復的骨病患者提供高品質的診療服務。

鍛煉可分四階段

據南通中山骨科醫院專家介紹,按骨折癒合臨床過程、穩定程度,一般分為4個階段。

第一階段:傷後1周~2周

這時局部疼痛、腫脹,康復鍛煉以消腫、止痛、避免肌肉萎縮、促進血液迴圈為主要目的。過度、不適當的鍛煉會造成骨折移位元、軟組織損傷的嚴重併發症。此期可以嘗試以下康復鍛煉方法——上肢:握拳、吊臂、肩關節鐘擺樣運動等。下肢:踝關節背伸、蹠屈,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等鍛煉。除踝部骨折外,股骨、脛腓骨骨折只能做肌肉收縮鍛煉。

第二階段:傷後3周~4周

此期經過第一階段鍛煉,患肢腫脹部分消退,骨折部疼痛減輕,肌力適當恢復。上肢可做一些主動性的關節屈伸活動,先由一個關節開始,而後幾個關節協同鍛煉。下肢骨折患者可適當進行踝關節、膝關節的主動伸屈活動。牽引的患者可以通過整體活動,由上肢及健肢支撐身體床上移動,帶動患側的髖關節活動。

第三階段:傷後5周~8周

除不利於骨折癒合的某一方向的關節活動仍需限制外,其他方向的關節活動,在患者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無論是次數及活動幅度都應該加大。下肢骨折的話,這時一般牽引已經解除,在局部外固定的保護下,病人可以扶拐下地,適當負重步行。

第四階段:傷後9周~12周

除了某些較嚴重的骨折外,此期固定已基本解除。除了在固定期間所控制的某一方向(不利於骨折癒合的方向)有待繼續鍛煉恢復外,關節的其他功能已基本恢復,可以讓患者進行一些肌力及耐力的訓練。同時,做些力所能及的輕微活動。

多數康復練習較為枯燥,很難堅持。但是,組織癒合及功能改善都有其固有的發展規律,需要一段時間,盲目追求進度極有可能事倍功半。有些情況下,康復治療的週期非常漫長,很多功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堅持練習,並逐漸將練習習慣化才能受益終生。而對於那些長期功能受限的患者,則更要有足夠的毅力和耐心堅持治療和練習。

南通中山骨科醫院康復中心繼承和發揚了中醫藥特色,運用中西醫結合手法,配合先進的康復治療模式、康復治療設備,以權威的康復專家、護理人員組成治療組,對每位病人施行全面的康復治療。科室包括運動治療室(PT)、作業治療室(OT)、語言治療室、心理治療室、康復工程室、針灸治療室、推拿按摩治療室,中藥離子滲透治療室,牽引薰蒸室,骨質疏鬆治療室等,為想要康復的骨病患者提供高品質的診療服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