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他教美國孩子畫中國畫

在孔子學院帶著學生們體驗《墨韻》。

《釣龍蝦》李毅(男)8歲, 2008年獲第三十九屆世界兒童畫展銀獎。

《我們爰和平》鹿芷涵(女)6歲, 2012年獲聯合國藝術促進和平兒童畫大賽第二名。

《森林的樂隊》張文君(女)9歲, 2010年獲日本第四十一屆世界兒童畫展金牌。

朱永老師在芝加哥公共圖書館中國城分館授課。

圖片由朱永本人提供

中國江蘇網3月27日訊 既不是美術科班出身, 也沒有上過師範學校, 從一個鄉村代課教師成長起來的睢甯縣兒童畫名師朱永, 於2月26日至3月12日赴美國芝加哥向當地青少年學生傳播中國傳統繪畫藝術。

在芝加哥的兩周時間裡, 朱永的課從40節加到了45節, 聽課學生總數近2000人, 年齡從3—19歲不等, 還有一部分老師也自願加入課堂學習中國水墨畫。

成為第九屆文化交流大使

“中國文化美國行”是由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組織, 邀請國內民間藝人或藝術課名師, 到美國公立學校舉辦特色講座, 並傳播中國各種傳統文化的交流活動。

受我國文化部委託, 應芝加哥中國文化院的邀請, 53歲的朱永成為了第九屆文化交流大使。 2017年2月26日至3月12日赴芝加哥向當地青少年學生傳播中國傳統繪畫藝術。 他的使命是, 將中國傳統文化滲透到美國孩子的心裡去。

早在去年11月, 朱永就接到了邀請函, 等激動的心情稍微平復之後, 朱永便開始了教學準備的第一步:備課。

思量著此次接受學習的學生年齡從兒童、少年到青年跨度較大, 於是, 他便從低年齡的孩子課程著手:明確繪畫內容、預演教學過程、潤色遊戲環節、準備課堂教具……為了讓地球那一端的孩子接觸到最原汁原味的中國畫, 朱永還特意挑選了上等的毛筆、宣紙和墨汁。

其實這已經是朱永第二次走出國門教授中國傳統繪畫了。 2013年8月, 在中國文化部同江蘇省的部省合作項目中, 朱永被選派去埃及開展藝術交流活動, 沒想到抵達的第二天埃及局勢突然惡化。

但朱永在戰火硝煙中仍鎮定自若地給孩子們上課, 繪畫班的學生每天都在增加。 在最後一節繪畫課程裡, 他給孩子們出了主題為“和平”的命題畫,

孩子們用中國傳統的毛筆、宣紙表達出“沒有戰爭就是和平”“過幸福的日子就是和平”“全世界的人相愛就是和平”, 作品展出後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回國後, 文化部授予朱永“兒童美術教育專家”的稱號, 並向他及睢寧縣教育局發了感謝信。

水墨遊戲教學法感染美國學生

當飛機順利抵達美國機場時, 朱永顧不得時差帶來的不適和旅途的勞累, 便迫不及待地開始了異國的第一場教學活動。

短短的45分鐘時間, 朱永克服語言障礙, 配以豐富的肢體動作, 極大地激勵了學生們的繪畫熱情, 使得課堂氛圍非常歡快熱烈。 他用水墨遊戲教學法, 讓來自不同種族、不同膚色的學生, 感受到了毛筆與墨彩碰撞後的神奇效果。 孩子們臉上都洋溢著興奮之情,

表現出對中國文化的濃厚興趣, 而他們的表情也讓朱永倍感欣慰, 也讓他對接下來的芝加哥之行更有信心。

芝加哥許多中學都教授中文, 漢語已經成為選修人數最多的三門外語之一。 短短10多天的時間, 在芝加哥孔子學院和中國文化院的安排下, 朱永先後前往20所公立學校授課。 這期間, 他努力讓芝加哥的孩子們認識中國“文房四寶”, 瞭解中國繪畫知識, 嘗試水墨繪畫方法。 “遊戲進入課堂, 童畫承載故事”, 加深了芝加哥孩子們對傳承千年的中國水墨文化的喜愛。 毎次下課, 孩子們都久久不肯離去, 更有孩子用現學的中文說出:“老師, 我愛你!”

孩子給他唱《茉莉花》表示感謝

毎次課堂上, 朱永都啟發孩子們用水墨大膽創作。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佩頓高級中學的課堂上, 膚色各異的孩子們充滿好奇地看著朱永。 朱永用毛筆的中鋒快速地勾勒出近山的輪廓, 再用側鋒渲染出山的蒼勁……山上的樹木錯落有致, 不同的樹葉顏色代表不同的季節。 朱永自己用紅色楓葉描繪秋天, 但他也允許和贊同一位學生用藍色樹葉歌唱夏天。 看到孩子們豐富靈動的畫面, 朱永興奮地讓翻譯告訴學生們:“數學有標準答案:1+1不能等於4;但畫畫風格各異, 沒有對錯。 ”最後, 這堂課以師生的合影結束。 但這群可愛的孩子離去後又集體返回, 用中文唱起了“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看著他們臉上純真的表情, 朱永熱淚盈眶。

在孔子學院為高中生上美術課的時候, 朱永別出心裁地教同學們“用水墨線條走路”,引起了學生們的濃厚興趣。在一曲《高山流水》的古箏聲中,朱永用毛筆“演奏”了一首《墨韻》,在音樂聲中拖著線條散步,忽疾忽緩,忽高忽低,營造的美妙意境令孩子們歎為觀止。

新華社記者和世界日報曾專門採訪了跟朱永上美術課的美國學生們,孩子們表示:他們不但學會了很多繪畫知識,還懂得了如何勇敢、大膽地將心中的想法表達出來。這是對朱永最大的肯定。

代課教師搭帳篷辦起美術興趣小組

30多年前,睢甯縣王集小學有一位心懷夢想的青年代課教師,在簡陋的條件下成立了當時全鄉第一個美術組,幾十年後,發展出風格特殊的王集兒童畫。這位教師,就是後來成長為全國少兒美術教育專家的朱永。

朱永既不是美術科班出身,也沒有上過師範學校。1983年夏,連續兩年高考落榜後,他放棄高考,利用自己的美術特長給鎮上的電影放映隊畫宣傳海報。當時王集小學正好缺美術老師,校長有一天看到正在畫海報的朱永,就邀請他代美術課。

為了對得起美術教師這個稱號,朱永努力自學相關知識,並虛心向其他教師討教教學經驗,甚至自費參加了徐州市國畫函授班。當時拿不出學費,他變賣了家裡1500多斤糧食。每次去徐州函授學習時,為了最大限度節省開支,他都是自帶煎餅和鹹菜,一天只吃一頓飯。

早在1983年之前,睢寧縣城幾所小學的兒童畫已經在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聲名鵲起。朱永當時就想著,能不能把農村這些孩子也集中起來搞一個校外美術輔導班。朱永用妻子陪嫁的被面搭建帳篷做美術活動室,修理破舊課桌椅做孩子們的畫桌畫椅,並自費買顏料畫筆等工具。就這樣,王集第一個美術興趣小組建立起來。

自費帶孩子寫生收穫碩果

多年來,朱永帶孩子外出寫生從沒向家長要過一分錢,沒向學校要過任何補助。他還幫助過許多家庭貧困的孩子。為發展農村的兒童畫教育事業,到底貼進去了多少工資,他自己也說不清。

朱永輔導的王集兒童畫既有鮮明的農村兒童畫特色,構圖飽滿,色彩鮮豔;又有徐州漢畫像石拓片的古樸莊重之美。有專家把風格獨特的王集兒童畫稱為“盛開在睢甯兒童畫園裡的一朵奇葩”。

多年來,王集小學兒童畫不斷在國際上摘金奪銀,《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各大媒體也多次報導他們的事蹟。迄今,他輔導的兒童畫有830多幅在國際兒童畫大賽中獲獎,1400餘幅在國家級大賽中獲獎。截至目前,他是全國小學美術教師中,唯一一位被中國文化部命名的“兒童美術教育專家”;全國唯一一位出國對外藝術交流的農村小學美術教師;全國唯一一位元兒童畫作品在聯合國兒童畫大賽中獲獎的農村兒童畫輔導教師。

跟他學畫畫的孩子,有85%後來都考入了美術院校,現在有60人擁有研究生以上學歷,農村娃的命運徹底得到了改變。

每到父親節,朱永都會收到很多學生的祝福短信。而朱永自己也因為貢獻突出,先是由代課老師轉為民辦教師,最後轉為公辦教師。如今,朱永在王集小學除了代課之外,還負責年輕美術教師的培訓工作。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功成名就後,朱永多次拒絕睢甯縣城區學校乃至南方私立學校的高薪邀請,依然堅持紮根王集、輔導農村孩子們畫畫。朱永坦承,接到這些邀請時也有些心動,誰不想向高處走?但他轉念一想,農村優秀老師都走掉了怎麼辦?教育如何均衡?農村孩子們需要引路人,他不能放棄農村的孩子,要對他們負責任。

朱永給學畫兒童家長的幾點建議:

兒童畫是孩子成長中最寶貴的記憶,其中記錄著孩子最可愛的童心、童真、童趣和童味,兒童畫應回歸到它最原始的狀態上去。

很多成人以“像”為標準來衡量兒童畫,讓孩子一定要“畫得像”,甚至讓孩子去臨摹、描畫,這是不可取的,長此以往會禁錮孩子的想像力,讓孩子失去想像的快樂,變得膽小、不敢畫,最後失去了繪畫的興趣。

畫畫時,家長喜歡在邊上指指點點,有的甚至下手幫忙。一定要讓孩子畫自己眼睛看到的和自己心裡想到的,家長不能越俎代庖。

要“用心聽畫”,因為每一幅兒童畫都是“畫裡有話”,孩子在用自己手中的畫筆告訴你他心中的想法,裡面也許有動聽的故事。

不要給兒童看簡筆劃。因為簡筆劃太寫實、太模式化,會讓孩子的思想變得模式化,失去想像力。

文/記者 吳雲

朱永別出心裁地教同學們“用水墨線條走路”,引起了學生們的濃厚興趣。在一曲《高山流水》的古箏聲中,朱永用毛筆“演奏”了一首《墨韻》,在音樂聲中拖著線條散步,忽疾忽緩,忽高忽低,營造的美妙意境令孩子們歎為觀止。

新華社記者和世界日報曾專門採訪了跟朱永上美術課的美國學生們,孩子們表示:他們不但學會了很多繪畫知識,還懂得了如何勇敢、大膽地將心中的想法表達出來。這是對朱永最大的肯定。

代課教師搭帳篷辦起美術興趣小組

30多年前,睢甯縣王集小學有一位心懷夢想的青年代課教師,在簡陋的條件下成立了當時全鄉第一個美術組,幾十年後,發展出風格特殊的王集兒童畫。這位教師,就是後來成長為全國少兒美術教育專家的朱永。

朱永既不是美術科班出身,也沒有上過師範學校。1983年夏,連續兩年高考落榜後,他放棄高考,利用自己的美術特長給鎮上的電影放映隊畫宣傳海報。當時王集小學正好缺美術老師,校長有一天看到正在畫海報的朱永,就邀請他代美術課。

為了對得起美術教師這個稱號,朱永努力自學相關知識,並虛心向其他教師討教教學經驗,甚至自費參加了徐州市國畫函授班。當時拿不出學費,他變賣了家裡1500多斤糧食。每次去徐州函授學習時,為了最大限度節省開支,他都是自帶煎餅和鹹菜,一天只吃一頓飯。

早在1983年之前,睢寧縣城幾所小學的兒童畫已經在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聲名鵲起。朱永當時就想著,能不能把農村這些孩子也集中起來搞一個校外美術輔導班。朱永用妻子陪嫁的被面搭建帳篷做美術活動室,修理破舊課桌椅做孩子們的畫桌畫椅,並自費買顏料畫筆等工具。就這樣,王集第一個美術興趣小組建立起來。

自費帶孩子寫生收穫碩果

多年來,朱永帶孩子外出寫生從沒向家長要過一分錢,沒向學校要過任何補助。他還幫助過許多家庭貧困的孩子。為發展農村的兒童畫教育事業,到底貼進去了多少工資,他自己也說不清。

朱永輔導的王集兒童畫既有鮮明的農村兒童畫特色,構圖飽滿,色彩鮮豔;又有徐州漢畫像石拓片的古樸莊重之美。有專家把風格獨特的王集兒童畫稱為“盛開在睢甯兒童畫園裡的一朵奇葩”。

多年來,王集小學兒童畫不斷在國際上摘金奪銀,《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各大媒體也多次報導他們的事蹟。迄今,他輔導的兒童畫有830多幅在國際兒童畫大賽中獲獎,1400餘幅在國家級大賽中獲獎。截至目前,他是全國小學美術教師中,唯一一位被中國文化部命名的“兒童美術教育專家”;全國唯一一位出國對外藝術交流的農村小學美術教師;全國唯一一位元兒童畫作品在聯合國兒童畫大賽中獲獎的農村兒童畫輔導教師。

跟他學畫畫的孩子,有85%後來都考入了美術院校,現在有60人擁有研究生以上學歷,農村娃的命運徹底得到了改變。

每到父親節,朱永都會收到很多學生的祝福短信。而朱永自己也因為貢獻突出,先是由代課老師轉為民辦教師,最後轉為公辦教師。如今,朱永在王集小學除了代課之外,還負責年輕美術教師的培訓工作。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功成名就後,朱永多次拒絕睢甯縣城區學校乃至南方私立學校的高薪邀請,依然堅持紮根王集、輔導農村孩子們畫畫。朱永坦承,接到這些邀請時也有些心動,誰不想向高處走?但他轉念一想,農村優秀老師都走掉了怎麼辦?教育如何均衡?農村孩子們需要引路人,他不能放棄農村的孩子,要對他們負責任。

朱永給學畫兒童家長的幾點建議:

兒童畫是孩子成長中最寶貴的記憶,其中記錄著孩子最可愛的童心、童真、童趣和童味,兒童畫應回歸到它最原始的狀態上去。

很多成人以“像”為標準來衡量兒童畫,讓孩子一定要“畫得像”,甚至讓孩子去臨摹、描畫,這是不可取的,長此以往會禁錮孩子的想像力,讓孩子失去想像的快樂,變得膽小、不敢畫,最後失去了繪畫的興趣。

畫畫時,家長喜歡在邊上指指點點,有的甚至下手幫忙。一定要讓孩子畫自己眼睛看到的和自己心裡想到的,家長不能越俎代庖。

要“用心聽畫”,因為每一幅兒童畫都是“畫裡有話”,孩子在用自己手中的畫筆告訴你他心中的想法,裡面也許有動聽的故事。

不要給兒童看簡筆劃。因為簡筆劃太寫實、太模式化,會讓孩子的思想變得模式化,失去想像力。

文/記者 吳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