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中國海洋大學志願者重啟紅色回憶 致敬革命英雄

中國青年網沂南8月28日電(通訊員 閔斯嬋 王梓琳)唯有熱烈純粹, 方可青春無悔, 為真正接觸抗戰記憶, 學習紅色精神, 8月3日, 中國海洋大學沂南“紅色回憶”調研團的8位成員來到沂南天河康復醫院, 與多位抗戰老兵深入交流。

赤子心, 相約天河

天河老年公寓是此次三下鄉調研的第一站, 隸屬于沂南天河康復醫院, 2015年, 醫院在建設天河老年公寓的基礎上籌建了沂蒙老功臣休養所。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在天河老年公寓內掛牌設立了“抗戰老兵照護中心”, 沂蒙老功臣休養所成為既延安、井岡山和西柏坡之後,

全國第四家老功臣休養所。

在這裡, 天河老年公寓相關負責人王主任引領調研團的8位成員與老兵們展開了親切的交談。 王主任說:“這些老兵都是當年參加過抗戰的老英雄革命前輩, 他們的年紀都已經很大了, 平均年齡在90歲以上。 他們都是社會的財富, 是最鮮活的歷史, 現在, 你們能見到他們, 跟他們聊聊天, 是一段很美好的經歷, 再過幾年, 真不知道還有沒有這樣的機會。 ”

“沂南紅色回憶調研團”合影留念。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曹君元 攝

訪英雄, 再憶當年

在老年活動室, 幾位抗戰老英雄們很熱情地與隊員們進行了談話。

馬成祥爺爺今年94歲,1941年入伍, 在山東多次抗擊日本入侵。 交談中, 爺爺甚是感慨, 多次提到戰爭年代的艱難, 希望現在的年輕人好好珍惜。

“(我們)那個時候生活不易啊, 吃的都是‘豬狗食’。 部隊裡管的嚴啊, 吃飯都不能用湯匙, 能吃的(食物)太少了, 用勺子的話, 很多人就吃不上飯了。 ”

“當時, 我領著一個排立了功, 領導獎勵我一塊肥皂和一條毛巾, (我)當時覺得真好啊,

非常自豪, 心裡很高興。 ”

馬成祥老英雄還講述了當時紀律的嚴明和共產黨的英明領導, “一切都得服從組織上的安排, 不能拿老百姓的東西, 有什麼(損壞了老百姓的)東西都得記下來, 要陪給人家。 進了村, 放下東西就得先去給老百姓拖地、挑水。 ”

朱明奶奶, 96歲, 是休養所裡年紀最大的一位老兵, 乃至整個公寓年齡最大的老人。 奶奶講到, 她年輕時是一位前線醫院的護士, 醫療救治過許多傷患。 最苦的時候連續吃了三個月的黑豆, 沒有米飯、麵食, 肉類更是奢侈。 那時候, 什麼都簡陋將就, 麻藥缺乏, 有些傷患因為沒有麻藥, 只能忍疼。 就連紗布都會用好幾回, 洗洗再蒸一蒸, 就算消毒了, 曬乾繼續用。 只有在實在不能用的情況下才會不當紗布使用。

“丟棄?不能丟, 縱使不能再當做紗布使用, 也還有別的用處, 物質匱乏時期, 一針一線都是寶啊。 ”

此外, 調研團的成員們還瞭解到, 奶奶的老伴兒是一位老紅軍, 他是陝北人, 隨軍至山東, 在一次負傷住院中與奶奶相識, 但戰爭年代, 所有的愛情都顯得那麼渺小不易, 老伴兒很快隨著軍隊東征西戰, 奶奶和老伴兒並不在同一編隊, 兩人自是聚少離多, 非常珍惜每一次相聚,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風雨同舟。 當朱奶奶談到老伴的病逝時, 不禁難過地閉上了眼睛, 十分愧疚自己沒有時間多陪陪他。

在與老英雄們談話中, 隊員們都有很大的感觸。 崔全超是沂南紅色回憶調研團的隊長, “看到老英雄們精神矍鑠的樣子,

我們真的打心底裡高興, 他們每個人都非常親切, 能跟他們交談真的是一次非常值得珍藏的經歷。 ”

“當看到朱有芹爺爺身上的傷疤時, 我的心被猛地觸動了。 猙獰的傷疤並沒有讓人感到恐懼, 而是讓我覺得心裡一陣抽痛。 看著朱爺爺拿著自己的立功受獎證書笑得開懷的樣子, 竟是讓我禁不住熱淚盈眶。 ”

“在這次的調研中, 我真的學到了很多。 老英雄們身上散發著許多的優秀的革命品質。 他們的英勇無畏, 他們的無私奉獻, 他們的吃苦耐勞, 都是我們這些當代大學生所普遍缺乏的, 我們必須帶著這次的成果, 向更多的人傳遞他們的正能量。 ”

記生活, 榜樣色彩

在老功臣休養所的任務臨近結束的時候, 幾位隊員對老英雄們現在的生活進行了記錄。

雖然如今朱有芹爺爺和老伴在這裡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其實爺爺心裡也有缺憾,那便是年輕時沒有學習機會,沒讀過書。

於是,朱爺爺開始留心身邊的每一個字,每看到一個新的字後就去問其他人怎麼讀,然後自己去一筆一劃地不斷地練習,“前幾天,有個小學生到這邊來,我有幾個不認識的字,他都還能教教我。”

如今的爺爺不僅能認能寫,還寫得一手好字。在現場,爺爺一筆一畫認認真真寫下“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以示對隊員們的鼓勵,真正詮釋了“活到老學到老”。

朱有芹爺爺現場寫字。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崔全超 攝

轉眼此次天河調研已是接近尾聲,結束之際,王主任與隊員們進行了調研成果總結交流,每個人都爭先發表自己的感觸,表示自己對即將離去的不舍,天河之行完美收官。在此次調研中,隊員們都獲得了非常大的收穫。“此次的三下鄉活動不僅提高了我們的社會實踐能力,還增強了我們的社會責任心。”

幾位隊員對老英雄們現在的生活進行了記錄。

雖然如今朱有芹爺爺和老伴在這裡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其實爺爺心裡也有缺憾,那便是年輕時沒有學習機會,沒讀過書。

於是,朱爺爺開始留心身邊的每一個字,每看到一個新的字後就去問其他人怎麼讀,然後自己去一筆一劃地不斷地練習,“前幾天,有個小學生到這邊來,我有幾個不認識的字,他都還能教教我。”

如今的爺爺不僅能認能寫,還寫得一手好字。在現場,爺爺一筆一畫認認真真寫下“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以示對隊員們的鼓勵,真正詮釋了“活到老學到老”。

朱有芹爺爺現場寫字。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崔全超 攝

轉眼此次天河調研已是接近尾聲,結束之際,王主任與隊員們進行了調研成果總結交流,每個人都爭先發表自己的感觸,表示自己對即將離去的不舍,天河之行完美收官。在此次調研中,隊員們都獲得了非常大的收穫。“此次的三下鄉活動不僅提高了我們的社會實踐能力,還增強了我們的社會責任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