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湯立:筆墨存則中國畫存 筆墨亡則中國畫亡

筆墨存則中國畫存 筆墨亡則中國畫亡

原題《我不是書法家 我寫字是為了畫畫》

文/湯立

最近, 新華社給我拍個小片, 採訪時, 我說我現在是“四分看書, 三分書法, 三分畫畫。 ”所謂三分書法就是寫字, 錘煉筆墨功夫。

我把練字排在第二, 是因為畫中國畫, 筆墨實在是太重要了。 寫意畫之“寫”就是中國畫的筆墨精神, 以筆墨來抒發情感。

誰想獻身中國畫, 誰首先得通曉筆墨語言。

中國畫的神奇之處, 就是一筆見高低。 一出手, 一根線條就能見才情、見學養、見功夫、見品格, 甚至其人生閱歷都能看出個八九不離十。

所以, 看畫, 看書法, 我首觀氣象品格, 再看境界格局;其次就看筆墨線條了, 好的筆墨和線條是能抓住人心的, 能讓你品位再三而使你流連忘返。

看好的作品、看經典, 能養氣, 能養心, 能愉悅心情, 甚至能長壽。 相反, 看差的作品讓人難受, 看俗的作品覺得倒胃口;差的、俗的看多了, 人都可能受感染、而變得俗氣了。

總體而言, 現在是太平盛世, 只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 衣食無憂, 就可以安下心來做學問, 看書、寫字、畫畫, 作自己想做的事。 我個人覺得, 這一二十年是我最幸福的年代。

現在, 社會物質極大豐富, 而人們精神卻相對空虛, 又是一個能大量產生文化垃圾的時代, 我主要指的是國畫、書法。 那些商業氣息濃總冠之以“國家”級別的各類繪畫展、書法展,

我往往是乘興而去, 掃興而歸;名頭說的大的不得了, 水準差得不得了, 還盡是達官貴人前來捧場, 場面排場, 黑壓壓的人群擠都擠不動, 你說奇怪不奇怪?當然, 也不能說沒有好的畫展, 前輩大師的經典的畫展是要認真觀摩學習的;當代有些好的畫家、書家的展覽還是不錯的!所以, 現在我一般很少看展。

我不能自稱是書法家。 書法對於我來說很神聖, 歷代的大書法家在我心目中都是聖人。 書法比畫畫難, 難得太多了。 用書法家的標準看, 我的法度不足, 還要補課, 要臨帖。

我收藏的書法拓片不少, 僅《瘞鶴銘》就有兩版本, 有時間就拿出來觀賞觀賞;我是看多, 臨得少。

有不少人說我題畫的字像吳昌碩、齊白石,

其實, 我從未臨過這二位大師的書法。 我喜歡鄭孝胥、王鐸, 學他們的氣息, 現在我更喜歡傅山、八大。 八大的書法線條綿裡藏針, 樸厚大方;王鐸的字力能扛鼎, 神采飛揚, 我時常欣賞他的字, 但我不能學, 學王鐸的字要用在畫上容易奪畫。 從藝術欣賞角度我更喜歡傅山。 王鐸的書法在法度之內, 而傅山已在法度之外了。

總而言之, 書法很重要。 中國畫之民族性、精神性、經典性, 其關鍵是筆墨, 而掌握筆墨, 不練書法不行。

墨分五彩, 黑色通玄, 玄之又玄, 眾妙之門。 筆墨對於中國畫家來說如同身家性命,猶如戲曲演員的唱、做、念、打和手、眼、身、法、步, 雖是技巧, 是功夫, 但是藝術魅力的根本所在。 中國畫的筆墨是一個虔誠的藝術家需要終身修養的課業。

懂筆墨與不懂筆墨呈現在畫中的氣息有天壤之別。 八大山人、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等都是書法高手。 筆墨是歷代先賢經過數千年錘煉、提煉出的文化精華, 美妙絕倫, 世界上絕無僅有。

筆墨是中國畫技法, 也是中國畫的精神。

筆墨存則中國畫存, 筆墨亡則中國畫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