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城區網警丨急於“脫單”的人注意啦!你可能被盯上了!

近期, 一些不法分子瞅准網路世界的虛擬性和難以溯源性的特點, 正大肆“圍獵”急於“脫單”的人士!

警方反詐騙人士緊急提醒公眾,

嚴防網路婚戀類詐騙!

“高富帥”“白富美” 虛假身份為騙錢

“我有一批貨被海關扣下了, 現在需要8萬美元才能放行, 最近手頭緊, 你能不能幫我先墊付一下。 ”QQ那頭傳來了一段本該引起警惕的文字, 但廈門的林女士卻不假思索地給自己的“戀人”匯去了8萬美元。

今年4月, 單身多年的林女士通過國內某知名社交網站結識了“英國航海員”Ramsuy, 通過一段時間的相互瞭解, 雙方確立男女朋友關係。

在這之後, Ramsuy以“要給孩子找保姆、置換房屋、辦理中國簽證”等理由向林女士索要錢款, 自認為處於“熱戀期”的林女士一一滿足其要求, 先後向其支付10萬元人民幣。

在與Ramsuy交往期間, 有一位自稱參加過中東某國戰爭的大兵Mark主動添加林女士為QQ好友, 在英雄情結的誘惑下, 林女士對這位優質男士也頗為欣賞。

沒過多久, 林女士收到Mark發來的消息, 稱自己因在戰鬥中受傷, 會得到一筆約合500萬元人民幣的賠償金, 而他想把這筆錢贈予林女士, 但4萬元的郵費需由林女士承擔。 已被愛情和金錢衝昏頭腦的林女士很快將4萬元轉帳給Mark。

戲劇性的是, 500萬元“賠償金”再次被“海關”攔截, 對方稱還需要再匯4萬元才能放行, 急紅眼的林女士再次給對方匯去4萬元。

直至6月中旬, 因為不斷向朋友借款, 林女士的行為引起了朋友的警覺, 最終在朋友的提醒下選擇報警。 至此, 受害人林女士被騙取共計折合人民幣84萬餘元。

據經辦此案的警官介紹, 在此類詐騙活動中, 不法分子通常是編造“高富帥”或“白富美”等虛假身份來吸引受害人。

警方提醒, 對於徵婚條件奇好的網路相親物件, 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 不要被對方使用的頭像或傳送的照片所迷惑!

“附近的人” “緣分”謊言埋陷阱

在眾多單身男女中, 有不少人在閒暇時光使用微信“附近的人”“搖一搖”“漂流瓶”等功能進行交友活動。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受害人寂寞空虛的心理弱點, 使用網路圖片或反復美顏後的照片作為頭像, 主動“勾搭”受害人, 並虛構“受傷的感情經歷”或“悲慘的家庭遭遇”等橋段博取受害人同情, 以對其進行錢財詐騙。

今年7月17日,

事主吳先生向廈門警方報案, 稱自己在使用微信“附近的人”交友時上當受騙。

據介紹, 吳先生于7月6日登錄微信並開啟“附近的人”功能, 隨後一顯示為女性的微信用戶主動添加其並聊天。 通過一來二去的“暢聊”, 雙方很快確定了“戀愛關係”。

在隨後的幾天時間中, 對方頻繁以“自己沒有錢吃飯”“家中奶奶生病”等為藉口向事主借款。

據吳先生自行統計, 自7月7日至7月15日, 他通過微信轉帳的方式先後9次向對方一個協力廠商帳戶轉帳共計12000元。

在此期間, 出於博取事主信任的目的, 對方向事主返還500元。 之後, 對方稱要到廈門找吳先生, 並再次以“在賓館將電視損毀要賠錢”為由向其借款, 吳先生這才醒悟並報警。

記者瞭解到,除一些短期內迅速作案的案例外,還有一些不法分子為了博取受害人信任,長期經營雙方關係,以達到牟取利益的目的。

在另一起案件中,廈門市民陳先生被人在微信中以“搖一搖”的方式詐騙3300元。

據瞭解,陳先生于2016年10月16日10時左右通過微信“搖一搖”添加到一名顯示為女性的微信用戶,期間兩人聯繫熱絡,吳先生亦被對方的言辭所打動,迅速墜入“情網”。

隨後在今年3月19日,對方以“爺爺生病,弟弟需要錢”為由,通過微信向吳先生提出借款請求,由於之前數月“推心置腹”的聊天互動,吳先生不假思索地通過微信將3300元轉帳到嫌疑人某協力廠商帳戶。

到7月16日上午10時左右,吳先生再也無法和對方取得聯繫,遂發覺上當並向警方報案。

婚戀網站“實名制”也可能是噱頭

有人認為,通過婚戀網站相親交友較為靠譜,一些婚戀網站也自稱對所有會員嚴格審查身份,因此不用過多擔心。事實上,通過婚戀網站進行詐騙的案例也不在少數。

不久前有媒體曝出,在北京某知名企業工作的博士張先生就碰到了這樣一段“奇葩”相親經歷:

張先生今年30歲,通過某婚戀網站認識了自稱叫“李婷”的姑娘。隨後兩人通過微信進行了密切互動,李婷也偶爾會向張先生發送一些自拍照和工作時的照片。但只要張先生提出視頻聊天的請求時,對方就會以“手機速度慢”等為藉口推脫。

從5月22日至5月27日“交往”的6天時間裡,李婷先後以“要點外賣”“請同事吃飯”“生活費用完了”“朋友結婚要給份子錢”“要去北京看望張先生”“遭遇車禍被撞成植物人”等理由向張先生索要錢款共計7462.12元。

除利用受害人感情經歷單一對其進行情感詐騙外,一些不法分子也會利用受害人“貪小便宜”或“缺乏投資經驗”的特點實施錢款詐騙。

姚女士遂于6月30日通過銀行櫃檯向嫌疑人帳戶轉帳2.6萬元,之後發現“男友”失聯後報警。

警方提醒,在婚戀網站上交友同樣也需要提高甄別能力,切勿因為某些網站的“實名制”噱頭就放鬆警惕。

對於已經見過面或多次互動的相親對象,則可通過參與對方聚餐聚會、探訪其工作單位等方式對其“朋友圈”做大致瞭解,儘量不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

記者瞭解到,除一些短期內迅速作案的案例外,還有一些不法分子為了博取受害人信任,長期經營雙方關係,以達到牟取利益的目的。

在另一起案件中,廈門市民陳先生被人在微信中以“搖一搖”的方式詐騙3300元。

據瞭解,陳先生于2016年10月16日10時左右通過微信“搖一搖”添加到一名顯示為女性的微信用戶,期間兩人聯繫熱絡,吳先生亦被對方的言辭所打動,迅速墜入“情網”。

隨後在今年3月19日,對方以“爺爺生病,弟弟需要錢”為由,通過微信向吳先生提出借款請求,由於之前數月“推心置腹”的聊天互動,吳先生不假思索地通過微信將3300元轉帳到嫌疑人某協力廠商帳戶。

到7月16日上午10時左右,吳先生再也無法和對方取得聯繫,遂發覺上當並向警方報案。

婚戀網站“實名制”也可能是噱頭

有人認為,通過婚戀網站相親交友較為靠譜,一些婚戀網站也自稱對所有會員嚴格審查身份,因此不用過多擔心。事實上,通過婚戀網站進行詐騙的案例也不在少數。

不久前有媒體曝出,在北京某知名企業工作的博士張先生就碰到了這樣一段“奇葩”相親經歷:

張先生今年30歲,通過某婚戀網站認識了自稱叫“李婷”的姑娘。隨後兩人通過微信進行了密切互動,李婷也偶爾會向張先生發送一些自拍照和工作時的照片。但只要張先生提出視頻聊天的請求時,對方就會以“手機速度慢”等為藉口推脫。

從5月22日至5月27日“交往”的6天時間裡,李婷先後以“要點外賣”“請同事吃飯”“生活費用完了”“朋友結婚要給份子錢”“要去北京看望張先生”“遭遇車禍被撞成植物人”等理由向張先生索要錢款共計7462.12元。

除利用受害人感情經歷單一對其進行情感詐騙外,一些不法分子也會利用受害人“貪小便宜”或“缺乏投資經驗”的特點實施錢款詐騙。

姚女士遂于6月30日通過銀行櫃檯向嫌疑人帳戶轉帳2.6萬元,之後發現“男友”失聯後報警。

警方提醒,在婚戀網站上交友同樣也需要提高甄別能力,切勿因為某些網站的“實名制”噱頭就放鬆警惕。

對於已經見過面或多次互動的相親對象,則可通過參與對方聚餐聚會、探訪其工作單位等方式對其“朋友圈”做大致瞭解,儘量不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