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你26歲了,不是6歲!巨嬰現象到底有多可怕?

“有 些 人 26 歲 了, 連 6 歲 都 不 如”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 鎮江一位26歲的無業男子因向父親索要5000元未果, 喝農藥自殺, 父親勸他去醫院, 男子不聽,

沒辦法父親報警。

民警來後, 男子還是賴在床上不肯去醫院, 嚷嚷著沒錢, 逼得民警怒斥:你26歲了, 不是6歲!

什麼也不會, 只知道伸手要錢,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讓末那想到了兩個字, “巨嬰”。

你以為他長大了, 其實他還停留在小時候。

首先, 巨嬰對於父母的付出沒有感激之情,

其次他失去了對金錢的正確認知。

沒有親身的體會, 不會清楚賺錢的辛苦, 也就更不明白何為體諒。

所以他會壓榨壓榨再壓榨父母能為他付出的一切。

iphone7剛上市時有一則新聞火了, 在馬來西亞的一家商場, 一位母親因為沒錢給女兒買想要的蘋果手機, 向女兒下跪乞求原諒。

而這個女孩不但沒有把母親扶起來, 反而當眾斥責媽媽。

我見過很流氓的理論:因為你愛我, 所以你要養我, 所以你給我5000塊錢是應該的, 買iphone7也是應該的。

否則你沒有這個能力, 為什麼要生下我, 讓我來這個世上受苦?

可怕的不是富養, 而是不知所謂的“慣養”。

教育和錢多錢少沒關係。

真正的富養, 是首先要讓孩子知道賺錢的不易, 你有困難可以求救于父母,

但父母沒有義務包辦你的一生。

末那就出生自一個非常普通的家庭, 到今天我仍然清楚地記得父親對我說的那段話:

你看, 我有一個小家, 這個家裡住著我心愛的女人和孩子, 想吃什麼就買點, 晚飯後就出去走走。

這就是我想過的生活, 我付出了很多努力, 而你想過的生活, 也需要你自己去努力。

那一刻, 我就清楚, 沒人虧欠我們什麼,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 都是獨立的個體, 生來就是為了自己奮鬥的。

周國平在《愛與孤獨》裡說過:父母既不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誕生的必然根據, 也不能成為保護我們免受人世間種種苦難的可靠屏障。

這個世界上最悲劇的事, 莫過於在愛情裡遇見巨嬰式的伴侶。

《我的前半生》裡的白光, 整日遊手好閒, 家務、孩子、經濟全壓在羅子群一個人身上, 不僅如此她還要為白光四處奔走借錢, 處理他的爛攤子。

後來羅子群下定決心離婚, 白光就沖上馬路, 拿生命威脅羅子群。

這種不惜一切代價要脅別人滿足自己感情需求的行為就是巨嬰心態。

一個男人自己還沒有長大卻已經成家立業, 這是一個女人的悲哀。

典型的巨嬰心理分為三種:

1共生心理:

我就是媽媽, 媽媽就是我, 所以我一切都聽我媽的。 明明你就在他身邊, 但他早已習慣了萬事都詢問母親的意見。

一個女生陪著男友去理髮店剪頭髮, 明明女友就站在旁邊, 可男生卻選擇打電話問媽媽:“喂, 媽媽你說我剪個什麼髮型好?”

2全能自戀:

認為全世界都要以自己為中心, “你就不能幫幫我!”, “應該我先來的”, “你憑什麼在我前面”, 儘管已經成人了, 但事事都要別人讓。

生氣了就罵, 高興了就大笑, 哪怕旁邊的人正在休息。 人生如果有準則的話, 就是“四海之內皆我媽。 ”

3偏執分裂:

一旦心理上沒有得到滿足, 就會徹底黑化,不念別人好,也不盼別人好,甚至會行動上造成別人的傷害。

話題回到最初將26歲活成6歲的例子,我把這則新聞給了我的好兄弟外兼合夥人看了,他笑著說:我26歲,看著同齡人活成6歲。

他今年也26歲,但他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下了班再去健身館健身。

他偶爾也會需要家人的説明,但他更注重自己的努力。我想,這才是26歲應該有的樣子。

不怕你想過更好的生活,更不怕你有欲望,怕就怕你龐大的欲望需要透支別人來買單。

生活得有種自信:不靠別人,每分錢都自己掙;不怨別人,每件事都自己搞定。

要相信這個世界從來不會辜負一個有想法又努力的年輕人。

就會徹底黑化,不念別人好,也不盼別人好,甚至會行動上造成別人的傷害。

話題回到最初將26歲活成6歲的例子,我把這則新聞給了我的好兄弟外兼合夥人看了,他笑著說:我26歲,看著同齡人活成6歲。

他今年也26歲,但他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下了班再去健身館健身。

他偶爾也會需要家人的説明,但他更注重自己的努力。我想,這才是26歲應該有的樣子。

不怕你想過更好的生活,更不怕你有欲望,怕就怕你龐大的欲望需要透支別人來買單。

生活得有種自信:不靠別人,每分錢都自己掙;不怨別人,每件事都自己搞定。

要相信這個世界從來不會辜負一個有想法又努力的年輕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